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四大名姬 > 364.国与家

364.国与家


  听到花畔的这些想法,慕容春秋对花畔不禁高看一眼。先前虽然也觉得花畔不是寻常女子,但是这般大气的格局却让她没有想到。当下慕容春秋点头赞同道:“花畔,你说的很好。既然你已经这样想了,就去做吧。你只要开口就行,回头我和雁锦还有绣儿他们都会全力附和,再去说服其他人!我想其他人也都会愿意,毕竟这本身也是为了她们好。”

  见慕容春秋这般肯定自己的想法,花畔心中也高兴,当下点头说:“好的,春秋姐姐,我先谢谢你了。等我再想一些细节,我们就在如意馆先实施起来。”

  慕容春秋兴奋的点头。

  宰父雄图本来对花畔经营如意馆的事情就没有多加干涉,对这种事情更是支持有加,于是不几日,花畔就在一次花会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况且,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凭人自愿,真要有人好吃懒做,花畔也不去勉强。

  如此决定下来,花畔就开始着手实行。先让宰父雄图在外面寻了一个退休了的女苑女医。那女医原本是出身郎中世家,虽然后来专攻女科,但是家学渊博,对于跌打扭伤,以及推拿针炙也十分拿手。这实在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谈定了薪资,说明了学习的用意,那女郎中欣然应允。答应每五天讲学一次,一次半天。而如意馆专门僻出一个房间供学习之用。只要愿意,任何人都能前去学习。

  至于洗衣做饭包括女红,这些都不难。便是叶娥也是就中好手,其他姑娘那里也有些下人对此都不陌生,平常正大光明的学习就是了,再无先前的避忌。只是每月每人三双鞋袜是固定要交的,便是花畔也不能例外。好在有叶娥在身边,只要肯学,都不难。见花畔也这么用心,其他人也没有偷懒的借口。一时间,整个如意馆的风气都在渐渐转变。

  整整攒了三个月,整个如意馆每人都攒了九双鞋袜,还有手巧的甚至还能多出几双,如此竟然攒了千余双鞋袜。花畔与慕容春秋亲自送到衙门,说明来意。那长官自然千恩万谢。

  最一开始,如意馆等人知道花畔的做法不禁要嘲笑几句。花畔简直是将青楼楚馆几百年来的禁忌和规矩改变了。甚至有人嘲笑如意馆的人怕是要集体从良。其他风月场也引为笑谈。

  眼下的风月场所又恢复到了先前朝廷大员也能自由出入的地方,如意馆的行为很快传入到朝廷里。虽然说有些官员认为如意馆这是在投机取巧,想哄骗朝廷。但是那些带兵打仗出入疆场不论是先前的主战派还是主和派的将帅们却不这么认为,那些鞋袜虽然不是足够精细,但是用料却是实实在在的,显然缝制鞋袜的人极为用心。那一双双的鞋袜虽然微不足道,但是意义却不一样。他们出生入死流汗流血的付出,终于有人能够体会了。

  再加上如意馆眼下并不只是做女红,还有医药护理也都未遮掩,加上之前浣婷正是出身于如意馆,这些行为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

  司徒章自然是大力提倡,只是懒得去争,但他的态度却很明显。这些事情虽然未张扬于朝堂之上,但是私下里,又隐隐的分成了数派,各种意见都有。

  在宫里,九五至尊龙宣帝批阅奏折已经将近有大半个时辰。门外候着的补品始终未动,贾公公虽然一脸平静,心中却有些担心皇帝。但是知道皇帝的脾气,也不敢强行来劝。此时他反而盼着那些花样百出的妃嫔们能出现一两个,让皇上稍微歇歇。

  便听轻微的一声响,龙宣帝用玉石镇纸压住了余下的奏折,有些疲惫的倚坐到龙椅上,终于肯休息了。

  贾公公见状,连忙往门外递了个眼色,他的小徒弟周公公连忙从门外接过那补品。是一蛊燕窝,熬了数个时辰,又温在煲里,此时尚还温热,正宜食用。

  周公公将燕窝递到贾公公手上,又迅速的退下,一点声响也无。

  贾公公小心翼翼的将燕窝奉上去,皇帝自然而然的接过去,轻饮了一口,随意道:“今日的燕窝熬的不错。”

  贾公公微微垂头:“御膳房是用了心的。”

  龙宣帝瞟了他一眼,问:“老货,这几天,可有什么有趣的事儿,说来听听。”

  这是龙宣帝的老习惯了。虽然深居皇宫,通过奏折可以知道天下事,但是他还是喜欢让贾公公搜集一些不会出现在奏折上的事情,偶尔心血来潮,便让贾公公捡了一些来说。同是国家事,听来倒与批阅奏折不同。

  想了想,贾公公轻声道:“前些日子,如意馆给大申的将士们捐了千余双鞋袜。”

  龙宣帝颇有意趣,换了个姿式,斜倚在龙椅的扶手上,一手轻敲桌面道:“这位花畔姑娘果真是个妙人。朕记得几个月前你才刚刚出宫,去过如意馆吧。”那日贾公公正是领了皇帝的口谕,前去如意馆给浣婷封赏。

  “是的。圣上体恤民情,正是老奴去办的。”

  “花畔姑娘反应的倒是真快,倒也辛苦她们了。”皇上脸上微有笑意。

  见状,贾公公又轻声说:“皇上说的是,按理说,那些青楼女子是不准动针线的。”

  “哼。”皇上突然站起身,踱了几步,方才说道:“她倒是敢为人先。怕是让不少人寝食难安了吧。”

  这话却有双关之意。当日龙宣登基也是大力改革,不但用了许多新的治国策略,还废除了先朝不少弊病。想当初,朝中一干老臣也是惊惶失措,甚至有人上折子直言老祖宗的东西动不得。皇帝也是用了好大的力气才强行压倒反对的声音,实施了新政。这十余年下来,新政成绩斐然,那些朝臣才闭口缄言。

  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无非是打压前任势力,发展自己的人脉。为官尚且如此,身为一国皇帝,自然也需要些手段。可惜的是那些老臣不懂帝王之道。若是先皇的政策不可改,那些阻碍了历史进程陈旧顽固的恶疽又怎能尽除?先皇或许碍于自身成长经历过程当中累积起来的盘根错节,无法全盘改动,自然是由新皇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者不罪的劲头才能将大申推往更繁荣的境地。

  此时事过境迁,虽然眼下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威,隆盛的贤名,但是想到当初,着实有着一言难尽的艰难。

  治一国如此,治一家同样如此。所以龙宣帝才能对如意馆发生的事这般感同身受。


  (https://www.uuubqg.cc/87_87292/479605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