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法兰西1794 > 第898章 兴建巴士底广场

第898章 兴建巴士底广场


  第898章兴建巴士底广场

  不仅是在法国,安德鲁支持或默许欧洲其他国家,无论是波兰、西班牙、德意志及意大利各诸侯的君主制国家,还是荷兰和瑞士这般的共和国,以法律形式来限制法国大革-命激进思想的传播。

  甚至在一段时期内,法国还禁止输入国外雅各宾派创办的左派报纸,不让法国民众去回忆那场,已被第一执政宣布终结的革-命。



  为此,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都会严格审核发行所有提到革-命著名事件的游览指南,以及地理方面的著作。

  当然也有顶风作案,或许是弄巧成拙的案例。

  半年前,随着《法俄但泽和约》的签署,意味着整个欧洲大陆结束了长达7年的战争,即将进入未来10年的和平时代。

  那是《但泽和约》的有效期规定是10年,而且等和约到期后,一旦法俄两国对此无异议,那么《但泽和约》将会自动延期10年,前后为20年,甚至是更久。

  1799年元旦,也就是安德鲁从柯尼斯堡前线返回法国之前,有一个叫鲍维尔德的巴黎文人,写了一本书《哲学家和共和派的事迹》,借此来讨好即将凯旋而归的第一执政。

  在这本书中,鲍维尔德使用了相当粗鲁,甚至是恶毒的词句,深恶痛绝的辱骂了祸国殃民的雅各宾派,还有现如今立法议会的少数“山顶派”,也就是雅各宾派衣钵的继承者。

  更为重要的,是鲍维尔德在他的新书中,很是虔敬的把“欧洲征服者”,安德鲁热烈的催捧了一番,词里行间可谓是肉麻至极。

  然而,这个巴黎文人的算盘打错了,等到安德鲁回到巴黎之后,这本《哲学家和共和派的事迹》的书就被警务部宣布禁止发行。而新闻审查部门给出的官方理由,是“它会引起痛苦的回忆”。

  从安德鲁正式统治法兰西开始,巴黎出版的新闻报刊与公众杂志,依然保留了二十五、六种,但真正有影响力的不过四个,他们分别是《费加罗报》、《共和国报》、《巴黎日报》和《科学》杂志。

  上述这四种报纸与期刊,来自海峡对岸的英国同行(舰队街的报社编辑),把这些法国报纸叫做“擤鼻涕的手帕”。



  《费加罗报》是在安德鲁将军的特殊关照下,创立于1794年热月政变之后,其报名源自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名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主人公费加罗。

  该报的座右铭“倘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亦无意义”,同样是取自博马舍的这一剧作。当然,真正的事实并不一定重要,重要是看起来像是事实就行了。

  毕竟,安德鲁执政官不仅是《费加罗报》的发起者,也是最大股东,其股份比例达到了51%。如果再算上其他的盟友的份额,则超过70%。

  为了让博马舍出让《费加罗报》的冠名权,安德鲁出面为这位作家作保,将其从逃亡的贵族名单中剔除。

  等到一年之后,也就是安德鲁成为第一执政官的时候,法国政-府正是归还了大革-命时期,强行没收的原本属于博马舍家族的部分土地房产,其余的则以现金补偿。

  从1795年初开始,已成为共和国宣传喉舌的《费加罗报》,正式成为一张每日发行的日报。一年之后,安德鲁在新闻界的老朋友,记者克拉克被任命为《费加罗报》的主编。

  依照第一执政的最高指示,克拉克重新奠定了该报的基调,即根植于巴黎文化土壤之中,目标读者群是巴黎乃全法国的知识阶层。

  克拉克雇佣了大量优秀的编辑人员,并开展了彻底的改革,包括创建常设专栏,重新培养忠实读者;报道简明新闻、增设讣告栏目和读者来信栏目。

  此外,克拉克创立了著名专栏《回声》,该专栏为《费加罗报》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回声》热衷文字游戏,介绍奇闻轶事,有时甚至以披露秘闻为乐。

  需要特别说明的,所谓披露秘闻,通常都是第一执政或是他的“大秘”贡斯当,借用笔名“管杀不管填”亲自下场爆料。



  毫无疑问的,这些积极的改革,及有趣的栏目,都给读者留下了《费加罗报》以为公众服务为己任、值得信赖的印象。

  不过区区三五年的时间,凭借火车、轮船、电报,还有印刷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费加罗报》在法国各地,乃至欧洲各国的发行量,已经突破了60万份,其订户的总数也能达到20万之众。

  如今的《费加罗报》不仅仅是法国,而且还是全欧洲,也许还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订户量最多的新闻类综合报纸。

  在今年5月的时候,也就是博马舍脑中风的弥留之际,安德鲁借用伦巴第国王(路易斯)的名义,赐予了这位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其最钟爱的意大利私生子萨卡,一个尊贵的伯爵头衔。

  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说《费加罗报》是共和国的对外宣传喉舌,而不如说是专门为第一执政服务的专属报纸。

  严格来说,1792年10月,从国民公会时期,确切的说是从“布里索派”执政开始,一直延续下来,是由《法国公报》改造而成的《共和国报》,才是法兰西最重要的官方报纸。

  所以,在安德鲁-弗兰克从救国委员会的“第一委员”,成为共和国的第一督政官之前,《共和国报》在法国政治新闻刊物中,始终处于老大哥的地位。

  或许是安德鲁非常厌恶一些政敌,曾借用《共和国报》对自己的大肆抨击,所以成为第一执政后,安德鲁就大力扶持自己名下的《费加罗报》,令其作为他本人,以及整个督政-府的官方喉舌。

  如今的《共和国报》依然存在,也属于共和国拨款资助的官方报刊,每年从法国政-府那里获得资金,比起《费加罗报》还要多。但这个时期的《共和国报》,其发行量和影响力已经大大缩水。

  数月前,克拉克接替了巴泰勒米,成为外交部的一把手后,这位新闻出身的新任共和国外长,在征求了安德鲁的同意之后,随即将《共和国报》收入囊中,并打造成为外交领域的专属官方媒体。



  《巴黎日报》是法国出现的第一张日报,在1777年元旦,由印刷商科朗塞和化学家卡德•沃创办。

  该报虽经批准出版,但无法与《法国公报》(也就是后来的《共和国报》)等特许的报刊,在政治新闻方面竞争。

  它主要是为社会生活服务,刊登一些实用资料和琐屑传闻。无论如何,这在法国新闻史上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等到了大革-命时期,《巴黎日报》没有《法国公报》那般好运气,摇身一变成为共和国的官方喉舌,曾一度被迫停刊。

  等到1795年法兰西银行正式成立,在安德鲁的提议下,《巴黎日报》得到了巴黎众多银行家的大力资助,从而再度复刊。

  毫无疑问,《巴黎日报》属于典型的经济与财经类报纸。安德鲁时不时的,也会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署名文章,主要是为实业家、投资者、银行和金融人士,解释共和国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等。

  与上述三种报纸不同,《科学》并非报纸,而是一份专业的学术期刊,属于法国最为权威的学术期刊,没有之一。

  《科学》杂志于1795年,由即将成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的安德鲁执政官,私人投资的30万里弗尔(法郎)创办。

  等到两年后的1797年,《科学》杂志成为法国最大的科学团体“法兰西科学院”的官方刊物,以及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属于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另外,该杂志同时也适合一般的科学爱好者阅读。

  作为法兰西最有权势的院士,安德鲁近几年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超过一百篇的高质量的科学文章,其论文频率之高,令全法国,全欧洲的科学家们无不“羡慕嫉妒恨”。



  以至于有好事者曾说:“他(安德鲁)作为法兰西的第一执政官,统帅着数十万法国士兵,一举打败了欧洲各国;

  作为法兰西院士的他(安德鲁),又正确领导了法兰西科学家们,一举征服了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所有国家的科学家,令其向自己顶礼膜拜,俯首称臣。”

  ……

  尽管,安德鲁通常不愿意让普通民众,回忆大革-命时期的那种混乱且血腥场景;但另一方面,对于“大小布尔乔亚们”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才赢得对封建残余的政治胜利和经济成果,身为共和国第一执政的安德鲁,自然也是要积极维护的。

  所以每年的7月14日,也就是共和国的国庆节当日,但凡安德鲁没有在外出征,他都要亲自前往议会下院,出席这个重要纪念日。

  1789年的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在农村,到处都有农民攻打领主庄园,烧毁地契。

  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也是在这一年,制宪会议颁布了“废除一切封建义务”的“八月法令”和《人-权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人身自由,权利平等”的原则。

  制宪会议曾做出决定,授予攻打巴士底狱的人民们“巴士底狱征服者”称号,和一枚以巴士底狱为图案的勋章。

  等到1795年,安德鲁成为执政官的时候,整个巴士底城堡几乎被夷为平地,逐渐沦为一座外省流浪汉们聚集的废墟之城。

  今年6月,巴黎总督德马雷倡议将巴士底城堡废墟改造成为巴士底广场,并在广场的中央树立一根铜柱,用来纪念法兰西共和国的成立。



  …….


  (https://www.uuubqg.cc/26848_26848805/12898104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