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 > 第53章 布料18 杜甫“潼关百万师” 三史

第53章 布料18 杜甫“潼关百万师” 三史


【杜甫四十六岁,暂离华州,到洛阳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作了一首五言古体700字长篇《北征》其中有两句为:“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秦州杂诗》杜甫着。
  杜甫四十八岁,夏,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两首以夏为名的诗作,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夏日叹》:“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
  《夏夜叹》:“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辗转流离了几年。】
  诗人集会中。
  这一刻,几乎所有人都明白了杜甫为何被称为诗圣。
  不比李白完整的人生历程,杜甫的人生,都是跟着他的诗作所走的。
  明明自己过的并不如何好,但杜甫每诗每句,都是在咏国忧民。
  有老者感叹道:“杜先生,不愧为诗圣也!”
  有年轻后生崇拜的说道:“真想拜读一下诗圣的诗作。”
  另一个人说:“还有诗仙李白的名作,神女已预下,也不知道诗仙诗圣,还能做出这些诗作吗?”
  在他旁边的人说:“做不出来才好呢!”
  顿时集会中一下子静了下来,周围的人都谴责的看着说话的人。
  有看不惯说话的人阴阳怪气嘲讽道:“呦,这是哪里来的红眼病,怎么跑进来了。”
  岂料那人并未生气,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引起歧义了,他急忙解释道:“不是,我的意思是,如果诗圣不再做这样的诗文,我们大唐一定可以越来越好的。”
  “神迹既然已经预下,我们肯定要提早做准备,避免这一切发生。”
  说着,这人伤心的说:“这样,诗圣也不会那么苦了。”
  周围的人一下子都安静下来了,神迹并没有说错。
  自此诗圣杜甫到长安,到神迹所讲这些年,基本上没过过什么好日子,而往后,只会更苦。
  关中的百姓看到神迹第二次提到“关中大旱。”
  更加努力的劳作,以后每顿又得少吃一点,给未来留着粮食。
  还好神迹所说的未来在十几年后,让他们有机会早做准备。
  兴庆宫内,唐玄宗李隆基还是没忍住,他疑惑发问道:“潼关百万大军,如何溃败?”
  张九龄谨慎答道:“或许并不足百万,潼关如今驻守军队,只有二十余万人,神迹预下,必然能让我们早做准备。”
  【最后杜甫去了成都,初到成都,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一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相》一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在严武、高适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
  杜甫在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
  作下一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杜甫五十一岁,听闻安史之乱结束,杜甫闻言大喜过望,脱口而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杜甫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三国。
  诸葛亮听到《蜀相》,有些惊诧的看向神迹,这诗圣居然在千年之后,与自己还有一段渊源。
  刘谌在旁边担心的说道:“老师,您勿要太劳累了。”
  诸葛亮毫不犹豫道说道:“如今三国形式不明,我们需要早做准备!”
  然后看着刘谌,诸葛亮无可奈何的叹了一口气:“可是陛下,您还年轻,亮不知能否等到那一天了。”
  刘谌一听就紧张的跑到诸葛亮身边:“老师,您要和我一起匡扶汉室啊。”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面色难看的一脚踹向旁边的矮凳,神迹所语诗圣生平之事,字字血泪。
  明明这次神迹所说,大唐是盛世,万国来朝!
  最开始的时候大唐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遗憾。
  女帝武则天,外姓人,都没有败亡天下。
  反而是自己的重孙,带着大唐到盛世,又登高跌重。
  长孙皇后刚从自己的哥哥被逐出京师中反应过来,但是当时,李世民并未如此生气。
  长孙皇后柔声小意的安慰道:“二哥莫忧,神迹所说之事,都未曾发生。”
  李世民也只能叹一口气,“观音婢,不管我如何励精图治,是不是每个朝代,总会出现昏庸之君?”
  这天下是他辛辛苦苦打出来的,自然看不得后世如何糟践。
  唐玄宗时期。
  李白已经心直口快的说道:“陛下,安史之乱足足乱了八年!”
  唐玄宗李隆基不停的敲击着自己面前的桌子,听到李白之言,他立即道:“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人必定不得好死!”
  李白谏言道:“陛下如今圣明,只是要多为往后做准备。”
  贺知章没想到自己这位小友如此敢直言不讳,御台上的那位脸色都多难看了你没看到吗。
  为了身边的谪仙人,贺知章跟着打补丁道:“臣等相信陛下万世圣明!”


  (https://www.uuubqg.cc/94240_94240848/4620080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