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是马谡,人在街亭 > 第339章 九字之言定国策

第339章 九字之言定国策


  “是。”微微颔首之间,马谡也是继续说道:“末将以为我大汉,如今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伟大复兴之初级阶段。”
  话音落下,众将顿时再度议论纷纷了起来。
  不过,与刚刚“还于旧都”的热切相比,此时的众将实际上持反对态度的人还更多些。
  不少人对于马谡所谓的“初级阶段”的描述是有所不满的。
  很简单的道理,若是三五年前,马谡说这话,众将一定不会反对,毕竟那时的大汉,仅仅只有一州之地,甚至要与东吴求和,才能换取喘息之机;
  甚至,若是一年前,马谡说这话,众将心中虽有不服,也不会表现出来。毕竟大汉才刚刚收复陇右和凉州,相较于魏国还有巨大的差距,在吴军的背刺之时,依旧险象频发;
  可如今的大汉是个什么光景。
  刚刚挫败了魏、吴的再度联盟就不说了,刚刚你自己都提议“还于旧都”了,怎么还是初级阶段?
  而即便是勉强地接受了马谡对于“初级阶段”的描述,更多的人也对“长期处于”这四个字十分地过敏。
  怎么着?
  咱们无论怎么努力,都还是初级阶段,那咱们还努力个啥?
  不过,听着马谡的话语,丞相倒是表现出了不同于其他人的兴趣。
  “详细说说。”轻摇着羽扇,丞相也是再度吩咐道。
  有丞相的吩咐,马谡的心里随即也就有了底气了。
  “是。”当即,马谡也是继续说道:“初级之名,一是要麻痹魏国,当此言传入魏国耳中,不说全员为之迷惑,但至少会有不少人因之降低对我军的警惕。当然,即便不能麻痹魏国也不要紧。最重要的,乃是要警醒我大汉文武。”
  “警醒何言?”当即便有将领忍不住问道。
  “无他。”马谡轻轻一笑道:“复兴尚未功成,同志仍需努力!”
  “尚未功成。”
  “仍需努力。”
  众将也是反复咀嚼着着马谡的这句话,一时间也是纷纷若有所思了起来。
  “难道诸君以为,如今大汉之复兴,便已是水到渠成,不需努力之事了?”看着沉思中的众将,马谡也是接着说道。
  话音落,众将也是纷纷低头,惭愧地不敢吱声。
  “以初级之名警醒众文武,倒是个不错的办法。”丞相的话语适时地出现,也算是为马谡的提议定了性了。
  “不过。”丞相继续看向了马谡,却是微笑着接着问道:“既是初级阶段,又提及吾等皆需努力,想来幼常也已经为吾等规划好了努力的方向吧。”
  “不敢欺瞒丞相。”马谡再度抱拳,躬身行礼之后,这才说道:“吾之所谓,乃大汉接下来十年之方针,曰:高筑墙、广积粮、精练兵。”
  话音落下,只听“噌”的一声,却见丞相竟是站了起来。
  显然,马谡的九字方针也是深深地触动了丞相。
  是的,马谡把千年后伯温同学(好像度娘说是朱升说的,这不重要哈)的计策也搬到了此处,只是将最后一句“缓称王”变成了“精练兵”。
  没办法,该称的王,刘皇叔早就称过了,总不能让刘禅给退位吧。
  要真这么说,丞相第一就能把马谡给劈了你信不信,还不带挥泪的。毕竟,汉室正宗乃是立国之基,无可动摇。
  既然缓不了称王,那就练更多的兵、更强的兵,以保证皇位的稳固。
  当然,最后一条虽然改了,但其核心思想却并没有变化。
  面对元末混乱的局面,刘伯温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针,其核心思想,是要避开元廷的主力,暗地里发展自己。
  没办法,朱重八的底子太差了。
  虽然占据了南京这块风水宝地,但毕竟开局只有一个碗,不管是北边的元朝还是南边的陈友谅抑或是近在咫尺的张士诚都有可能绞杀了他。
  想要一统,朱重八就必须忍气吞声,尽可能地为自己争取发育的时间。
  同样,此刻的大汉,在马谡看来,要做的也是缓下来,好好的发育一波。
  这几年,大汉的地盘膨胀得太厉害了,即便是丞相已经制定了屯田之策,陇右、汉中等地也的确已经渐渐发挥作用,但这远不是它们的极限。
  更别说,今年的一战,大汉再度扩土千里,关中(雍州)和荆州之地,可都是肥沃之地。
  大汉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这来之不易的地盘和人口,很显然,若是能将屯田之策在这两地推广下来,大汉的国力就将再度迎来一次暴涨。
  而只有国力不断的增长,大汉才能训练更多的将士。
  这一点,大汉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
  想当年,大汉倾全国之力,也就能凑出个十万大军北伐陇右,这也才有了三郡望风而降,大汉却陷入兵力短缺的危机中。
  到如今,即便没有全国动员,丞相轻易便能拿出十余万大军对敌。
  一句话,兜里有粮,心里才不慌。
  当然,大汉在发展,魏国也在发展,若是大汉在发展速度上比不过魏国,那么马谡的这个建议,便也是误国误民之举。
  但显然,丞相治理下的大汉怎么可能输给曹魏,哪怕大汉如今只有四州之地。
  你要知道,大汉虽然也有门阀和世家,但这些门阀和世家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渐渐依附于大汉,服从大汉的制度,甚至还为大汉服务。
  这与魏国境内的门阀世家几乎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不说其他的,光是魏国宗室之人,就根本无人可制。
  更别说占据了曹魏朝堂半壁江山的颍川一系了。
  仅仅是司马一家,就能豢养三千死士。
  练过兵的大佬都知道,想要豢养这样一群死士,需要多大的开销。
  司马氏是如此,你猜提出九品中正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颍川系首领存在的陈家又该是怎样的情况?
  更别说,如今大汉和马谡的手里,还有纸张和蒸馏酒这两样可以不断从魏国和吴国身上吸金的生意。
  巨大的贸易逆差之下,曹魏和东吴的门阀世家们想要继续保持着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就只能变本加厉地取之于民。
  如此“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之下,曹魏别说发展国力了,不衰落下去就算是曹叡领导有方了。
  什么?
  东吴,那玩意已经不需要马谡多作考虑了。
  连番的军事失败,孙权失去的不仅仅是威信,更是已经失去了逐鹿中原的机会。
  能把内部重新安抚好,就算是孙权的政治胜利了。
  因此,按照如今的势头,大汉与曹魏之间的国力差距,势必会越来越小,甚至在不算长的时间里,二者的国力差就能产生逆转。
  当然了,国力的逆转趋势,还不是马谡想要大汉缓下来的全部原因。
  等曹魏取之于民的路走到了尽头,想要继续保持骄奢淫逸的的门阀世家自然继续想办法,比如《大明1566》里所说的那般掠之于商。
  可惜如今的商贾几乎都是各个世家把持着,因此掠之于商也行不通。同样,夺之于官也无可能。
  而内部既然已经想不到办法了,魏国自然而然就会开启对外战争的步伐。
  不用问,吴国便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魏国权贵的视野之中。
  没办法,大汉太强,他们可没有信心能够掠之于汉。
  就像是现在的鹰酱,那是不想掠之于熊猫吗?
  那是不敢,也不能!
  这才把爪子伸向了西边......
  同样的,到了那时,魏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发起对吴国的战斗。
  而在此时大汉发动对魏作战,无疑会让战斗尽可能地简单。
  因此,既然知道魏、吴势必会有一战,而且这个时间还不会很久,此时的大汉应该怎么做,还需要问吗?(同样的,熊猫要怎么做,你们懂的......)
  “高筑墙、广积粮、精练兵。”丞相反复咀嚼着马谡的话语。
  很快,丞相也是敏锐地察觉到了马谡的用意,随即也是一脸欣慰地看向了马谡。
  短短的九个字,丞相所能看到的不仅仅是马谡对战局的把握,更是看到了马谡对于内政的智慧。
  只能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谡又狠狠地装了一波。
  心中已经有了决断的丞相,当即也是宣布道:“马谡之言,高筑墙、广积粮、精练兵,当作为我大汉未来三年之国策也。”
  话音落下,众将也是轰然起身应道:“是。”
  既然基调已经是定了下来,那么丞相也不再迟疑,当即开启了点将模式。
  “董允。”丞相随即点将道。
  被丞相第一个点将,董允很是有些意外和兴奋的。
  此时的董允远不是蜀汉四相之一,在如此多大将之中,能被丞相第一叫起,自然是与有荣焉的。
  当即,董允也是抱拳出班答道:“末将在。”
  “命汝为使,着即前往曹魏都城邺城,进行和谈。”丞相随即也是吩咐道。
  没办法,北伐乃是战争,手下几乎清一色的战将,这会儿要和谈了,反而找不到人。
  好在,侍中董允也勉强能算是个文臣,用以和谈,也算合适,当然这也算是给董允的履历增加上厚重的一笔。
  闻令的董允自然立即兴奋地抱拳领命道:“是,末将领命。”
  安排好了和谈的事宜,丞相随即也是看向了马谡,随即点将道:“马谡。”
  “末将在。”早有所料的马谡也是立即答应道。
  “命汝为荆州都督,领兵五万,屯驻襄阳。”丞相随即下令道:“并提调荆州诸郡一切军政要务。”
  “是,末将领命。”马谡立即领命道。
  对于这个任命,也算是在马谡的意料之中,毕竟如今最适合驻守在襄阳的除了自己,也就是魏延了。
  但考虑到接续的问题,显然由马谡这个二代的顶尖人物驻守一方,会比魏延更加合适。
  微微点头,丞相又看向了队伍的末尾,随即道:“关兴。”
  “末将在。”小将关兴似乎已经预料到了什么,当即便是窜了出来答应道。
  “以汝为南郡太守,荆州副将,领兵一万屯驻江陵。”丞相看着已经逐渐成长起来的关兴,也是微笑着下令道。
  “是,末将领命。”关兴当即便是抱拳拜谢道。
  随着丞相的命令发出,一众的将领,包括马谡在内都是一脸笑意地看着关兴。
  无他,众将显然是十分乐意看到关兴能够子承父业地留驻江陵。
  这或许也是关将军在天之灵所乐意见到的。
  “另外。”丞相随即继续吩咐道:“荆州北临曹魏、东接吴国,处四战之地也,许汝二人于荆州境内征兵之权,上不封顶,多多益善。”
  “是,谢丞相。”马谡与关兴二人随即齐齐抱拳答应道。
  至此,除了没有持节之外,丞相算是将曾经属于关羽将军的权利全都转移到了马谡的身上。
  而随着马谡与关兴二人退下,荆州方向的战与和,丞相也算是安排完毕了。
  当然,与曹魏和谈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迁都大业,丞相却并不准备等曹魏和谈之后再行准备。
  当即,丞相也是再度开口道:“至于迁都之事,当上表吾皇,以作决策。不过,前期工作,却还需进行。”
  “着传令成都蒋琬并长安郭淮,准备迁都相关事宜。”丞相随即吩咐道。
  “是。”一旁的传领兵立即应道。
  “吴懿。”微微点头,丞相随即再度点将道。
  听到自己的名字,吴懿心中虽是有些诧异,却还是很快出班答道:“末将在。”
  “吴班。”丞相却并没有理会吴懿的诧异,径直继续点将道。
  有了自家兄长被点将在前,吴班倒并不算意外,当即也是抱拳道:“末将在。”
  “命你二人为正、副使,领兵马三千,前往长安,配合郭淮,准备迁都事宜。”丞相随即也是下令道。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仅仅是这样一道命令,便足见丞相政治手腕之娴熟。
  让吴懿、吴班二人前往长安,既可以看成是丞相对益州派和东州派的妥协,却又不失为一招调虎离山的妙计,当真是......妙啊!


  (https://www.uuubqg.cc/42428_42428157/2479461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