第六章 双目不见
有了父亲千里迢迢借来的这笔钱,傅远坤第二天就请了师傅来下地基。
请的这位师傅正是傅远菊的养父林大富。这林大富虽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但其实并不是什么手艺高见的师傅,只因傅远坤手头拮据,所以才无奈请了工价不高的林大富来。
在当时的年代,村里建房几乎都是盖土房子,再条件好些的则是盖木质的吊脚楼。
毫无疑问,以傅远坤目前的经济状况,只能盖土房子。而这土墙就对土质和打墙师傅的手艺要求特别高。
手艺好土质也好打出的墙可以几十甚至百年不坏,反之则墙体容易变性,乃至坍塌。
而这两个条件傅远坤都不具备,似乎从这一刻起就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盖土房打墙的过程十分漫长,这几个月傅远坤每天地里房里两头跑忙的脚不沾地,恨不得一个人撕成两半儿来用。
家里师傅们的茶水伙食则全是林代珍独自安置,彼时童童正在踉跄学步,也是忙的头昏脑胀。偶尔童童的外婆上来帮忙照看一会儿,童童的舅妈便站在屋后大声吵闹:说她婆婆放着家里那么多事情不做,天天跑到闺女家帮闺女做,常常把老人家气的偷偷掉眼泪。
林代珍心中实在不忍母亲一把年纪还天天受嫂子的闲气,便时常交代让母亲不必再来了,自己一个人就可以。
再说说林代珍那两个嫂子,也是一个更比一个难缠,都是生怕自己吃亏,好事儿恨不得全独占的主儿,自然也是指望不上的。
就这样夫妻二人齐心协力咬紧牙关苦苦支撑,日子过的虽十分艰难,但只要停下来看看童童天真的笑脸儿,心里的身上的苦便都成了甜。
也许是体力消耗太大,以往一向不喜猪油和猪肉的傅远坤,如今吃起猪油拌玉米饭来竟也觉得出奇的美味,仿佛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一般,一顿能吃好几碗。
转眼间到了六月,童童已经能颤颤巍巍的走路了,只是还是那样的瘦弱。用她大伯的话来说:走在路上就像一只小喜鹊,看着可怜又可爱。
此时,瓦棚旁高高耸起的三间大房子也到了上梁的日子。
在农村,上梁是个大喜日子,村里所有有来往的亲朋好友都会到场贺喜并送上贺礼。一时间,小小的瓦棚里迎来送往好不热闹。
然而就在此时,上梁的师傅们却因为房梁的数量发生了分歧,有说上一根的,也有说上两根的。
这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家缓缓说道:“上三根吧,俗话说双木(目)不见双木不见。”
“行!那就三根!起!”师傅大声喊道。
一时间,十几个青壮年一齐拉动绳子,三根笔直的房梁依次升起,人群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上梁大功告成!
傅远坤和林代珍抬头望着这一切,半年来的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不禁红了眼眶,有感动也有自豪:终于自己也有房子了!终于,不用再住瓦棚了!
就连懵懂无知的小童童也拍着小手叫着:“好!好~”
就在所有人都在欢呼雀跃的时候,傅老爷子独自一人站在人群后面,一张脸黑的吓人:自古以来,上梁都是大事,有诸多忌讳。
有经验的师傅和老人们都知道房梁要么是一根,要么就是三根,怎么有人说两根呢?怎么还能说出双目不见这样不吉利的话呢?
“今天这事只怕不是吉兆,老天保佑希望无事才好……”傅老爷子小声嘀咕着,双手背在身后落寞的离开人群,来到老伴儿的坟前,默默的坐了很久很久。
当年傅远坤的母亲得乳腺癌的时候只有三十六岁,傅老爷子清晰的记得,弥留之际老伴儿伏在自己的膝上奄奄一息:“我给你生下了这么多孩子,你以后会享福的,一定会享福的……”
眼里话里尽是不舍,还有不甘,这一转眼,她都走了快二十年了。
“唉……”傅老爷子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四个儿子没有一个争气的。如今也只有老三夫妻俩还算孝顺,可今天的事情又让老爷子心里七上八下的没了底,“你要保佑孩子们,千万让他们无病无灾的才行啊!”
当房顶盖好后,傅远坤便拿厚厚的胶纸钉上窗户,又拿麻袋做了门帘子,就带着妻儿搬了进去。
尽管新房子里没有做门也没有做窗,但一家三口还是兴奋不已,毕竟这比瓦棚实在是好了太多太多了……
这边收拾停当,地里种下的白蜡烟也到了收获的季节,傅远坤便安心伺候起了二亩地的烟叶。
盖房还欠下了不少债,夫妻俩都盼望着今年能有个好收成,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全在这些烟叶上了。若是不能卖个好价钱,不仅欠的债一点儿也还不上,下半年的日子也就更难过了……
(https://www.uuubqg.cc/97561_97561679/3994523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