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接纳沉浮
等到送走客人,钟瑖发现,刚才还酒意朦胧刘经理和朱琳,都清醒了不少,三人嘻嘻哈哈聊着刚才几个男人在酒桌上的丑态,钟瑖这才知道,她们并没有喝多,刚才的醉态,不过是自我保护,男人在酒精遮盖下的丑态,自以为无人发觉,其实都一一落在了他们眼里,当成事后嘲笑他们的凭据。
钟瑖心里多少有些不快,他刚才所谓英雄救美,其实毫无必要,朱琳和刘经理都有能力保护自己。其实想想也是,朱琳以前在总经办,迎来送往应酬方方面面,也算她的本职工作之一。刘经理更是老江湖,酒桌上的经验只怕比他钟瑖还多,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江湖,又怎么需要他关心。
谢绝了朱琳打的送他回去的好意。钟瑖叫了个代驾,开车送自己回家。
挣扎地回了家,钟瑖把自己扔到了沙发上,他甚至不像多走几步到床上,倒也不是完全没力气,只是不想动。这个时候,他多想陈瑜在他身边,至少可以给他倒杯水,陪他说说话。应酬的喧嚣虽然讨厌,可这骤然的孤独,更让人难熬,半小时前,他还与一群人一起谈天说地,觥筹交错,半小时后,他就变成孤家寡人,一个人瘫倒在沙发上。
这个时候,电话突然响了,钟瑖本以为是陈瑜,结果费力从西服口袋里掏出来一看,是刘经理,问他有没有到家,喝多了没有,回家记得多喝水。虽然钟瑖知道,这也是应酬上级的一种手段,但此时此刻,这个问候的电话,对醉意上头,又孤独难耐的钟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安慰。
流水的老总,铁打的刘经理,她能坐稳这个位子,除了背靠邓总,情商高,识情识趣,知冷知热,也应该是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朱琳就没那么体贴,她只是发了条微信,说自己到家了,谢了钟瑖给自己挡酒。或许是朱琳年纪尚小,不知道体贴,又或者,有种种顾虑,不敢过于体贴。毕竟,刘经理的年纪和已婚身份,可以坦坦荡荡关心自己的上司,朱琳却不好拿捏尺寸。
男上司,女下属,关系远一分,则怨,影响工作。近一分,又显得亲昵,容易出事。朱琳能做到现在这样,不远不近,不痛不痒,也算尽力了。
钟瑖当然清楚怎么一回事,可酒后的孤寂让他很不舒服,他想找人聊天宣泄,可看了看时间,已经十点多了,陈瑜应该已经睡了。翻了翻手机,通讯录微信里大几百个人名,却没一人能在这个时候陪他聊会儿天。
正在怨天尤人,钟瑖的肩膀被一个东西供了一下,他低头一看,是dusk,小家伙见钟瑖一回来就瘫在沙发上,以为他出事了,过来看看。
dusk见钟瑖要伸手摸它,又缓缓退了回去,它现在还和钟瑖不熟,刚才大着胆子去碰触钟瑖,已经是它胆量的极限。它现在还不能和钟瑖自由互动。
钟瑖这才想起,家里还有一只猫,他挣扎着起来,见自动喂食器的罐子里还有一半猫粮,喂水器也有水。他不知道自己明天还要不要应酬,索性把喂食器加满,又给喂水器换了水,他开了两瓶矿泉水,猫一瓶,自己一瓶。电动猫砂盆已经自动清理过,打包好了一袋猫便便。钟瑖捡起来,扔到垃圾袋里,放到了门口。
dusk缩在角落,静静地看着钟瑖忙碌着,它似乎知道钟瑖在干什么。等钟瑖干完了活儿,走到它身边,dusk乖巧的躺倒,露出自己的雪白的肚皮,以猫的方式,显示了自己的接纳和臣服。
很多年前,公司接了一个活儿,我们的设计师,一位很可爱的小姑娘,为那个案子没日没夜熬了好久。成稿后,客户老总亲自到公司审稿,设计师陪在旁边,根据他的意见,当面修改。等稿子改完,已经半夜。客户觉得不好意思,主动提出开车送我们回家,其他人都住在附近,走几步就能到,只有小姑娘住的远,我们就拜托客户送她回家。
客户是钻石王老五,设计师当时也小姑独处,上车前,我们半开玩笑调侃,让小姑娘好好把握机会。被我们一说,小姑娘脸都羞红了。上了车,平时伶牙俐齿的小姑娘囧得一言不发。客户为了活跃气氛,开了音响,放的是许巍的《蓝莲花》。小姑娘是许巍的粉丝,听得如痴如醉,到了家,CD还没放完,客户看她那依依不舍的样子,就停车陪他一起听完,临走,还把那张CD送给了她。自那以后,只要是那位客户的案子,小姑娘绝对不辞辛劳,加班熬夜从没二话。
接下来的两个多礼拜,公司进入许巍模式,只要小姑娘在公司,就霸道地循环播放那张专辑,我们都被洗脑了,就连我这个音乐白痴,都能跟着哼两声。
据说,现在占据流行音乐界半壁江山的音帝汪峰,当初最佩服的音乐人就是许巍,总想取而代之。可汪峰和许巍走的路子不同,一个是入世的儒家,一个是出世的道家。
音乐也好,做人也好,汪峰更积极,更会经营。无论是抛弃乐队加入华纳,还是停妻另娶国际章,无一不暴露其野心。许巍更洒脱,音乐之外的事,留意不多。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拼搏冲杀中,可以听汪峰的《飞得更高》,冲杀累了,就听许巍的《蓝莲花》,休息一下。每种人,每种音乐,都有存在的道理。
许巍刚出了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很鸡汤的题目,歌词也很励志,“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词曲是大才子高晓松写的,文字一如既往的美,只是我莫名感到些“为赋新辞”的轻飘。
小学时的班长是个漂亮的女孩,作文写的极好,老师常在课堂上读她的大作。记得她写过篇作文,里面有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住在“哥特式”的城堡里。我那时见识少,觉得那小女孩住的城堡,一定别致漂亮。直到很久以后,才无意中发现,原来哥特式建筑以灰暗高耸着称,吸血鬼达库拉伯爵就住在那样的房子里。
“诗与远方的田野”,有点像“哥特式的城堡”,听起来很美,其实很乌托邦,甚至错乱牵强。
东坡壮年,虽经坎坷,仍倔强强硬,写《定风波》曰“回首向来萧瑟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至老年,朝廷又降雷霆,贬岭南,遂认命,又填一首《定风波》,道“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与其罔顾现实中的风雨,强撑着,硬说希望在远方,不如尽人事,听天命,心安是福。
高晓松的歌良莠不齐,写过《同桌的你》,《恋恋风尘》等传唱一时的佳作,可也写过些不知所谓,甚至语法都不通的东西。这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像是老男人喝大了,搂着小姑娘,吹牛X的话。
高晓松评张学良,是个不忠不孝,万事不care的人。这个不care,放在他自己身上,也挺合适。他兴趣广泛,谋生的技能也多,拍戏、写书、上节目,都能日进斗金。写歌对他,只是兴趣来了,玩票之作。
游戏人间的字句,自然轻飘飘,少了一份厚重诚恳。
许多着名的音乐人都有自己的特色,罗大佑的家国,李宗盛的情仇,崔健的愤世,窦唯的叛逆,beyond的济世,张国荣的唯美,许巍的离尘、汪峰的世俗,还有高晓松的洒脱。歌如其人,人如其歌,没什么高低对错,选择不同罢了。
何勇打人进去了,张楚精神状态不佳,还有好多人,要么出去了,要么自觉不自觉地活在众人视线之外,天朝似乎容不下有个性的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高唱。于是百鸟压音,万马齐喑,所有人都哑着嗓子浅吟低唱,于是《我是歌手》第四期,成了港台和海外歌手的大联欢。
写歌的人,假正经,听歌的人,最无情。互联网真是好东西,那么多好听的免费歌。
听歌去了,不想那么多。
网上看到一位北大毕业的母亲给她上小学的儿子制定的时间表。从早上5点起床读古文始,到晚上11点做完功课止,一天要整整学习18个小时。周末也安排了奥数、音乐、书法、游泳等各种补习班。
我看到那张时间表的第一感觉,是这位母亲真拼。对儿子狠,对自己更狠,你让儿子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你自己要起的更早;周末儿子上那么多补习班,你接来接去,还要准备吃喝,也要忙足两天,哪还有自己的时间。
一天18小时,一周七天,日复日,年复年。
这哪是教儿子呀,这明明是在熬鹰,看谁熬不住,先倒下。
儿子被熬没了童年,这位母亲的花样年华,也被这么熬完,熬到人老珠黄。
如果那儿子没被逼的逆反或发疯的话。他长大后,理论上会很优秀。或许会有份体面职业。再加上身体不错,又会一笔好字,两首歪歌,如果相貌不是太有碍市容的话,泡妞也不会有问题。
事业家庭都有了,完美人生。
可是,人生真能被预测?被安排?
可能会有无数个成功的例子,也可能会有无数失败的例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拼命折腾孩子,折腾自己,到头来,不知会是硕果累累还是无用功。
我也想照猫画虎,给儿子制定这么一个表。可臣妾真做不到。要是我爹妈给我制定那么张表,我估计早离家出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算了吧。
有时候,我感觉,我和儿子,互为镜像,互相雕琢。
儿子喜欢偷懒,在外面走长了,会嚷嚷着让我抱。我会纠结,一方面想让他独立、坚韧、自强,可另一方面,又希望他能多享受老爹的疼爱。我心里还是想抱的,一个大肉团抱在怀里,沉甸甸、软乎乎,很爽。而且,也抱不了几年了,等上了学,想抱估计他也不让抱了。
所以,多数时候,我还是会抱的。好吧,我知道,我儿子这辈子可能成不了斯巴达的勇士,可像他爹那样,成为一个内心柔软的暖男也不错。
儿子开始体会钞票的魔力,一睁眼,就嚷嚷着要买好东西。还没柜台高,已经成了门口华联超市的VIP客户。为了让他不乱花钱,我也下意识的减少了在网上淘小玩意的嗜好。小家伙一岁多就开始玩平板,很多时候,我们家四口人,老太太看电视,我俩玩手机,他玩平板,都是低头族。为了让他不看平板,我也尽量少玩手机,陪他玩个游戏,讲个故事,出去逛逛。
言传不如身教,教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儿子是个好苗子,帅气,聪明、孝顺,可惜碰到我这么个不靠谱的老爹。可你要让我像那位北大母亲那样对儿子高标准,严要求,我也实在做不来。
我这辈子就没拼命做过什么事,凭什么要儿子拼命?
而且,我也挺怀疑,这么一板一眼教育大的孩子,长大了,真能成才,真能幸福?
会不会就变成那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者机器人?
首先,看那位母亲的时间表,语数外,琴棋书画,游泳打拳,一股脑填鸭似的灌输。表面看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问题是这么培养大的孩子,可能没弱点,可也没了特长。先不说高考数学考了十五分的钱钟书老爷子,就我认识的一些混的不错的设计师、画家、音乐家,没一个数学好的,他们逻辑思维一塌糊涂,可艺术直觉,好的一塌糊涂。也认识几个编程好的人,思维严密,逻辑清楚,可表达和审美弱的像个孩子。完美的当然也有,但凤毛麟角。那么培养儿子,说得好是全面发展,说得不好不过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削长补短,削足适履罢了。这样培养的孩子,或许能成为个完美的通才,但更可能成为全无特长和个性的螺丝钉,被人拧来拧去。如果情商高的话,或许能成个混的不错的万金油。
螺丝钉万金油也不是不好,至少有口安稳饭吃,可万一臭儿子随我,个性太强,不受教化,不肯老老实实当个小五金、小药油,怎么办?
还有,没了游戏的时间,也就没了和人交流、相处的机会。这样的长大的孩子,人味儿会不会不足?
所谓人味,就是有人的感情。不会像个机器那样,只会二进制码。
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感情,感情是在玩中培养的。
不陪着玩儿,爹妈就是个饲养员兼驯兽师。
不陪着玩儿,同学伙伴不过是伴读,或竞争对手。
不陪着玩儿,男女要么全是权利义务的夫妻,要么就是纯粹的炮友。
接触过一些90后的小孩,比我们年轻时,现实多了,与人交往先看有没有好处,没好处就一边待着去。
谈恋爱,男的找女朋友,看胸够不够大,屁股够不够翘,面孔够不够标致;女的找男朋友,要“财大器粗”。交往也直白粗暴,讲究一击中的,绝不浪费时间。
走心?我都怀疑他们胸膛里装的,都是CPU。一秒运算几万次那种。
我们少年时,闲着没事递个纸条,说个小话,逛个街,看个电影。胡闹中,学会了交流,知道了分享,享受了心跳,体会了分分合合,明白了自己到底是谁,要什么。
现在的孩子要么读书到死,要么整天人机对战,哪有机会玩那种小游戏。所以长大了,要么凭本能,直奔丰乳肥臀而去,要么超现实,讲究门当户对,女关心房、车,男想着陪嫁,都想能少奋斗十年。
其实说起来,简单直白也没什么错,前提是结果好。
小孩苦熬一二十年,混个名校毕业,再混个金饭碗。然后从跳到碗里的众多M&M豆里,挑个甜美爽口的,金屋藏娇,幸福快乐过一辈子。
可人生会照着剧本走吗?失去童年、少年的快乐,真能换来成年的幸福?
天知道!
家长的安排,都是照自己以往的经验,硬着头皮预测未来,然后照着这个不靠谱的预测,打造自己的子女。
万一预测错了呢?有情感,会独立思考的人,能自己去修正,去改变,给自己找条新路。可没感情,被父母格式化了脑子,被打造的只会按部就班的螺丝钉或机器人,只有被淘汰了,
(https://www.uuubqg.cc/96191_96191680/4620068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