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永乐大帝 > 第二十二章 评书

第二十二章 评书


  第二十二章评书

  牵着咸宁公主一路慢悠悠地走到钟粹宫,还未入殿便听见里面传出“啪”地一拍响木。全/本\小/说\网

  “上回说到,周武接到了征召令……”

  朱棣微微一笑。这是东厂首任提督马骐正在表演“说话”呢。

  “说话”出现于唐代,最初是说评佛教典集。发展到俗说后,“说话”的表演方式与“评书”非常类似,比如评书中的开场诗,说话称为“押座文”,也有“且听下回分解”一类用句。后世的研究表明“说话”与“评书”并没有确实的传承关系,因为“说话”是由说评佛教典集演变而来,而“评书”则是由名为“弦子书”的说唱艺术演变而来。然而在朱棣看来,“说话”和“评书”其实就是一码事,都是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因为觉得一个人进膳太寂寞的缘故,朱棣很任性地要求皇后、尚未出嫁的三个公主、太子、太子妃、太孙外加一字并肩王都聚在一起吃晚饭,吃完晚饭后再一起听“说话”。虽说这种要求并不符合礼仪,但既然是皇帝提出的要求,谁又能够拒绝呢?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明朝第一家庭逐渐形成了一起吃晚饭的习惯。

  朱棣很享受这种天伦之乐,而其他人则非常喜欢茶余饭后的“说话”节目。咸宁公主亦不例外。原本她正牵着朱棣的手一荡一荡地好玩,听到里面正在表演“说话”,一下子便甩开朱棣的手。蹦蹦跳跳地冲进殿内。朱棣爱怜地看着小女孩地背影,不紧不慢地跟在她后面走进去。殿中诸人见皇上来了,连忙起身行礼。

  “都起来吧,”朱棣无所谓地摆摆手,走到皇后身旁坐下,然后冲着跪在地上的马骐说道:“你继续。”

  得了皇上的旨意,马骐赶紧站起身来。稍稍等了一下。待安成公主和常宁公主入座之后,马骐轻轻一拍响木。说道:“前面说过,周武这位二少爷却是周家的异类。他们周家去年乡试的时候,长房大少爷和三房四少爷同时考上了举人。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喜事。你们说吧,大少爷和四少爷都能考上举人,那二少爷再不济也应该是个秀才对吧?”

  马骐刷地展开折扇,装模作样地摇摇头。“周家是太原县最大的地主,让儿子们进县学读书自然是再容易不过地事了。可是有一点别忘了。这县学每年都要考试的。考试结果分为六等,考得好地才能参加乡试,也就是俗称的取得秀才资格,考得不好那却是要挨板子的。这周家二少爷打起架来那是三五个人近不得身,可论到学习,却是年年考试都六等,年年都挨板子的劣货。”

  “周武皮粗肉糙倒是无所谓,挨完板子象没事人似的。可周家老爷却觉得丢不起这个人!老太爷原本就不待见这个庶子,等大少爷、四少爷一同中举之后,老太爷更是见了周武就心烦,每次见到周武若是不骂上两句,简直连饭都吃不香。”

  “之前,皇上所颁布的人头税政策令富户们很是为难。拥有田产不足十亩者需要额外缴纳人头税附税。因此那些家无恒产的佃户和长工们要么嚷嚷着降地租,要么嚷嚷着涨工钱。若是依着佃户和长工地要求,富户就会有损失;若是夺佃或是解雇长工,富户又担心会损害自家的名声。周家是太原县最大的地主,自然也为这种事发愁。”

  “正愁得没办法,正好皇上颁布了《移民奖励办法》。周家老爷一想,干脆出些钱,让老2带着那些不安分的佃户长工一起到关外去得了。一方面眼不见心不烦,另一方面,给老2弄个有邑贵族爵位也算是对得起这个粗货了。”

  “周家是太原县最大的地主。全部家产加起来至少有八万贯。这八万贯可不是个小数目!俗话说万贯家财。那便是形容家中极富的情况。这周家的家产加起来有八万贯,那可真是富得没边了!”

  “周家老爷把周武打发出去。相当于让周武提前分家立户。周家老爷有六个儿子五个女儿,虽说女儿不能分家产,但那份嫁妆还是得准备好。周武既非嫡又非长,而且又不讨周老太爷喜欢,因此这次提前分家,周老太爷便只给了他六千贯。”

  “话说那自费移民,除了可无偿获得150亩土地外,还可以每亩10个铜钱的价格购买不超过五百亩土地,而有邑贵族所能获得地优惠更大!有邑恩骑尉可用优惠价格购买不超过一千亩土地,有邑云骑尉两千亩,有邑骑都尉三千亩……直到有邑一等公爵一万九千亩。”

  “周武分到的六千贯对周家来说连一成都不到,但是对普通百姓来说,这六千贯却是一笔想都不敢想的巨资。周武前前后后在关外一共建了五个移民屯,硬生生弄到了一个有邑云骑尉的爵位,全部花费也只不过五千二百贯而已!”

  “有邑云骑尉可以每亩10个铜钱购买不超过三千亩地,这种价格简直就是白送。所以周武根本不管那么多地有没有人种,一口气花了二十贯买了两千亩荒地。要知道,辽东虽然全都是大块大块的平整土地,但根据离居宅、水源的远近不同,仍有好坏之分。正因为这个原因,周武便不管不顾地抢先买下了相对较好地地。”

  “周家是太原最大的地主,却也只不过拥有两千亩地而已,如今周武却已经有了两千一百五十亩地,简直得意极了。而且,周武还拥有五个移民屯作为他的采邑,每年可从中获得不少采邑收入。正开心得不得了的时候,周武却收到了出征令。”

  马骐收起折扇打了一下手心。“关外和海外新开辟地采邑领头三年不用缴税。但还是要服役的。在服军役的时候,一个基本采邑领至少需要出一名战士,而且除非有特殊情况,领主本人必须要亲自服军役——若不服军役或是领主不亲自服役,都得缴纳盾牌税,那可是一大笔钱。”

  “周武虽然读书不成,但并不是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吃的傻子。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周家二少爷原本就是性格豪爽、江湖习气很重的人。到了关外后,很快就和底下的移民打成了一片。在那些移民中,与周家二少爷关系最好地一共有三个人,分别是小猴子、章老2、钱十三。”

  “周家二少爷吩咐灶娘办了一桌酒饭,然后请这三个朋友来。开席之前,周家二少爷端起酒便开门见山,说自己要出征了。需要几名扈从。然后就许诺当扈从有什么好处,比如说可以减免一部分税,比如说可以分得战利品等等。”

  “前面说过,那小猴子、章老2、钱十三都是穷苦人家出身。而且移民初期条件又相对艰苦,满桌子酒肉摆在面前,哪里还忍得住?周家二少爷话音刚落,仨人立即拍着胸脯答应做扈从,然后把酒往嘴里一倒。甩开了迎风地膀子,举起了旋风的筷子,托住了大牙,垫住了底气,抽开了肚子头儿,撑开了腮帮子。吃地鸡犬伤心,猫狗落泪……”

  “辽东那地方冬天冷得邪乎,做好的饭菜随便放个五天八天的也不会坏。周家二少爷原本想着多做些菜摆出来可以撑场面,哪知道这仨人竟这么能吃?!还没等他回过神来,桌子上就一片狼籍只剩下骨头鱼刺了。周家二少爷望着那几个吃货发愣,章老2心满意足地伸欠着打个饱嗝儿,说道:‘呃……舒服……呃……老爷……呃……对我们……呃……这么好!……呃……我们自然……呃……不会……呃……’”

  马骐连说带比画,打一个“呃”儿身子耸动一下。见他学得维妙维肖,朱瞻基和咸宁公主乐得咯咯直笑,皇后、太子妃和公主们掩起了嘴。太子也笑得别转了脸。朱文圭还弄不懂这有什么可笑的。左看看右看看,见不仅大人们在笑。连基基哥哥也咯呼直笑,于是便心安理得地跟着傻乐起来。

  朱棣不禁微微点头。马骐模仿打嗝还真是象,打得是又响又脆……可他怎么还在不停地打嗝?

  正疑惑着,却见马骐苦着脸向朱棣跪下。

  “……呃……呃……奴婢……呃……呃……呃……该死……呃……”

  马骐那窘迫的表情生动地表达了一件事:这家伙因为摹仿打呃太认真,结果真的打起呃来。

  弄明白了事实的真相后,咸宁公主捂着肚子笑得瘫在椅子上;朱瞻基笑得前仰后合,差点从椅子上摔下去;朱高炽自恃身份不能象小孩子那样失态,但是眼前地情景实在令他忍俊不禁,因此连眼泪也笑出来了。大人发笑总是有原因的,但小孩子却不然。朱文圭仍然没弄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这并不妨碍他开心得手舞足蹈。

  朱棣好不容易止住笑,揉着胸口指着马骐道:“你这阉货……快滚出去,不打嗝了再进来。”

  见马骐掩着嘴慌慌张张往外跑,临出宫门又是一声响亮的“呃”,惹得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说话”节目暂时中断后,朱棣突然想起一件事,不由陷入了沉思。

  同为《明史》上记载了名字的太监,郑和这个名字流芳百世了,马骐却属于遗臭万年的角色。

  永乐十五年(1417),内官马骐到交趾采办,大索境内珍宝,弄得“人情骚动”。第二年正月甲寅,交址黎利反。黎利造反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他九岁的女儿被马骐携归明廷以充宫婢然后病死在内地肯定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地原因。

  永乐十七年(1419)八月,中官马骐激交址刈安土知府潘僚反。

  永乐二十二年(1424)十月,内官马骐伪传旨谕翰林院出敕。再次往交趾闸办金银珠香。明成祖得知后,怒曰:“朕安得有此言,卿等不闻渠前在交趾荼毒生民乎?交趾自此人归,人方如解倒悬,今又可遣耶?”

  可以说交趾的独立,马骐“功”不可没。

  这个家伙显然死有余辜,然而朱棣并没有提前杀掉马骐。而是将之任命为东厂提督。因为朱棣知道,东厂这种机构将来必然会惹得儒生们极度反感。而景秀地策论通过后,东厂提督大约会成为这个政策的第一个祭品——反正马骐迟早是要被杀掉的,那么让他的死亡变得有意义岂不是更好?

  要说呢,马骐一而再、再而三地惹出那么大地麻烦却没有被明成祖杀掉,其原因也很简单:这个家伙确实很会讨人欢心。

  马骐此人办事精干,口齿伶俐。真正的评书所说演的内容多为历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战和侠义故事,但朱棣却命令马骐表演“说话”必须围绕东厂地调查结果而展开。其本意是为了让长着深宫的太子、太孙更了解民间地疾苦。马骐也没有辜负朱棣的期望,太子、太孙听马骐讲起民间的日常琐事时,总是听得津津有味。

  当然,尽管生长于皇宫内院的太子和太孙对外界情况并不了解,因此对民间的日常生活很感兴趣,可是如果天天讲这些,任谁也会听腻。所以,马骐只是将民间日常琐事作为书帽子。正式地“说话”节目却是另外地题目。现阶段,马骐一共有三个“说话”主题:一是《吕宋建国记》,二是《东北拓荒传》,三是《御史柯南破案传奇》。

  《吕宋建国记》和《东北拓荒传》其实内容差不多,真正地区别仅仅在于前者地主角是宗室和官员,地点是海外;而后者的主角是平民。故事发生地点在东北。至于说《御吏柯南破案传奇》,主角和福尔摩斯一样是个虚幻的人物,而故事内容则是民间传说再加上近阶段反贪风暴的成果。

  获得了“说话”的任务后,马骐口齿伶俐的特长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马骐如今说评书地水平已经很高了,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听众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听故事的时候特别投入。而且,他的口技也是一绝,什么风声雨声、鸟鸣兽吼。真是学什么象什么。

  想想。另一个历史空间里马骐捅出了那么大的篓子,但明成祖也没把他怎么样。可见其受宠之深。现在呢,尽管对马骐有着很深地成见,但朱棣也不得不承认:仅就“说话”表演而言,马骐的水平确实已经炉火纯青了。将来东厂惹得天怒人怨,大家肯定会把矛头指向东厂的提督。那时再将马骐为某个官员殉葬,皇后、太子、太孙肯定会非常舍不得。不过这样也好,依照规定将马骐处死,朱高炽和朱瞻基便能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只要后世的皇帝认真执行这项规定,那么将来太监拥有再大的权力,也只能夹着尾巴作人。

  ……

  正想着将来处死马骐的事情,却见马骐神气活现地从宫殿外面走了进来,于是“说话”节目继续。

  朱棣正准备静下心来听故事,却听见一旁的皇后悄悄问道:“皇上,你对安成公主和常宁公主的婚事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棣一愣,想着大约是刚才他发愣地时候两位公主悄悄向母后告状了,于是无所谓地答道:“朕给了她们两个选择:要么下嫁给新科进士,要么下嫁到大明地属国去做王后。刚才她们俩都没有选择下嫁给新科进士,那自然只能到大明的属国去做王后了。”

  徐贞静微微颦眉。

  “和亲好象有损于大明地威严吧?”

  朱棣一哂。

  “这怎么算得上是和亲?打不赢人家被迫送公主并且陪上一大笔嫁妆才算是和亲!朕这样做,是为了加强属国与大明之间的联系以及亲密程度。要知道,元朝的皇帝总是将公主嫁给高丽国王,从元世祖到元末,元朝皇帝先后将七位公主下嫁高丽国王。结果当太祖恢复了华夏衣冠后,高丽国王仍然首鼠两端,与北元使节往来不断。直到高丽大将李成桂造反建立了朝鲜王国,朝鲜这才正式与北元决裂。可见,将公主下嫁给属国国王有助于双方和睦友善、守望互助的友好关系。”

  事实上另一个历史时空里虽然明朝从来不曾将公主下嫁,但明朝与朝鲜等属国的关系仍然不错。满清堀起时,朝鲜仍然一如既往地忠于明朝,直到满清大军攻入朝鲜后,朝鲜不得已才投降。而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逃往安南,安南的国王也曾试图保护那位穷途末路的宗主国皇帝——可惜吴三桂太不象话,居然率军杀入安南,亲自用弓弦绞死了南明皇帝。

  属国并不需要公主下嫁也仍然能够保持足够的忠诚,那么朱棣为什么还要将公主下嫁给属国国王呢?

  原因很简单:由不相干人的作属国的国王,总不如让外孙去作属国的国王更令他舒心。将来若条件允许,成立大东亚邦联帝国时,亲戚之间也好说话一些。况且,朝鲜国的王后经常会因为母族力量强大等原因而掌握很大的权力——朱棣是有点儿大男子主义,但是如果明朝公主能够在朝鲜垂帘听政甚至干脆成为女王的话,他却丝毫不会介意。

  普通人家嫁女儿自然只是家事,但是涉及到将公主下嫁给属国,却也算得上是国事了。徐贞静不是那种不识大体的女人,听了朱棣的解释后,便沉默不语了。朱棣也不会继续就此事继续罗嗦。在朱棣看来,女儿去当王后总比下嫁普通的附马更体面,更何况她们的儿子将来还可以当国王,想来这种结果对公主的吸引力更大些。至于说水土不服、生活习惯不一样之类的问题,朱棣根本不作任何考虑——他本人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水土不服、生活最不习惯的人,怎么可能会产生多余的同情心去同情别人?

  见说服了皇后,朱棣便重新将注意力转移到马骐表演的“说话”上。不以先入为主戴有色眼镜去看,马骐表演的“说话”倒也确实挺有吸引力,朱棣的心神慢慢溶入了故事中。

  最新全本:、、、、、、、、、、


  (https://www.uuubqg.cc/26_26448/149332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