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五代十国传奇 > 第2章 第二章 黄巢题诗

第2章 第二章 黄巢题诗


诗曰:

        自从唐季坠朝纲,

        天下生灵被扰攘。

        社稷安危悬卒伍,

        朝廷轻重系藩方。

        深冬寒木固不脱,

        未旦小星犹有光。

        五十三年更五姓,

        始知迅扫待真王。

        却说五代十国从907年至960年,区区53年,时间很短,哪怕追溯到王仙芝、黄巢起义的875年,也不足百年,可就在这不足百年的时间里,中华大地简直乱成了一锅粥,众强权你方唱罢我登场,直杀得人尽鸟飞,白茫茫一片真干净。那些走马灯般的帝王将相,都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记得冯小刚在拍摄《夜宴》时曾专门解释过为什么第n代导演拍摄大片都喜欢选择五代十国作为背景时代,理由正是因为这个时代最混乱,最无序,皇帝最多,观众都对不上号,所以在看片子的时候不会去思考片中人物指的是历史上的谁谁谁。换言之,他们可以随便乱拍,反正只要挂上了“五代十国”这块牌子,观众就看不懂了。

        感谢《三国演义》,让三国乱世如数家珍;感谢《隋唐演义》,让隋唐风云尽收眼底;感谢《大明英烈》,让元明逐鹿不再陌生。笔者不自量力东施效颦,撷取五代时期的一些帝王故事,让读者得以走近那个烽烟四起、热血贲张的时代。

        唐朝,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宋人喜欢以“汉唐”并称,将其视为本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时代,现代人也偶尔以“唐人”作为中国人的别称。唐王朝建立了伟大的文治武功,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唐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也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为代表的“唐诗”,与后世的“宋词”相并称,是人类文学史上的最高峰,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然而,再伟大的帝国也有其寿命极限,经过了近三百年的历史,大唐王朝也走到了尽头。

        话说唐懿宗咸通年间,由于唐朝政府财政拮据、克扣兵士薪水,长期在桂林戍守的徐州、泗州兵八百人因为超过役期却不能返乡,随后发动兵变,并拥护庞勋为首领北归,这支叛变的军队在抵达淮北地区时,刚好碰上江淮流域连续多年蝗灾,加上当时再次水灾,“人人思乱,及庞勋反,附者六七万”。

        由于水旱蝗灾并起,无数失去生存依托的灾民纷纷投靠庞勋的部队,使得庞勋的军队迅速扩张到了二十万人。

        面对大规模旱灾和蝗灾蔓延的局势,当时有百姓向唐朝的陕州观察使崔荛哭诉旱灾、蝗灾之巨,没想到崔荛却指着官署里的树叶说:“此尚有叶,何旱之有?”然后将请求赈灾的百姓暴打一顿了事。

        在这种大规模旱灾、蝗灾相继侵袭,唐朝整个官僚集团却从上到下不闻不问的情况下,“州县不以实闻,上下相蒙,百姓流殍,无所控诉”,于是,整个唐帝国内部,人民开始“相聚为盗,所在蜂起”。

        庞勋领导的桂林戍卒起义,好不容易被镇压下去。河北三藩虽然是割据状态,但奉行朝廷正朔,维持着大一统的假象。于是皇帝志得意满,开始求长生,吃丹养气。这修养功夫首先得思无杂虑,屏除尘务,才能心平气和,延年益寿。但他大事糊涂,小事精明,日亲细故,毫不放权

        却说唐懿宗共有八个女儿,同昌公主居长,也是最受懿宗疼爱的一个公主。同昌公主闺名李梅灵,母亲是号称长安第一美人的郭淑妃。在李漼为郓王时,郭氏是郓王府中的一位侍姬,因美俏绝伦,蒙郓王垂青,生下了女儿梅灵;李漼贵为大唐天子后,水涨船高,郭氏被封为淑妃,梅灵则成了同昌公主。同昌公主从母亲身上禀受了天生丽质,明眸秀靥,而且性格温顺,善解人意,从小就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

        毕竟女儿大了不中留,唐懿宗无论怎么钟爱同昌公主,也不能把她永远留在身边,咸通七年秋天,在皇父的百般不舍中,同昌公主还是离开了皇宫,嫁进了名门之后,新科进士韦保衡府中。出嫁时,唐懿宗赐下的嫁妆简直可以在韦驸马家开一个百宝库,有水晶云母、琉璃玳瑁、犀角象牙、翡翠宝石等不计其数,更有罕见的金龟、银鹿、金表、银粟、如意枕、鹤鹊枕、龙凤帐、九玉钦、琴瑟幕、文布巾、火蚕衣等,至于金银钱币、绫罗绸缎和豪华家俱器皿,则更不在话下。这些东西搬到韦家后,韦家原本宽敝的府第竟装摆不下,只好请来工匠,日夜扩建府第,才算把这一切安置下来。唐懿宗对同昌公主的宠爱,就此可见一斑。

        韦保衡娶了这个金枝玉叶的妻子,算是三生有幸,沾尽了光彩。两年之中,不停的升迁,由翰林学士升到郎中、中书舍人、兵部侍郎承旨、开国侯,一直到集贤殿大学士,年纪轻轻的就挤身于宰辅的高位了。同昌公主本身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妻子,不但容貌美丽,而且性情温婉,乖巧宜人,绝没有一般皇家公主那般的刁蛮任性。

        韦家娶进了这么一位高贵媳妇,上上下下都乐不可支。出入有车辇,行止有仆人,吃的是难以想象的山珍海味,一道日常菜“灵消炙”,就是用喜鹊舌、羊心尖烹制出来的,吃一回不知要斩杀多少喜鹊和肥羊;喝的则更为讲究,如玫瑰露、凝霜浆、桂花酒,真是数不尽数,单说“玫瑰露”一样,必须是清晨在盛开的玫瑰花上收集的露水,十几个人一早晨才能收到一小瓶,而同昌公主一口就喝下了;穿的则是珍珠衫、狐白裘、火蚕衣,据说“珍珠衫”夜里能发光照亮周围三尺远的地方,“狐白裘”则夏日炎炎可着裘衣消暑,“火蚕衣”则冬日凛冽能穿单御寒;外出时乘的是“七宝车”,行走起来风驰电掣,而车内却不感颠簸,且阵阵异香飘逸,车过半日不散。

        在这么一种人间少有的景况下生活,同昌公主却并不舒畅,因为她自幼体弱,在韦家又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反而养出许多病来。三天两头倒卧病榻,日渐消瘦,这可急坏了韦家老老少少,他们到处寻访名医奇药,不惜巨金保住这棵庇荫大树,宫中数十名御医也不停地穿梭于公主床前,但一切都无济于事,公主的病始终未见好转,拖到咸通十一年初秋,同昌公主终于撒于人寰。

        如花似玉的皇家公主,活灵鲜透地嫁进韦家,还不到四年时间,竟然香消玉殒,这可急坏了韦家的人,他们全家聚首商议对策。为了摆脱责任,驸马韦保衡到宫中禀报公主死讯,他一边婉述公主临终前的情形,一边痛斥御医们诊断不当,误投药石。

        唐懿宗听得爱女的死讯,简直有些支撑不住,趴在龙椅上大放悲声,他把女儿的死一古脑地归责于御医。他当即下旨将韩宗邵等二十几个给同昌公主诊治过疾病的御医斩首,同时将他们的亲族三百多人也收入京兆大牢之中。

        唐懿宗的不仁之举,引起了朝廷内外的纷纷议论,举国上下忿忿不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刘瞻认为二十几位御医人死不能复生,但他们的三百多位亲族如果能释放出来,或可安抚一下民心。于是刘瞻召来谏官,希望他们能上疏进谏,但谏官迫于皇帝的淫威,无人敢于火上浇油、引祸上身。刘瞻无奈,只好自己上疏启奏:“生命长短,在于天定。公主有疾,深触陛下慈怀。宗邵等人为公主疗疾之时,唯求疾愈,备施方术,非不尽心;而祸福难移,人力难以回天,致此悲局,实可哀矜。今牵连老少三百余人入狱,天下人议论纷纷,多有不平。陛下仁慈达理,岂能被人妄议,还当居安思危,安抚天下民心。伏愿陛下收回圣虑,宽释牵连者!“ 刘瞻的奏词有理有节,无可挑剔。京兆尹温璋也奏请附议,措辞更加激烈。这下惹怒了唐懿宗,他大声叱责二人犯上。同时罢了他们的职务,刘瞻贬为荆南节度使,温璋贬为崖州司马,责令两人三日内离京赴任。

        温璋是个性情耿直的有才之臣,被贬南蛮之地,着实心有激愤,叹道:“生还逢时,死何足惜!”当天夜里就在家中服毒自尽。唐懿宗听到温璋的死讯,狠狠地说:“恶贯满盈,死有余辜!”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在刘瞻离开长安赴任以后,驸马韦保衡大权在握,他与另一宰辅路岩串通一气,罗织了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把刘瞻的门生故旧三十多人,一骨脑地贬往遥远荒僻的岭南。为了进一步压制刘瞻,韦保衡又与路岩合谋,硬说刘瞻与御医同谋,乱投药石害死公主;昏庸的懿宗信以为真,又把荆南节度使刘瞻贬为康州刺史。

        懿宗为公主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陪葬用的衣服玩具,与生人无异,又用木料雕刻了数座殿堂,陪葬的陶俑和其它随葬品一应俱全,龙凤花木、人畜之众,不可胜计。发丧出葬长安东郊那天,懿宗与淑妃亲御延兴门送行并恸哭,又出内库各数尺高的咸通九年(868)刻印的《金刚经》卷子金骆驼、凤凰、麒麟,以为仪仗。场面宏大,京城士庶都停业观看,送葬的队伍长达20余里。懿宗又赐给送葬的役夫100斛酒和30头骆驼满驮二尺宽的大饼,作为饭食。懿宗不顾国家对待公主的礼制,随心所欲,对内忧外患则全然不放在心上,一个昏君的嘴脸暴露无遗。

        却说中晚唐时期,手操天下生杀之权的大宦官层出不穷,如俱文珍、程元振、王守澄、梁守谦、仇士良之徒,皆以擅行废立、飞扬跋扈闻名,在正史当中都留下浓重的一笔。然而其中的佼佼者,当属唐僖宗时期的巨阉田令孜。田令孜一生极具传奇性,由至贱到至尊,权势熏天至极,竟发展到皇帝呼他为父的程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田令孜本姓陈,因幼时家庭极为贫贱,所以很早便入宫做了太监,并被一位田姓宦官收养,由此更姓为田。初入宫掖的田令孜虽然地位卑贱,但他志大好学,加之很有智谋,所以渐渐地混出了名堂,并获得服事普王李俨的机会。李俨年幼好玩,田令孜就投其所好,与其共同玩耍,变着法地哄他高兴,所以二人关系极为亲密。

        等到唐懿宗一驾崩,田令孜便联合国舅段文楚拥立李俨为帝,是为僖宗。僖宗为回报田令孜,任命他为枢密使,不久又提拔他为神策军中尉,执掌禁军。僖宗秉性幼弱,毫无治国理政的本领,加之天生好玩,所以将军国大政一股脑地委托给田令孜处理,并称呼他为“阿父”,亲昵之余对其百分之百放心。

        田令孜依靠僖宗的宠信,一朝权在手,便将令来行,不仅欺压同僚并向各级官员公开索贿,而且对民间层层盘剥,还随意更换地方节度使,由此引得天下怨声载道,终于激起了声势浩大的王仙芝、黄巢农民军起义。

        却说曹州冤句县赤墙村,一人姓黄名宗旦,世为盐商,娶妻田氏回家,径从巢林经过,见一小儿席地而坐,身穿黄衣,叫田氏为娘,然后化一道黄气冲入田氏怀中,田氏归即有孕。怀胎二十五月,一日诞下,形容怪异:身长二尺,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左臂生肉滕蛇一条,右臂生肉隋球一个,背上有八卦,胸前有七星。宗旦见了惊疑,遂将此子丢在沟渠。

        时有土地将此子移在巢树上鸦鹊窠中。经过旬日,宗旦复从巢林经过,忽闻树上小儿叫他父亲,宗旦举目视之,乃十日前丢的小儿,遂取将下来。宗旦惊曰:“十日识人、叫人,此子奇异。”乃抱回家,仍命田氏抚育,取名黄巢,表字巨天。博览经史,精熟武艺。

        黄巢从小就有诗才,五岁时作诗一首《咏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成年后雄心万丈,去长安城一试身手,试图考个功名回来。第一次没考中,没关系;第二次又没中!要知道古代科举考试可不是每年都能考的,就他这两把刷子,根本涂不了好墙,于是理所当然地落第了。要知道大唐一年才考十几个人,连孟浩然李白这种诗界大佬都考不上功名,你黄巢算个毛线呀。

        黄巢心高气傲。这连考不中,在别人眼中跌了面子不说,自己当上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的美梦也就泡汤了。百感交集的黄巢在长安城墙上写下一首《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就纳闷了,黄巢为什么对菊花这么感兴趣啊?

        科举考不上,黄巢本欲回家,可他又羞见父母。这时街头一只锦毛雄鸡望黄巢叫了一声。巢曰:“奸邪不识贤,鸡倒识贤。”就对鸡说:“鸡,我若有天下之分,你大叫一声!”那鸡又叫一声。黄巢大悦,举笔又在城墙上写诗八句云:

        雄鸡有五德,

        今朝见我鸣,

        顶上红冠正,

        身披紫锦文,

        心中常怀义,

        大叫两三声,

        唤出扶桑日,

        重教天下明。

        黄巢写下诗词,即收拾琴剑书箱,出了长安城,对天誓曰:“黄巢若得寸进,定要夺取唐朝天下!”言罢而去。

        却说巡城军官看见反诗,抄奏朝廷。僖宗即宣令孜曰:“黄巢写下反诗,要夺朕之天下,卿何以治之?”令孜奏曰:“我主宽心,乞敕画影图形,捉拿巢贼,抄没其家。”帝准其奏,即时命写榜文,各处张挂,不在话下。

        却说冤句县城外,有一藏梅寺,寺中有个法明长老,一日领众僧上殿,见琉璃灯光不明,视之见里面无油,长老深怪徒弟。

        徒弟曰:“我夜夜添油,不知油到那里去了。”长老不信,至晚隐于殿内。未及二鼓,忽见二鬼手提瓦罐,到殿内偷油。长老问二鬼偷油何用,二鬼答曰:“今有三曹阴司,攒造生死轮回册,无油点灯,因此差我们到各寺观取油应用。”长老又问二鬼曰:“册内载的是什么事?”二鬼答曰:“那册内说,一人姓黄名巢字巨天,生得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面如金纸,有帝王之分。在藏梅寺起手,开刀先杀一僧,然后杀人八百万,血流三千里。”法明长老听罢问二鬼道:“可有法救我等一命?”二鬼道:“命中注定,除非你自己求他。”鬼使说罢而去。长老烦恼,每日差一行者在山门外伺候。

        却说黄巢看到朝廷榜文,遂从山路逃走,忽一日来到一山,正是藏梅寺外。那行者见了,报与长老。说:“山门外有一人,生得十分古怪,想是黄巢。”长老听得,即吩咐本寺众僧,铺毡焚香,一步一拜,来接黄巢。长老说:“接迟主公,乞恕小僧之罪。”黄巢喝道:“休得胡说!谁是主公?”长老遂将前事备说一番。黄巢道:“若果有此事,你这寺中僧人不杀一个。”言毕,长老安排酒席款待,黄巢遂匿于寺中。

        忽一日到后花园中看景,行至树下,见桌上放着一张琴,黄巢近前抚罢一曲,则见东南风起,巽地云生,天风过处,闪出一仙女,立在黄巢面前道:“吾奉上方款令,差吾下来,送你一口宝剑,此剑杀人八百万,血流三千里。”黄巢接剑在手,低头便拜。仙女化作一道清风而去。

        黄巢叫长老云:“我选庚子年壬申月甲申日庚午时试剑起手,你寺里僧人,尽行回避。”

        当日天早,众僧齐去某施主家赴斋,长老安排早饭与黄巢吃。巢说:“今日午时三刻,开刀起手,你要回避。”长老辞了黄巢,自去躲身。出门见路旁一株大树,年久心空,长老遂隐身于树内。不觉午时已到,黄巢望天祝谢曰:

        “巢本唐臣,一介书生,只因当今无道,宠任奸邪。权臣贪贿,不论贤才;主上昏庸,不分豪杰。巢因此誓削权奸,夺取江山!”

        祝毕,手执宝剑叹曰:“我有愿在先,不杀寺中一个僧人。”阔步出寺,四顾无人,就将这大树起手开刀。把剑望树上一砍,不料法明藏在树中。只见人头落地,鲜血喷天。黄巢叹曰:“我本不要杀你,无奈天意如此,怨不得我。”正是:

        浩气腾腾贯斗牛,

        班超投笔去封侯,

        马前但得三千卒,

        敢夺唐朝四百州。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https://www.uuubqg.cc/85560_85560620/4078968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