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从滑雪新星到奥运冠军[竞技] > 第155章 萨拉热窝

第155章 萨拉热窝


次日清晨,  冯决挥一挥衣袖,同弗朗兹告别。

        “这么快就要走了啊?”弗朗兹有些不舍地给了冯决一个拥抱,“我还准备带你去享受别的奥地利美食呢!”

        “来日方长!”冯决费力地用英文翻译了这个成语,  顺便表扬,  “昨天那道马夫烩牛肉和填鹅,味道都很棒哦!”

        “难道那些美味的小蛋糕不好吃吗?”弗朗兹瞪了他一眼,不服气,“明明味道超级棒!”

        “嗯,  味道也不错!”对甜品喜爱度一般的冯决有些敷衍地赞扬了一句,然后郑重道别,“那么,弗朗兹,我的朋友,再见啦!”

        离开克雷奇博格山,冯决在熊煜和徐峰的陪同下,  开始了本赛季的欧洲杯之旅。

        其实他参加下个赛季世界杯的国际雪联积分,已经远远溢出。

        但对于他这种技术难度达到了一定瓶颈,  动作熟练度又涨无可涨的运动员来说,更多地参加高水平赛事,通过以赛代练,无疑能刺激他的状态,有助于以后的成长。

        好在欧洲面积不大,各国之间道路、铁路交通也联系得比较紧密,  冯决无需乘坐飞机前往各比赛现场,  倒是松了口气。

        1月22日,  大跳台法国丰罗默(font    romeu)站,  冯决位列第五。

        1月25日,  坡面障碍技巧法国瓦尔斯(vars)站,冯决位列第六。

        1月26日,大跳台法国瓦尔斯站,冯决再次止步于领奖台外,获得了一个没有奖牌的殿军。

        因为本赛季的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世锦赛即将在美国帕克城举行,拿下了参赛名额的高手们也在寻求更多的比赛,以获得更加饱满的状态,于是冯决才呈现出了诡异的“高开低走”趋势。

        而结束了瓦尔斯这一站的比赛后,冯决在当地停留了五天。

        瓦尔斯滑雪场拥有设施完善的单板公园,还有10多条坡度大于42度、富有挑战性的“钻石道”,完全能够满足冯决的训练所需。

        闲暇时间,冯决也会和熊煜、徐峰一起,到山下的瓦尔斯市逛一逛街,购置些法国的土特产寄回国内,顺便品尝一下极具当地风味的美食。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他们在国外的这段时间,按照相关规定,除了与比赛、训练相关,以及基本生活所需以外,其他都是自费。

        2月1日,结束了为期五天的修整,冯决一行驱车前往波黑的萨拉热窝,参加2月3日,本赛季欧洲杯大跳台比赛的第四和第五站。

        没错,这两站比赛是在同一天、同一个赛场上,先后举行的。

        其实,对于让不让冯决来萨拉热窝参加比赛,国家队是有过争论的。毕竟波黑的形势不太稳定,萨拉热窝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以“火药桶”闻名。

        但是欧洲杯的组委会盛情相邀,而这次比赛形势对冯决也很有利,大家一番讨论,请示国家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后,最终拍板让他过来。

        2月2日,在适应性训练中,冯决首次体验了一把城市钢架结构的赛道。

        这种赛道由钢架结构搭建而成,可以坐落于空旷的城市广场上,类似于高架桥一样的坡面,通过造型和造雪后,可用于大跳台比赛。

        因为技术已趋成熟,赛后,它还可以直接拆卸,供以后重复使用。

        当冯决在从赛道顶端纵身一跳,在助滑坡上疾驰,经起跳台跃上高空,在天上腾挪空翻、花式转体时,周边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也都360度全方位地尽收眼底。

        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相当特殊的体验了。有一种在城市高空跑酷的惊险刺激。

        因为明天有两场比赛,总共要跳十轮,冯决便也没过多地开展训练,稍微熟悉场地后,便在熊煜和徐峰的陪伴下离开了。

        也就是在来到萨拉热窝后,冯决才发现徐峰竟然是个语言天才。

        他不仅精通英法德意西葡等欧洲主流语种,还会讲塞尔维亚语。有他在,走遍大半个欧洲,都不愁语言不通呢!

        “峰哥,您不去外交部,真是太浪费人才了!”冯决真情实感地向徐峰致以诚挚的敬意。

        徐峰拍了拍他的胳膊,笑而不语。

        中午吃过午饭,冯决一行三人相约一起在萨拉热窝游玩。

        “熊教,我怎么看到好多人都穿着滑雪装备啊?”冯决有些奇怪地拉了拉熊煜的袖子。

        “因为萨拉热窝本来就是一座滑雪之城啊!”熊煜笑着跟他解释,“这里还曾经举办过1984年的冬奥会呢……”

        1984萨拉热窝冬奥会,是继1980莫斯科奥运会后,奥林匹克的圣火第二次来到社会主义国家。那时候,波黑还属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在经历过那场剑拔弩张的莫斯科奥运会后,萨拉热窝冬奥会作为全球体育竞技的一次重聚,被当时的世人视作和平的先声。”熊煜指着前方一处滑冰场介绍道。

        在这次冬奥会上,49个国家的1272名选手激烈角逐。运动员们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冲刺,以体育为媒介,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消除隔阂,传递友谊。

        “可惜,谁又能想到,仅仅过去8年后,这座美丽的小城就再次陷入到战火,以至于如今都没能回过血来呢……”徐峰轻轻叹息了一声。

        关于那场持续了4年的萨拉热窝围城战,时过境迁之后,谁对谁错,已经不再重要。但硝烟洗礼过后的痕迹,却依然深深地刻印在这座城市的年轮里。

        “这里曾经是冬奥会的雪橇赛道,后来成为了炮兵阵地。”徐峰指着前方一处被保护起来的遗迹,轻声向冯决介绍,“而那边的酒店地下室,后来变身为战地记者的藏身之所……”

        徐峰带着冯决走过了一处又一处的冬奥会遗存。

        它们有的已经荒废,草木萧条;有的已经挪作他用,故地难寻;有的却在历经战火之后,再度浴火重生,成为了新的滑雪胜地。

        冯决从这些地方一一走过,仿佛在和历史对话。以时光的流淌洗涤旧迹,这里的一砖一瓦,也就成了岁月的见证。

        “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带你来看这些吗?”熊煜摸了摸冯决冯决的脑袋。

        “您是想告诉我,体育是和平年代的战争?”冯决想了想,先给出了一个答案,但随即又被他自己否决,“不,不应该是这样,或者说,不只是这样……”

        熊煜和徐峰相视一笑,也没有打扰他的思考,就这么静静地在旁边陪着他。

        约摸沉默了十来分钟,冯决脸上的神情终于由苦苦思索,变得放松下来。

        他微微抬头,一双眼睛亮晶晶的:“我在接受《华国日报》那位记者老师采访时说过,体育能够让我们更加团结。我现在,依然还是这个看法。”

        “不管外部的局势如何变化,我依然坚信,竞技体育,可以有竞争,但不能走上对抗!它应该是一种弥合分歧、增进交流的催化剂,而不应该沦为战争的附庸……”

        “小小年纪,想得倒是挺多。”熊煜也没说他的看法对不对,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开始了后续的观光旅程。

        他们的最后一站,是当年1984萨拉热窝冬奥会领奖台的所在地。

        领奖台的背景板,是两块用梯形石板拼接而成的三角形构造物。它们一高一矮,相对而立,中间靠顶部的地方,用一块横板连接了起来。

        位于左边的这块三角形上,绘着奥运五环,以及1984萨拉热窝冬奥会的标志。

        而领奖台的主体,三个阶梯的造型,也和一般的有所不同。最高的第一名台阶稍稍靠后,而下方延伸出来的第二、三名台阶将它半包围,形成你中有我的格局。

        现场,一波波游客和滑雪爱好者在这里争相合影留念。

        欢声笑语伴随着闪光灯响成一片,让冯决因为刚刚行程而略显沉重的心情,都陡然放松了下来。

        他也拉着熊煜和徐峰一起,站在领奖台最高阶,以旁边的奥运五环标志为参照,托边上的其他旅客帮忙,照了几张合照。

        “我能用这个发朋友圈吗?”冯决征询着徐峰的意见。他是体育总局派来的工作人员,对相关的规定了解得比较深刻。

        “当然可以!你还可以上传到微博上去!”徐峰笑着点了好头,“你那微博都不怎么营业,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运营官们都觉得浪费呢……”

        冯决便高兴地给熊煜、徐峰两人脸上加了个大熊头像,然后发布到朋友圈和微博上去。

        配文是:“体育,让我们增进交流,传递和平之声![五环下的合照jpg]”

        而熊煜和徐峰两人没有告诉他的是,在当年的战争时期,这座领奖台曾经布满弹孔,奥运五环一度缺了两环,而这里战时还被用作处决地点。

        如今的这座焕然一新的领奖台,还是在后面的巴塞罗那等历届奥运之城和冬奥之城的帮助下,连同其他1984萨拉热窝冬奥会故迹一起修缮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体育让我们更加团结,这话说得也挺对呢!”熊煜若有所指。

        而返回酒店的出租车上,车载广播里播出了波黑奥委会一位副主席的采访:

        “我们决定和巴塞罗那一起,联合申办2034年冬奥会,以纪念1984萨拉热窝冬奥会50周年!如果实现,这将意义重大!”


  (https://www.uuubqg.cc/82718_82718725/4196353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