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杀人诛心,先生你不行呀
第126章 杀人诛心,先生你不行呀
“算学?”
不独许存仁,孔讷在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也是目瞪口呆。
算学跟科举的关系,不能说毫不相干,只能说毫无瓜葛。
虽然孔圣人说君子六艺,算学也勉强算是六艺之一……
但在漫长的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六艺之中大部分的内容早就被摈弃了,更不要说出现在科举之中。
“算学!”
许存仁终究是大儒,他努力回想了一下,发现算学和科举确实还有那么一丝联系。
科举起于隋唐,隋唐的科举是有算学的,除了如今主要考的明经科之外,也有明算科这种科目,只是随着科举的发展,算学逐渐被统治者摈弃。
以儒家以文取士的传统,算学根本无法和经义相提并论。
而且就算通过明算科入仕,基本也就只能当最低级的官员,同样有区别!
宋时,算学虽然没有纳入科举,可是王安石变法中设置太学三舍法,也给学生在科举之外多了一条入仕之路。
可不管如此,算学终究是不入大雅之堂的东西,最多只能说算是科举制度的补充。
在重道不重术的今天,哪怕许存仁的思想比其他人开放一些,也不认为这是什么重要的东西。
算学可以成为科举的补充,但入科举就是胡闹的行为。
他倒是没有生气,只是当张异胡闹,笑着摇头:
“这法子不行……算学入科举,古已有之,只不过历代实践下来,已经觉得这东西华而不实!
你若只是这点套路,我劝你趁早收手,免得贻笑大方!”
张异对许存仁的反应,了然于心。
如果他一提,许存仁就答应,那才是怪事。
如果说程朱理学出现之前的儒家学子听闻算学入科举,大概还有接受的可能,可是程朱理学对儒教完成改造之后,半宗教的性质,让他们很难去接受新东西……
想要说服许存仁,用跟黄和聊天那一套是不行的。
黄和是底层人物,他们能见证到一些东西对生产力带来的改变,所以张异那套说辞能让他感同身受。
但许存仁是标准的儒家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也许出生贫寒,但眼界和心气肯定很高,在儒家思想的教育下,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世界上的一切成果都是在“圣学”的指导下完成的。
简而言之,这些人不接地气,跟他们聊生产力没有什么用。
要聊的,只有利益!
“先生错了,您觉得不合利益的东西,却未必不符合陛下的心意!
前边咱们说了,经义方面咱们最好是别去插手了,因为这里边水深,一个不好要遭殃!
所以才需要从旁枝末节下手,算学入科举,它是古制,谈不上哗众取宠,如果您给别的皇帝提议,也许人家会觉得你胡闹,
可是在咱们陛下这里,只要切入点做得好,陛下就算不采纳伱的意见,至少也认为你用了心!
首先说吧,陛下上次科举改革是为什么,许师您心知肚明,他就是为了限制士子集团的壮大,选一批听话的人……
但为什么会如此?无非是因为陛下想进一步集权君权,可他用的方法,对国本无益……
这也是先生您能逃过杀身之祸,最终安然听我吹牛逼的原因!”
张异是救出许存仁的幕后策划者,许存仁别的可以不信,但张异对宫中那位的了解程度,他心服口服。
正如张异所言,许存仁之所以活下来,是因为张异知道那位的需求,也知道那位想要什么,他精准利用了宫中那位的心理,让自己活下来。
“所以,咱们再简化一下陛下的需求,其一,他想要集权,其二,他想要更好的人才为他服务……
那咱们再把这个需求就简化一下,陛下想要集权,他需预防相权过大,可是他是开国皇帝,如今朝中这些大臣架起来都对他构不成威胁,往下数几代,你前边王朝的例子来看,出现昏君的概率也小,所以陛下对集权的要求,谋的是未来,属于为子孙谋划……
担心子孙无能,相权压制皇权,这是每个帝王都会思考的问题,这点无可厚非!
可是假设陛下担心未来的相权过大,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压制皇权呢?”
张异提起的问题,让许存仁和孔讷同时陷入沉思。
“门阀……结党……”
孔讷举起手,开始列举可能会影响君权的行为。
张异点头,说:
“讷讷说得都对,这些都是可以让相权凌驾于君权之上的可能,其实咱们可以再简化一下,其实陛下担心的就是士子集团以某种方式抱团,欺负皇上!
而抱团的纽带可以是血缘,可以是同乡,可以是结党,也可以是其他,
只要官僚阶层中以某种纽带形成一种比较坚固的联盟,都是皇帝不喜的!
以前陛下处理的方式,是希望通过科举选上的人别太聪明,可是不聪明的人又干不了事,这件事就作罢了!
但问题还是那个问题,总需要结局,至少咱们要让陛下看到咱们在帮他解决,所以我提议算学,就是其中的一个理由!
先生说前边的朝代曾经算学纳入科举,但最终时代还是将它淘汰了,可我并不这么认为。
算学入科举不假,但在隋唐之时,通过明算科入仕的那批人,其实都是最底层的官吏,
人家门阀世家,根本就不带他们玩,名为科举,其实大家的玩法都不一样。
所以先生武断觉得算学不行,学生恰恰觉得可以,您想想呀,如果算学那些门阀子弟也要考,会有什么结果?”
“什么结果?”
“那就是,许多人熟悉的那套游戏规则被打破,许多本来应该入仕的人却无法入仕,算学这种东西和经义不同,你不会那就是真的不会……
它不像四书五经,可以背,你有个好先生,或者朝中有人,你大概是可以知道朝廷出题的思路,就算你文笔差点,思路对了,就很容易拿到高分。
可是算学不一样呀,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种不受控制的考试方式,自然不会受到上层人的欢迎!”
张异的说法虽然有些牵强,但也将许存仁引入思考。
其实许存仁大概也明白张异说的意思,就是让皇帝在经义之外另开一科,
其实科举行到今天,民间早就形成一些强大的学派,这些人长期对经义的研究,确实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掌握了科举的方法。
一旦恩科开启,可以想象江南许多地方,类似浙东,江西等地的学子,会大量占据朝堂中的位置。
如果皇帝开了另一条路,并且将它提升和经义相同的地位,
等于将这些大儒擅长的东西,生生剥夺一块。
这看似简单改变,至少在科举初期的时候,会让许多人不适应,也会措手不及。
这就达到了张异说的,分化读书人阶层的目的。
读书人抱团的方式无非那几种,最重要的一种抱团就是同乡和同窗……
削减一部分的优势,就等于将优势让给另外一些人……
从君王的角度来说,这就达到了分化的目的。
只从目的上来说,张异这个提法确实可以应付皇帝。
不过,将算学纳入科举,将他提高到和经学同等的高度,并不符合许存仁的三观,二来、张异的提议是加强君权,也不符合许存仁的利益!
毕竟,他的家乡也算是才子辈出之地,如果说有一种东西影响了未来浙江学子的利益!
张异见许存仁犹豫,心里也是叹息。
想要说服一个大儒去将算学纳入科举,本身就等于劝说别人打掉自己的手足。
先不说他们对经义看得极高,算学入科举这种事,本身就是违背他们三观的事,就算许存仁不在乎,他也有自己的利益。
再退一步,许存仁将这些东西递上去,能不能被洪武皇帝认可,都是未可知之事、。
这件事的推动,本身就比种痘法要难得多。
说白了,还是身为道士的他人微言轻,想要影响朝堂那是太难了。
而且他真正的居心,也不能说出来。
从削权的角度切入,是唯一可能打动朱元璋的东西,但他也不敢用宗室问题去点破算学的重要性。
不过张异有信心,只要朱元璋听到能分化官员结构这件事,一定会来兴趣。
从君王角度来说,他们肯定不希望朝堂中的官员都来自一个地方!
“嗯,也不是不能考虑……”
许存仁左思右想,暂时也同意了张异的看法,倒不是他觉得张异说得有道理,而是朱元璋那边逼着他交东西,他有点学渣马上要交卷了但还没有头绪,准备破罐子破摔的感觉。
满足皇帝分化相权的需求,这是其中一个不能说的点。
但递给皇帝的东西,还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让皇帝相信(至少表面上相信)算学的加入真的能筛选更多的人才。
“所以你说的第二点,如何实现?圣人之学,乃是治国大道,如果通过科举的人都不足以证明自己的能力,那又如何通过算学来证明?”
张异见许存仁问出这些话,就知道至少自己第一关过去了。
他想了想,说:
“知识有许多种,算学和圣人之学考验的方式也不一样,算学考试考的是一个人的逻辑能力,这种东西在四书五经中并无法训练……
就比如说,先生你……”
张异突然将问题甩给许存仁。
“先生您跟了陛下也有十年,陛下让您掌管国子学,对您不可谓不信任,您的学识也是有目共睹的,经学之类的东西,相比除了宋濂等几位大家,也没有几个比得过您……”
张异先是给许存仁拍了一顿马屁,许存仁微微点头。
他虽然不至于得意忘形,但张异的欣赏他还是很受用的。
可惜,张异话锋一转:
“如果说圣学学得好,治国就厉害的话,您和宋濂先生为什么都被放在不重要的地方,而不是中书省?”
许老的笑容僵在脸上,然后狠狠瞪了张异一眼。
这家伙夸你的时候,后边果然藏着刀子。
对于张异就差指着鼻子说自己不行的行为,许老悲愤莫名。
杀人诛心呀!
他不小心,又让这小子磨砺了!
“其实小子觉得官员有几种!”
张异扎心之后,就开始说事了!
求月票,求月票!
(https://www.uuubqg.cc/91817_91817844/11550856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