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 > 第197章 回老家过年

第197章 回老家过年


她很认真地跟许元青谈了一次,说实话,这些太医中她最信任的就是许元青。
因为当初在皇宫里商讨禁区瘟疫时,他是第一个响应自己的太医。
这位年轻的太医表现出超乎年纪的老成和稳重,许是见惯了生死和别离,又在长安禁区和扬州禁区中,见到如人间地狱一般的惨况。
让他的改变很大,若说沈冬素与他初识时,他身上还有些官员特有的钻营劲。
因在老院正那里得不到赏识,才想另辟蹊径响应凌王妃的号召。
那么现在,他身上‘官’的感觉完全没了,他只是一个大夫。一个救死扶伤的大夫,并不是为了升官重赏赐才全力救人的。
但沈冬素还要是认真问一问他:“许大人你为何要去闽州?”
许元青目光坦荡,轻笑道:“王妃当初为何要来扬州?”
沈冬素眼角微扬:“因为扬州的百姓需要我。”
许元青微笑地看着她:“如此,王妃还要问吗?因为闽州的百姓需要许某。”
沈冬素笑了,拱手向他道歉:“许大人勿怪,是我误会了。”
许元青自然明白她在说什么,拱手笑道:“王妃若支持许某,不如多给些药和物资。”
沈冬素笑道:“这是自然!你放心,扬州备的赈灾物资有不少富余的,都送到闽州去。”
“走海船,更快!”
在扬州的这几个月,她可不止做了治理瘟疫这一件事,她还接见了姜家人,正式入股姜家海商。
卢家一倒,巨大的海商市场就出现了空白,现在入股正是好时机。
光州的绿茶、棉布、精酿酒、香水,甚至沈爷爷的鸭绒被,蒋氏的米粉,都可以放心大胆地扩大产业了。
不管做出多少都不愁卖!海外有的是市场。
愿意跟许元青同去闽州的十二个太医,沈冬素亲自写表彰折子送到朝廷,请旨给他们升官。
在这种时候,愿意深入疫区的太医,都应该得到奖赏。
跟她一起来扬州的太医,同样都升了官。
如此便出现太医院史上未有的,一年之内,一半大医连升两级,有的还连升三级。
那些跟着老院正的太医们,悔青了肠子!他们当初没去禁区,便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现在看着跟凌王妃走的太医们,又是升官又是赏赐,皇上当朝表扬又赐牌子又赐匾书的。
特别是许元青,已经被皇上钦定为副院正,只要他治好闽州瘟疫归来,便能从小太医一跃成为副院正。
沈冬素为了早点能回光州过年,努力在九月之前把病人清零,然后留一半太医在扬州,一半回长安复命。
留在扬州的则跟长安禁区一样,开大医院,她亲自挑的地方,工部配合建设。
九月初的时候,朝廷的旨意送到,大肆夸奖前来扬州的太医们,同时支持凌王妃在扬州建医馆之事。
皇上还御笔亲书了医馆的名字——平安医院。
沈冬素为留在平安医院的十二个太医,亲自设计房屋,自己给他们一人一千两的安家费!
皇上赏赐的是名誉和地位,她给的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两者相辅,太医们非常愿意留在平安医院,虽然从此远离长安,不再为达官贵人医治。
但他们在扬州则能受到极高的待遇和尊敬,跟百姓看病,百姓视你为再生父母。
这点和在长安不一样,在长安给权贵看病,特别是给宫里的娘娘样看病,一个不慎,就被丢了性命。
再则就是,自在长安禁区开始,凌王妃就培训了一批女子医护,王妃给她们取了一个新的职称——护士。
开始太医们是反对的,女子行医本就是禁止的,数百年来也就出了一个凌王妃这样的奇女子。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太医们负责治病,但给病人上药、清理疮伤和污秽、整理病人的病历等等琐事。
确实女护士做得更好,她们心细又体贴,有她们来照顾病人,大大缓解了病人的痛苦。
且大夫只需要负责看诊开药方,省了很多心。
王妃一直强调护士的重要性,说很多病人不是死在伤病,而是死在病后护理。
就像军队里的伤兵,很多不是死于刀剑伤,而是因伤口发炎护理不当,死在了伤病营。
很多产妇不是死于生产时,而是死于产褥热。
说到这个时代的生产问题,沈冬素这个亲自接生过的人,那是有十万个槽要吐。
但现在不行,这些太医一听产妇,就开始皱眉。在他们的认识里,接生是稳婆的活,跟太医可没关系。
这也是沈冬素极力推举女护士的原因,要从小地方一点点潜移默化的改变。
若是有足够的护士,这些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同样像这次瘟疫,若没有护士,便是有特效药,因卫生问题,交叉感染也避免不了。
这一点说动了太医们,护士的工作比他们想象的要重要得多,且女护士的工钱也不高。
也不用像对待学徒那样,防着学走真本事,护士只需要学一些简单的看护和认识草药就行了。
自来到扬州,沈冬素先是从病人家属里,挑一些年满十五的女孩子做看护。
那时这些女孩子面临的是寒冬,在家里吃不饱穿不暖,而被凌王妃挑中,管吃管喝发棉衣。
还能照顾生病的家人,每月还有一百文工钱拿,都拼着抢着要做护士。
再后来,家属中的女孩子挑完了,就正式发文书招女护士,同样有很多女孩愿意来应征。
沈冬素从这些女孩子里挑了一百个,聪慧有潜质的细心教导,到了九月,都已经能独当一面,成了护士长。
这次许元青去闽州,就带走了三十个护士长。
护士这个新兴职业,没有从长安北区兴起来,算是从扬州兴盛起来了。
想想后世人说起扬州女子,头一个想到的就是扬州瘦马。这个时代还是士族当道,还没有养瘦马这个行当。
沈冬素算是用一己之力,让扬州的姑娘转了个职业方向,以后有名的不是扬州瘦马,而是扬州女护士,再到女大夫。
十月初十这日,扬州知府和凌王妃一起,正式宣布扬州城解封,瘟疫清零。
这一天不是传统节日,但在百姓心中,堪比过大年!
阴沉枯败了大半年的扬州城,瞬间鲜活起来,舞龙舞狮的游街,百姓携儿带女到街上欢庆。
同时为凌王妃送行,凌王妃正式出发回光州老家过年。
这是皇上特旨的,上一次嘉奖太医们的圣旨里,专给凌王妃的一条是,准她还乡与家人团聚,过年完后再直接去幽州。
要说之前沈冬素来扬州,让长安的贵女贵妇们觉得她傻,现在她功成名就,那些人又羡慕得不得了。
最羡慕的是她能回娘家团圆,很多远嫁女,特别是嫁到皇家的,一辈子再没回过娘家是很寻常之事。
再则就是,夫君镇守边关,嫡妻极少有同去的,嫡妻都是留守在家,孝顺公婆,管理家事。
贤惠的妻子,还会派几个美妾去边关伺候丈夫。夫妻一别数年不见面,也是寻常之事。
像姜氏就是,新婚没多久丈夫就走了,她在家里上孝老,下养小,还要养活柳家一大家子。
结果呢,柳侯在边关弄个平妻,生儿育女,姜氏成了外人……
没想到皇上这么宠凌王妃,不光准她回家乡与家人团聚,还准她去幽州与凌王团聚。
这下子那些之前看沈冬素笑话的贵妇贵女们,都笑不出来了。私下都说,这个沈氏怎么这么好命!
不是她是天煞命吗?这哪里是天煞?明明就是福运命啊!
十月初的时候,东宫的一个消息传开,讨论凌王妃的热度才淡了下来。
东宫的太子妃张朝英和侧妃李林玉,同时有孕。太子大喜,他先后娶了两妻,纳数妾,却只得一女。
现在妻妾同时有孕,得他生下儿子,这储君这位就更稳了。
因为这件大喜事,自皇后被打入冷宫之后,对他的态度都冷淡了的舅舅陈国公,也派陈星矅到东宫送贺礼。
太子只觉心神舒畅,虽然卢家倒了,他的钱袋子少了一半,但凌王这个讨厌鬼去了苦寒的幽州。
沈冬素这个天煞女也滚出了长安,他很快就有儿子了,朝政上面他最近也被皇上夸奖。
太子觉得,去年凌王那两口子进京,带来的厄运,终于没了!
沈冬素人不在长安,太子高兴,她更高兴了!
特别是现在还能回家,算算离家才一年多,但这一年多发生了太多事。
让她觉得好像已经离家好久好久了一样!莫修谨跟她一起回家,过完年后再一起去幽州。
莫修谨终于彻底相信她,能治他的疯病,反正不能再参加科举,他就去给凌王效力吧!
大鱼哥没能一起回来,因为大鱼哥进工部当官了,八品主事,不是负责热气球的制作。
沈冬素没把热气球技术交给朝廷,皇上也没追问,默许了这是凌王妃的私产。
她准备到幽州之后,把这个技术交给庞先生,看看怎么用效果最好。
大鱼哥在工部的差事是,负责建平安医院,也是沈冬素留在扬州的代言人。
至于大鱼哥的好友陆云舟,说起这个人就挺意外的。
不得不说,陆云舟隐藏得非常好,沈冬素丝毫没怀疑这人的身份有问题。
他一见到热气球,就化身成‘理工男’一般,全然投入进去,要不是沈冬素忙着治理瘟疫,他能黏在身边问一天的问题。
也不知莫修谨是怎么看出来的,他也说不出来,就是凭他自己在卢家做探子的经验。
他悄悄对沈冬素说,这个陆云舟有问题,不能让他再回沈家村,是个隐患。
沈冬素细问大鱼这个人的来历,大鱼本以为自己对陆云舟很了解,这一问才发现,自己还真不怎么了解。
他好像是突然出现在沈家村,要拜沈父为师学做水车,后来放弃了,又拉着让大鱼拜入师门,从此就天天和大鱼在一起……
至于他的过去,大鱼则全然不知。
大鱼很紧张地问:“冬……王妃,陆师兄是有什么事吗?”
沈冬素能感觉得出来,大鱼哥对这个朋友挺重视的,轻叹一声道:
“现在还说不好,没有证据,只是小盼哥的怀疑。”
“不过,还是让他先别回沈家村的好。”
大鱼勉强一笑:“他一直让我和他一起去游学,应该也不想在沈家村久留。”
沈冬素很快想到一个好办法,不管这个陆云舟是不是探子,她查不出来,有人能查出来啊!
那就是庞先生,她相信在聪明的庞先生面前,不管什么人都无法遁形!
刚巧陆云舟对热气球好奇的不得了,她派人往幽州送热气球的时候,笑问陆云舟愿不愿意同去?
陆云舟没多怀疑就同去了,他太想看看热气球在边关飞起来的样子。
就这样,继施姑姑被甲十八引到滇州之后,皇后的第二个探子,陆云舟被热气球引到了幽州。
沈冬素离开扬州这里,都不用人组织,百姓自发夹道相送。
那些被沈冬素治好的百姓,更是跪在路边,直呼凌王妃是活菩萨。
扬州官员集体送出城外,他们很清楚,凌王妃这一去,可能再也不会来扬州。
她在扬州这十个月,没有游山玩水,没有劳民伤财,反而是救人无数,惩戒祸乱的士族。
都赞道,凌王妃扬州一行,让扬州的水都清了三分!
从扬州到光州那一路,凡是她的队伍路过的州城,都有官员和百姓到城外迎接。
比从长安到扬州那一路要热闹多了,因为这些州城的都有百姓吃过她的特效药,遵守防疫十禁,才能平安无事的。
官员们送金银财宝她是不收的,但送家乡特产,她都笑纳。
遇到百姓沿途求药,她也不让禁军驱赶,亲自下车给百姓诊治。
如此一路就走得慢了,几乎每到一城,都有百姓排队上门求医问诊。
正常从扬州到光州,快马五日,坐车半个月也能到。
但沈冬素足足走了一个多月,十月底又下起了雪,速度更慢。
直到冬月二十,冬至都过了,她的队伍才到宜州。
宜州城外十里亭,她就看到大哥沈林钟。


  (https://www.uuubqg.cc/82605_82605059/4620066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