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帝王之忧
“皇上,为了明年水师能打倭寇一个措手不及,臣恳请皇上待水师明年出征之时再下发此道恩旨。”不等金英开口接诏,李云天开口宏声向宣德帝躬身道。
“就依卿之言。”宣德帝闻言微微颔首,同意了李云天的这个建议。
“皇上,在臣看来安抚沿海百姓只能减少沿海百姓加入倭寇的数量,有些人利欲熏心下会依然与倭寇勾结。”李云天随后再度向宣德帝一躬身,有条不紊地道,“因此,臣觉得应该扫除倭寇在大明近海的据,往琉球和琼州移民,充实琉球和琼州的守备。”
“移民?”宣德帝感到有些惊讶,随后就若有所思地了头,要是大明不能掌控住琉球和琼州的话,那么等于在大明沿海的家门口摆了两个倭寇的据。
在琉球和琼州中,琉球是最大的倭寇据,号称倭寇、走私商和逃犯的乐园,倭寇将其作为劫掠海上客商和袭扰大明东南沿海的基地。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洪武二十年明太祖对袭扰东南沿海的倭寇实行了坚壁清野的政策,下旨撤销了管辖琉球事宜的澎湖巡检司,将琉球的居民内迁到了临近的漳州和泉州。
直到嘉靖四十二年明廷才恢复了澎湖巡检司,再度管辖琉球的军政事宜。
据史料记载,海寇利用海风之便肆意在大明富庶的东南沿海掠夺,来如群狼,去如飞鸟,令驻防的明军防不胜防。
而琉球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而然就成了倭寇前往东南沿海劫掠的必经之地,倭寇不仅在东南沿海劫掠,还在孤悬海外的琉球大肆掠夺,使得琉球成为倭寇劫掠的重灾区。
一些为躲避元末明初战乱而选择前往琉球避难的百姓万万想不到他们会遇上了倭祸,可谓倒霉透,欲哭无泪。
洪武帝为了解决倭寇的问题,先是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数次派使者出使日本,不过日本当时处于南北朝时期,南北两派的通知者相互推诿,使得洪武帝的这一努力宣告落败,故而改用武力来剿灭倭寇。
当年,大明闽浙巡抚汤和曾经向洪武帝奏报,倭寇每次侵扰福建、广东等地,必会去琉球补充淡水和粮食,而琉球兵少势孤、移民众多,因此逐渐成为了倭寇的聚集地。
这使得洪武帝认为琉球是东南沿海倭寇屡禁不绝的罪魁祸首,因此在发布了禁海令后将琉球和琼州等岛的居民内迁,想要隔绝倭寇与东南沿海的联系。
可惜的是,洪武帝的这一措施不但没有杜绝倭患,反而使得那些内迁的百姓为了生计成为了海盗和走私商,进而加入了倭寇的行列中。
而且,由于琉球成为了倭寇的补给基地,这使得倭寇机动性非常强,他们时常派人到沿海城市窥探虚实,一旦发现机会就蜂拥而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劫掠,等当地驻军赶来增援的时候倭寇已经抢夺完毕乘船离开,使得那些驻军只能望洋兴叹。
张辅和杨士奇等人不由得对视了一眼,看来李云天此次是有备而来,已经想好了应对倭寇的办法,如果把琉球和琼州等岛重新收回到大明的治下,那么将成为抵御倭寇的两大战略要地。
不过,由于琉球和琼州等道孤悬海外,因此要想控制它们,尤其是控制琉球有着不的难度,否则当年洪武帝也就不会将岛上的居民内迁。
此时的琉球和琼州属于尚未开化的蛮夷之地,虽然人口稀少、社会发展落后,但是面积却非常大,因此要想守住它们并不容易。
“镇国公,如何移民?”宣德帝自然知道要想守住琉球和琼州不易,故而皱着眉头问道,显得有些担忧,如果不是情非得已的话洪武帝又岂会内迁海外岛屿上的居民?
“皇上,臣准备在琉球建立海鹰舰队的一个分驻地,在琼州建立海狼舰队的一个分驻地,并往两地各移居骁武军军民万人。”
李云天早有应对,从容不迫地向宣德帝道,“皇上,琉球和琼州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臣恳请皇上免除两地赋税并颁布开荒令,定能吸引大量内陆百姓迁往两岛,进而稳固我两地的局势。”
“朕准了。”宣德帝见李云天一副胸有成竹的架势,知道李云天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于是微皱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反正朝廷就没收过琉球和琼州这种蛮夷之地的赋税而且还要时不时地进行救济,如果李云天能让两地的百姓自给自足,那么对大明来也是一件幸事,因此微笑着向李云天道,“镇国公,这件事情朕就交给你去办。”
“臣遵旨,定当全力以赴,不负皇上重托!”李云天郑重其事地向宣德帝一拱手,躬身应了下来。
“散了吧。”宣德帝闻言微微一笑,随后用手帕捂着嘴剧烈地咳嗽了起来,边咳嗽边冲着李云天等人回了一下手。
“臣等告退。”现场众臣见状纷纷起身,向宣德帝一躬身后倒退着离开了东暖阁。
走出东暖阁的时候,李云天禁不住忧心忡忡地忘了一眼咳嗽着的宣德帝,要是宣德帝有什么意外的话那大明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朝局将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
“传方良!”李云天一行人离开后,宣德帝的咳嗽声逐渐停了下来,他看了一眼手帕上咳出的一滩血债,皱了皱眉头后将手帕攥了起来,沉声向一旁的金英道。
金英闻言向宣德帝一躬身,快步走到门口向一名立在门外的内侍低声交代了几句,那名内侍就快步离开了。
方良是翰林院的庶吉士,与李云天年龄相仿,是宣德八年癸丑科二榜进士,癸丑科三十名庶吉士中的佼佼者,由于文采斐然和圆滑世故,故而甚得宣德帝的青睐。
“臣叩见皇上!”没过多久,当宣德帝轻声咳嗽着的时候,一名相貌堂堂、嘴边留着两撇胡子的国字脸男子快步走进了东暖阁,在宣德帝面前跪了下来。
“起来吧。”宣德帝向方良虚空向上一托手,然后冲着在边上伺候着的金英道,“让旁人都退下。”
金英闻言微微一躬身,朝着在东暖阁里侍立着的宫女和内侍挥了一下手,那些人就躬着身子退了出去,将东暖阁的房门轻轻地关上。
“拟旨!”等宫女和内侍走后,宣德帝平复了一下心境,冲着方良沉声道。
方良连忙坐在了一旁的桌案上,桌案上已经摆好了笔墨纸砚,金英上前细心地给他砚墨。
“镇国公为大明南征北战,堪称大明的中流砥柱,他日若镇国公清除了倭患并开疆拓土,给大明江山社稷立下不世大功,可进封为王爵以示皇家恩典。”宣德帝沉吟了一下,神情严肃地道,“以后除谋逆大罪外,悉数赦免其以及子嗣罪责,只惩俸禄!”
听闻此言,方良顿时大吃了一惊,虽然宣德帝没这道圣旨给谁,可他此时出这番话来无疑是给太子的遗诏,由此可见宣德帝对李云天的恩宠,同时也意味着宣德帝的身体已经到了一个足够糟糕的地步,竟然没有信心见到李云天清除倭患。
虽然倍感震惊,但方良不敢有丝毫的异样反应,连忙按照宣德帝的意思写下了圣旨,当然了,他要对宣德帝所的话进行润色,使得其更有文采。
等方良写完圣旨,宣德帝一边咳嗽着一边看了一遍,满意地了头后示意金英在圣旨上用玉玺。
“等太子登基后交给他。”盖好了玉玺,宣德帝把两道内容一样的圣旨交给了金英,边咳嗽边嘱咐道,“此事事关重大,千万不可提前泄露出去,以免引发朝堂不安。”
之所以有两道内容一样的圣旨,是因为按照规矩皇上所下的圣旨一式两份,一份给接圣旨的人,另外一份要在宫中存档保管,以备查阅。
“老奴遵旨。”金英的双目闪过一丝黯然的神色,跪在地上接过了那两道圣旨,作为宣德帝身边的贴身太监他自然清楚宣德帝的身体状况很糟。
“皇上,臣知道镇国公为了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臣觉得镇国公并不是一名值得托付之人。”就在这时,方良迟疑了一下跪在了地上,忧心忡忡地向宣德帝道,“皇上,镇国公为人谨慎心,与朝中文武重臣关系密切,又是太子的老师,臣担心他会成为一个人!”
“何人?”宣德帝没想到方良会毫无征兆地向李云天发难,眉头皱了皱后问道。
“西蜀之诸葛孔明!”方良闻言抬起头,一字一句地回答。
“诸葛孔明?”宣德帝的先是微微一怔,随后面色一沉,眉关紧紧皱了起来。
虽诸葛亮为了西蜀鞠躬尽瘁,但是对于皇帝来谁也不希望朝中出现诸葛亮这样一个事必躬亲又大权在握的臣子,如此一来还要皇帝何用?
太子年仅七岁,李云天不仅是朝之重臣还是太子的老师,太子以后绝对会跟李云天走得近,重用李云天来处理国之政务。
无论大明的文官集团还是勋贵集团,都与李云天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李云天要是一心忠于皇家的话那么他就是大明难得一见的的贤臣,可如果李云天要是独揽朝政的话那么他可成为了大明百年不遇的权臣,比洪武朝时的权相胡惟庸还要难以对付,真的犹如西蜀的诸葛亮。
蜀后主刘禅能在三国乱世中以“乐不思蜀”使得司马昭放弃了对其的杀心,以“安乐公”的身份安稳地在洛阳度过余生,又能岂会真的如传言那般不堪?倘若如此刘禅恐怕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在宣德帝看来,太子现在的处境与当年的蜀后主刘禅何等得相似,可以都是少年登基,身边又都有一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臣子辅助,而且那名臣子还都是两人的老师,一旦李云天像诸葛亮那样执掌了大明的政权,那么后果可就难以预料了。
“此事到此为止,不得向外提及。”很快,宣德帝的咳嗽声打破了现场的平静,宣德帝一边咳嗽着一边向方良挥着走,示意其退下,他现在要好好考虑以后的事情。
“臣告退。”方良的嘴角顿时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随后躬身离开了东暖阁。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https://www.uuubqg.cc/9_9127/567172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