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第03章 采访也是一场抗洪战
作为一线记者,每天至少要写一篇“本报讯”,必须追踪最重要的新闻事件。在抗洪一线的采访中,使桂慧樵深深地感受到:采访,也是一场抗洪战。
历经60多天的采访,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磨炼意志、锤炼信心的战斗,持续一个多月的40度左右的高温,有时采访回来,疲惫不堪,眼睛发黑,但桂慧樵觉得有抗洪一线军民为我们作表率,再苦再累也能坚持。
1998年7月30日上午,桂慧樵搭乘公交车从洪湖市区赶赴石码头王洲采访,当他登上大堤之后未发现大兵团作战的场面,便继续往前走,当来到白玉村防守堤段时,正好碰上去草潭子长江大堤抢险的石码头办事处王会明主任,便抢着上了他们的车。
车停在马路上不能上堤,于是桂慧樵又步行一公里多路赶到抢险所在地,桂慧樵被那火热的抢险情景所感动和吸引。在一个不大不小的藕塘里有大小管涌8个,而当时投入抢险的民工达300多人。新闻记者除桂慧樵外并无他人,于是他一边采访一边拍照。经过长达5个多小时的紧张抢险,险情终于得到了控制,当抢险大军纷纷撤离现场时,他没有马上离开,抓住机会就洪湖地区长江大堤的情况准备采访洪湖市防汛指挥部的有关同志。
他沿着长江大堤拍抢险镜头,在从草潭子到王洲长约4公里的大堤上拍了不少的珍贵照片。直到晚上7点多钟桂慧樵才找到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一位同志告诉他,这位同志已外出,不知什么时候回来。8点仍不见此人回船,他就在船上吃了餐便饭,急忙赶路直奔石码头,谁知桂慧樵摸黑赶到车站时,班车早已收班了。于是他摸黑从石码头走到新堤,已是凌晨一点多钟。
回到住处后,桂慧樵顾不得一天劳累,和实习生许凯一道,直到把稿子写好后才休息,为能抓到这条“独家新闻”心里感到乐滋滋的。
8月5日,是石首小河口灾民大转移的最后一天。桂慧樵向市交通局提出要到现场去采访,而交通局一时又没有车船,十几公里的陆路和水路怎么去得了?按理就在局里采访完全可以应付一下,但桂慧樵与实习生许凯商议,让许凯留在局里采访,他自己乘公交车赶到调关。在路上颠簸了1个多小时,找到调关港监所后,所里的同志讲过河没问题,但小河口码头离镇还有几公里路怎么走?当他们用摩托车把桂慧樵送到渡口时,正好有辆去小河镇的面包车,桂慧樵很顺利地赶到了小河镇,并与正在那里执行灾民转移的市交通局纪委书记和港监所的夏所长接上了头。正当他们准备进餐时,突然从指挥部传来急促的电话铃声,催促他们马上上船到黑瓦屋转移灾民,就这样到嘴的饭不能吃,背着包直往营救灾民的方向奔。
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航行,桂慧樵终于抵达黑瓦屋灾民聚集地,成百上千的灾民见到营救船来了,顿时沸腾起来,这一感人而又动情的场面深深地打动着桂慧樵,吸引着他,于是,他举起照相机拍个没完,特别是营救灾民上船那场面一个也没放过,真实地记录了港监人员抢救灾民的感人情景。
船载着灾民一路劈波斩浪,经过5个多小时的航行当晚8时许才靠上渡口码头。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郭静,曾感动地对人说:“我在抗洪第一线认识了桂慧樵老师,我是坐着车在采访,而桂老师却是用两条腿在采访。可想而知,他走的路要比我们多得多,他的采访比我们更艰难。”
艰难出成果,在历经两个多月的采访中,桂慧樵先后向报社和其他有关新闻单位发稿(图片)60余篇(幅),如“长江迎战99大洪水”、“长江何年不闹灾”、“98长江水患敲响生态平衡的警钟”、“生死牌下守险人”等长篇通讯和特写及拍摄的“‘洪湖水’敬亲人”、“水中夺回万担棉”、“粒粒皆辛苦”、“姐弟终圆读书梦”、“抢筑生命堤之战”等图片,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再现了广大军民和交通系统职工抗洪抢险的战斗风采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抗洪精神,这些文章和图片有的被《中国交通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其他新闻单位所采用。《战洪图——98长江抗洪纪实》画册和《众志成城——98长江抗洪图》大型纪实摄影画册等,均采用了桂慧樵的作品,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长江今年能否安全度汛
那么1999年的长江能否安全度汛呢?有关专家认为,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首先从气候上来讲,1998年因受厄尔尼诺影响,整个长江沿线长时间普降暴雨,受江水顶托,沿线水位长期不退,并一峰高过一峰,造成沿线水情极其紧张。而1999年,长江沿线虽也普降暴雨,水势亦很凶猛,但据有关方面预测,6—8月汛期内我国主要雨带较去年偏北,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降水较1998年偏少两成左右。长江上游降雨量接近历史同期正常值,而湖南省总降雨量比常年偏少。
其次,长江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完成良好。1998年冬至1999年春,国家安排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建设,对主要干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除险和加固,荆州分蓄洪区也进行了整治,蓄洪能力比往年有较大提高。
再就是,防汛的准备工作比1998年充分和到位。当时,长江沿线各省、市对1999年的防汛工作都作了充分而认真的准备,在人力、物力上及早部署,防汛物资也准备充足。湖北省在今年汛期到来前,全省各有关方面集结编织袋等共300多万条,块石240万吨,沙石料175万立方米,冲锋舟、救生艇513艘,救生衣50多万件。
尽管如此,1999年的防汛仍不可掉以轻心。一段时间以来,沿江各地纷纷发生险情,石首鱼尾洲发生崩岸,嘉鱼邱家湾发生管涌,洪湖长江大堤出现“豆腐渣”工程,新洲区举水西堤出现漏洞……这些险情在处理上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大汛过后忙“补牢”
1998年底到1999年春,国家共安排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建设投资达531亿元,洞庭湖、鄱阳湖财政专项投资10亿元,共计631亿元。长江中下游地区对主要干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除险加固处理。至1999年6月底,已完成干堤加固土石方216亿立方米,整治险工险段、崩岸1249公里,排除险情2600多处,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有所提高。如果再发生1998年同样的洪水,一般不用紧急抢筑子堤。
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在这方面更是下了大功夫。龙王庙是武汉堤防有名的重要险段之一,是江城人民的心腹之患。这里的江面原来很窄,凶猛的江水来时水位陡抬,水对堤岸的冲刷很厉害,危险重重。对此,武汉市政府共投入2亿多元,重点对该河段进行整治,同时还对汉阳晴川南岸咀进行拓宽。1999年7月5日,该工程通过专家验收,困扰江城500多年的险段终于得到了根治。
(https://www.uuubqg.cc/19582_19582098/4108422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