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影视:从咱们结婚吧开始 > 第52章:大明盛世,仁宣之治

第52章:大明盛世,仁宣之治


宣德三年之后,大明进入了一段长时间的和平时期。
  自大明太祖立国以来,一直在干仗的大明,终于迎来了难得一段长时间平稳的修养期,用于巩固多次内外战争取得的胜利果实。
  大明在放弃安南之后,并非一无所获。
  宣德皇帝朱瞻基也不是那种偏听偏信的昏君,文官鼓动放弃安南,对大明来说,必然是一定好处。
  大明放弃了入不敷出的安南之后,财政压力骤然减小了许多,可以腾出一些钱粮,发展内政了。
  宣德皇帝朱瞻基先是下令减免江南地区的赋税,再令吏部选派精干官员,着手恢复荆襄的农业生产。
  同时,为了巩固北方边防,宣德皇帝朱瞻基增设了一个边关重镇,同时修起了明长城。
  趁着大明还算太平时候,宣德皇帝朱瞻基为了更好的保护顺天,增设了昌平一镇,并从其他地区,调派精兵强将前往驻守。
  同时征发自带干粮的劳役,修复起顺天、大同、宣府一带的长城(明长城),加强了大明对北方的防御。
  对内,宣德皇帝朱瞻基开始着手限制文官集团圈占土地,彻查勋贵集团吃空饷的问题。
  通过科举、荐举、荫袭等途径,选拔了一批新的官员和勋贵进入大明朝堂,一改之前的四朝顽疾,使得大明国政焕然一新。
  嗯!大明朝廷换了一批新人上位之后,文官相对清廉了那么一点,勋贵收敛了那么一些,大明官僚体系运转相对流畅了一些,消耗也减小了,形成了一个暂时良性循环。
  大明难得的平静了下来,近十年宣德皇帝朱瞻基没有动用大军,这才能着手整改大明朝堂,打压文臣武将,把大明的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
  这些年,大明的内部处于稳定状态,快速的发展,日新月异。
  宣德皇帝朱瞻基在位这十年间,正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边疆稳固。
  在王宇给大明乱入的玉米、土豆、占城稻的大面积种植后,大明的总人口迎来了一阵前所未有的大爆发时期,人口总数已经接近了一亿,直逼北宋时期的人口巅峰。
  大明的面积可比北宋大多了,超越大宋的一亿四千万人口,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后,文官再次出于各种理由,鼓动宣德皇帝停下了下西洋的活动。
  本来大明花巨资筹建的宝船舰队,宣德皇帝朱瞻基都打算要放在海边腐烂了。
  然后...
  宝船舰队在王宇联合一众勋贵的建议下,转入大明水军,驻守福州,打击沿海倭寇、“海盗”,执行太祖的海禁政策。
  民间片板不得下海,没问题,大明沿海地域宽广,水军力有不逮,发放水军旗帜,召集民间忠勇义士守卫海边,这可是大大的义举啊!
  谈钱多俗啊!
  反正王宇倒是不知道那些在水军安插人手的勋贵,总的收了多少,每年靖国公府都能收到他们送来的那一份,一年一百万两银子。
  越是禁止的东西,越发是暴利。
  宣德皇帝朱瞻基清查空饷,一众失去了财源的勋贵,获得了新的财源。
  大明也在王宇的操作下,保留下了进军海洋的火种,一举两得。
  要想保下大明的宝船舰队,你要做的不是空口白牙和宣德皇帝说明利害,而是拉拢一群能从保下大明宝船舰队,从而受益的利益集团,让他们去劝劝宣德皇帝才是。
  宣德皇帝朱瞻基也意识到了不能把这群勋贵逼得太狠,默许他们每年收点卖“水军旗帜”的钱。
  大明的宝船舰队的人和郑和整理的航海图一并被王宇保留了下来,为大明航海留下一个火种。
  值得一说的是,王宇的第八个庶出的儿子,已经混到了宝船舰队的副指挥使,接了他师傅王景弘的班。
  其实郑和只是受永乐帝的信任而已,真正有航海经验,懂得航海技术的,指挥宝船舰队的人,反而是这位祖籍福建漳平,从小就在海边长大,还曾跟随父亲出过海的王景弘。
  现在郑和病逝于第七次下西洋的归途中,宝船舰队是王景弘担任指挥使,他的徒弟或者说“干儿子”,自然深得这位大太监的器重,直接提拔到了千户的地步。
  当然了,主要还是宝船舰队,在明军体系里不受重视的原因,要不王宇庶出的老八,也不能升职的这么快。
  近乎十年的太平日子,大明历史上的仁宣之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占城稻、土豆、玉米的推广,使大明的农业得到了大力发展,百姓富足,国库充盈。
  宣德皇帝在位时期,国家的田亩数量达到一度达到12亿亩。
  由于玉米和土豆的出现,可以让相对贫瘠的土地也得到了利用,比明初的8亿亩增加了近一半。
  比起后世使用化肥、专业良种、机械化种植的19.8亿亩当然不算什么,但比起之前的中原朝代,大明的登记在册的田亩数量,达到了中原王朝的巅峰。
  同时,大明沿海出现大量的手工业工坊,即路灯侠的萌芽出现,他们积极的在寻求大明朝堂的代言人。

  另外,受王宇带来的高炉土法冶炼技术的影响大明的铁产量也一度达到了万斤,比永乐年间增加了约3000万斤,后续随着高炉土法冶炼技术在大明扩散应用,这个产量至少要翻上三倍,极大的增强大明农业和武备发展。
  大明此时仁宣之治,可远比后世大青吃糠喝稀的盛世,更加强大。
  至少汉人人口的力量,大明可以完全利用起来,而不是制定三十两之策,用于疲民内耗,防备汉人造反。
  只是另一边,闯王也带着荆襄流民在安南的发展壮大,倒是让宣德皇帝朱瞻基有些担忧了。
  主要是在靠着黎氏为代表的二狗子,闯军在安南站稳了脚跟。
  但这位色目人的闯王,并没有安分下来。
  带着闯军驱使二狗子一路南下,直接灭了占城,在此置林邑、南郡两郡,恢复秦汉之时的称呼。
  并在此建立汉人武装城寨,迁移汉人到此居住,并给安南二狗子一点点特权,可以驱使占城人。
  闯军越来越发大青化了,汉人居住在各地的武装城寨,负责随时组成大军,绥靖地方。
  二狗子们作为监工,压迫土着种地,为闯军增缴粮草。
  别说,这么一个简陋的体系,还真平稳的在东南半岛运转起来了。
  反正现在闯王没有发现什么纰漏,只要能凑合用,就绝对不调整。
  不管什么体系,闯王就一个要求,汉人获得最大的利益,让东南半岛的土着追求汉化,提高自己的在这个体系中的地位。
  汉化一代两代,或许这些土着还记得自己故国,但是三代五代之后,他们说汉话,容貌也与汉人没有太多差异,那他们就是汉人了。
  正好现在十四世纪中期,席卷整个欧洲,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将会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白人总人口的1/4。
  汉人可以尽情的在蓝星拓展自己的版图,要是十五世纪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瓜分起殖民地,那汉人开疆拓土,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王宇的主任务中,大明的十五个不征之国中安南东部沿海平原、占城、大部分已经拿下。
  只有安南西部山区的陈氏残部和真腊勾结在一起,一直袭扰闯军。
  下乡征缴粮草的二狗子们被陈氏残部袭击,死伤惨重,。
  闯王不得不让汉人城寨在交通要道增设关隘,拉网清缴陈氏余孽。
  同时对帮助过陈氏余孽的土着,开启残酷的连坐策略了。
  闯军在那个村子被陈氏余孽袭击,同村皆视为叛逆。
  那些时日,大车一车一车的经过交趾官道,连绵数十里,拉去肥田的肥料质量,比起以前,那是好了很多。
  占城稻虽然不需要太多的水肥,但有了肥料长得也会更好,产量更多啊!
  牵连了不少免费劳作的土着之后,陈氏余孽的袭扰,终于安南境内销声灭迹了。
  但闯军种田的免费劳力,也就少了很多,所以闯王不得不开新地图,直接带着大军南下,驱使着想要进步的二狗子,把占城打下来。
  二狗子内部也要分等级,给他们制造矛盾诧异的嘛,不然闯军这么点人,怎么制得住他们。
  就在闯军轻易在给足狗粮,吃饱的二狗子大发神威打下占城之后,闯军居然没有什么大损失。
  所以闯王准备一鼓作气从东向西,拿下和陈氏余孽勾结,在安南西侧,中南半岛的真腊。
  真腊国王都婆罗听闻闯军驱使着十万大军来袭,立马给大明送去了求援的国书。
  毕竟真腊的总人口也就不到六十万,真腊国王都婆罗不久之前,刚刚统一水陆二真腊,即扶南国被真腊灭了。
  此时,算是真腊国势最强的时候了,放在中原王朝,那此时真腊国王都婆罗死后都得庙号都得上太祖。
  然后统一的最强真腊有多少军队呢?
  三万大军。
  没错!就是三万大军。
  刚刚从部落制走向封建制的真腊,此时落后的生产力,甚至还在使用一部分青铜的刀剑和长戈,这直接制约了真腊能武装士兵的力量。
  十万闯军中,有五万是安南和占城二狗子,可以说,他们的武器都比真腊军队强一些。
  曾经秦汉,包括大明,都给安南占城这两片土地上,播撒过文明的种子,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至少安南的二狗子能全面换装铁质的武器,占城的青铜武器占比少一些。
  更遑论,还有五万装备铁器、皮甲、铁甲的闯军汉人士卒了。
  实际东南亚这地方,气候湿热,山地偏多,不太适合大规模应用铁甲。
  不过装备了铁甲的闯军精锐,还是给这些东南半岛土着一些深刻的教训。
  虽然铁甲笨重,很热,还难保养,但当全副武装的闯军重甲步兵,朝着这些土着拙劣的阵型冲锋的时候,那他们基本只有被打的抱头鼠窜的份了。
  所以当五万闯军带着五万二狗子,畅通无阻的翻过群山后,二狗子被放出来咬人,直接杀疯了。

  遇到二狗子啃不下的硬骨头拦路,闯军这才派重甲步兵上手,砸烂他们。
  真腊人形小而色黑,妇人亦有白者,白的当然得留给闯军中的汉人,黑的嘛...
  反正闯军向西越过群山,到了真腊北部,由北向南进军,闯王对二狗子的赏赐给的很足,闯军一路势如劈竹。
  反正,赏赐出去的,都是真腊的女人和土地,闯王是一点都不心疼。
  正好汉人和二狗子都是异族,这些二狗子也不会和真腊人勾结。
  闯王并不打算收服真腊人做二狗子,主要是好歹安南、占城接受过中原文明的洗礼,文化习俗和战斗力还是有基础的。
  就这样,在真腊打下的地盘,汉人自然是分得最多的地,最白的女人,然后就是给最先安南投靠的二狗子们分了小头的地。
  二狗子像是打了鸡血似的开路,闯军一路跟进,居然把真腊打没了一半。
  刚刚统一国家的真腊国王都婆罗都快气吐血了,真腊一统,国势正蒸蒸日上呢,怎么突然就要亡国了。
  真腊国王都婆罗一边吐血,一边退守人心思动的南方扶余,深情呼唤大明爸爸。
  “爸爸救命啊!你们家的叛贼欺负我啊!”
  除了叫大明爸爸,真腊国王都婆罗根本想不到怎么抵御闯军和他手下的两条恶犬。
  即使真腊有那么多武器,全民皆兵,把所有国内的适龄青壮都武装起来,那最多也就凑出三万人来,已经是极限了。
  真腊国王都婆罗的求援信,靠着大明贵州布政使的六百里加急,朝着顺天送去。
  至于为什么不是八百里加急,主要是真腊国王的使者不讲礼数,贵州布政使留守指挥同知,自然对真腊求援之事,没那么上心。
  这中原千百年来的规矩,从来都是如此,求人办事,你得讲礼数啊!
  真腊国王的使者,就是不懂要讲讲多少礼数,结果这么一来一回,那可就得多等五六天了。


  (https://www.uuubqg.cc/84386_84386965/4543555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