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124章 民间渗透

第124章 民间渗透


第124章  民间渗透

        宋人爱词,几乎爱到了骨子里。

        比如柳三变的词。

        一度让汴梁纸贵,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市井百姓,特别是勾栏小姐以及闺中秀人,无不喜欢。

        甚至在柳永如日中天的时候,市井传出一句“有井有柳,有酒有词”的话。

        相比于诗,词读起来不仅有别样的风味,还能以歌调唱出来。

        所以宋代的词,其实与现代的歌词一样。不管是青楼妓院,还是富豪权贵,都以歌姬唱优美词曲而雅。

        甚至不仅是青楼妓院和富豪权贵家,还有市井百姓也喜爱。

        如汴梁桥头,四渠十二道。

        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桥下花船悠扬,船头船夫摇橹,船尾少女烂漫歌词,清丽旖旎。岸边绿柳桃红,古寺深深,粉墙黛瓦,炊烟袅袅,便是汴梁诗词盛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因而汴梁以及后来南宋临安,这词伴随着大宋的昌盛,伴随着大宋的兴亡。

        孟承起是个藏书大家,自然是爱诗词之人,赵骏给他的诗词,仅仅只是看了几首,便让他兴奋不已,恨不得在作者署名上写着自己的名字,然后传唱天下。

        可惜署不得。

        对方有点牛逼,恐怕不是花钱买就能买到的好诗词。

        孟承起颇为遗憾,对赵骏说道:“赵公子竟有如此大才,真是令人艳羡。这印刷坊若被公子买去,怕又如当年柳三变般,汴梁纸贵矣。”

        赵骏笑道:“东家抬举,诗词本是无聊消遣之道,倒也谈不上大才。若是东家喜欢,以后拿去你书店贩卖就是了。”

        孟承起想了想,犹豫道:“赵公子若想买下这印刷坊,自是无妨,只是鄙人有个不情之请。”

        “哦?”

        赵骏诧异道:“东家有事?”

        孟承起堆起笑容说道:“我想与公子一起作价商股,以后公子的诗词,便由我们自家经营”

        说着他又一脸不好意思地道:“当然,赵公子文采斐然,买下这印刷坊,想来以后不愁坊间没有事做。只是鄙人毕竟是个商人,在商言商,若是公子不愿,那就算了。”

        刚开始孟承起还不太想卖掉这印刷坊,毕竟亏本归亏本,可孟家也是大富豪家庭,不是亏不起,特别是他怕被一些不爱书的人买走。

        但现在看到赵骏也是个文人,而且文采那么好,自是欣然答应卖掉印刷坊这个赔钱货。

        只是商人逐利。

        要以前孟承起虽然不舍卖掉印刷坊,可在他父亲的压迫下,估计肯定会全部卖掉。

        如今见识到赵骏给的诗词后,孟承起就意识到,以后这个印刷坊恐怕就不会赔钱了,而是要像当初柳永在汴梁时那样,新的诗词将风靡整个东京。

        作为商人,他当然想掺和一脚,一起赚钱。

        “作价商股吗?”

        赵骏思索着,他搞印刷厂主要是为了以后办报纸,占领舆论高地。

        将来报纸传开后,是有很多好处的。

        比如如果宋朝武力强盛起来,准备要开始灭西夏和辽国,就可以在报纸上做舆论引导,把西夏和辽国宣传成敌人,调动民间积极性,多征兵以及打仗都很有帮助。

        还有将来要是打算满世界开海,也可以利用报纸,宣传海的那一边,遍地都是黄金,吸引无地民众开拓海外,缓解日益尖锐的内部矛盾。

        历史上西方就是这么干的。

        明清同时期的西方正处于大航海时代,西方国内的宣传就是东方遍地是黄金,弄得欧洲那些老牌殖民强国的民众热血沸腾,国民们纷纷出海淘金。

        出海一段时间之后,大量土地资源开拓出来反哺了国内,催生了大量冒险小说、作品,又反过来继续刺激大家去冒险,自此拉开了西方大殖民时代序幕,发现新大陆,殖民全世界。

        虽然赵骏不一定要去全世界殖民,但至少周边那些国家确实要汉人占领才行。如东北,西北,都是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领土。

        宋朝才二百多万平方公里,怎么样也要把领土恢复到新中国时期吧。

        所以舆论攻势不能少。

        他抄袭诗词一是为了先赚钱,现在赵祯也没钱,国库跑耗子,又要面临即将到来的与西夏之间的交战,恐怕未来大宋的财政支出又要赤字。

        皇城司目前倒还有一百多万贯抄家出来的钱,可也就能顶五年开销,这么下去迟早坐吃山空,就必须要开源节流。

        因此倒不是赵骏多喜欢抄诗词,而是手头上能赚钱的东西确实不多,就只能先抄点诗词用着。

        而且赵骏也没打算抄北宋的,或者依靠抄袭装逼扬名,取个鲁迅或者浙江周树人之类的化名,抄点南宋明清时期的诗词以及小说,先狠狠地小赚一笔再说。

        二来就是为了打出报纸的名声,他打算等将来报纸开办后,就利用诗词、连载小说之类,吸引大量读者。

        这也是后世报纸黄金时期常用的营销手段。

        如金庸、古龙小说就是登报连载,每年吸引了不知道多少读者订阅报纸。

        因而一旦利用诗词小说之类打出报纸名声,作为将来宣传领域的重中之重,印刷坊肯定就会成为重点保护对象。

        以后赵骏也打算把这里划为官府机构,直接国营,似新闻出版社之类。

        就像后来的人民报这样,成为官方的喉舌,那自然还是要以国营为主,可不能让私营参入其中。

        想到这里,赵骏摇摇头道:“这印刷坊我有大用,怕是不能作价商股。”

        “原来如此,是我唐突了。”

        孟承起有些遗憾。

        看到他样子,赵骏想了想就道:“不过也许我们还有别的买卖可以做,听说孟东家是做粮商的?”

        孟承起点点说道:“是的,我们孟家确实是以售粮起家。”

        “若是东家愿意的话,以后再聊聊与朝廷合营卖粮的事情。李相现在正在与一些茶商交谈,打算与一些大茶商一起入股,半私半官。”

        赵骏建议道:“像粮、盐、茶这类,纯官卖或者私卖都有很大问题,若是半私半官卖,能解决很多弊端。孟东家要是有兴趣的话,我到时候找李相聊聊,看能不能改变一下官营粮草的政策。”

        “啊?”

        孟承起那一瞬间不是惶恐,而是傻眼。

        直接找李相聊?

        这位到底是何方神圣?

        “怎么?”

        赵骏问道:“东家有觉得如何?”

        孟承起刹那间心思变幻,随后陪笑道:“若是能见到李相,聊聊此事,那自然不无不可。”

        “嗯。”

        赵骏也没有听出弦外之意,就说道:“我明天找李相问问吧,大宋粮、盐、茶一类商卖弊端太多,确实需要改变。”

        这也是他之前告诉赵祯他们,然后由赵祯转告给李谘的事情。

        由于官卖导致腐败横生,所以百姓更愿意把粮食、茶叶和盐卖给私营商人,并且官营有很多强买强卖,官员亲自下场经商等等弊端,对民生非常不利。

        因此赵骏也打算逐步放开国营榷卖制度,引入私人商贾加入到官卖行列。这样既防止像西方那样完全资本市场,导致大商人垄断哄抬物价。也能防止官卖贪污腐败横行,造成官营资本上下其手的问题发生。

        接着二人就又聊了一些其它事情,最后商议将这个印刷坊从地契到全部工具、房产之类,作价七千贯买下。另外还有二十多名工人,他们跟孟承起签了合同,也都转到了赵骏手里。

        宋代的打工人合同跟后世差不多,已经不是像以前那样的卖身合同,而是工作合同。工人来去比较自由,现在合同到了赵骏手里,那工资以后自然由他来发。

        与孟承起约定明天一起到官府做契约,一手交钱一手交地契之后,赵骏这才出了印刷坊。

        宋彩全程没有插入他与孟承起的对话。

        老老实实在旁边看着。

        甚至说到一些比较关键内容,还会故意走开,去看看印刷坊的东西。

        等出来之后,赵骏见他一直沉默,便笑着开口问道:“宋兄怎么了这是?以前你话很多,今日倒是沉默了。”

        宋彩讪笑道:“原本以为赵兄是去买书的,结果这大手笔,直接把印刷坊买下来,愚弟自觉羞愧,这辈子都没见到过七千贯,也帮不上什么忙。”

        “无妨。”

        赵骏笑了笑道:“你我本是君子之交,宋兄也是好意为我介绍书本,没帮上忙就没帮上,无需自责。”

        宋彩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把心里想问的事情问出口,而是低声道:“若赵兄以后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地方,还请赵兄吩咐。”

        “谈不上吩咐。”

        <div  class="contentadv">        赵骏想了想,说道:“宋兄以后有什么打算?”

        宋彩就说道:“十月就会出解试成绩,如能中举,成为举人,我便专心备考明年的进士就是了。”

        “嗯,这样也挺好。”

        赵骏点了点头,随后问道:“伱是汴梁本地人?”

        “是的。”

        “那你知道汴梁有哪些外国人吗?”

        “外国人?”

        提起这个,宋彩顿时来了精神,说道:“赵兄是问那些诸番吗?原来赵兄喜欢番人,若说起这个,没人比我更懂。”

        说着他又挤眉弄眼道:“那诸番中有黑白二种,白的好看,黑的亦别有一番风味。”

        赵骏:“.”

        宋人祝穆在他的《方舆胜览》中记述说:“诸蕃有黑白二种,皆居泉州,号‘蕃人巷’。每岁以大舶浮海往来,致象犀、玳瑁、珠玑、玻璃、玛瑙、异香、胡椒之属。”

        可见宋代广州就已经是国际化大都市,西方白人,中亚阿拉伯人、犹太人、波斯人,甚至非洲黑人都已经存在。

        但这些还是太远,赵骏暂时没打算动,便没好气道:“我是说日本人。”

        “原来是倭人。”

        宋彩恍然大悟道:“倭人也不错,就是矮了点。那些倭人女子特别喜欢大宋,据闻还常有倭人富商,带着妻女到大宋来,专找那些读书人借种回去我倒是没遇到过,若是赵兄喜欢的话.”

        “没事了。”

        赵骏翻起白眼,我TM在跟你聊国家大事,你跟我搁着搞皇色?

        太离谱了。

        “别啊赵兄,你想知道倭国什么?我都清楚。”

        宋彩见他似乎有点不高兴,便连忙说道:“我有个朋友,叫做大保健三郎,是倭国商人之子,赵兄想知道什么,他都了如指掌。”

        “大保健三郎?这名字倒是古怪,他是哪里人?”

        赵骏纳闷。

        宋彩笑道:“他姓大保,叫健三郎,是出云国人。倭国人名字就这样,听说还是什么倭国贵族,他们的平民连名都没有。”

        “出云人?离石见远吗?”

        “赵兄也知道石见?倒是不远,就在出云旁边,那大保健三郎的家族,也在石见有土地。据说石见和出云都是山区,耕作根本维持不了生存,便只能出海经商。”

        “嗯。”

        赵骏沉吟起来。

        之所以随口问问宋彩,是因为宋彩人不错,交友也广泛,也许以后确实有大用。

        没想到他竟然真给了自己惊喜。

        从日本搞矿产的国策赵骏以前就提过,但今天早上政制院会议,再次提上来的时候,吕夷简他们几个人就跟他详细说了一下情况。

        以公司的名义,或者商团的名义前往日本,买下他们的石见地区,确实是一个可行的计划。

        包括经济入侵、文化入侵、政治入侵等等,拿捏日本应该比较轻松。

        然而赵骏只考虑到了日本的情况,没有考虑到辽国。

        宋朝虽然占据中原地区,自称是继承了大唐之风。但实际上由于武德不昌盛,导致在周边国家地位骤降。

        辽国虽然只是占据东北,以及蒙古草原,可由于武德充沛,被当时周边国家奉为上邦。

        造成的结果就是当时包括宋朝、西夏、日本、高丽、西域甚至大食以及波斯国都有向辽国朝贡,这在《辽史》当中是有明确记载。

        所以宋朝时期日本官方跟宋朝官方联系并不紧密,只有民间因更崇尚宋风而来往密切。

        要是以官方的形势出使日本,租赁或者买下石见地区,开始挖矿,以辽国的情况,势必会插上一脚,甚至可能直接强行抢走矿产也说不定。

        赵骏被众人劝说之后,这才发现自己想多了,只想到了日本国内形势,没有想到宋朝外交情况。

        因此至少在宋朝能打败辽国之前,肯定不能大张旗鼓地去日本采矿,就只能偷偷摸摸,让民间商人先行去日本探探底。

        以官方的形势去接触日本民间商人肯定是不行的,那样很有可能被汴梁的辽国人发现。

        所以赵骏打算让宋朝民间商人与日本民间商人去沟通。

        今日遇到宋彩,也只是随口问问。

        结果有意外收获。

        他想到这里,便对宋彩说道:“交给你个任务能办吗?”

        宋彩喜出望外道:“赵兄吩咐。”

        赵骏想了想道:“我记得你们家是经商的吧。”

        “是的,确实做了些买卖。”

        宋彩脸色尴尬。

        他们家不是特别大富大贵,但基本也是中产阶级。

        家里有几个铺面,资产差不多两三千贯,不然也养不起他读书和逛青楼。

        可跟赵骏比起来,那就啥也不是了。

        赵骏就说道:“你就以打算与那大保健三郎合伙做生意为名,向他了解一下石见、出云国等基本情况。”

        “就这些吗?”

        宋彩纳闷。

        “嗯,暂时就这些。”

        赵骏想了想,向身后一名都头招了招手。

        那都头走过来,赵骏要过了他的腰牌,随后递给宋彩道:“以后要想找我,可以通过这块令牌去皇城司让人寻我就是了。这石见地区虽多山,可对我来说有大用,你了解好情况,最好是下次能跟着那大保健三郎去一趟倭国,实际调查当地形势,再一一向我汇报。”

        “是”

        宋彩按捺住心中的狂喜,小心翼翼地接过这腰牌。

        赵骏的身份他自然知道。

        上次他就已经暴露出了皇城司知司的身份。

        如今皇城司知司赵骏执掌政制院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汴梁。

        宋彩自然清楚,赵骏现在犹如宰相。

        能得到宰相的赏识,他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本事自己知道,他不是读书的那块料,不然也做不出那样的诗,也不会去考《孝经》。

        考上举人就是祖上冒青烟了,考进士,柳永那样的大才也都要四十八岁才上榜登科,更别说他。

        所以宋彩觉得,现在就是一个抱上大腿的好机会。

        只要能够完成赵骏交代的任务,那未来飞黄腾达也说不定,因此心中自然狂喜。

        而对于赵骏来说,以官方的身份接触日本很难,辽国一旦发现了什么,恐怕就属于“邻居囤粮我囤枪,邻居就是我粮仓”的情况。

        辛辛苦苦挖了半天银子,结果辽国大军过来,全给抢走,那可就欲哭无泪。

        所以官方行动不可取。

        那就民间渗透。

        慢慢让民间商人先入驻日本,再以租赁、购置的形势,小规模挖掘矿产,偷偷摸摸运回国内。

        虽然有点霉菌偷石油的感觉,但也不白拿日本人的东西。

        可以与当地进行商贸活动,等以后摸清楚情况,宋彩完全可以在当地雇佣百姓挖矿,然后从国内运粮食、瓷器、丝织品去日本交换矿产。

        这样就如同明朝民间与日本民间贸易一样,将白银正大光明地流入国内,缓解日益尖锐的金钱短缺问题。


  (https://www.uuubqg.cc/94341_94341714/11350337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