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口的拆白大王 > 第4章 ?第四章 初入江湖卖‘哦嗬’

第4章 ?第四章 初入江湖卖‘哦嗬’


周少贵来到汉口,住进万家客栈。他身上的钱带得不多,想做生意钱又不够。他穿了件先前较体面的长衫,配了付墨镜,遮住那只瞎眼,漫无目的地在汉口游荡了些天,也不知靠什么为业。

        他想起族中有个叫周青山的远房堂叔在汉正街开绸缎铺,指望找堂叔借钱做本,做点小生意。

        堂叔的铺子叫“青山绸缎庄”,当时在汉口已小有名气。而周青山之所以有今天这番光景,全靠周少贵的祖父周举人的扶持。原来,周青山自年幼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周举人看在他是本族的份上,出钱供周青山吃饭和读书,到了十四岁,又送他到汉口学徒弟做布生意。待他学了点本事,又给了些钱他做本钱开布店,让他自己当老板。后来发了财,在汉口买了房子,娶了妻室。

        周少贵在汉正街找了一圈,只要一提青山绸缎庄,几乎人人皆知。周少贵大喜,心想,我周家门中的人在汉口这么有名气,也是周氏祖宗的荣耀,既然他发了,找他借几个钱也会容易些。如果有了本钱,我也学那周青山的样子,搞个店面,以后再把失去的家产夺回来,以慰祖宗的在天之灵。

        周青山的绸缎庄在汉正街南街,紧靠边河边,店面是八柱的栈门,分上下两层,在同行中最阔;店名招牌“青山绸缎庄”是几个琉金大字,气势辉宏。只见店中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周少贵走到店中,一个小伙计热情相迎,问他买哪种布料。周少贵道:“麻烦小弟通报一声,就说乡下周家大湾的内侄周少贵求见。”

        周青山一听到伙计的通报,脸色马上垮了下来。

        原来,周家大湾离汉口不远,他早已听说过周少贵败家的事,心想,周少贵的祖父对我有恩,以前他周少贵从不上门,这番上门来,定是开口借钱无疑。

        周青山把周少贵请进屋,叔侄间寒喧了几句,周少贵就直接说明了来意。周青山是个极惧内、怕老婆子的角色,本想只借几个小钱给周少贵交差,算是还了个人情,但又怕老婆吵闹,便进屋与老婆陈氏商议。陈氏听说周少贵此行是为了借钱,没好气道:“这家伙本是个败家仔,给了钱他也会挥霍掉,岂不是浪费;何况你当初得的是他祖辈的恩惠,与他无干。”

        不一会,  周青山从内室回到客厅,面带难色地对周少贵说:“如今生意不好做,我哪有钱借给你呢?若要回家,我倒可以给你凑个盘费。”周少贵虽然落魄,却还有几硬气,听话头不对,也不多说,便拂袖而去。

        回到客栈,周少贵苦思瞑想如何能在汉口安身。

        一天周少贵睡到半夜,突然有只老鼠从房顶上掉了下来,摔得叽叽的叫。这只失足的老鼠使他想起父亲在世时讲的个故事:“道光年间,襄阳有个贡生用钱捐了个不入品的小官,乘船经汉江到武昌上任。在船经过汉阳琴断口时,遇到强盗抢劫,丢了盘缠和上任的相关公文书,身无分文,最后流落街头。这贡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跑到龟山上挖了些黄泥,跟黑碳一扮合,做成假鼠药卖钱,得以谋生。最后积少成多,有了本钱做正当生意,不久就成了财主。

        周少贵想,我何不也试它一试呢?主意已定,第二天周少贵果然过河跑到汉阳龟山上挖了些黄泥,搓成一个个的小颗粒,再滚上碳精,假鼠药就做成了。

        然后他又在一个垃圾堆里找来一只死老鼠,先剥了皮,在皮内衬上稻草,做成招牌,便开始上街摆摊了。

        周少贵自以为得计,每天穿着长衫,戴着墨镜,提了死老鼠拎着假鼠药,到汉正街一带混生活。

        此时的天气已进仲夏,中午的阳光照得大地热腾腾的。只因周少贵是个外行,鼠皮未剥干净,见了太阳和高温,没几天鼠皮就烂了,发出阵阵臭气,引来大批的苍蝇。

        周少贵也不懂其中道理,看着苍蝇乱飞也若无其事一样。他倒是坐在一旁闲得无聊,看到成群的苍蝇乱飞,就去逗苍蝇。

        他信手捉了几只苍蝇,用包鼠药的纸把苍蝇包起来玩,只听纸包里发出嗡嗡的叫声。

        那天,恰好有个小孩路过那里,看到周少贵手里的玩艺,很觉新奇地问:“这玩艺怎么卖?”

        周少贵随口说:“三分钱一个。”

        那小孩本是富家子弟,手上有几个小钱,也不讲价,花三分钱把那装有苍蝇的纸包买回去。那小孩听到里面的叫声时,便拆开纸包想看究竟,哪知纸包一打开,里面的苍蝇嗡的一下飞走了,那小孩失望地叫了一声“哦嗬!”

        周少贵看到这情景,也觉得有趣,同时受到启发,来了灵感,便刻意细心地设计这种玩艺:他特地搞了些彩色的薄纸,做成一些灯笼状的圆形纸盒,又到郊外的茅厕里抓来一些大个子的绿毛苍蝇;或在芝麻地里捉一些蜜蜂,装进那些纸盒中,再一个个封贴好盒子口,系上绳子,提了拿到街上去卖。

        周少贵每天在街上边走边喊:“哦嗬,哦嗬,三分钱一个的哦嗬,不买是苕货。”

        周少贵走街串巷的叫卖,屡回都有小孩哭着喊着要买,一般情况下小孩们上了当也不声张,所以这个买卖生意不错。

        一天,周少贵到汉口“老通城”门口去卖哦嗬。正好有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刚吃完饭从老通城出来,那小孩看到周少贵提着花纸盒在吆喝着叫卖,便跟父母吵闹着买了一只。

        小家伙把“哦嗬”拿到手里东瞧瞧,西看看,听到纸盒里嗡嗡的叫声,甚觉好奇,便连忙打开纸盒要看究竟,只听呼的一声,有个东西飞走了。小孩失望地喊道:“哦嗬。”

        这孩子平日娇养惯了,顿时又哭又闹。

        小孩的父母一下子揪住周少贵的衣领就要扯皮:“伙计,你刚才卖的个什么东西给我的小伢?”

        “我卖的是哦嗬。”周少贵不慌不忙地说着,又反问那人:“刚才你家小伢打开纸盒时,口里说什么来着?”

        那对夫妇想了想说:“我儿子当时好象说了声‘哦嗬’。”

        “哈哈!这就对了”,周少贵说:“我卖给你的就是这个哦嗬!”

        这对夫妇愣了一会,顿时领悟过来,也都哈哈大笑。那男人用汉阳话骂了声“把妈日的”,然后牵着孩子走了,边走边说:“差火!”。

        周少贵的这种生意只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他为了抓住时机赚钱,招了几个乞丐、流浪儿到汉口大街小巷去卖。

        不久一些饥民也竟相效仿周少贵的方法做哦嗬,后来卖“哦嗬”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人们都知道了“哦嗬”是一个滑稽的骗术。上当的人没了,周少贵发明的“哦嗬”生意也就在汉口渐渐绝迹。


  (https://www.uuubqg.cc/94246_94246109/4108958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