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是马谡,人在街亭 > 第358章 欲科举马谡布局

第358章 欲科举马谡布局


  与其说这是丞相的选择,不如说,这是马谡的抉择。
  很简单的道理,以马谡对丞相的了解,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一旦说出了这个科举之制,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之所以让丞相来决断,实际不过是马谡给自己的抉择一个借口罢了。
  是呀,作为穿越者,谁能放弃这名垂千古的机会?
  更别说,科举的意义,或许还远在所谓的三起炎汉之上!
  嗯,其实吧,可能,人们想看的也从来不是什么三起炎汉,只是不想看到丞相星落五丈原,无奈地说出那声“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不过,既然马谡来到了这个世界,自然要让丞相带着他的大汉,走向另一个高度。
  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于马谡而言。科举之制,都是势在必行的。
  当然,细细想来,虽然如今的生产力不如隋朝,但从科举制的角度来看,此刻的环境甚至比之隋朝还要好上一些。
  首先是门阀世家的问题。
  虽然不可否认,此刻的三国无一例外都存在并不同程度的依附于门阀世家。
  但说到底,除了东吴这个畸形国家之外,此刻的门阀世家还无法彻底与朝廷、皇室割裂和抗衡。
  而没有经历过魏晋南北朝的土地兼并,世家也就没有形成真正的割据,也更没有出现如隋唐时期那般凌驾于皇室之上所谓五姓七望这般的门阀世家。
  简单来说,世家的能力还不足以动摇整个社会。
  这也就让马谡有了与之一拼的基本底气。
  其次,便是马谡为了拿下治理凉州使出的杀手锏——纸张,除了简化政务,赚取贸易逆差之外,此刻也是再度在科举的关键时刻,显现出了非比寻常的力量。
  是的,之所以门阀世家能够越滚越大,其根本原因不在于他们吞并了多少的土地,而在于他们对官场阶级的垄断。
  在奉行士农工商四级分化的封建社会,“士”,也就是官员,永远是垄断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而之所以世家能够垄断“士”这一阶层,其主要的手段,便是通过知识的垄断。
  要知道,在马谡没有发明纸张之前,所谓的书大多都是竹简。
  这也就造就了不仅写书难,甚至藏书、看书都难的局面。也正因为这份难,也就导致了底层百姓几乎没有看书的权利。
  自然也就没有接触书中知识的权利,而没有了知识,自然也就没有了任何上升或者说逆袭的可能。
  而这种通过知识进行阶层隔离的办法,甚至在千年之后的现代社会还在依旧被使用着。
  想必你根本没法想象,一本普普通通的高等代数,就能卖到上百甚至数百刀是个什么概念。
  而那些所谓的快乐教育,所教出来的孩子,又是个什么模样,亲爱的读者你也要有个数。
  虽然,或许妈妈给我的东西不算太好,但在整个蓝星之上,也绝不能说差。
  嗯,好吧,有点扯远了。
  总之,有了纸张,大汉,或者说马谡也就有了抗衡门阀世家的土壤,若是再能用活字印刷术给这土壤多多的浇灌,马谡还真不信,大汉就长不出可以将门阀扫入历史垃圾堆的士子文官集团。
  当即,想明白了这点的马谡也是跟着丞相一起大笑了起来。
  笑声之中,二人已然互相了然了对方的想法。
  “真要如此做?”笑声中,丞相轻摇着羽扇问道。
  “我想试试。”马谡也是笑着回道。
  “好。”微微点头,丞相却是连要怎么试的问题都没有问出口,便是接着说道:“那就试试,你放心往前走,我就在后头。”
  停下笑声,丞相也是静静地看着马谡,却是用着前所未有的笃定语气说道:“万事有我。”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这其中却是包含着太多太多,当然,这也是对马谡最好的承诺。
  有丞相的这句话在,马谡还有什么好怕的。
  当即,马谡便是抱拳而领命道:“谢丞相。”
  “去吧。”丞相随即也是笑着说道。
  “是。”马谡再度一揖到底而答道。
  出了丞相府,明晃晃的阳光刺入眼帘,马谡这才回过了神:自己刚刚是答应了怎样一件大事啊!
  回头再看看那丞相府,马谡瞬间觉得这府邸之中,定是埋上了什么迷魂阵,才能让自己如此草率却又如此欣喜地接下了如此重磅的一件任务。
  又或许,这就是丞相的人格魅力与用人之道吧!
  可惜,接都已经接了,马谡总也不好意回头告诉丞相自己没干出来吧。
  当即,回返了自己府邸的马谡便是立即将自己关入了书房,开始思索起了这场与天下门阀世家为敌的战役。
  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场战役,这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场决定了大汉走向的战争,更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
  马谡知道,对手的力量是空前的,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己和自己的马氏也都是自己的对手之一。
  一旦与之发起正面的冲突,自己将面临的阻力一定也是空前的。哪怕自己有了丞相在为自己做后盾,也未必就能顶得住对手的反击。
  如今的大汉的确已经足够强大,可当年的曹丞相何尝不是比此时的大汉更加的强大。
  那样强大的曹魏,却依旧在赤壁折戟沉沙,真的就仅仅靠着卧龙凤雏外加周瑜的默契合作吗?
  曹魏内部的谋臣勇将何其之多,就没有一个人看清了那铁索连舟的弊端吗?
  因此,面对着防不胜防的对手,马谡心里很明白:来硬的肯定是不行的。
  哪怕自己现在的条件,从世家和纸张普及这两方面要比杨广时还要好上一些,但杨广也有着他的优势,比如更加地集权,比如已经在事实上一统天下,并没有太多外力的纠葛。
  简单一句话:若是硬着来,恐怕也南逃的杨广那般下场。
  既然不能硬着来,那就只能是温水煮青蛙了。
  可要想做到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又谈何容易。
  思来想去,马谡也不得不出一个偏招:将未来可能形成的世家与大汉(皇室)之间的矛盾,转化为门阀世家与寒门和贫民学子之间的矛盾。
  简单来说,就是要以日益膨胀的士官阶层去挑战占有绝对资源的门阀阶层。
  嗯,说得简单,做起来,其实也不算难。
  简单来说,马谡现在明面上要做的,就是两件事情:第一,学习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度;第二,改良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度。
  不管是学习还是改良,都是说给门阀世家们听的。
  对于曹魏已经施行的九品中正制,门阀世家们自然都有耳闻,也自然明白这是对自家有利的制度。
  马谡要大汉也学习这样的制度,门阀世家当然没有理由拒绝,甚至还会提供相应的帮助。
  当然了,作为大汉正朔,马谡又怎么能直接拿来用呢!因此,“改良”也就成了必然的了。
  而既然至此了学习,门阀世家自然也不能阻止改良,否则就是曹魏的走狗,自绝于大汉。
  当然了,前提是这个改良依旧不能触碰到世家门阀的逆鳞。
  那究竟要怎么改,既能良,又能不触碰逆鳞,这才是关键。
  而马谡给出的答案,便是双轨制:
  一方面,对于国内的门阀世家的子弟,采取中正的制度,进行选官任官;
  另一方面,针对全国其他地方的不管是世家子弟还是百姓平民,都采取考试的制度,替代中正的制度。
  无疑,这样的制度,看起来是对于国内的世家门阀们是有着巨大的优势的。毕竟,考试这东西,哪有面试来的轻松。
  可实际上呢?
  外国的门阀世家子弟,若是无德无才之辈,也就不会千里迢迢地来大汉“找工作”了。
  既然是有才之辈,又何惧考试。
  而对于那些平民百姓而言,有晋升的途径已经是万幸,怎会纠结与世家子弟的这点区别。
  这样一来,马谡便能够悄无声息地将考试的制度给确立下来,并且选出真正有才能的一批官员。
  同时,这样有着明显偏向的政策也能够轻松的争取到国内门阀世家们的大力支持,甚至,在暗地里,那些“得利”的门阀世家们,还要默默夸赞马谡的功劳。
  只是,这样的制度下,真的是为了世家好吗?
  很显然并不是。
  虽然一开始,世家门阀的子弟将充斥着朝堂,但总归还是会有一股通过考试而登堂入室的“清流”。
  可不要小瞧了这股清流,他们的繁殖能力与速度,是通过血脉传承的门阀世家所无法比拟的。
  就以历史上的科举为例,每年虽然进士(包括同进士啥的)也就三百来人,看起来并不多。
  可你要知道,这三百人的下面,是三千举子,而在三千举子之下,更是三万乃至三十万的秀才,以及数不清的童生。
  可以说几乎每年,科举都要造就数以万计的读书人入仕为官为吏。
  而即便是五姓七望中的最强王姓,每年能入仕为官的又有多少,能有数百已经是极限,若是剔除掉那些被迫加入的异姓之人,恐怕每年能有百人就算是奇迹了。
  七个顶级世家加起来,都只能瓜分走寥寥数百人,即便将全部的世家门阀加起来又能有多少。
  因此,在历史上,这股小小的清流给门阀世家埋上最后一捧土的说法,不是没道理的。
  当然,马谡的谋划也不仅仅寄希望于文官士子的繁殖速度。
  其实,在马谡设立双轨制的同时,便已经又将大汉的世家进行了重新的划分。
  作为大汉的原始股东,也就是能参与中正评测(所长辛苦了,狗头)的世家门阀,会天然地排斥其他的门阀世家。
  毕竟,哪个股东也不希望自己的股份被稀释,哪怕其实其他股东的加入,只是让蛋糕更大,并不会稀释自己的股份。
  可人的贪婪就决定了,即便并不会损失利益,既得利益者也不愿意新的人加入。
  因此,在大汉一统的趋势逐渐明朗的情势下,作为大汉原始股东的世家门阀们,将会主动叫停中正制的广泛化。
  这样,也就人为地在原本铁板一块的门阀世家阶级中划出了一道鸿沟。
  鸿沟之上,只要子嗣延绵不绝,就能永远享有人上人的地位;
  鸿沟之下,必须拼命与那些平民们竞争,才能勉强保住自己人上人的地位,稍有不慎,整个家族都会变成寒门。
  这样的巨大落差之下,你猜,那些已经加入大汉,却无法享受到“中正制”优势的世家们,是会将怒火洒向同样无法改变现状的底层,还是会有另外的反应?
  当然是团结起来,一起推翻这个不平等的制度啊!
  这样一来,在抗击“中正制”的阵营之中,又将添加上一枚重量级的砝码。
  当然了,这样的推断,其实还有一个底层的逻辑,便是世家不能对知识产生垄断。
  只有通过不断涌出的人才将位置占满,并给足了那些二等世家们压力,让他们切实地有了喘不过来气的感受,他们才会有反抗的动力。
  付燚的这套李代桃僵的计划才有成功的可能。
  而想要打破知识的垄断,最简单直接有效的办法,无疑就是活字印刷。
  当即,做好了全盘计划的马谡,也是向丞相提出了第一个要求:要人!
  当然,马谡要的人可不是要刻字的工匠,身为后将军,想要找些刻字的工匠还是不成问题的,也根本无需叨扰丞相。
  马谡要的,是能够管理这些工匠,并且执行他计划的人。
  没办法,要马谡弄出个想法或者idea,当不成问题。可真要执行起来,还非得有相当的执政办事的经验才行。
  显然,一直在前线作战的马谡并不十分具备这样的条件和经验。
  而马谡所瞄准的,正是如今的凉州刺史兼陇西郡郡守费祎、费大人。
  作为关系到大汉甚至是整个华夏的生死存亡大事,也只有未来蜀汉四相之一的费祎,才能让马谡稍稍安下心来。


  (https://www.uuubqg.cc/42428_42428157/2479459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