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永乐大帝 > 第二十一章 玫瑰之约

第二十一章 玫瑰之约


  第二十一章玫瑰之约

  景秀确实是有福之人,医生们束手无策的急性阑尾炎,他居然只凭自己的身体硬生生抗了过去。\wWW。qΒ5.c0m\\

  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但景秀的身体底子好,而且急性阑尾炎也并非什么沉疴,因此两天后便能够起床了。这样一来,他居然赶上了三天后的西苑赐宴。

  进士们都不知道这次的西苑赐宴算是怎么回事,因为之前无论文武的殿试之后都随即举行了“恩荣宴”。更为奇怪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进士都获得了邀请。当受邀赴宴的进士们在西苑外面相互询问这次宴会背后有什么玄虚时,却见神宫监太监昌盛从里边出来,当门而立,高声喊道:“圣上驾临,诸位依次施礼晋见!”

  新科进士们不敢怠慢,立即分成文武两列,按各自的名次排好队依次走进西苑。皇上亲设的御宴自然既丰富又珍贵,但新科进士们谁也没有看桌子上的山珍海味、美酒佳肴。行过礼后,大多数进士都是眼观鼻、鼻观心老老实实地站着,只有少数几个进士不由自主地将视线落在在一旁的屏风上。屏风本身自然没什么好看的,令他们奇怪的是,屏风上投射的都是窈窕女子的身影,而且从屏风后还隐约传来女孩子们的窃窃私语以及吃吃的轻笑声。

  朱棣看出进士们心中奇怪,却也不为之解惑,只是笑道:“今日咱们君臣同乐,大家不必拘谨。这样吧。今日面对西苑景色,美酒佳肴,不可无诗,大家愿意吃呢,尽管放开量地尽情吃喝,愿意吟诗作赋的,也可以随便走走看看。思索佳句,写出来呈给朕亲自阅看。凡是写得好。朕一概有赏!”

  说到这里朱棣顿了顿,想到武科进士多半不擅长吟诗赋对,于是又补充道:“武科进士就舞剑为朕佐酒好了。舞得好,朕同样有赏!”

  此言一出,进士们顿时活跃起来。这种时候,谁不愿意表现表现,以便在皇上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一时间。众人们都忘了屏风之事。钱成身为武科状元自是当仁不让,立即从侍卫处领了未开锋地钝剑走到场中。榜眼盛世、探花宋琥、传胪宋瑛也不甘人后,纷纷领了表演用的钝剑走到场地中央。

  见仍有武举踊跃地向侍卫领用表演用剑,朱棣不禁哑然失笑。

  “想表演剑舞的武举按四人一组依次上场吧,唱起来!”

  话音一落,一旁的乐师便奏起了乐器,而宫女则开始伴唱。

  历史上明成祖吃饭时总是有宫女伴唱,对于这个历史事实。朱棣表现出了充分的尊重。

  穿越之前,朱棣和朋友们唱歌时从不怯场,但他走调非常厉害,若是没有原音或是没有另一个人按正确的调子领唱,朱棣能够把一旁的朋友们唱得掩耳而逃。每当这个时候,朱棣就特别羡慕那些音域广节奏掌握好地家伙——如今朱棣总算不羡慕了。因为给他唱歌的宫女们音域和节奏方面绝不比后世地实力派歌星逊色。每次听着那出谷黄莺般甜美圆润的声音,朱棣总会有种极大的满足感。若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朱棣更喜欢现代音乐,但他唱歌走调得厉害,因此没办法教宫女们学会后世的歌曲。

  有了武状元等人的榜样作用,文进士也放松了心情,或者品着美酒苦思冥想,或者离席而去凭栏构思。

  这幅君臣同乐的场景没能维持太长时间,因为屏风后面不时伸出一个女孩脑袋,待女孩缩回头去。屏风后面便会发出一阵娇羞的嘻笑打闹声。过不了多久。便又是另一个女孩鬼鬼祟祟地伸出头来,多半她地视线会与正在关注此处的某个进士相遇。于是红着脸躲回屏风之后。

  读书读傻了的进士自然也是有的,但更多的进士在情商方面也同样出众。见到这种不同寻常的情况,很多进士便不由有些心猿意马起来。

  当然,虽然很多进士纷纷暗自揣度今天的西苑赐宴究竟有什么奥秘,但毕竟皇上就在面前,谁也不敢交头接耳。再怎么联想翩翩,进士们也不敢君前失仪。

  然而这种表面的平静最终被一个从屏风后面窜出来地小丫头破坏了。

  这个大约七八岁的小丫头从屏风后面窜出来后径直朝着皇上跑去,除了某些太过入神的进士外,其他人的视线全都随着这个小丫头而移动。最终,众人的视线落在了皇上的怀中。随即众人察觉到自己地不恭,于是纷纷将视线收回,只是用眼角的余光观察着事件的后续发展。

  朱棣眉开眼笑地抱住纵入自己怀中的小丫头。

  这个小丫头是朱棣和皇后最小的女儿咸宁公主。徐贞静三个亲生女儿都很漂亮,其中最漂亮的当属小女儿。当然,咸宁公主目前还只是个小罗莉,但绝对是个美人胚子,其外貌与朱棣穿越前网上颇有名气的小罗莉徐小小有七八分相似——那种撅起嘴生气的神情,更是象了个十足。

  历史上这位公主是一位恭慎有礼,通《孝经》、《女则》的乖乖女,可是在朱棣的溺爱纵容下,世上少了一位将会成为三从四德典范地好女子,却多了一个淘气异常地小姑娘。按明初制度,皇女在出嫁前二日才得册封名号,也就是说按制度此时朱棣三个未嫁的女儿本不该有公主称号,但朱棣着实喜欢这个鬼怪精灵地小丫头,便提前给予了她咸宁公主的称号。

  “小咸宁,你哭着喊着非和姐姐们一样躲在屏风后面,可现在怎么自己跑出来了。”

  咸宁公主撅着嘴抱怨:“不好玩。皇上骗人!皇上说要玩躲猫猫的,可我和姐姐们躲了那么半天,根本就没人找我!”

  朱棣假装瞪起眼睛捏她地鼻子。但皇上的无上威严在咸宁公主的身上似乎完全无效,小姑娘咯咯地笑着,奋力推攘并躲闪着朱棣的魔手。看到咸宁公主被逗笑得几乎喘不过气来,朱棣停了下来。

  “可是你一开始是怎么答应朕的?你不是说一定会乖乖躲在屏风后面,不被人发现就绝不出来的吗?”

  咸宁公主咯咯笑着答道:“可是我被发现了呀。”她指着底下的进士们,“我偷偷看外面。结果被他们发现了。”

  朱棣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小孩子对大人地情绪最为敏感,因此尽管朱棣能够对咸宁公主板起脸装出生气的样子,但她却从来没害怕过——大概她看得出来朱棣没有真正生气吧?

  明成祖有四子五女。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熙、赵王朱高燧早已成年,朱棣本人地心理年龄比他们大不了多少,因此对他们并无亲近之意。幼子朱高燨在朱棣穿越之前就早夭了,永安公主和永平公主在洪武二十八年就出嫁了。剩下三位公主当中,安成公主和常宁公主(她们能够提前获得公主称号自然是沾了咸宁公主的光)已是待嫁之龄——这种妙龄女子。若不是亲生女儿朱棣或许还会有可能亲近一下,但既然是自己的女儿,朱棣却不肯过于亲近——“yin-人-妻”倒也罢了,乱-伦却超出了朱棣的心理承受底线。

  唯有咸宁公主现在才七岁,正是最活泼可爱的年纪,和她亲近倒不会造成什么心理障碍。所以,朱棣对她喜欢得不得了。

  想了想,朱棣捏了捏咸宁公主那嫩得几乎可以滴出水的小脸蛋。决定试着和小家伙讲讲道理。

  “小咸宁,父皇现在正在做正经事,你可不可以先到别的地方玩去。”

  咸宁公主捂住脸以免再受到父皇地偷袭,脑袋摇得象拨浪鼓一样。

  “父皇现在只是在看他们唱歌跳舞,哪里是在做正经事?想骗我!我才不上当呢。”

  朱棣不禁苦笑。圣人所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确实很有道理。咸宁公主真的被娇惯得不成样子了,居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皇上骗她……话说,朱棣现在确实是在办正经事呢。

  终究是拿这个鬼精灵没办法,朱棣放弃了和她打嘴仗的念头,抬起头缓缓环视一周,众进士的视线纷纷回避——一般而言,与皇帝对视被治个君前失仪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思量半晌,朱棣决定打开天窗说亮话。

  “众卿大概对这次的西苑赐宴有些迷惑吧?”

  “臣等愚昧。”

  “是这么回事。”朱棣指着屏风说道:“屏风后面都是待嫁之龄的宗室女子。尔等均是一时俊杰,因此朕决定,让待嫁之宗室女子从尔等中寻找中意伴侣。自然。若宗室女子看中了某人。而某人却不愿与该女子结为秦晋之好,朕也不会强迫。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嘛。”

  见某些进士的脸色变幻不定,朱棣不以为意地补充道:“放心,除了附马之外,娶了宗室之女地仪宾仍然可以做官,只是略加限制而已……仪宾将来最高官衔不得超过三品。作为补偿,宗室女子所生之子均可进入宗学就读。其中,郡主、县主、郡君、县君的嫡长子,成年之后将分别获得有邑轻车都尉、有邑骑都尉、有邑云骑尉和有邑恩骑尉之爵。”

  这时,二甲进士周忱走到场中向朱棣嗑头谢罪。

  “皇上恕罪,小臣虽未结婚,但已经定了亲……”

  周忱是仁宣之治的主要功臣之一。别说周忱已经定了亲,即便他没定亲而且想要成为仪宾,朱棣还舍不得呢。所以朱棣不以为意地说道:“你直言事实是为诚,坚持履约是为信,何罪之有……已经定亲的进士自行退场吧。”

  结果,场中竟然一大半人都跟着周忱退了出去。

  朱棣想了想。这也是正常情况。

  场上的进士们都是年青俊杰,武进士倒也罢了,毕竟这一届地恩科武试准备得不充分,按后世地标准来说就是突击提拔的干部。而文进士却不同,在金榜题名之前他们都有举人的身份,算是半只脚已经踏上了青云之路。这些年青的举人在家乡肯定极受欢迎,若不是心高气傲之辈。订过亲自然不是什么稀罕事。如今场上还能剩下四五十人已经不错了,反正处于待嫁之龄的宗室女子只有郡主七人、县主一人。加起来也才八个人。

  定下心来,朱棣宣布道:“大家都出来吧,排成一排。”

  ……按道理说朱棣应该宣布说“姑娘们都出来吧”,可想到这句台词在某些特殊场合经常被使用,所以便硬生生将“姑娘们”换成了“大家”……

  那些女孩子们虽然害羞,但圣旨已下,却也只能扭扭捏捏按朱棣的命令执行。

  安成公主和常宁公主却没有从屏风后面走出来。

  虽然对两个待嫁地公主并无特别亲近之意。但朱棣好歹也继承了燕王的记忆,对这两位女儿还是持有善意地,因此给了她们两个选择:要么选择下嫁给进士,要么选择嫁到大明的附庸属国去作王后。

  按惯例,驸马除了拥有驸马都尉这一闲职外,通常不得再担任其他职务。稍有上进心地年青进士想必不会愿意接受这种命运。或许是担心所有地进士都不愿意成为附马都尉,那样面子上太难看,所以安成公主和常宁公主都不约而同放弃了这次机会。

  看到两位公主并没有出来。朱棣倒是颇为高兴。这样也好,按他的计划,这两位公主将分别成为朝鲜王后和安南王后。

  从基因学地角度讲,理论上皇室子弟应该是越来越英俊漂亮的,毕竟宗室地妻妾们容貌大多在水准之上。而事实上,这些郡主县主们虽称不上国色天香。但也确实对得起观众,其中有两位甚至够得上美女标准。因此,当少女们红着脸排成一行后,至少有两三个年青的进士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朱棣会心一笑,向年青的进士宣布道:“现在可以凤求凰了。将你们刚才所做的得意诗赋送给心仪的对象。郡主县主们若是中意某人,就将香囊送给对方作为信物。若有双方都情投意合者,朕为你们做主赐予御婚。”

  自由恋爱于古代而言自然是于礼不合的。在卫道士的眼中,这种大庭广众之下自由挑选终生伴侣的行为,其性质之恶劣弄不好和召开无遮挡大会类似。为了避免麻烦,朱棣便没和大臣们商量。没有礼部地参与。场上自然免不了有些乱哄哄的。然而朱棣却也不恼。只是笑眯眯地看着这种另类的求婚场面。

  朱棣之所以导演这么一出,既不是为了提前欣赏几百年后电视中经常出现的男女相亲节目。也不是为了宣传什么自由恋爱的精神。之所以要将宗室女子嫁给进士,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因为朱棣本质上是个小气到了极点地家伙。

  宗室之中不仅男性可以享受年禄,女性也同样可以。公主及驸马的岁禄为2000贯,这种情况对官员的积极性确实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要知道,正一品的年俸才1044贯,而一等公爵的岁禄更少,只不过700贯。这便意味着一个人即便拼死拼活为国效命,最后不仅官至正一品,而且还获得了一等公爵的爵位,可两者加起来每年也不过1744贯。从这个角度来说,朝廷对功臣的认可程度还不如娶一个公主的小白脸。

  自公主以下,郡主岁禄800贯,县主600贯,郡君400贯,县君200贯。换一种说法便是:郡主的岁禄超过了正二品官员地官俸;县主超过了从二品;郡君超过了从三品;县君超过了正五品。

  原来地历史中,为了避免外戚过于强大威胁皇权,自成祖之后,皇后以及驸马多出身于低级官吏、普通军人或是平民。事实上,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也是这种情况。胡善祥是朱棣亲自选定地,在胡善祥被选中之前。其父胡荣只不过是个百户而已。朱棣很欣赏这种制度。明朝中后期也出现过人品恶劣的外戚,然而由于外戚的出身低微,他们顶多只能为恶,对皇权却产生不了威胁。

  略过皇后的选拔制度不谈,令朱棣比较感兴趣的是附马的选拔制度。另一个平行空间,明代早期(太祖成祖两朝)的驸马选择多为功臣勋戚子弟。成祖之后禁止文武大臣子弟参选,到明英宗时已成定例。为公主择婿。由礼部出榜,凡14-16岁在京普通官员及军民子弟。容貌齐整,行止端庄,有家教者,都可报名应选。由皇帝派亲信太监面试,算命等。如果没有中意地,再扩大挑选范围到河南河北山东地区。初选中三人,由皇帝或皇太后选一人。

  郡主、县主、郡君、县君的夫婿统称仪宾。仪宾地选拔范围与附马类似。同样禁止文武大臣子弟参选。

  太祖、成祖两朝之后的附马,不仅本人可以享受锦衣玉带、居住豪宅以及分享公主每年二千石的禄米(大约相当于朱棣穿越时的60至80万元人民币),不定期的赏赐以及陪嫁的财富庄田,其家人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父可封为兵马指挥(正六品虚衔,有俸禄),其母封“孺人”,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仪宾所能享受的待遇根据妻子地等级逐级减少,但也同样由政府的财政开支负担。

  对于女性宗室的供养待遇朱棣倒也没什么意见。毕竟普通人家嫁女儿也要陪嫁妆的,若是取消宗室女性的福利待遇那也太没人性了。朱棣只是很不满意那些混吃等死的附马和仪宾。驸马和仪宾只是虚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当官,同时,他们也不能经商,种田……简单地说。他们只需要混吃等死,一切和谋生有关的事情不必做也不能做。

  尽管宗室爵位地继承制度已经改成了递减继承,因此百年后不会出现宗室人口多达数十万的恐怖现象。可宗室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毕竟相对较高,人口增殖率远超常人,因此将来宗室人口增至数千也并不稀罕。那时,每年待嫁的宗室女性估计会多达数十甚至上百。想想,这种制度将会造成每年产生数十甚至上百吃女人饭的小白脸,简直太令人恶心了!

  固然,明朝最庞大的寄生群体就是宗室子弟,但是在封建社会中。任何皇帝都不可能消灭这个寄生集团——为了减少财政负担而将血淋淋地屠刀指向亲人。那不是神智正常的人敢做的事。能够将宗室爵位继承制度进行改革,朱棣自认为已经问心无愧了。

  对于无法彻底解决宗室寄生集团的问题。朱棣不是没有无力感的。对此,朱棣选择将怒气迁怒于驸马和仪宾身上。虽说既不可能取消宗室女性的福利待遇,也不可能禁止她们出嫁,但这并不意味着朱棣没有办法:将宗室女性嫁给进士们难道不是一种选择?

  如此一来,便堵上了小白脸依靠迎娶宗室女性进而不劳而获的路子。另一方面,进士们则相当于变相领取了一份额外的养廉银。即便是只是迎娶一名县君,那也相当于每年额外获得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六至八万元人民币——仅这份收入就已经可以保证五口之家过上小康的生活,从养廉地角度考虑,对预防**多少也能够起些作用。

  将宗室女性嫁给进士们只是选择之一,另一个选择是将她们嫁给亲近大明地外藩——尽管血缘关系在重大利益面前总是显得那么无力,但多少也有利于大明加强对外藩的控制。

  ……

  也不知道咸宁公主地小脑袋是一种什么样的构造,她明明只不过七岁,却对场中凤求凰的场景看得津津有味——或许,这和改革开放初期电视里的节目未必有多好看,但人们却总是被吸引的道理一样吧。

  参与这场活动的人毕竟不多,而且程序也不象后世类似的节目那么复杂,因此一柱香的功夫后,一见钟情的已经成功配对了,而没成的也只能落寂地站在一旁。

  在场的进士中大多都参加了这次活动。在朱棣想来,宗室女子的嫡长子将分别获得有邑轻车都尉、有邑骑都尉、有邑云骑尉以及有邑恩骑尉之爵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此外,宗室女子所生的次子们也能进入宗学就读,这种待遇同样具有吸引力。

  要知道,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宗室可以获得有邑一等男爵、有邑二等男爵等爵位,即使假设这些宗室获得领地后并不扩张发展,但管理现有的领地仍然需要一定数量的封臣。这些封臣,唯有从有资格进入宗学就读的人当中挑选。如此一来,不仅嫡长子必然会成为有邑贵族,次子们也同样有很大的机会。

  不过,无论文武,一甲进士们全都没有参加这次活动。想来,他们无法忍受成为仪宾后最高官衔不得超过三品的限制吧?

  唉,居然给宋琥、宋瑛机会他们都不要!

  以后的功勋子弟想要这种机会都没有了。因为朱棣早已决定:下次邀请进士们参加西苑赐宴时,对其资格的审查将更加严格。已婚和已经定亲的自然不可能获得邀请,文武大臣五服之内的亲戚也将被排除在外。这样规定,既可以防止权臣的影响力过大,也可以防止王爷们通过姻亲关系获得强有力的外援进而造反。

  至于说布衣出身的进士,让他们成为皇帝或王爷的女婿却不会对皇权形成太大的威胁。如果进士愿意成为附马,那么他将成为附马都尉,在宦途上便到此为止。如果进士成为仪宾则可以继续当官,假设他们中进士时仅仅只有二十岁,按正常的程序,每三年一次考评,每次考评都为卓异,按步就班地从正七品升到正三品需要二十四年。女婿四十四岁时,岳父若还活着至少也应该六十岁以上了。到了这把年纪,大约不会仍然保持着造反做皇帝的雄心壮志——退一步说,即便王爷们能够活到老野心到老,可仪宾最高只能成为正三品,在中央不能进入枢纽,在地方不能成为封疆大吏,也算不上什么强有力的奥援。

  又重新思索了一遍这种制度,觉得没什么问题了,朱棣便满意地宣布赐予一见钟情者御婚,然后牵着咸宁公主施施然离开。

  最新全本:、、、、、、、、、、


  (https://www.uuubqg.cc/26_26448/149332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