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刁妇
家里来了一个穿着紫色农妇装,面宽耳大,眉目如鼠的大脚女人,她的脚究竟有多大呢?裹脚布都不能拯救回来了。整个一尖酸刻薄相。
李氏站在她对面,像是与她对峙着一般。
“李氏妹子,听说最近家里得了一些鸡蛋?”
李氏性子比较直而且话少,在别人面前不怎么爱说多话,对于面前王大嫂子近乎诘问的话语也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王大嫂子突然成了个苦瓜脸,卖起可怜来:“哎哟,你们棉棉就有好日子过了嘞。天天吃鸡蛋!哪像我们家成宝,吃饭都成了问题!可怜好好的一个男孩子,这一天天地吃不得饭,也没得什么好东西补补,这以后可怎么办哪?可教我怎么办?这两天又哭着喊鸡蛋吃,不给就闹绝食,你说这哪里有鸡蛋买?要是出个什么毛病,不是诚心逼死我吗?”
李氏看着眼前可怜兮兮的王大嫂子,想起王家可爱嘴甜的成宝,心里不由一软,成宝是个牛脾气,说不定没有鸡蛋就真不吃饭了,这要是出了什么事可怎么是好?她又想起棉棉出事的事情,孩子要是出了什么事……
要是自己能帮怎么能够不去帮呢?鸡蛋是贵,可是能有人命贵吗?
李氏暗自做好了决定,爬进床下把装鸡蛋的篮子拿了出来,揭开布给王大嫂子看,“王大嫂子,这还是之前李奶奶送来给棉棉养身体的,现在还剩这么十几个,你看……”
只见王大嫂子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把一双鼠目睁得浑圆,目光像是钉子一样牢牢盯住了眼前那些白花花的鸡蛋。天知道她有多久没吃到肉了!鸡蛋虽小也算肉嘛!
她说的那些鬼话也只有李氏这个傻女人会被骗了,哪像她这么精明?只需想点小办法东西自然就到手了。
她耷拉下眼皮藏起如蛇般贪婪的目光,抬手就要抢过李氏手上的篮子,脚下做好了一抢到就遛的准备,甚至“多谢李氏妹子。”的话都冒出来了。
但是意外总是不会少有,机遇总是多半截胡,触手可及与失之交臂就在数秒之时,眼看着要抢到的鸡蛋就这么被劈手夺过,王大嫂子都傻了眼了,一时间都没注意到这个突然出现的人就是李棉棉。
在屋外观望已久的李棉棉该出手时就出手,小样,和她斗?她可是在现代知识熏陶下长大的大学生,从小唯一的消遣就是看电视玩的那种,这个女流氓这种不入流的演技,当年可是连群演都当不了的好吧?也就只有善良不套路的娘亲会相信她了。
“王大娘你好呀,怎么想到来我家了呢?”棉棉微微笑着露出了四颗牙齿那种,光明正大的把篮子抱在自己的怀里,像是不经意间遇上王大嫂子了一样,甚至还带着一点吃惊。
“额……是棉棉啊,听说你好了我从这路过来顺便看一下你。”把先前讲给李氏听的话头又说给李棉棉,自认为天衣无缝。
王大嫂子心中暗恼,这没死成的丧门星捣什么乱!老天爷没开眼,收了这祸害又放出来干嘛?还妨碍她的事。
“是啊,棉棉,王大嫂子来看你呢。”李氏笑着承认王大嫂子的话,想了想接着又补上一句“随便来咱家买点鸡蛋,她家那个成宝不肯吃饭就要吃鸡蛋呢。”
李棉棉在心里叫道:干得好,神助攻!转向王大嫂子和她对视,“真的吗?那王大娘准备买多少呢?”
王大嫂子随口一答:“买那么一两个吧,孩子嘛嘴馋,尝尝那个味就行。”
真是倒霉,她本来想空手套白狼的,可是没想到这个死孩子变得这么精明,不吃她那一套。果然从鬼门关走了一趟人就是不一样了是吗?
王大嫂子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一刻的她是如此的接近真相。
“我觉得吧,五个铜板一个。”李棉棉一幅没得商量的表情,语气十分干脆利落。
“都邻里乡亲的,一个铜板卖给大娘几个好吧?以后有好处大娘也想着你,你看行不?”王大嫂子笑眯眯,一双老鼠眼睛都眯成一道缝了。
“我怎么看?也好意思!一个铜板一个都不行还一个卖几个给你?你咋不上天呢?”
王大嫂子大惊失色,脸都气红了,从来都是自己站别人便宜,今儿倒反了天,被一个黄毛丫头欺负,忍不住怒骂道:“小丫头片子你咋这么没良心那!你不说送大娘几个就算了,还开个天价。当大娘我是好欺负的是吧?告诉你我在这十里八村横的时候,你都还不晓得在哪里投胎呢!”
我在一个你们都不知道的地方投的胎,谢谢关心,李棉棉偷偷在心里吐槽着。
就这样发了一通脾气的王大嫂子就直接走了,临走前还不忘愤恨地看了一眼那篮子鸡蛋,活像是记恨上了那些鸡蛋一样,心里想着等着她们来求她。简直要把李棉棉逗笑了。
李氏也大概清楚了怎么回事,她是善良又不是傻。一时间心里充满着很多想法:女儿长大了,变得聪明能干了,棉棉当然会比自己强。
可是转念一想,得罪了王氏谁帮她典当绣品啊?心里又不由得发起了愁,她和棉棉一个寡妇一个孩子谁也不好出远门到城里去,别的人放不放心倒是其次,关键是没有门路,不知道在哪里出卖,更不知道材料何处进购,这样下去下个月她们一家的生计就会成为问题。
就这样,李氏的心里充满了担忧,随着日子一天天接近赶集,她越发焦躁难安。
状态不太对的李氏渐渐被李棉棉察觉,李棉棉和李氏谈了一次话。
“最近娘亲是怎么啦?棉棉很担心你呢。”李棉棉一脸担忧,眉头紧蹙。
“娘没什么的。”李氏在讲这句话的时候忍不住捏起衣袖来,有点不太可信。
“娘,你上次还说觉得我已经长大了,我觉得可以和娘一起承担生活了,我们一家人要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好!”
起初李氏不愿开口,最后在李棉棉的几经询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撒娇卖萌)下终于开了口,把上次得罪王氏了没有人帮她们进城赶集置换生活用品生计成了问题的事情告诉了棉棉。
棉棉一点都没后悔得罪王氏,相信万事靠自己,向李氏再三要求自己要亲自去城里参加赶集,软磨硬泡之下李氏考虑要让女儿锻炼一下如何去生活,勉强同意棉棉去的计划,李棉棉再三保证自己平安回来。
就这样,李棉棉将要带着她娘的绣品去了城里赶集了。在古代的第一次赶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她很是期待呢。
虽然是个农村可田也不是人人都种得起的,由于层层的税收及按男丁分配的条件和要求,阳山村只有一部分家里人口多的人家种着田,其他田地要不是没有开荒就是公家的财产。
那在人们是怎么度日的呢?原来这处离杭州城不远的小地方,山灵人杰,定居的人们多有一两样手艺,比如刺绣和编制相当拿的出手,李棉棉上次都还绣过两只小黄鸭呢。
于是一月一次的赶集成了这些靠手艺糊口的人们的盛大节日。
为了赶在天黑前回来李棉棉今天起了个大早,不远不近地跟在村里其他赶集人的后面,在古代就这点不好,虽然山清水秀但是没有车可以坐,没有手机可以聊,出门靠走说话靠喊。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披星戴月,幸好她要带的东西比较少,一幅三尺大的绢布刺绣。这幅绣品精致独特,七彩的丝线在白色的绒软布料上显得耀眼夺目,上面绣的蝶恋花栩栩如生,一只只色彩斑斓的蝴蝶仿若振翅欲飞,那周围繁花锦簇,百花吐蕊的芬芳香气就要从其中倾斜而出。
这幅蝶恋花还是李氏绣了几个月的心血之作呢,之前棉棉出了那么大的事她压根连这件绣品的存在都忘记了,到今天才想起给棉棉带出去卖换点生活用品,顺便给李奶奶把鸡蛋钱补上,感情是相互的,她对你好你当然也得报答一二啊!
李棉棉还记得初见这幅绢绣时自己眼中的惊艳,比起这个自己的小黄鸭还真是拿都拿不出手,亏自己以为能够绣出两只鸳鸯就够了不起了,还觉得李奶奶是在故意开自己玩笑。她在心中捂脸,娘亲的蝶恋花搁在现代那绝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没个几千块根本拿不下来。
开玩笑说了句:“太漂亮了,娘亲没有几千块我根本不舍得卖出去啊!”
娘亲乐了,摸了摸李棉棉稻草似的头发,笑着回说,“呵呵,就是会哄娘开心。等你什么时候想学了娘亲就把全部手艺都交给你,你自己要是以前肯苦练现在肯定把娘都比过去了,你个懒丫头!这幅苏绣就是卖得再多也就一两千文铜币顶天了,以前那些小些的苏绣也就只卖了几十文而已。”
这日看来是个大晴天,明月西沉,孤星落幕。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和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光秃秃的,但是不能说没有观赏性,倒是迎着微微寒风显得意外精神抖擞,有一股子平日寻不着的硬朗之感。路上一顶草帽,草帽下就是李棉棉那张因着几日特地调的营养餐而显得有点血色的小脸。她背上背个小包袱,手里拿个狗尾草,不紧不慢地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往城内赶集。
走进杭州城,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奇珍异玩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那些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
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https://www.uuubqg.cc/106_106752/545494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