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飞鸟入芦花 > 第43章 第43章年货

第43章 第43章年货


1979年的春节在沈依的日思夜盼下即将到来!

        数九寒天里,沈家的餐桌着实翻不出什么新花样。孩子们爱吃土豆,沈妈做了两个多月的酸辣土豆丝、醋溜土豆丝和炝拌土豆丝,她自己都快吃腻了,这几天尝试煎土豆饼蒸土豆泥,马到成功之时油瓶子也见了底。

        沈爸爱吃白菜,吃了一个冬天也厌倦了凉拌白菜心、醋溜白菜和白菜炒木耳。家里偶尔买个大棒骨,沈妈煮了骨头汤熬的白菜粉条就算个大菜。周末的时候,家里改善生活会吃顿烫面蒸饺,沈妈准备的馅料就是白菜虾皮粉丝碎,秘诀就是热荤油浇花椒面和葱花。

        小年刚过,后勤开始忙碌起来,水电厂职工进入了最快乐的春节派发季。

        各家各户的菜窖已经收拾利落,静待春节物资的到来。

        水果是首批到达的福利,除了两大筐苹果橘子,每家还分了两大把香蕉,据说是从南方运过来的,这香蕉娇气怕冻,绿中带黄的香蕉硬邦邦的,沈妈说香蕉要在厨房里捂一个礼拜,要等到绿香蕉捂成黄香蕉,香蕉的味道才会香甜可口。

        第二批春节福利是大桶豆油和二十斤大米,沈爸和沈妈打开米袋子争论是不是今年的新米。沈爸坚持说粮库的鸽友说每年都是收进新米倒腾出陈米,国家储粮就是这个政策,沈爸称之为推陈出新。

        沈妈不大相信:“咱们家属队春天种了多少亩稻田,这些水稻不用上交,不就是咱水电厂的福利?”

        沈爸立刻提议:“咱们中午蒸一锅尝尝呗,新米蒸出来空嘴儿吃都香!”

        沈家搬到盘锦后,尽享鱼米之乡得天独厚的好处:春天的皮皮虾,夏天的蛤蜊,秋天的螃蟹,一年四季的大米。从去年七月份到现在,短短一年半下来,大人孩子都养足了气血,沈依和沈艾沈山都窜高了了一大截,脸蛋儿圆了一圈儿。

        大年二十八,后勤出去购买生鲜菜蔬的几辆大车终于回来了。

        水电厂子弟学校已经放了寒假,沈妈这两天一直关注着后勤的动静。她听到消息让沈依看家,拎着两个买菜的工具兜子就去了后勤。

        后勤卖菜的大姐认识沈妈:“孙老师,买点啥菜?你们学校今天下午分带鱼,这次的带鱼可新鲜了。”

        新到的蔬菜一筐一筐略显凌乱地摆在后勤大姐身后的台子上。

        沈妈豪情万丈:“大过节的,啥菜还不得来两斤。”

        后勤大姐笑着:“两斤哪够?人口多的人家每样都买四五斤。你看这回的菜多新鲜。你来得早,菜还不买全乎,明天这时候来,可买不齐这么多样儿!”

        沈妈在后勤大姐的鼓动下,一番采买,两个工具兜子装不下,后勤大姐又帮忙找出个尿素袋子。

        沈妈将过年的细菜备齐了,她估计这些菜家里能吃到正月十五过完年。

        沈依带着弟弟妹妹迎接凯旋回家的妈妈,她跟着妈妈把菜从兜子里拿出来,用报纸一样样包裹起来,沈妈说这样可以保鲜。

        沈依下了菜窖,按照沈妈规划好的位置,准备把一包包的蔬菜整整齐齐摆放好。她提醒着沈妈要标上记号,不然咋能记得报纸里包的是啥菜。

        沈妈也发现自己忙中出了疏漏,赶紧将蔬菜纸包上都写上蔬菜名。沈依跟着念:青椒、尖椒、蒜苔、韭菜、芹菜、蒜黄、黄瓜、茄子、西红柿、菜花。

        沈依第一次认识了莴笋,这种蔬菜长着长长的身子,头顶带着绿叶子,特别费报纸。

        沈妈和沈依忙活得热火朝天时,沈爸去单位点过卯回家了。

        “哎呀,我家老孙太厉害了,菜都买回来了!我回来拿工具兜子正要去后勤呢。”

        沈妈一脸骄傲地藐视沈爸:“你干啥不磨蹭,好事能赶上溜儿?”

        “还得老孙出马!”沈爸夸媳妇儿从来都是信口拈来。

        “老沈,我不会挑肉,你快去后勤买肉,五花肉排骨多买点,看能不能买块儿肉皮,我熬个肉皮冻。”沈妈催促着沈爸。

        “行,我再买块儿后臀尖,还用买点鱼虾不?过年不是要年年有余?”沈爸请示着领导。

        “我好像看见后勤有鲢子,挑一条大的,年三十晚上吃。我们学校下午发带鱼,过年这鱼就够吃了。”

        沈爸知道孩子们河鲜没亏过嘴,他骑车去的后勤,很快就带着买好的猪肉和鲢鱼回了家。

        沈爸把冻得硬邦邦的肉和鱼放进了仓房。

        1979年的春节,大家互相拜年有了不少新话题。中国和美国正式建交了,大领导大年初一坐飞机去美国友好访问了。

        沈妈和沈爸又开始探讨国家大事:“咱们原来是苏联的小兄弟,结果后来他们成苏修了,两国臭了不来往了,把我们学俄语的给坑了。”

        沈爸安慰沈妈:“学了就有用,国家也没禁止唱俄语歌儿。我中学俄语就学不会,舌头不会拐弯。”

        沈妈打狗棒跟上:“怨不得沈依舌头不会拐弯,我就会俄语的小舌音。”

        沈妈嘀里嘟噜的来了一串儿卷舌俄语。

        沈爸挑着大拇指点赞。

        “和小日本打了八年,去年咱们和他们成友好国家了。”沈爸一直没饶过这个弯儿。

        沈妈反过来宽慰沈爸:“打仗的是天皇,是日本军队。老百姓大部分都是好人,都愿意天下太平过安生日子。”

        “美国原来不是支持老蒋吗?在朝鲜打成那样,看看《上甘岭》多惨?咱们真就不计前嫌,和他们也要友好?”沈爸的觉悟还没有跟着报纸广播提升上来。

        “甭管美国苏联还是日本,只要他们不再搞侵略不再欺负人,那应该能友好吧,大家都友好了,不就能世界和平。”沈妈是家中长女,下面七个弟妹,从小要协调他们的各种冲突。

        “我觉得各个国家之间就和小孩打架一样,今天和你好了,明天和你臭了,没有个定数。”

        沈爸又有新见解:“你说这美国挺了不地,人家建国才二百多年,咋就成了全世界最强最富的国家?人家现在是老大,英国德国比不了,苏联都比不了!”

        “美国建国两百年你嫌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成立三十年。”沈妈反驳着。

        沈爸不服:“中国五千年历史,咱们的文明源远流长。”

        沈妈对各国史实有自己的粗浅理解:“美国人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不是说是欧洲人抢了印第安人的土地。那坐船过来的英国人德国人没有历史?美国人为啥说英语,因为他们是英国人后代。美国就是个更富裕更厉害的英国,人家就换了个名字而已,老祖宗还是英国人。”

        沈依听着沈妈的高见,大概的理解是:美国是英国的迭代升级版,更新更大更美更牛!

        沈爸沈妈又对日本电影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已经超越了对电影角色的审美争论,他们已经开始讨论影片里的各种生活细节:东京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穿着时髦的男男女女,女人们大多烫着卷发,街上有公共电话亭,原来日本人不需要去单位打电话。真由美她们家真大呀,还是两层楼,这不就是共产主义描绘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她们家二楼的窗户真大,窗外的风景可真美!她家的家具也好看,都是没见过的气派样子。人家墙上挂的画好像有玻璃框,比咱们家年画高级多了。

        沈家夫妻通过电影了解着外面的世界,电影里吃穿住行的生活细节颠覆着他们三十多年以来对世界的黑白认知,让他们明白世界文化的多元,也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1979年的春节,老百姓餐桌上的东西丰富了许多;这个春节,老百姓的话题也有很多。日本电影、中美建交、地富摘帽,每一个大事件的发生都能炸起一串春雷。

        为了迎接国庆节的建国三十年大庆,全国各电影制片厂都开足马力拍摄影片。停刊多年的《大众电影》一月底再次发行,听到这个消息的沈爸,等到节后邮局刚开门,就第一个排队订阅了全年的《大众电影》。

        沈依一直记得爸爸拿回《大众电影》的情形,那是沈爸在家里的高光时刻。沈爸一手一本,举着一月份的创刊号和二月份刚出来的第二期。他已经欣赏了两本杂志的封面和封底,还要和沈妈头挨着头再看一遍,沈妈推也推不开。

        沈依挤过去,沈妈正在看第二期的封面。

        “《阿诗玛》!”沈依夏天看过这部电影,阿诗玛多美啊,唱歌也好听!

        沈妈认识饰演阿诗玛的女演员,“杨丽坤还演过《五朵金花》,她是少数民族。”

        沈妈第一次看杨丽坤的电影还在佳木斯上中学,她一下子就喜欢上电影里少数民族年轻人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沈妈记得影片里有首歌叫蝴蝶泉边,有种诗情画意的美。后来《五朵金花》不知怎么就成了毒草,沈妈也没再敢和人交流过蝴蝶泉边的歌词。

        大众电影让杨丽坤上了封面,看来《五朵金花》也不是毒草了,少了这么多禁忌,导演们可以多拍些好电影了?沈妈回忆着□□凤秦怡这批演员,她们现在得年过半百了吧,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拍电影。

        沈依不知道,1979年是中国导演的幸运年份,这一年他们井喷式地拍摄了大量的国产电影;这一年每部电影观影人次都超过千万,更有数部电影突破上亿人次纪录。

        沈依只记得从这一年春天开始,她大饱眼福,每个礼拜都和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一起去看电影。一部又一部的电影,串起了沈依记忆中的1979


  (https://www.uuubqg.cc/25819_25819826/4007917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