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三国当皇帝曹昂 > 第1898章 应者云从

第1898章 应者云从


一个李忠倒下了,千千万万个李忠站起来了,看着台下跪地高呼血战到底的百姓,胡质心潮澎湃情难自禁。

        国人皆如此,贼寇岂敢猖狂?

        他虽激动却没多言,静等着大伙发泄情绪,如此过了半刻钟,喊声终于降低,胡质拿起话筒喊道:“大家安静,且听我说,刺史府在各处城门都设了一个征兵口,请大家回去准备一下,有愿意的可去离家最近的城门登记,由刺史府统一管理调配,都散了吧。”

        发泄完的百姓理智散去,广场很快为之一空,直到这时李忠的儿子才跑上戏台,要求收敛他的尸体,胡质安慰一番,并将李忠的遗言告知与他,派人送他离去。

        李忠尸体被运走,陆逊终于忍不住朝胡质竖起大拇指赞道:“使君高明,不出意外的话天黑之前咱们便可召到数万大军,区区凌统不足为虑。”

        胡质却摇头道:“没那么乐观,他们就算参军也都是新兵,不会用枪不会开炮,防守有余进攻不足啊。”

        现在不比以往了,以前是冷兵器时代,青壮拉出来就能上战场,参加几场战斗很容易就能变成老兵,如今枪炮盛行,这些武器都带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不训练连枪炮的门你都摸不到。

        陆逊冷笑道:“没关系,淮陵距下邳数百里,沿途还有徐县夏丘,僮县睢陵等县,还要经过通济渠和泗水阻隔,顺利赶到怎么着也到三四天后了,城中应该有因伤退役的老兵吧,咱们将召来的新兵分成三批,年老体弱的让他们负责后勤运输,身强力壮的让他们上城守卫,再抽调一批格外强壮的让老兵加紧训练,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有这么一支预备队关键时刻说不定能起到奇效。”

        胡质思忖道:“主意不错,就这么干,新兵我全部交给你,接下来的仗由你全权指挥,我替你殿后统筹,有没有信心?”

        这年代的读书人穿上铠甲就能变成将军,胡质自然也不例外,但前线的胜利离不开后方的支援,关键时刻胡质很清楚自己该干什么。

        陆逊抱拳拜道:“使君放心,您和百姓如此支持,若再战败,末将提头来见,不过有件事还请使君准允。”

        胡质笑道:“尽管说,客气啥。”

        陆逊严肃的说道:“凌统年轻气盛,拿下淮陵必会进攻下邳,他所倚仗的无非是下邳无兵防守空虚,速度够快必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所以路上绝对不会有防备,若是出城伏击说不定会收到奇效。”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想以弱击强,打败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就得往对方最想不到的地方捅,越是出其不意越能捅的对方喊疼。

        东城战败,魏军尽数被俘,陆逊支援盱眙都只带数百人,大魏在徐州已经没有正规军了,没兵就没胆,如此情况凌统一定会以为下邳早已城门禁闭,陷入防守状态,至少淮陵通往下邳的路上不会再有人阻拦自己,陆逊就是要往他的自以为上捅,趁机报当日被伏击之仇。

        胡质蹙眉道:“主意不错,可哪来的兵啊。”

        陆逊早已想好,闻言脱口而出道:“警察可以,给我两千人,末将便可在泗水河畔打凌统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不敢太过猖狂,汉军都是步兵,骑兵只有五百余人,关键时刻打不过还跑不掉吗?”

        警署招收警察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伤残退役,但伤的并不是很严重的老兵,二是衙门积年的老吏转职,三是毕业的大学生,老兵自不必说,战斗经验丰富,拿起枪就能上战场,老吏也有半个士兵,至少知道上了战场该做什么,不会像新兵一样茫然失措,大学生就更好了,大学每年都有军训,懂纪律和基本的枪械操作,完全可以胜任。

        胡质思忖片刻,把心一横咬牙说道:“干了,我给你三千,今晚出发赶往泗水河畔埋伏,给凌统一点教训。”

        下邳新邳乃是商业重镇,人口众多对警察的需求自然也是最大,两城的警察加起来有近五千人,足够陆逊折腾一次。

        陆逊大喜,抱拳拜道:“谢使君。”

        胡质搂住他的肩膀笑道:“现在就去准备,以强击弱有什么意思,以弱胜强才能流芳百世,下邳注定会成为你我兄弟的成名之地。”

        大魏最重军功,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守住城池击退汉军,这份功劳足以让胡质跻身朝廷中枢,因此胡质表现的格外积极。

        不止他,全城百姓都表现的很积极,广场演讲结束,百姓的热血彻底被李忠和胡质激起,回到家拿起武器就向城门的征兵处赶去。

        刺史府官员都是贱货,没人应征的时候恨不得给百姓跪下,求着他们参军,有人应征了他们却拽起来了,设置一堆门槛,十八岁以下四十岁以上的不要,太瘦的不要太胖的不要,有病有伤的不要,家里独子的不要,女的更不要,规矩多的让人只想骂娘。

        百姓也是贱货,规矩越多他们反而越发积极,自己达不到条件就让儿孙去,总之兵是一定要当的,敌是一定要杀的,不然战争结束后,在解放四邻面前怎么抬得起头来。

        大环境下的百姓只能被裹挟,太过清醒反而容易成为异类被人孤立,尤其是这种保家卫国的高尚事情,谁不去子孙三代都甭想在人前抬得起头。

        城西有户孙姓人家,住着四合院,院内盖着一栋两层小楼,还有两间平房,家里七口人三世同堂,老孙头五十出头,只有一个儿子却有两孙子一孙女,孙子孙女尚未成年,家中符合征兵条件的只有自己的独子。

        老孙头从广场回来第一时间将自己儿子赶去征兵处,结果儿子因为是独子被赶了回来,解释完情况老孙头当场就怒了,拿起墙后的拐杖便往儿子身上砸,边打边骂道:“你个废物就不知道谎报一下,你忘了你哥哥和妹妹怎么死的了吗,那是饿死的,如今咱家衣食无忧,吃饱穿暖住小楼,是谁的功劳,那是太子殿下,如今徐州有难让你当兵,你竟敢窝在家里等死,我打死你这个没出息的逆子。”

        孙家儿子一句也不敢反驳,老老实实挨了顿揍,等老爹打完才再次解释,不是自己不去是人家不要,孙老头压根不听,翻来覆去就一句,你敢不去老夫就没你这个儿子,将来死了也别进孙家祖坟,列祖列宗丢不起这人。

        不止老爹,连老娘和媳妇也埋怨他去了又回来,至于征兵条件,在不讲理的家人眼里全成了理由。

        孙家儿子无奈,咬咬牙又走了,并决定要么战死,要么战争结束,否则绝不回来。

        孙家的一幕在城中各家相继上演,父赶儿,妻赶夫,全都将家里顶梁柱往征兵处赶,一时之间,各处城门人满为患,应者云集。


  (https://www.uuubqg.cc/95400_95400497/4745585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