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第1213章
诸葛亮之所以认为司马懿不足为虑,是因为这两年的时间里,北地的曹魏小朝廷,他不消停啊。
曹爽在败退到幽州的时候,可以说是相当的狼狈。
当曹爽跑到幽州的时候,他身边可以说是连亲兵护卫都没有,不过是裹挟着一部分曹魏原本的官员,趁着邓艾还没有打到邺城的功夫,一溜烟的跑到了幽州。
也就是曹魏的幽州刺史田豫也是三朝老臣了,而且为人忠直,在这种情况下都没有落井下石,收留了曹爽和一部分曹魏官员,并且派兵加强了对幽州西部的防御,挡住了姜维北攻幽州的攻势。
延熙十年的上半年,退到幽州的曹爽,还是比较安分的,不仅非常尊重田豫,同时对退到冀州东部,坚守界桥的司马懿,也专门委托曹训转达了自己的敬意。
但是吧,随着延熙十年下半年的到来,大汉结束北伐,逐渐从冀州撤兵,对魏军的作战也从攻掠战转入防守战,专心经营冀州后曹爽的态度,开始慢慢的出现变化了。
刚刚撤到幽州的曹爽,因为冀州之战败的实在是太惨了,曹魏的天子曹芳和太后郭氏都被季汉给俘虏了,他曹爽难辞其咎。
甚至,曹爽连甩锅司马懿都不行,司马懿在冀州之战中,除了最后时刻拒不出兵外,你真没啥好指责他的,不仅守住了魏县,还一度夺回了邺城如果不是孙资和刘放这两个二五仔蛊惑了天子曹芳和太后郭氏,让他们去了朝歌,这一仗,大魏不至于败的那么惨。
当时所有的曹魏集团内部,都认为司马懿是“忠贞为国”的典范,声望极高。
曹爽虽然不相信司马懿是这样的人,但是曹爽必须考虑到如今司马懿镇守着界桥,手里还有大魏最后的三分之一精锐如果过多刺激司马懿,让司马懿有借口名正言顺的返投蜀汉,那恐怕才是曹魏政权的末日。
因此,早些时候,曹爽还是夹着尾巴做了一段时间的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威胁逐渐减弱,曹爽内心的掌权欲望,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曹爽甚至连袁绍的三个儿子的水平都没有这哥仨还让曹操花了五年的时间逐个击破呢,曹爽现在连两年时间都等不了了。
曹爽首先是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腕,弹劾了幽州刺史田豫,逼迫田豫交出了手里的兵权,交给自己的三弟曹羲掌控。
这事儿吧,只能说曹爽确实抓住了机会。
一方面,如今曹魏的小朝廷立足在幽州,曹魏剩余郡兵的兵权都掌控在田豫和司马懿手里,曹氏宗族将领手里半点兵权都没有,哪怕是曹宇这个新任的大魏天子,也不敢放心。
另一方面,也就搭着曹爽的对手是田豫,田豫真的是一个忠直为国之人,既然天子要收回自己的兵权,田豫爽快的交出了自己兵权。
你让曹爽卸掉司马懿的兵权试试打死曹爽都不敢。
事情进展到了这里,你也不能说曹爽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毕竟大魏宗室直接掌控兵权,本来就是曹魏的传统,曹爽做的还不算太出格。
如果这个时候曹爽能够聪明一点,给田豫一个公侯的爵位,三公的官职,高高的供养起来,平息悠悠众口,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但曹爽没有这么做。
曹爽不仅没有给田豫象征性的三公职位,他甚至还抓住了田豫次子犯的一些错误,借机削了田豫三百户的爵禄。
不管伱曹爽是不是做的对,田豫次子是不是真的犯错,证据确凿曹爽这么做,总会给人一种过河拆桥的感觉。
这不仅让田豫本人不满,也引起了朝中不少大臣,以及原本听命于田豫的部分雍州郡兵的不满。
如果曹爽到此为止,不干傻事儿的话,问题虽然有点,但也不算太大。
可偏偏这个时候,曹魏的小朝廷,爆发了一起案件。
有朝臣给驻扎在冀州东部的司马懿写信,在信中指责曹爽专权,希望他以托孤重臣,大魏老臣的身份,起兵勤王,诛杀曹爽,还政于天子。
这封信,好巧不巧的落在了曹爽的手里.曹爽直接诛杀了这些写信的官员,同时下令幽州郡兵屯兵在冀州和幽州的交界处,严防司马懿。
之后,曹爽以天子曹宇的名义,给司马懿下诏,要求司马懿交出兵权,同时到蓟城面见天子,当面解释。
很显然,曹爽现在是觉得自己手里有兵了,已经可以不用担心司马懿投敌了,所以才会做出这么强硬的回应。
<div class="contentadv"> 但同样很显然,司马懿这个老狐狸,怎么可能会听从曹爽的呼来喝去,放下兵权去曹爽那里乖乖的束手就擒?!
司马懿用脚后跟想都知道,自己一旦去了蓟城,必然会被曹爽借机诛杀因此,司马懿只是上书抗辩,打死不去蓟城。
因此,魏军内部闹出了内讧,司马懿所部和曹羲率领的幽州兵,在冀州和幽州交界对峙。
这么一来,可急坏了真正还在为大魏尽力的那些老臣们。
蒋济这个倒霉蛋,再次站了出来,一面劝说曹爽,一面去跟司马懿沟通,以大魏如今势弱,又是大敌当前,应当风雨同舟才是,说服了两人互退一步。
曹爽不再追究司马懿的责任,而司马懿也需要撤兵,继续防守冀州东部。
曹爽做出妥协的重要原因,是曹爽觉得,自己手里的兵力虽然是司马懿的两倍,但真要跟司马懿硬碰硬的话,未必能赢得了他就算赢了,大魏也元气大伤,凭白便宜了蜀贼。
而司马懿选择后退一步的原因,是司马懿还得保持自己“大魏忠臣”的人设,同时也需要保住自己手里的兵权,在未来寻求利益最大化。
司马懿的战略眼光可比曹爽和蒋济要高的多,他很清楚现在局势,大汉三兴已经不可避免,他已经对曹魏小朝廷不抱任何希望了。
这个曹魏小朝廷,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司马懿在将来降汉的时候,争取到最大的利益而已。
所以,跟曹魏小朝廷翻脸,也不符合司马懿对自己未来的规划。
在双方各怀鬼胎的谋划之下,这场内讧,以和解的形式结束了。
但是,当这场内讧的消息,随着大汉细作的渠道,传到邺城诸葛亮手里的时候,诸葛亮非常敏锐的就发现了,司马懿和曹魏小朝廷之间,已经有了离心离德的现象了。
虽然说吧,就目前司马懿表现出来的态度,诸葛亮也无法确定,司马懿到底是不是一心要为曹魏效死力但根据诸葛亮这些年搜集到的情报,以及张溪的再三肯定,诸葛亮还是愿意相信,司马懿不是一个真正的“忠臣”。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继续进攻幽州,覆灭曹魏小朝廷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甚至,这次诸葛亮都不需要再调度其他州的郡兵助战,只需要依靠冀州和幽州西部的总计十五万兵马,就足够彻底消灭曹魏小朝廷。
不过嘛,出于谨慎起见,诸葛亮还是传书给了洛阳的庞统,陈留的徐庶,以及荆州的张溪,询问他们三人,对于出兵覆灭曹魏小朝廷的意见。
张溪倒是对诸葛亮的用兵没什么意见,毕竟诸葛亮这次用兵不过是涉及两州之地,用兵不过十五万,又不需要他们帮忙.只要诸葛亮觉得有把握,这事儿基本能成。
但是吧,徐庶和庞统,却有些反对诸葛亮的想法。
这两人的想法正好跟诸葛亮相反,认为就曹魏小朝廷占据的那点苦寒之地,要产出没产出,要经济能力没经济能力的,又只剩下不到十万人的残兵败将,能活下去都算不易。
放着不管也只会越来越弱,根本没有必要发兵征讨,让他们自生自灭就好。
反倒是东吴这边,最近在淮南和徐州动作频频,从江东细作那边传来的消息,也有说法是东吴可能会对兖州用兵。
这时候,应该先下手为强,考虑东征东吴的战事。
这事儿吧,你也不能说庞统和徐庶说的没有道理,但是吧.诸葛亮还是觉得,如今并不是攻吴的好时机。
可庞统和徐庶两个人的意见也不能就此忽视,诸葛亮在逐渐给天子转移权利,这么大的事情,他也不想自己一个人独断专行。
因此,诸葛亮写信给徐庶,张溪两人,约两人在两个月之后,汇合于长安,共商国是。
到底是灭魏,还是东征,要做出一个决策出来。
(https://www.uuubqg.cc/38445_38445979/11327263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