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朱元璋:大孙,求你登基吧 > 第20章 殿试

第20章 殿试


  参加殿试的学子们鱼贯而入,大概是第一次参加这么严肃的场合。

  一时间竟然都找不准自己该站哪。

  站在朱元璋身旁的朱雄英踮起脚尖了,脖子伸的像是一只长颈鹿一般,向那人群里瞅了一首瞅。

  嘿,好家伙。

  本以为这参加殿试的学子们,都是年轻男儿,可不曾想,竟然有许多中年人,甚至还有一些须发皆白的老年人。

  真是活久见。

  但转念一想,倒也释然。

  许多人以参加科考,并因此获官为荣。一般来说在本地经过院试之后,合格者便称为生员,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秀才。

  秀才在参加乡试,也叫做省试。这一关过了,也就可以称为举人老爷了,我们课本里熟知的范进同志,就是在这里发疯的。(换做我们也会)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当地的省一级举办,完毕以后,便会进一步参加京城所举办的会试,从时间上来说,由于是在秋天举行,所以民间也习惯性的称为秋闱。

  会试每三年举办一次,合格者当中的第一名便叫做会元。会试由于是在京城的春天考试,所以明天又习惯称为春闱。

  会试过后便会由皇帝和礼部尚书,亲自举行下一个叫做殿试的选拔,一般在京城皇宫举行,。

  殿试一般会选出三个等级,分别为一甲,二甲和三甲。

  一甲地位最高,荣誉最为显赫。但是名额只有三名,这三个名额我们一般最为熟悉,分别是:

  第一名的状元。(比如说《三国演义》那一首词的作者杨慎)

  第二名的榜眼,

  以及第三名的探花(比如说李寻欢)。

  二甲和三甲一般都可以称为进士,获得进士殊荣以后,一般来讲,地方上会给这样的人才修筑牌坊…

  通常从功名以及身份上和来说。

  一甲会称为进士及第。

  二甲会被称为赐进士出身。

  三甲则称为赐同进士出身。

  由于很多考试都是三年才有一次,许多人一次不中,便会再等,直到考上为止。

  长年累月的坚持,便有些人考的须发斑白,甚至科考场上。会有父子同考以及祖孙同考的奇葩现象。

  朱雄英深深地看了那一个须发皆白的考生一眼,嘴角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

  朱元璋随意的超过一本试卷,一目十行的扫视而过,脸上渐渐露出满意的笑容。

  快速的扫过那一批卷上的姓名,却又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解缙何在?”

  一旁的朱雄英嘴巴张的老大,老大,压根就合不拢。

  搞什么?解缙居然中进士了。历史上不应该是三年后的吗?怎么今年就中了,莫非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发生了蝴蝶效应?

  “学生解缙见过陛下。”却见一个年轻的学子大大方方的出列。

    “这解纶,解观我,解求我,你可认识?”朱元璋怒不可遏的抓起那一批试卷,在手中愤怒的挥了一挥。

  却见那叫做解缙的年轻学子,不慌不忙,慢里斯条的再次拱手弯腰行礼。

  “回陛下,一个是学生的胞兄,一个是学生的叔父,另一个则是学生的族兄,又怎么会不认识?实不瞒陛下,我等是一同进京赶考的,哦,对了,与学生一同前来赶考的还有一个叫黄金华的,是学生的姐夫。”

  ……

  朱元璋本想着,这三个同姓之人,会不会是一家子?如果是的话,那么极有可能是科场舞弊的结果。

  历朝历代无不重视科举考试,但凡出了科场舞弊,那绝对对朝廷的威严是莫大的挑衅。像朱元璋这样的雄猜之主,又如何能容得下?

  朱元璋本想发作一番,搞清楚这三个同姓之人是不是有什么勾连,可这下倒好,一同闯入殿试,竟然还不止三个人,一门四人,竟然齐刷刷地同一次杀入殿试环节。

  真是满门豪杰呀。

  朱元璋的手停在了半空中,还没来得及发作便被解缙死死的堵了回去。

    深深的看了那解缙一眼,从那一批试卷当中拿出了黄金华的,快速扫过试卷,虽说文采不及解缙,可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有些无力的扶了扶额头。

  朱元璋不由一阵好笑,看来自己这多疑易怒的性格,实在是有些容易办错事。

  稳住心神,朱元璋耐心的翻看了好几份试卷。

  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

  这时朱元璋才发现,考官将这解缙评为殿试第一名。

  的的确确是名至实归。

  毕竟是糊名制的考卷制度,一定程度上已经杜绝了考试作弊,相互串通的可能性。

  但深深地看了眼前的解缙一眼。

  朱元璋不由得一声叹息,心里也一阵嘀咕:

  这解缙什么都好,文章相貌,无可指摘。

  就是,太矮了些。

  看上去只有刚到1米6的样子。

  “要是再高一些就好了。”

  说完便将解缙的试卷放到了最底下。

  站在一旁的朱雄英,眼神应何其尖锐。

  自然明白自己皇爷爷朱元璋这是何用意…

  其实,各朝各代的学子们参加科考,即便是凭着实力刷到了殿试这等级别,也会被以貌取人的皇帝,不公平对待。

  甚至到了殿试通过以后,在选官的环节,长得高,长得帅的进士,也会比普通之人,更加容易和优先获得更好的职位。

  毕竟哪个朝代的朝廷,都会注意国家的形象,而这些将来要做官的进士们,也自然代表了国家的颜面。

    朱元璋微微轻轻的咳了咳嗓子。

  “大孙,昨个儿,你不是说要出一个题给这些新科学子们嘛?该你了。”

  此言一出,百官皆惊。

  这殿试何其庄重,严肃。

  虽说皇孙殿下身份十分尊贵。

  但殿试这种正式场合。

  历朝历代都是皇帝亲自出题,什么时候竟然轮到了皇孙亲自出题,更何况在长孙殿下旁边,还有一个太子矗立着。

  “陛下,万万不可。”御史夏长文立马便扯着嗓子高声跳了出来。

  “有何不可?”朱元璋皱着眉头,不悦的看了这个御史。

  “学子齐聚京城,参加殿试,自古以来皆是皇帝出题,先不说,还有太子殿下在此,就是轮也如何,轮不到长孙殿下。”御史夏长文脖子梗的通红不已,激愤的争辩着。

  在他的潜意识里头,就算是皇帝也不可以随意的毁了规矩。

  “无妨无妨,长孙殿下朱雄英宣题而已,皆经过咱之许可,所宣之题,乃朕亲自所拟。再说,无论是由太监还是说锦衣卫堂上官宣题,还不如邮咱大孙宣题,诸卿以为如何?”却见洪武皇帝朱元璋不以为意的挥了挥手。

  话说到如此地步,御史夏长文顿时便无语退回了班列。

  殿中文武百官也皆然称是,你时间认识,没人敢找朱元璋的茬。

    其实文武百官也心知肚明,说白了,朱元璋就是想让自己的孙子锻炼一下执政能力。

  说什么让皇长孙殿下,代为宣题。

  不过是权宜之计,一时改口罢了。

  只是眼下换了一个说法,以宣题的说法代替出题,这样一来,群臣便没有了反对的余地。

  却见在朱元璋的许可之下,朱雄英高傲的往前走了一步。

  手一挥,便让金銮殿门外的锦衣卫抬了一个木框子进来。

  看的大殿里头一众学子一脸懵逼。

  但许多文武官员却看出了些许门道,尤其是一些底层走上来的官员。

  这不就是收税量时候用的粮斛吗?


  (https://www.uuubqg.cc/87304_87304624/73423620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