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之征战天下 > 第三十八节 沉默选择

第三十八节 沉默选择


当王世充和窦建德二人经过潼关时,罗禹作为潼关守军主将当然得去跟“护送”他们的校尉见上一面。
  校尉出自三代特战队,罗禹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但他见到罗禹后单膝跪地,行的是军礼:“特战三队‘武’字科、宣节校尉房遗爱见过教官!”
  从第二代队员开始,薛礼他们就按队员的特长分成了好几科,然后根据科系推荐或军伍根据自身需要自行挑选,这“武”字科一般都是往领军将军培养的。
  他们的武艺、兵法、策略等等都是上上之选,一毕业或还在学时就被各军抢着要了,校尉是他们最低的军职。
  这房遗爱是房玄龄的二儿子,今年才十九岁,这次可能是以援军身份前往洛阳分了一点功劳。
  李世民会做人啊,房玄龄对李家很重要,他儿子来军伍当然得特殊照顾一下。
  王世充和窦建德二人刚好要先回长安,房遗爱自然就成了这次“护送”的不二人选,顺便卖了一个人情给房玄龄。
  杜如诲的儿子杜荷此时正在秦州熬资历,等从秦州回长安,自会有重用,李渊不会亏待手下的功臣。
  听完他的自我介绍,罗禹愣了一下,他知道房遗爱,当然是他原来时空的史书记载的历史。
  房遗爱,名俊,字遗爱,齐州临淄人。唐朝时期驸马,中书令房玄龄第二子。
  诞率无学,颇有武力。门荫入仕,授右卫中郎将,交好魏王李泰,迎娶高阳公主(改封合浦公主),宠爱冠于诸婿,历任太府卿、散骑常侍。累迁右卫将军,跟随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累有战功。
  唐高宗时,出任房州刺史。
  永徽四年,参与谋反,坐罪处死。
  这房遗爱在他原来时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婿,武德元年时还是小屁孩,但在这里却已是可统军五千的宣节校尉了。
  罗禹记得他还有一个哥哥叫房遗直,也不知道现在在哪里。
  在这里他不会是驸马,李渊到现在为止就两个女儿,一个李秀宁,还有一个是刚满四岁李安宁,被封为睿康公主,而李世民的女儿还没出生,怎会许给房遗爱?
  他经过特战队的锤炼后,如果还走向了谋反之路,实在是无话可说了。
  房遗爱疑惑的看了一眼愣神的教官,这是他第一次见薛教习口中的教官,他也很难相信这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人就是传说中的神奇教官。
  薛礼在特战队第一课时就交待过,特战教官只有一人,那就是罗禹教官,自他以下的教员都是教习,不得忘记,以薛礼的本事都服罗教官,可见罗教官的厉害。
  罗禹当然不知道这些情况,特战二队他就没空管了,更何况后面的三队。
  或许是罗禹愣神久了点,房遗爱说道:“教官,您怎么了?”
  罗禹回过神来,笑道:“房校尉,先起来吧,你们三队我认识的人比较少,而且也没有教授过你们课业,这教官称谓不敢当啊。”
  房遗爱长身而起,他才十九岁就生得高大威猛,颇有其父风范。
  “教官虽未曾教授学生课业,但薛教习却一再告诫学生,特战教官只您一人,但凡特战队出仕者,见教官皆以师礼相待。”
  薛礼这小子还真是不忘本,既然如此,也不好驳他面子,受了这学生一礼。
  房遗爱“护送”王窦二人回长安是李世民的安排,但要不要见这他们一面,全在罗禹一念之间了。
  还是没必要见了吧,这两个枭雄都不是好惹的,李渊又不能马上就干掉他们,以后还有机会见面,现在最落迫时就算了。
  交接完毕,房遗爱行礼告别,浩浩荡荡往长安而去。
  正月二十八,洛阳,南城外。
  王世充的人马拆分已经接近尾声,被王世充强征入伍的超半数军卒都不愿留在军中了,他们大多都有家人要照顾,家里还有农田,不需要上战场拼命,李世民命令发放路引证明和路费,遣散回家。
  而愿意留下的都是家里穷得叮当响的人,没家没室没田没地,有的甚至还是孤儿,他们想留在军伍里拼个前程,战死了拉倒,能活下去或许可以积功升迁。
  四万多人被打散重新编入洛阳军各营,至此,加上各地还在陆续赶来的援军,洛阳军团人数达到了三十万,也就是说牛进达和李孝恭掌握着大唐三分之一的精锐之师。
  这股力量要是反攻长安,李唐江山可能会不稳,李渊安排牛进达和李孝恭来统领,可见他对牛进达和李孝恭的信任。
  左将军是薛万彻,右将军是从运城刚刚赶到的尉迟恭,前将军是和尉迟恭一同赶来的张亮,而后将军安排给了罗士信。
  其他军职都是李世民临走之前按军功安排的,每位将军都安排了两名副将,四名校尉,节制各营,中军除了萧瑀、封德彝以外,长孙无忌也加入其中,成为洛阳军的参军。
  这样安排李渊是默认的,眼下的洛阳军团算来算去也就只有长孙无忌跟太子关系密切,他不安排进去才不正常,虽然参军没有什么实权,但至少能让李世民了解洛阳军的动态。

  至于尉迟恭和张亮的安排,李渊同样煞费苦心了,按既定战略,洛阳军团马上就要再次出征山东赵匡胤的宋国,平衡一下各方山头以免后续麻烦。
  张亮是太子旧友,尉迟恭跟公主有交情,罗士信是驸马举荐的,薛万彻隶属于陕州军,这样说起来,反倒是罗禹夫妇有点占便宜了,但在李渊心里,跟女儿女婿有关的人能用肯定用,既能牵制各方势力,又没多大威胁。
  帝王之术用得炉火纯青,李渊真不愧为唐高祖,将乱世统一之君岂是简单之辈。
  皇帝、太子、兵部、军前都默认了所有的安排,暂时的平衡达成了,在再次开战之前,这就是最好的安排。
  李靖和杜伏威、罗艺和侯君集还有正在金陵城的几个前隋将军,他们有的战事未了,有的不想降唐,还有的想卸甲归田,李渊暂不考虑他们的事情,有强大的军团作后盾,不听话的人直接灭了就是。
  莽川峡谷,朱元璋正闭目等死,唐军却忽然停止了进攻,当最后一块石头翻滚着来到朱元璋脚下后,战场难得停顿下来。
  受伤军卒和战马哀鸣声还在继续,血腥味随风飘散,令人作呕,没有舍得杀掉吃肉的战马倒了一地,有的连同上边的骑士被砸成了肉饼,有的四肢还在抽搐……
  朱元璋不想再听这种让他心碎的声音,张开双眼,正了正有些歪的头盔,用力系好披风的带子,握紧了手里的宝刀,最后看了一眼身后的部下,抬脚往峡谷出口走去。
  他走得得慢,却很坚强,笔直的腰肝,高昂的头颅,部下看着他的背影无不落泪,纷纷下马抄起手里的武器快步跟了上去。
  前军的李靖接到消息后不再发起进攻,列阵峡谷口等待着朱元璋的到来。
  相信朱元璋不甘心失败,但形势比人强,今日的战果他就算是想要反抗也无能为力,唐军前后夹击再加上两侧的人马,不放弃抵抗只有全军覆没的下场。
  生不逢时的朱元璋在这个乱世之中还没有强大起来时,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罗禹知道朱元璋为何会失败,他如今身边没有李善长、刘基、徐达、常遇春等等历史名臣名将的辅佐,在遇到李靖这样的名将时,不败才是怪事。
  李靖以明军缺粮为突破口,迫使朱元璋弄险钻进预设好的口袋阵,其实他还有另外的办法解决缺粮的难处,只要他当时就地解散兵马,就不必来莽川峡谷了。
  他选择了带队前来,就证明他还有心气要保存实力,以致现在没有回头路可走。
  朱元璋慢慢来到前军,看着满地的尸体和受伤的部下,泪水流下脸庞,为自己,也为兄弟们落泪,不丢人。
  帮一名失去右手的伤兵整理好头盔后,他将手里的宝刀高高举起,边往前走边朗声道“大明军前主帅携宝刀一见唐国李靖将军,”
  李靖打马越过众人,看了一眼被众人包围起来的朱元璋,同样朗声道:“战还是降?”
  没有多少废话,要战便战,要降就降,随你选择。
  杀人诛心不过如此,战就全部消灭,唐军有实力,降就准备接收,我还得回长安领功请赏呢。
  朱元璋看了一眼部下,大多数人都以恐怖的眼神看着李靖,他知道无力回天了,长叹了一口气,将宝刀放下,用力一插,连鞘一起插入了地面三寸,然后松开双手,垂于两侧,低头不再有其他动作。
  李靖见状,挥手让军士向前收缴兵器,将明军有伤者分开,带离峡谷,吩咐军医好生医治,就不再管了,降兵降将的命运,只能交到胜利者手里。
  这一战,李杜联军配合默契,利用莽川峡谷地形以最小代价迫降了朱元璋的明军,加快了大唐的统一进程。
  朱元璋的命运李靖不敢作决定,如果他是宁死不屈一直战斗到死,谁也不会怪到李靖头上来,但现在他投降了,作为大明皇帝,他的生死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了。
  李渊会处理好的,他刚好和王世充、窦建德去做伴,长安那边应该早就为他们准备好了府邸,等着他们入住,同时,也是监禁的开始。
  朱元璋势力覆灭的消息传到潼关,罗禹心中叹息,战胜了蒙古铁骑的明太祖,竟然就这样败了,时也,命也,无从说起。
  李渊得到这消息肯定会龙颜大悦,四个同时称帝的国家被灭三个,剩一个最弱的赵宋,大兵一出,他不降就直接灭掉,统一全国又进一步。
  至于湖北的李子通、辅公佑之流以及江南那几个忠于前隋而围攻金陵的老家伙,派一偏师就差不多能搞定了。
  也就是说大唐一统天下之时已不远了,站在强隋肥胖尸体上的大唐,将傲立在世界的东方大地,再接下来就是灭高丽,平吐蕃,有条件把东边的倭国也灭掉,才不负穿越这一趟。
  罗禹把意见写好后跟原件一起发往长安,同时还写了一封奏折,请求回长安。
  不能再沉默了,总不能李渊不让回就一直待在这里吧,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最幸福的日子,功劳你们想挣就来挣,我不稀罕。
  这次又能得到李渊什么回复呢?罗禹边等李世民边期待着。


  (https://www.uuubqg.cc/94495_94495183/6767912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