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通判徐州
“当然是荣姑娘,平宁郡主更喜欢嘉成县主,更有意和邕王家结亲,元若应该会求娶县主。我这个做二叔的,自不好跟元若为一个女人相争起来。”
顾廷烨说的是挺大气,但是顾廷烨想和齐衡相争也不现实。
只要是正常人,在这两个里面选的话,也都是选择齐衡。
也就是这两个女人,对顾廷烨没什么区别,都是普普通通工具人。
顾廷烨才没有耍什么手段,要不然顾廷烨不是一个什么顾忌远亲叔侄情的人。
“荣飞燕姑娘挺好,他们家是因为荣妃受宠,最近才称得上高门的,家里底蕴不深,很愿意和你们这样的勋贵之家结亲,你还是很有机会的。”
一个皇亲一个外戚相比之下,明显是外戚底气更虚一些,对女婿的要求也会更低一点。
老皇帝年纪既大,身体也不好,容妃迟迟不能为皇帝怀上生一个。
随着老皇帝随时会噶,荣家的尊荣富贵,就像过眼云烟一样,随时都会散去。
“好是好,但现在荣家因为小荣妃正得圣宠,我爹爹不出面,荣家不感受到重视,怎么可能会同意我的求娶。”
“不着急,侯爷怎么说都是你爹爹。他还是希望你能正经寻一门好亲的,你先让荣家接受你,侯爷这边你多求几次,他总会为你操持的。”
盛长柏还是以最坏情况说的,以顾堰开对顾廷烨的关心程度,以及平时的做事风格。
如果顾廷烨能搞定荣家的话,不用顾廷烨去求,顾堰开都会主动帮顾廷烨提亲去。
“现在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顾廷烨这边也就这样了,盛长柏除了多鼓励顾廷烨之外。
也不可能直接上去帮顾廷烨追女人去。
同样的是宁远侯府的一家子人,想要给顾廷烨婚姻制造障碍。
因为顾忌着顾堰开,也就只能在背后搞一点小动作。
帮助和障碍就这么些,都不算大,关键的地方还是要看顾廷烨自己努力。
盛长柏还在汴京这些日子,也就是一个督促作用。
和顾廷烨聊过了之后,盛长柏也见了见齐衡。
两个人毕竟也是师兄弟,盛长柏将要离京找齐衡告别一下,也不算突兀,主要是了解一下齐衡对自己婚姻的真实想法。
“元若,恭喜你啊,两位京城最有名的贵女都曙意于你。”
和齐衡见面就不好在酒肆了,两个人约在了茶楼喝茶。
“哪里,不过是皇亲国戚之家行事张扬了一些,哪里比得上盛兄少年及第,金榜题名,高中探花,各位朝堂重臣纷纷想要嫁女妻之的场面。”
齐衡并没有什么得意,反而对盛长柏还带了一丝羡慕。
齐衡的思想和普通的勋贵之家确实不一样。
思考方式也迥然于勋贵,行事做派也更接近文官清流之流。
盛长柏出身文官,当然适配的是文官之女。
齐衡出身勋贵,联姻对象最好最合适的当然也是勋贵。
两个人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差不多都做到了最好,可以说是不相伯仲。
除了盛长柏先一步考中进士,齐衡实没什么该羡慕盛长柏的。
“元若过谦了,我当时议亲之时,可没有得到如此贵女青睐。”
齐衡小点的时候,就是一个有教养的小正太。
亲事自然自小就一直被人惦记,都被齐衡家以科举为重,推脱了过去。
这次科举虽然齐衡没过,但是到了试婚年龄,齐衡中进士不中进士,对婚恋市场上价值的影响也不大。
亲事就被平宁郡主操持了起来。也是齐家露出了想要议亲的话风,齐衡才在婚恋市场上突然火爆了起来。
“这两位贵女,不管是从家世,姿容,品性哪方面来说都称得上优秀。不知道元若更中意的是哪一位,我和这满汴京的百姓都一样,对此事都很为好奇,不知元若今日,可否一解我心头疑惑?”
盛长柏追问道。虽然说这两个女人家里的人都不省心,都比较嚣张跋扈,但单拿这两个女人来说,条件都可以说是挺优秀,就是品性上来说也不差。
“婚姻大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亲更为青睐嘉成县主,齐某只能是辜负荣姑娘的美意。不日之后,我们家就会和邕王家交换庚帖,亲事定下。汴京城百姓,也就不会对此事议论纷纷了。”
齐衡没有喜欢的人,也就不会有什么叛逆之心,还是都听从平宁郡主的安排。
但在皇宫里长大的平宁郡主,可以说是一个天生的政治人物。
邕王和荣家,一家是储君的热门人选,一家是备受皇帝信宠的外戚之家。
现在来说,两家的权势差距不大,但是从潜力上来说。
邕王就要剩过荣家太多了,邕王成为储君的支持率最高,很可能成为一国之君。
荣家在老皇帝去了之后,不要说有什么进步,就连现在的权势,也不可能保持。
当然了荣飞燕也有优势,荣妃又没有生儿育女,荣家明显可以远离储君之争,图上一份安稳。
但是显然平宁郡主没有选择安稳,还是想搏一份从龙之功。
毕竟现在朝廷上支持邕王的势力更大,邕王看着有很大登顶的可能。
两位贵女自身的条件不相上下,但是嘉成县主最后还是赢在了家世上面。
“那我就在这先恭喜元若你了。”
交换了庚帖,这门亲事就基本算定下了,大周朝的法律都承认,这门亲事基本也就不会再有什么波折。
嘉成县主明显很喜欢齐衡,自不会悔婚,齐国公府没有得罪邕王的资本,也没有反悔的可能。
以勋贵之家喜欢早结婚的传统,齐衡结婚大概率比盛长柏结婚都要早。
盛长柏这边已经拖到了二十以后,等到及冠之后找时间。
但勋贵之家的子弟不是这样,都是早早的结婚,早早的留下后代。
然后就该享受荫封,进禁军做武官,就算真要戍边上战场,发生什么意外人没了,起码也留下了后代。
就是不考虑人没了的问题,勋贵子弟跟随禁军戍边,一去就是几年。
早点娶媳妇,早点造娃出来,总没什么错。
去戍边有的地方方便带媳妇过去,有的地方不方便带媳妇。
不方便的话,这些人明显容易把子嗣问题耽搁了。
不管是勋贵早婚,还是进士晚婚,都不是随便就定下的。
都是有实际的利益,实际的教训,才形成了这样的传统。
齐衡和嘉成县主的事情,能很快定下,也算是了了一件盛长柏不放心的心事。
起码墨兰这边算是可以暂时安分一下了,盛家内部就不容易再出什么问题。
等到了四月份,盛长柏得到了齐衡和嘉成县主定亲。
看到了顾廷烨和荣飞燕的关系,有了不小的进展。
汴京城里面的戏,盛长柏也就看不下去了。
新科进士也都经过了吏部栓选,到各个地方去上任。
官场又有了一波大的调动,有了空缺,盛紘和盛长柏的老丈人海家,也帮定下来外任的地点。
“擢太常博士,通判徐州。”
太常博士是从七品的京官,盛长柏在献过“三字经”之后,又校检了二年多的书之后,算是又小进了一步。
封建社会修书是大事,修书这个事,只要没有大的差错,任满了之后,都会得到提拔。
盛长柏勤勤恳恳的干了小三年,现在盛长柏请求外任,给小升一级是应有之义。
通判徐州,就是盛紘和海家为盛长柏活动的结果了。
虽然盛长柏挺想去边州,但是盛紘和海家,考虑安全问题,明显不愿意盛长柏去边州。
朝堂之上诸公,可能对盛长柏这么年轻,也没有外任经验,就去边州没那么信任,就促成了现在这么一个结果。
对于这个结果,盛长柏还算满意,关键这个位置手里有钱有权,也就容易做事。
盛长柏方一外任,就是担任一州二佐官,这么重要的职务,已经挺不容易,更不要说还是徐州这种地方。
不考虑上州,下州,直隶州,散州的区别,盛紘做到这一步,有王家的提携,还走了十几年。
盛长柏只是用了三年时间,就做到了这一步。
加上盛长柏中进士时间更早,仕途上领先了盛紘不只是十年。
徐州在大周隶属于京东西路管辖,下设彭城、滕县、沛县、丰县、萧县等县。
大周朝的黄河还没有改道,还没有夺淮入海,徐州可以既算是陆上驿道的枢纽,又是水运的枢纽,联通黄、淮,东临大海,西接中原。
这种天然的地理优势,可以说徐州不仅是军事重地,可以控制江淮。
在商贸上也拥有巨大的优势,虽然因为大运河的贯通,南北的漕运,从洛阳入通济渠到洪泽湖,从洪泽湖到扬州、镇江,再入运河就能直达宁波。
漕运不再经过徐州,徐州的商贸属性,要比之前差上一些,挤不进去大周朝商贸州府的第一梯队。
但毕竟有通畅的水路,货运方便就很容易发展起来商贸,徐州的商业同样繁华,在大周怎么也算是第二梯队。
因为水利方便,徐州又有良田十万余顷,水陆皆肥。
人口众多,民众三四十万,丝织耕桑,丝绸业发达,百姓不只是可以种田,还可以做工,生活富足。
除了有一个黄河喜欢泛滥的麻烦之外,徐州这地方怎么也算一块膏腴之地。
盛长柏作为通判的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收税,没有天灾的情况下,很容易完成。
让盛长柏通判徐州,就和盛紘通判扬州时候一样,考绩上面轻轻松松的就可以混一个优。
想要做事的话,这地方也方便做事,盛长柏这三年,从系统混来的良种,在姻亲故交之家也都算出名。
起码盛紘和海家,都是很了解的。
只要盛长柏在徐州推广开来良种,能让徐州的粮产,增加那么一两层,轻轻松松就能得一个“能臣干吏”的评价。
想要捞钱的话,这种富足的地方,当然也很容易。
都不用太过动脑,只有把中央容许的地方节流,多往自己兜里装一些,就可以轻松的实现致富。
盛长柏当然不需要这么无脑,直接就把公家的钱,往自己兜里揣。
盛长柏已经是地方二把手,大房的生意,自然很轻松的就可以在徐州开拓出来。
官商勾结该怎么赚钱,盛家在老太爷那一辈,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所以盛长柏外任在这种地方,已经算是很难得。
如果没有定下海家的亲事,只靠盛家和王家剩下的一点政治资源,挺难为盛长柏争到这种地方的。
升官的旨意下来之后,盛长柏也就不用再去邵文馆上衙,图书馆的工作,对于盛长柏来说,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收拾行囊准备出发上任,盛长柏到徐州上任,这算是近途,只要在一个月期限前,赶到了徐州上任就是了。
从开封到徐州一路都是水路,走起来也很方便。
盛长柏甚至可以先休息半个月再出发都不晚。
这半个月时间盛长柏当然也不能闲着,出任外任,需要做的准备当然不能少。
车马钱粮一个都不能少,像盛家这样富足一些的人家。
盛长柏要带的东西更多,一年四季四时的衣服,就需要带上几箱,褥子,被子床上用品,也要带上几箱。
笔墨纸砚,书籍字画,印章配饰,惯用的小件家具,都要带上。
就是一些平常用的瓶,壶,碗,碟,也带上了不少。
平常能用到的生活用品,可以说能带着的,都给带上了。
生活类的东西,算不得必需品,这些是王若弗在准备,盛长柏不用操心。
也有许多的东西,需要盛长柏亲自自己来准备。
比如说需要带着出门的人手,盛长柏肯定要亲自挑选,两大跟班书童刘滔,长随许三,这肯定都是要跟着的。
然后就是安全武力问题,盛长柏一个有身份的人,自不好遇事就自己动手。
盛长柏自己培养的护院,带走一半,又选了田庄上二十个也有习武的少年。
剩下的还有伺候的人手,本是盛长柏远里的都跟着走就行。
但盛长柏院里的这些丫鬟,都和盛长柏年龄相仿。
都到了婚嫁的年龄,盛长柏不准备都收做通房,也就需要为这些年考虑未来。
该放归的放归,该嫁人的嫁人,尤其是女使,盛长柏需要重新挑选。
(https://www.uuubqg.cc/12526_12526688/76290666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