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夜聚一堂,议大事!
朱柏理解朱标的选择,却无法赞同。
大明的未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储君,一个能够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的支柱。
而朱标,无疑是最佳人选。
他心地善良,仁厚无私,胸怀天下,这些都是一个帝王不可或缺的品质。
若是让他就此离开京城,岂不是大明的损失?
沉思片刻,朱柏缓缓开口,语气凝重而带着敬重:“标儿,朕明白你心中所想。你的身体的确需要调养,朕也一直在为你寻访名医,希望能找到根治之法。”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跳跃的烛火上,仿佛在自言自语:“你自幼聪慧,熟读经史,深谙治国之道。若能留在朕身边,辅佐朕治理天下,定能造福万民,成就一番伟业。”
朱柏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着朱标,语调沉稳而诚恳:“朕知道,你心中有诸多顾虑,但大明江山,社稷安危,岂能儿戏?你身为储君,肩负重任,岂能轻言放弃?”
朱标沉默不语,眼神闪烁不定,似乎在权衡利弊。
他明白朱柏的苦心,也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但他心中的恐惧却始终挥之不去。
朱柏见状,心中一软,语气也缓和了下来:“标儿,你若是担心自己的身体,大可不必。朕会派人精心照料,绝不会让你再受病痛折磨。”
他走到朱标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朕知道你心中有抱负,有理想。留在京城,你才能更好地实现你的抱负,才能更好地为百姓谋福祉。”
朱标抬起头,目光与朱柏交汇,
朱柏紧紧握住他的手,语气坚定而充满力量:“标儿,朕相信你,朕也需要你。留下来,与朕一起,共创大明的辉煌!”
朱标深吸一口气,眼神渐渐坚定起来,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父皇……”
朱标嘴唇微动,欲言又止,最终却只是沉重地点了点头,低声道:“父皇,儿臣……明白。”他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仿佛内心深处仍在激烈地挣扎。
朱柏见他如此,心中明白这孩子心中的矛盾与煎熬。
他紧紧地握住朱标的手,一股暖流从掌心传递到朱标冰冷的指尖,仿佛在无声地安慰着他。
“标儿,”朱柏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朕知道你心中有所顾虑,但你身为大明储君,肩负着社稷重任,岂能因一己之私而退缩不前?”
朱标抬起头,目光与朱柏交汇,他知道父皇说的没错,身为储君,他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必须勇敢地走下去。
朱柏见他眼神中的犹豫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毅和决绝,心中不由暗暗点头。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苦心,也明白了自己肩上的重任。
“标儿,”朱柏语气缓和下来,带着一丝欣慰和鼓励,“你自幼聪慧过人,熟读经史,深谙治国之道。留在京城,辅佐朕治理天下,方能更好地发挥你的才能,为百姓谋福祉,为大明开创盛世。”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望着朱标,眼神中充满期待,“朕相信,你一定能够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一位受万民敬仰的帝王。”
朱标深吸一口气,挺直腰杆,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明白,父皇的期望,便是他前进的动力,也是他肩上的责任。
“父皇,”朱标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儿臣定不负父皇厚望,定当竭尽全力,辅佐父皇,治理天下,为大明江山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柏欣慰地点了点头,眼中满是赞赏和鼓励。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做好了准备,他已经准备好迎接未来的挑战,他已经准备好成为一位真正的帝王。
“好!”朱柏朗声笑道,声音中充满了豪迈和自信,“朕的标儿,果然不愧是大明储君!朕相信,有你在朕的身边,大明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他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朕知道你身体虚弱,但朕会派人精心照料,绝不会让你再受病痛折磨。”
朱柏目光深邃,仿佛洞悉一切,“朕会在你身边,一步步教你如何处理政务,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帝王……”他停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地说,“有些事情,朕需要你亲力亲为……”
朱柏的目光落在朱标略显苍白的脸上,语气放缓,带着几分循循善诱的意味:“标儿,朕知道你忧心自己的身体,但你留在京城,并非要你事必躬亲,日夜操劳。你只需从旁协助,为朕分担一些政务,便可减轻朕的负担。”
他顿了顿,眼神中充满期待,“你天资聪颖,又熟读经史,对政事见解独到,许多事情,朕也需要听听你的意见。你留在朕身边,不仅能帮助朕处理政务,也能让你更好地了解朝堂运作,熟悉国家大事,这对你将来执掌大明,至关重要。”
朱标低垂着头,沉默不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显然内心仍在挣扎。
朱柏见状,神色一肃,语气也变得郑重而真挚:“标儿,朕老了,精力大不如前。如今大明内忧外患,百废待兴,朕需要你的帮助,大明也需要你的力量!”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敲击在朱标的心上,“你留在京城,不仅是为朕分忧,更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你肩负着大明的未来,你身上流淌着大明皇室的血脉,你怎能在这个时候退缩?”
朱柏站起身,走到朱标面前,双手按在他的肩膀上,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标儿,大明需要你!朕需要你!百姓需要你!你,是未来大明的希望!”
朱标抬起头,迎上朱柏的目光,那双深邃的眼中,充满了期盼,充满了信任,也充满了沉甸甸的责任。
他的内心深处,仿佛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一股热血涌上心头。
他明白,自己不能逃避,也不能退缩,他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了大明,为了百姓,也为了自己。
朱柏见他有所触动,语气也缓和了下来,带着一丝鼓励和期许:“标儿,你留在京城,不仅可以为朕分担压力,更可以为大明王朝的未来贡献你的智慧和力量。朕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
朱标的目光闪烁着,内心深处的天平开始倾斜。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着朱柏,嘴唇微动,似要开口。
夜深了,乾清宫的灯火渐渐暗淡下来,父子二人之间的对话也渐渐沉寂。
朱标的内心,却如同翻江倒海一般,难以平静。
他明白父皇的苦心,也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但他心中的恐惧和不安,却始终挥之不去。
他该如何选择?
是留在京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还是离开这里,去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
“父皇……”朱标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却带着一丝决绝,“儿臣……”
与此同时,夜幕笼罩下的刘伯温府邸,灯火通明,浙东集团的核心成员齐聚一堂,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夜已深,刘府书房内的灯火却如同白昼般明亮,照得屋内纤毫毕现。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凝重压抑的气氛,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刘伯温端坐在太师椅上,手中一杯清茶早已凉透,却始终未曾送至唇边。
他眉头紧锁,目光深邃,仿佛在思索着什么极为重要的事情。
“咳咳……”解缙轻咳两声,打破了书房内令人窒息的沉默。
他环视众人,面色凝重地说道:“今日陛下召见,言语之间,对太子多有不满之意……”
解缙的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在座众人皆是浙东集团的核心成员,彼此之间心照不宣,却都不敢轻易开口。
叶琛深吸一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和焦虑:“伯温兄,解缙兄所言非虚。陛下今日之言,的确值得深思啊!太子殿下仁厚有余,然魄力不足,恐难担大任……”
刘伯温放下手中的茶杯,发出一声轻响,打断了叶琛的话。
“此事,非同小可……”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陛下之意,我等需谨慎揣摩。太子之位,关乎国本,稍有不慎,便会引起朝野震荡……”
“可……”叶琛欲言又止,目光闪烁,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叶琛,但说无妨。”刘伯温语气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叶琛定了定神,沉声道:“燕王殿下雄才大略,战功赫赫……”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压低声音说道,“更得陛下赏识……”
叶琛的话如同一把利刃,直刺在场每个人的心头。
燕王朱棣的威名,如雷贯耳,他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更深得当今圣上的赏识,这无疑让太子朱标的储君之位,显得更加风雨飘摇。
“燕王殿下….”叶琛再次强调,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忧虑,“数次北伐,所向披靡,军中威望,无人可比。如今陛下屡屡称赞,这…这实在令臣等担忧啊!”
书房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窗外寒风呼啸的声音,更显屋内气氛的压抑。
解缙紧紧抿着嘴唇,双手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额头上隐隐有汗珠渗出。
他目光游移不定,时而望向刘伯温,时而又瞥向叶琛,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其余几位官员,也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脸上写满了紧张与不安。
“嘘——”
刘伯温突然放下手中的茶盏,清脆的撞击声在寂静的书房中格外刺耳。
他轻轻咳嗽了一声,目光扫过众人,如同一潭深不见底的幽泉,瞬间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原本窃窃私语的声音戛然而止,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所有人都将目光转向了刘伯温,等待着他接下来的发言。
刘伯温神情依旧沉稳,他缓缓起身,负手立于窗前。
窗外,月色清冷,映照着他略显佝偻的背影,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峰,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全感。
他的目光穿过窗棂,眺望着远方无边的夜色,让人无法揣测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书房内,众人的呼吸声都仿佛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位运筹帷幄的老者。
他们屏住呼吸,等待着刘伯温的决断,等待着这位浙东集团的领袖,在如此动荡的局势下,带领他们走向何方。
良久,刘伯温缓缓转过身来,他深邃的目光一一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如同夜空中的星辰般,沉稳而坚定。
最后,他的目光定格在书房门口,那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
刘伯温收回目光,重新落座于太师椅上,他轻轻捻须,缓缓说道:“诸位,此事非比寻常,陛下之意,我等需谨慎揣摩。太子仁厚,此乃帝王之德,然如今国势初定,百废待兴,陛下或需一位更具魄力之人,以震慑宵小,稳定朝纲。”他顿了顿,目光如炬,扫视众人,“我等皆为太子肱股之臣,太子之位稳固,便是我等之福,太子若有闪失,我等亦难独善其身。”
刘伯温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众人皆知,刘伯温老谋深算,他今日之言,绝非危言耸听。
太子之位,的确岌岌可危,而他们这些追随太子多年的老臣,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伯温兄以为,我等该如何应对?”叶琛打破沉默,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
他本就性情急躁,如今事关太子安危,更是坐立不安。
“稍安勿躁,”刘伯温摆了摆手,示意叶琛冷静,“陛下之意,我等尚不明确,切不可妄自揣测,打草惊蛇。如今之计,唯有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他顿了顿,目光中闪过一丝精光,“太子仁厚,或许正是陛下所担忧之处。我等需得从旁协助,为太子分忧,助太子树立威信,稳固储君之位。”
解缙闻言,眉头微蹙,沉吟片刻,说道:“伯温兄所言极是,然燕王殿下声望日隆,我等不得不防啊!是否…是否需要提前向太子示警,也好早做准备?”
(https://www.uuubqg.cc/85748_85748850/4620056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