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崇祯帝公议南迁 朝堂上舌剑唇枪
听朱由检说要在朝堂上公议,李邦华、吕大器赶忙点头称是。李明睿的脸上却表现出一副担心的样子,迟迟不做表态。毕竟白天的朝议上,面对光时亨的攻讦,皇上可是明明白白地批评了自己。如今,自己若是在朝堂时再度提出南迁之议,作为皇帝的朱由检到底会作何说法,会不会再度翻脸指责自己。
朱由检看出了李明睿的担忧,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明睿啊,白天在朝堂上朕也是没有办法,被光时亨逼到墙角无法反击,只能草草了事,以求不扩大事态。下次朝议,即便反对声浪仍高,朕也绝不会指责你们。”说着,还看了看李邦华和吕大器。
李明睿知道,自己再不应下,就是忤逆皇帝的面子了,轻轻地低声道:“是,陛下,臣一定竭尽所能。”
朱由检是个急性子,这边决定了要朝议南迁之事,就赶紧吩咐内阁组织朝议。
仅仅隔了一天,朝议就如期举行了。
朱由检站起身来,对朝臣们说:“大家也知道,如今朝廷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朕也不讳言,就是这北京城恐怕也有失守之忧。大家有什么高见尽管放心说来。”
群臣听皇帝如此说,心中一个个跟明镜儿似的,但都是傻痴呆上线,个个一脸木讷的站在那里,偶尔相互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副刘姥姥进大观园---找不到东南西北的囧样。
朱由检料定大部分朝臣是这种随大流的浑水摸鱼派,根本也没指望他们说出些什么。他现在心里默念的是,只求那些持反对意见的“搅屎棍”们不要再胡说八道,乞求他们不要成为自己逃命路上的拦路虎。
见大家都没有发言的意愿,朱由检朝李邦华几个人使了个颜色,意思是让他们赶紧说。
李邦华领悟了朱由检的意思,走出朝班,说:“陛下,如今流贼猖獗于西北,建虏虎视于辽东,中原大地随时有倾覆之危,京师不保也未必不会出现。反观江南,虎踞龙盘,乃太祖兴邦鼎业之地,朝廷可南迁,先避开贼虏锋芒,让出华北,让二敌在中原厮杀。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建虏战力强于流贼,中原很可能陷入建虏之手。但那时的建虏杀人一千自损八百,锋芒已弱,我军自南方北上,必可剿灭,兴复中原。如果执意守在京师,则东西两敌连日抵进,均以颠覆我朝为第一要务,则天下未有三分之时,我朝先有亡国之危。请陛下三思。”
朱由检心中暗自高兴,这李邦华说得好啊,说得到位。
光时亨又要说话,朱由检冷哼一声:“你先别说,朕看吕大器有话要说。”
吕大器没想到皇上直接点了他的名,虽然提前有过预演,但还是有些紧张,结结巴巴地说:“臣--臣赞成李大人的意见。”
光时亨终于爆发了,近乎咆哮起来:“你们串通一气,意图让陛下丢弃祖庙社稷,做一个不要祖宗的皇上,你们的心何尝歹毒!”说着,转过头对朱由检说:“陛下,这两人言论与李明睿前些日子如出一辙,臣以为他们有串通之嫌,请陛下明察。”
如今境况下,如果说朱由检想要南逃,那么光时亨显然就是挡在他面前的拦路大盗,尽管他一副文绉绉的模样。朱由检快要疯了,每次都是这个搅屎棍,他恨不得自己冲上前去,对着光时亨一阵雷拳,先打他一个大花脸再说。
光时亨可不知道朱由检内心的想法,还自以为自己的做法颇得圣心,毕竟上次朝会朱由检“力挺”了自己。他像打了鸡血一样,一遍一遍地重复着自己的理由。
朱由检再也忍不下去了,大怒道:“光时亨,话说清楚就行了,何必如此咆哮!”见光时亨安静下来,朱由检问首辅陈演说:“陈演,作为当朝首辅,你怎么看?”
陈演看了看朱由检,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成祖爷定下的规矩。如果陛下有意南迁,则是坏了祖宗的规矩,乱了我大明三百年的章法。”
朱由检没有想到陈演会这样说。其实之前,对陈演他是做过功课的,陈演满口答应皇帝支持南迁,孰料他在朝堂上变了卦。朱由检对陈演的临阵背叛恨之入骨,可是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他信誓旦旦地要保卫大明的江山,保卫皇家陵寝,也就是保卫他朱由检的祖坟。这还有什么要说的呢!
朝堂上,君臣们各怀心思,迅速裂变为以陈演、光时亨为首的死守派和以李邦华、李明睿为首的南迁派。两派互不相让,你一句我一句,最后上升到人身攻击。
看到眼前的场景,朱由检真是烦透了。只要大明的官员超过两人在场,就一定会有朋党,有朋党就有党争。以前也就算了,只是关乎自己身家性命的大事,他们也拿来作为党争的筹码,这就让朱由检有些受不了了。他深深地知道,那些反对南迁的臣子,又有几人是真心想保住祖宗的陵寝。他们很多人不过就是爱惜自己的羽毛,有些人甚至纯粹就是因为他同意所以我反对。
朱由检大喝一声:“退朝!”拂袖而去。朝堂内争得面红耳赤的大臣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整个殿堂瞬间安静了下来。大家面面相觑,鱼贯而出,仿佛经历了一场大战的战士一般潇洒自如。
朝堂上闹得不可开交,日子一天天的拖下去。朱由检可不敢再拖下去了。
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登基称帝,麾下百万雄兵正浩浩荡荡地杀向北京而来,多尔衮继承了皇太极的遗志,一心想要攻入关内,夺取中原。而此时,明朝在山西和北直隶的守军战斗力极为孱弱,同时因为受到大顺军“三年免征一民不杀”的政治宣传,对明朝廷的忠心程度连连下滑。弄不好,李自成的大顺军不出两月便会抵达北京城下。在东面,除了山海关外,辽东仅剩下宁远孤悬在外,即便它是一颗钉子,也再没实力钉烂满清帝国这张大牛皮,袁崇焕炮轰努尔哈赤的伟大业绩不可能在吴三桂的身上重写。摆在朱由检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南下江南,在南京重建朝廷,伺机北伐。
过了几天,李明睿升任翰林院学士。
朱由检向他提出了一连串问题。包括中途接应部队的安排、统领人员、中途驻扎的地点等,李明睿打算先秘密派遣将领至济宁部署接应部队,并在比较安全的济宁、淮安两地安排驻地。朱由检又问接应部队从哪里调集,李明睿承认,所有明军主力不是用于镇守关口,抵御义军,就是在边地抗击清军。京城关门兵也不能全部抽出,因为必须留下部分军队护卫留守北京的官员。所以只能暗中派遣一些朝中官员从京畿八府征募新兵。
从这里可以看出崇祯帝是想要南迁,因为江南形势和条件比久经战乱的北方要好,而且在当时的江北各地尚有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左良玉、高杰五位总兵驻守,显然比北京安全。除了少数几个之外,大多数大臣竟然没有一个人给崇祯台阶下,完全不支持崇祯南迁的想法。
强敌一步步压镜,朱由检真的不敢再等下去了。他把李邦华、吕大器和李明睿等结果主张南迁的大臣们留了下来,吩咐道:“朕已决意南迁,现在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你们不要伸张出去,秘密准备。朕估计,流贼最多再有两个月就会迫近京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快。要快!”
李明睿等人明确表示: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全力保证南迁的安全。
为了提升沿途的安全系数,朱由检下诏封刘良佐为广昌伯、刘泽清为东平伯、黄得功为靖南伯、左良玉为宁南伯、高杰为兴平伯,意图以高官厚爵笼络他们。朱由检也不忘辽东前线,专门下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
尽管朱由检一再要求南迁准备秘密进行,但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还是走漏了,而且流到了光时亨等人的耳中。
光时亨立即觐见朱由检,声称李明睿主张南迁是歪理邪说,不杀李明睿,天理难容。
朱由检心里一面暗自骂着李明睿的不小心,一面对南迁之事又生疑窦。他不得不叫王承恩把李明睿宣进殿中,与光时亨对峙。
李明睿本以为皇帝召见是询问南迁准备情况的,可是一进宫门,看见朱由检拉着一张脸,旁边还站着光时亨,心里顿时明白了:这是又生出了变故。
还未等李明睿说话,朱由检就开口说:“李明睿,你跟光时亨说,怎么叫个准备南迁了。”
李明睿深知此刻绝不能将南迁之事透露出去,至少不能表现得让它跟皇帝扯上关系。他想了想,对光时亨说:“前些日子我主张陛下南下,光大人认为祖宗陵寝不可丢弃,坚决要求陛下死守京城。这几日,我思来想去,陛下可以死守京城,但太子和诸位皇子皇女可南下到南京去,在那里搭起朝廷的班子。一旦北京战事不利,陛下率众南下也有个落脚之处。如果京城战事顺利,流贼可破,则战后太子几个再回来就是了。”
光时亨冷笑道:“你这诡谲伎俩,也想哄得过我吗?”
一场暴风骤雨似乎又要来临。
(https://www.uuubqg.cc/90539_90539673/7080482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