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139章 奔袭夺门

第139章 奔袭夺门


第139章  奔袭夺门

        此次高澄率领京畿军南下,本是要再与陈庆之这个手下败将较量一番。

        享受中兵待遇的京畿军团,经过两年多的整编与操练,不再如初组建时一般,战兵与辅兵杂存的现象。

        如今在编三万四千人,尽是战兵。

        其中有战马一万余匹、成建制骑卒五千人。

        救援窦泰后,高澄往晋阳向高欢索要了一万匹战马,他没有将骑兵扩充至一万。

        而是按照当初在弘农时,向随他奔袭的骑卒们许诺的一样,为他们一人配置双马。

        五千骑卒,依旧以高敖曹两千骑、段韶一千骑、尧雄一千骑瓜分四千骑,高澄麾下五百武川骑兵也被扩编至一千骑。

        除这五千骑外,还有五百亲卫骑从不在京畿军编制。

        严格来说,高澄实际掌控成建制的骑兵有五千五百骑。

        五百亲卫骑从自然交由亲信都督王思政掌管,一千武川骑兵则交由斛律光代为指挥。

        除了协助自己指挥中军步卒的慕容绍宗之外,只有高季式没有分到骑兵编制。

        但高季式也有自己的办法,亲热地唤着阿兄,冲高敖曹把手一伸,当即用五百步卒与高敖曹兑换了五百骑卒的编制。

        只是随后好多天,素来溺爱弟弟的高敖曹见了他就绕着走。

        心里还悔恨,当年就不应该让高季式跟高澄亲近,都学了些什么臭毛病。

        当然,高澄不可能知道高敖曹的腹诽,不然他可要大呼冤枉,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再叫三叔祖了。

        半途骤然得知司马子如退兵,高澄当即就明白,这一次不可能再与陈庆之在战场上彼此交流意见,也随即起了转道的心思。

        陈庆之出兵本就是高欢试探南梁心意的结果,既然司马子如退兵,他也没了继续围困的理由。

        一直行至襄城郡鲁阳县(河南鲁阳),高澄果然得到南荆州刺史源子恭的汇报,陈庆之撤围,回师江陵。

        江陵位置紧要,又是南方名城,重要程度甚至仅次于建康。

        他疯了才会头铁的用三万多人去江陵,寻陈庆之的麻烦。

        那就是一个马蜂窝,一旦碰了,各方都是南梁援军,更别提江陵还有陈庆之三万战兵驻守。

        高澄当天夜里,在鲁阳城外安营后,召开军议,向众将和盘托出自己将转道向东,收复南兖州故土的想法。

        众将自然不会反对,但慕容绍宗还是提醒道:

        “大都督,如今军中缺乏民夫,是否要就地征召?”

        此次出洛阳,以救援南荆州为目的,自然不可能携带大量民夫南下,拖累行军速度。

        高澄却否定道:

        “兵贵神速,我欲领骑兵先行,如今梁人皆以为我救援南荆,万不会想到我会转向谯州,谯州守军无备,破之易也。”

        当场点了高敖曹、段韶、尧雄、斛律光、高季式五人领骑兵随行。

        以慕容绍宗统率步卒,由王思政辅佐,步行在后。

        王思政麾下五百亲卫骑调归高季式指挥。

        高季式本就是高澄前任亲信都督,五百亲卫中,一百人是他旧部,四百人是他从高敖曹军中拉来。

        统率五百亲卫骑,自然不成问题。

        确定调派,众将告退回去准备明日骑兵先行要携带的干粮。

        高澄特意将慕容绍宗留下,握着他的手,动情道:

        “澄自幼失学,又与父王离散,无人管教。

        “将军不以澄顽劣,用心教授兵法,对澄而言,将军便是我的授业恩师,是澄要一生敬奉的长者。

        “如今澄欲领轻骑奔袭,留下数万步卒无所依从,只能仰赖将军为我统御。

        “澄得将军,实乃平生幸事,还望将军莫要负我。”

        慕容绍宗哽咽道:

        “大都督但请放心,末将宁死也不会辜负大都督的恩义。”

        慕容绍宗能够明白高澄的担忧,小高王也就这三万四千人家底,把两万九千人交托于他,若没有这番言语,慕容绍宗反而要觉得奇怪。

        送走慕容绍宗,高澄还没有擦干眼角的泪水,又命人将王思政唤来。

        依旧是屏退旁人,轻声道:

        “我留王都督协助慕容绍宗统御步卒,王都督可明白我的心意?”

        王思政略作沉吟,答道:

        “卑职定会为世子看好慕容绍宗,但凡其有异心,必为世子杀之。”

        “慕容绍宗虽为尔朱氏旧部,但澄断不相信其人会有异心。”

        只说了这么一句,高澄没有再提所谓心意,转而岔开话题道:

        “澄与都督相处日久,彼此越发亲近,听闻都督有一女,待嫁闺中,都督若不嫌弃澄粗鄙,澄愿向都督求娶女公子。”

        王思政激动得脸都胀红了,他颤声道:

        “世子不以卑职曾为元修门客而猜疑,任为亲信都督,以性命托付,卑职本就唯有一死能报世子恩德,如今小女能得世子相中,卑职又怎敢推脱。”

        高澄闻言大喜,笑道:

        “如此,澄便要改口唤都督一声岳丈了。”

        王思政连连推辞。

        高澄勉励道:

        “岳丈且用心任事,一切,澄都会看在眼中。”

        送走情绪激动的王思政,高澄独自坐在帅帐,嘴角带笑:这王思政终于可以放心驱使了。

        好好一个塔防大师,总是当作亲兵队长来使用,实在是浪费人才。

        高澄又一次为了高氏大业,不得不委屈自己,他与高欢可不同,贺六浑是单纯的见色起意,他小高王,可是着眼于大局。

        王思政回到自己营帐中的时候,面色早就平静下来,之前的失态不过是做给高澄看而已。

        高澄一席话的用意,他心里门清。

        但自己确实需要一个契机,来消除高澄对他曾为元修门客的猜疑,从而收获重用。

        至于王家外孙将来能不能继承家业,他一点也不在乎。

        历史上打压外戚的例子不在少数,北魏便一直延续子贵母死的制度,直至到了宣武帝元恪才废除了这项制度。

        而废除这一制度的受益人,名叫胡充华,史称胡太后。

        什么强幸宗王、秽乱宫廷,崇信佛教、大兴土木,这些都只能算个人爱好。

        但她两度临朝,荒废朝政,元魏有今天的局面,胡太后要占一半的功劳。

        更别提她为了与孝明帝争权,竟然毒杀亲子,以孝明帝之女谎称皇子,立为天子这些荒唐事迹。

        这才让尔朱荣找准机会来洛阳夺权。

        有鉴于此,王思政真不知道未来高氏建国,会不会继承子贵母死的制度,对待外戚又是怎样的态度。

        他甚至希望女儿生女不生子,不要掺和到将来的夺嫡争端。

        太原王氏是孝文帝评定的四姓高门之一,门第高贵,哪需要再以外戚进身。

        这也是王思政与李元忠的区别,赵郡李氏在河北五族之中都只能算垫底角色。

        若非自己不愿再被闲置,他还真不一定会答应高澄的求亲。

        被高澄长时间关押所产生的心理疾病,比如异样的好感,症状早就舒缓了。

        翌日清晨,高澄依昨夜议定,留慕容绍宗为主,王思政为副,两人统领步卒在后。

        自己则与高敖曹、段韶、斛律光、尧雄、高季式等人统率五千五百骑,一骑配置双马,奔袭南梁谯州小黄县。

        这一次的奔袭与潼关不同,当时心急于救援窦泰,因此毫不顾惜马力,自是能快一步是一步,才造成了战马大量死亡。

        如今虽然也是纵马疾行,但也会留意,让战马得到休息。

        高澄可没那么阔绰,为了一个谯州跑废一万匹战马,要真发生这种事情,高欢又该性急了。

        二月行军,春色正好。

        高澄从一匹神骏的黑马背上翻落下来。

        曾经陪伴他长大的老伙计,在奔袭潼关一战时,被跑废了。

        高澄干脆将它养在府中,也为它找了匹母马作伴,还特意挑的毛色亮丽。

        众所周知,小高王从不亏待自己人,也包括自己马。

        小高王亲征萧梁,遥想江南人物,不由感慨道:

        “但恨晚生一年,不见韦虎风采。”

        韦虎即是南梁名将韦睿,曾参与钟离之战,大破北魏百万大军,致使魏军淹死、被斩杀各十万以上。

        鉴于南梁对待战绩统计秉持与小高王一般严谨的态度,战绩的可靠性自然是值得相信的。

        明代杨慎称赞韦睿为‘六朝人才’之冠,伟人对他也是极为推崇。

        不谈晚年转行当皇帝的刘裕,韦睿无疑就是南朝第一名将,不止战功卓著,更是以仁爱待人,一生廉洁,死后家无余财。

        这样的人品,即使战绩稍微注水,也不可能像高澄一般,厚颜无耻自己灌。

        闻听高澄感慨,随行左右的高季式笑道:

        “大都督无需抱憾不见韦虎,韦虎才要因不识大都督而含恨九泉。”

        高澄心情顿时舒畅,他侧头看了高季式一眼,问道:

        “子通今日还没饮酒吧?”

        高季式闻言,双目一亮:

        “尚不曾饮,世子可要与我共醉?”

        高澄摇摇头,心道:难怪今天脑子这么活泛。

        “还是少饮些的好。”

        只淡淡说了一句,高澄就没有再劝。

        高季式要能戒酒,高欢、段韶这两姨甥就能戒色。

        所以高澄从来都只在生活作风上严格要求自己。

        却从不劝诫他们远离酒色,劝不动的。

        当然,段韶、斛律光这段时间是真有在戒酒,也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

        休息一阵后,随着高澄一声令下,众人依令翻身上马,继续驾马赶路。

        南梁谯州,即曾经的北魏南兖州。

        谯州地处淮河干流以北,州治小黄县(安徽亳州)。

        孝庄帝末年(531年),南兖州刺史刘世明被州人王乞得所劫,无奈据南兖州向萧梁投降。

        这也是他第二次成为梁人俘虏。

        刘世明是徐州彭城人,河阴之变(528年)后,徐州刺史元法僧据城投降萧梁,时任彭城内史的刘世明不愿降梁,萧衍也没有为难,于是将他放归。

        第二次被梁人俘虏的刘世明,因家眷都在北魏徐州,因此辞去梁朝官爵,回彭城养老。

        也没过几年舒适日子,出身徐州豪族的刘世明最终死于高澄所唆使的豪族内乱之中。

        死讯传至萧梁,被追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徐州刺史。

        当高澄越过梁魏边境,抵达谯州境内,麾下轻骑立即加快了速度,直奔小黄县。

        谯州自投梁以来,北方动乱,无暇南顾,因而承平许久。

        就连之前高澄领军平定徐州叛乱,也没有看一眼不远处的谯州,更是让人谯州刺史麻痹大意。

        正如高澄所言,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分明是领军南下解南荆州之围的京畿军,居然半道转来了谯州。

        五千五百骑突袭谯州,万马齐奔的动静自然瞒不过人,但高澄并不在乎,他只需要比报信之人率先抵达小黄城便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即将抵达小黄城时,正值午后,斥候回报,城门大开。

        高澄在军中挑选勇士二十人,脱去魏军袍服,只配马刀,以便轻装夺门。

        小黄城数年未经战火,士卒懈怠,守门校官见二十骑轻装打马而来,没觉得是北魏军士,只以为是豪族子弟狩猎而归,并未引起重视,只分了几个人试图喝住他们。

        眼见二十骑即将冲至身前还未降速,才觉得不对劲,当看到他们扬起腰间的马刀,砍下几颗头颅。

        这才反应过来,是有敌军要偷袭城门。

        还未来得及大喊示警,随着眼前一道刺眼的刀光闪过,有一名轻骑已经掠过他的身边。

        而守门校官也再没有了知觉。

        但他无需担忧示警,因为随着二十骑夺下城门,在城头戍卫的士卒已经在高声示警,大喊敌袭。

        只不过语气很是慌张,因为他在远处望见了一条黑线,那轰鸣的马蹄声也越来越近。

        小黄城守军想要夺回城门,奈何一时难以聚集足够的人手,始终不能将城门抢占回来。

        城头上的戍卒涌下来的时候,高敖曹已经领着本部一千五百骑为先锋冲了过来。

        戍卒见此情景纷纷溃散,高澄轻易夺下小黄城。

        对于这一结果,高澄早有预料。

        没道理他们北魏的州郡兵是一伙子废物点心,而南梁的州郡兵却是一群精锐。

        夺下城池后,高澄少有的授意将士们展开大清洗,但凡协助王乞得挟持刘世明投降萧梁的家族,丁壮尽数被屠。

        高澄很清楚,夺下小黄城并非这一战的终点,守住小黄城才是关键。

        留着这些人,难道要给梁军开门不成。

        正如他所想,淮河南岸,一员南梁大将在得知高澄转道奔袭谯州之后,也开始集结部众准备夺回小黄城。

        大招还是没憋出来,继续憋吧。

        这个月月票还差29张就上1000,最后一天向大家求月票。


  (https://www.uuubqg.cc/93910_93910628/11406540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