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
从广州提前回到江海学校,宿舍空空如也。同宿舍的其他三个舍友回家的回家,外出会朋友的会朋友,也都走了。自己一个人在宿舍不仅百无聊赖,容易触景生情,甚至空荡荡的让人心生害怕。想着假期结束就要一切回归正常上课了,与其躺着床上想些无谓的事情,还不如好好利用这几天先预习下各科知识。想到这里,疲惫空落的心情似乎稍微有了点寄托,起床稍事修饬下自己,拎起书包往图书馆自修室跑。
到了图书馆自修室才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放假都往外跑的。能容得下300多人的自修室竟然差不多坐满了人,都在埋头看书的看书,做题的做题。虽然自修室比电影院还挤,时不时的还有人出出入入,但安静得就像高考考场,每个人似乎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想起高中那段时间,差不多每个老师都哄着我们说:“现在大家努力点,到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吃上三年苦,大学就彻底解放了。”“为了大学美好人生,值得现在为之一搏。“吃得高考三月苦中苦,方来大学四年乐中乐。”现在看到图书馆这个阵势,不由佩服自己幼稚的心灵,竟然都全相信了他们的话。唉,年少无知,又多一例。
我挑了一个靠角落的偏僻的座位坐下来,把书包里的书全部拿出来,不小心手肘一横,对面一个男同学的水杯眼看就碰倒了。只见该男同学眼疾手快,一下子扶稳住。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闪闪舌头,想向他道个歉,结果人家连看都不看我一眼,自顾埋头看书做题去了。我只好自讨没趣赶紧也坐下收心看书,又不甘心,偷偷给他一个花名“面无表情水杯男”。
一直看到晚上10点多,我实在有点困了,准备撤。收拾书包,起身走人,瞧瞧周围的人,竟然走了的没多少。“不是吧,大学还要这么拼搏?!”看看自修室这些人的学习劲头,哪里比高中差。我突然想,我要不要后悔听信了高中老师的蛊惑,上了大学。看来我得重新规划我的大学生涯了。
第三天,第四天,我不敢有所懈怠,自觉早早跑去自修室自习。去多两次才发现,原来自修室大部分的座位几乎都被固定占了。有些人早早就来了在复习,没那么早或者有事没来的,也放着书啊、文具啊在上面,清清楚楚表明此座位已经名花有主,请勿占用。我一个新生,当然不敢抢占,坐来坐去,几乎还是坐回第一次坐的位置。
“面无表情水杯男”也一直坐在我对面,当然也一直面无表情在奋勇K书。我瞧了瞧,《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C语言》,原来计算机系的。自从上了高中,遇到的数学老师一个比一个差,我的数学成绩也就一天比一天难看,相对初中简直就是悬崖式下降,几乎没及格过。高考算是走了狗屎运,勉勉强强及格,才让我上了这个一本学校。高考完毕,除了老师们说的大学无比轻松的世纪谎言吸引着我,就是这个文科生不用再学数学科目了,所以我报考志愿那栏,从一档到四档10多个志愿全部是文科的。这种理工科的书,对于我而言不啻天书。而理工男,更是我觉得必须敬而远之的外星物种。我有多远还是自觉滚多远吧。想到此,我再也看都不看对面一眼,心无旁骛地看自己的书。管他旁边坐着的是面无表情的绝世帅哥还是不世出丑男,也不在本姑娘的兴趣之列。
在这剩下的三天“十一假”,除了摸清了学校自修室情况,我还摸清了学校电脑室的情况。
电脑室就在图书馆自修室隔壁,按照每个小时一块钱的标准,供全校师生有偿使用。想想天天这样看书学习怎么对得起辛辛苦苦考上大学来,难得有这么方便的上网地方,不应该浪费。跑过电脑室一看,我靠,200多台的电脑室,人都坐满了,比自修室还挤。聊天的,玩游戏的,查资料的,看新闻的,看电视电影的,什么的都有。再次刷新我对大学的认识,刚才后悔上大学的闪念立马跑到了呱蛙国:考上大学应该还算是个好事吧,应该不会再过高考那种苦日子了。高中电脑室都是摆设,三年下来没上几节课。至少大学玩电脑方便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由于人太多,要用电脑,基本要排队等候。等就等吧,总不能一天白天已经是看书学习了,晚上还是看书学习。那个空荡荡的宿舍实在不想早早回去。排队的时间再长,还是有人要吃饭要约会要逛街,总之总有人要走的,总会轮到的。当然,电脑菜鸟如我,上网除了知道上个MSN联系朋友聊天,浏览下网页,看看新闻,剩下的也就是追下电影或者连续剧。
想着一个小时要一块钱,而爸妈给我每个月的生活费才五百元,我不敢追电影和连续剧,每次上网控制在一个小时内,除了浏览下新闻网页,看下学校论坛,就是上MSN和陈婧等好友聊天。这个MSN号还是当时高二上电脑课时申请的,高中的时候使用次数少得可怜,而高中同学里现在考上大学的本来就不多,高考后能联系上的就更加少之又少,搞得到现在群里的朋友也没几个。不过这次“十一”广州聚会,菲菲特别有心,让大家把MSN号都留了下来,整理给了每人一份。我都向大家发出了加为好友申请,一下子多了好几个朋友,MSN好友队伍明显壮大了。但对着顾新恒的号,我犹豫了好久,写了删,删了写,最终没有发出申请。
大学里的电脑网速明显比以前高中的快,用起来感觉好多了。这样说吧,高中时学校的电脑不仅少得可怜,网速更是硬伤,两分钟能打开一个网页都算是快了,以前一节课下来,除了老师说个没完,我们能上网看到的东西都少得可怜。而江海大学的电脑速度明显,打开网页快,能看的网站也多得多。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我似乎发现了一片新的天地。譬如学校BBS论坛,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小组类别,有趣的问题交流。大家在上面各种天南海北的发表意见,感觉比我在校团委宣传部那里还要热闹。
我本着谦虚好学、多看少说的原则,注册了学校BBS,围观最喜欢的文学天地栏目。文学天地可能是除了校园生活专栏最活跃的了。感觉不少大咖在上面,天天都有新鲜的话题,发表新鲜的习作。看着他们热闹非凡的讨论,我也蜻蜓戏水般选择性地参与发言,和大家辩论,不亦乐乎。
一天上“文学天地”论坛,看到有个叫“江大少帅”的抛出一个问题:有知道美国夏志清的吗,对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怎么看?对他给予张爱玲、钱钟书这么高的评价怎么看?毕业论文选题,欢迎发表意见!
没几天下面好多的回答。有表示支持夏志清的,认为他确实眼光独到,发现挖掘了被大陆遗弃的张爱玲、钱钟书等天才作家。也有人认为他书写得太偏颇,根本不熟悉内地的创作实情,只挑了一些对自己口味的作家,很多遗珠之憾。还有认为他故作惊人之语,思想偏激,故意和大陆作对,抬高港台和旅外作家,贬低大陆生活的作家。
我没看过《中国现代小说史》,但夏志清却很熟悉,因为夏志清对钱钟书的《围城》评价特别高,而自己高中最喜欢看的书之一就是《围城》。看到大家讨论热烈,难免技痒,不多加思考就把自己的感想写了下来:没看过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但觉得他在那种大家都没看到的年代,发现挖掘了张爱玲、钱钟书等作家价值,难能可贵、眼光迥异一般。而今天张爱玲、钱钟书大热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独具慧眼、批评眼光吧。还有,无论怎么说,作为一个旅外批评家,能够关注中国的现当代文坛,非常难得。同时他作为一个旅外批评家,也给我们现当代的文学批评带来了新的思维、新的眼光、新的角度,新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吧。
没过多久,发现下面有个叫“铁画银钩”对我的发言进行了评论:“同意,楼上所言极是,同样喜欢钱氏的飘过。以本人读过的有限的小说来说,认为钱氏的《围城》当之无愧是现当代小说里的一块奇玉、异数。不过我也是没看过《中国现代小说史》,但夏志清在一片淹没大潮中能够发现《围城》,有这等超越时代、超迈常人的眼光,想必他的评论不会太差劲。”关于钱钟书的发言得到了论坛采纳,还得到了别人的肯定,我高兴极了。从此更加积极地参与论坛讨论。
在“十一”假期结束、舍友回归、大一不轻的学习任务中,同时网络也为我打开了一片新天地的环境里,我似乎也渐渐忘记了顾新恒,忘记了内心的失落,开始了新的生活。
(https://www.uuubqg.cc/86_86146/441407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