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七零悍妻:我带空间嫁糙汉 > 第二百三十七章:唱一台双簧戏

第二百三十七章:唱一台双簧戏


  崔季川一大早就把顾韵致请了过来,老人家坐在院子里帮着秦安摘菜,看着冯菊哄着平安,呵呵笑了一会,看着在自己跟前削土豆的秦安,叹了口气。

  “怎么着,是有啥事吗?”

  “嘿嘿,奶奶,真是什么都逃不开您的法眼。”

  顾韵致倨傲的瞧了秦安一眼道:“那是,你奶奶我可是个老妖精,你那点道行,我还能不知道了,快给奶奶说说,你这丫头是有什么事情要说我给那几个老家伙说。”

  秦安笑嘻嘻的把手里的土豆子放了下来,起身把窗台上晾着的一个竹筒拿了下来,用刀劈开以后,把里头的已经半凝固的皂析抠出来一点,又拿着一块毛巾,舀了点水在顾韵致的跟前轻轻的揉开,搓洗,皂析在秦安的揉搓下,一点一点的化开,慢慢的开始出了泡沫。

  顾韵致一怔,不可置信的看着秦安。

  “这是肥皂?”

  “是!”秦安很肯定的说道。

  不怪顾韵致惊讶,她那个年代能用的上肥皂香皂,还是因为自己的家庭背景,一般的人家都是使唤的皂角。

  现在更不用说了,

  肥皂厂生产的肥皂根本就不够分,别说乡下了,就是城里也是很难买的,再说乡下人穷,很多人衣服都是缝补缝补又缝补,小孩子有时候一年到头就那一件衣服,都包浆了也没得换。

  像秦安这样一一天换上一身,洗头洗脸又刷牙洗澡的人,十里八村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能舍得买肥皂的人那真是凤毛麟角了。

  现在秦安弄出了肥皂,虽然看着十分的....嗯...粗糙,但是能弄出来已经是十分了不得了,她家孙媳妇咋就这么能孩孩呢!

  祖孙俩眼睛都亮晶晶的,让边上逗孩子的冯菊一时摸不着北,想来她们是有话要说的,她抱着孩子去了院门口。

  “孩子,你这是想?”

  “奶奶您说,咱们大河村的乡亲勤劳不?”

  顾韵致一怔,咋不勤劳,不说大河村,就是全国的老百姓,又有几个不勤劳的,一年到头恨不能睡觉都在庄稼地里,瞧着庄稼苗长得好,高兴的好几宿都睡不着,可要是遇着孬天,看着庄稼苗毁了,哭的比死了婆娘还伤心。

  面朝黄土背朝天,早出晚归,掉在地上一滴汗都能摔八掰,为的不就是让大人孩子能吃口饱饭吗?

  “奶奶,我是城里来的知青,知青是干啥的?就是为了上山下乡,建设祖国的,劳动虽然能贡献力量,可别的同样也能,大河村的乡亲太穷了,一年到头能吃上一顿饱饭的寥寥无几,家里穷,就娶不上媳妇,娶不上媳妇,就得牺牲家里的姐妹,结婚生孩子了,还是穷,小孩子一个一个瘦骨嶙峋,一年到头就那么一双漏脚趾头的鞋子,带着一身补丁的棉衣,能从冬天穿到夏天,吃上一口鸡蛋都高兴的炫耀好几天,当娘的,有几个不心疼自己孩子的,都是没法子,我能做的不多,但是能做一点就是一点。”

  顾韵致沉默良久,伸手拉着秦安。

  “孩子,这是好事,奶奶懂,可你要明白咱家的问题,一来这事要是咱家牵头,有个什么问题出来,或许又是一场灾难,二来,村里这么多的人,让谁做不让谁做呢?得了好处的人自然是感激你,捧着你,可没落着好处的,那不得恨得你后槽牙都得咬断了,孩子,这事啊难着呢!”

  顾韵致何尝不知道这事要是成了,他们大河村就能一朝翻身,可人都是有惰性的,要是肥皂真的做起来,尝到甜头的乡亲,会不会就懒惰了,地里的庄稼怎么办?

  还有哪些心眼子长偏的人,爱嚼舌根的人,又会怎么议论崔家,枪打出头鸟,他们崔家摘帽的事情到现在也没个结果,这个关头,要是站出来,出了什么事情,谁负责呢!

  “奶奶,这事不是咱们家牵头,而是村领导和生产队领头,咱家贡献方子,一分钱不要,我会和村里几个领导都签好协议,按好手印,咱们村的领导都是和善的人,他们也想让大家能吃饱饭,有了好的方法,他们肯定也乐意,后头的事情咱们家不参与,不过选人这事得听我的,后头咱家摘帽了以后,咱家也得出人进作坊,方子也不能白给不是。”

  顾韵致想了想,秦安让自己来,就是为了让自己来尝红脸的,王喜几个人对她多有尊重,有的话秦安不方便说的,她来说,这死丫头来唱白脸,说条件,啧啧啧,真是个鬼灵精。

  只要不牵连崔家,又能乡亲过的好,还能不让自己膈应的人进来作坊,她家孩子也能跟着做事,她又有什么不能答应的呢!

  “好,安安,你等着吧,你奶奶我今天就给你唱一台双簧戏。”

  “嘿嘿.....”

  崔季川去请大队部请人的时候,三个领导正唉声叹气的抽旱烟,地头都没去了。

  “说话啊,这事咋个办?”马福一拍桌子,厉声一呵,把王喜和蒋军强都吓得“哎呦亲娘了”一声喊叫。

  “你说说你多大年纪的老东西了,一惊一乍的,咋个办?凉拌!饲养室已经喂了八头猪,十一只羊了,你让大伙养鸡养鸭的,人家还能乐意,让他们领头猪回家养,谁能乐意,人都不够吃呢,还给猪吃?”

  “哎,省里下的这个文件,也得看看民情不是?地里庄稼还不够人看呢,那又功夫搞什么作坊,就咱们村,你俩谁能找着个能人?”

  王喜和蒋军强也是一肚子怨气,先头县里开会,说省里下了文件,为了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鼓励各个公社的生产队搞合作社,建立作坊,政策听着是很不错的,可开会的时候是真的没人敢吱声。

  以前也不是没人搞过,养鱼的,养猪的,磨豆腐的,比比皆是,能坚持下来的没几个,一来大家都没伤心,二来也是成本大,干着干着就馊抠了起来,猪养的都能见着骨头,鱼苗没巴掌大就给逮了吃饭了,磨豆腐更不用说,累不说,每天就做出一小点,卖不出去就得坏,劳心劳力也没挣几个钱。

  政策是好政策,  奈何一时半会的他们做不到啊!

  


  (https://www.uuubqg.cc/97365_97365850/4014479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