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里正 > 138、升官

138、升官


  赵正深呼吸一口气,缓缓地抬起了手里半撑开的一张步弓。
  扎稳脚步,屏住呼吸,扣住箭的右手慢慢地拉扯着弓弦。弓身开始微微弯曲,金属弓胎发出了“吱吱”的声响。
  赵正身体微向前倾,腰部感受到了力量的拉扯,但左肩的旧伤让赵正没办法完全拉满这一旦三的弓身,  左臂不自觉地颤抖起来,右手手臂上的新伤却先撑不住了,不得已,扣住箭矢的手指松开,耳边“嗡”一声,也不知射去了哪里。
  “元良,  差着好远呢!”赵吉利看了一眼,缓缓摇头。
  “不错了!”赵正把弓丢给了他,粗粗地喘了几口气,  能拉开这张弓,说明这身体还没有完成变成废物。只是想要恢复到受伤之前,怕还需要一些时日。
  两人坐在大槐树下默默无言,赵正看远处稻田里开始变得金黄。
  微风送来了凉爽,达念端来了一碗肉羹。
  “元郎。”达念往肉羹里撒盐,递到了赵正的手里。
  赵吉利颇似羡慕,舔了舔嘴唇,“还有吗?”
  达念笑了笑,道:“村里杀的猪,你家娘子可是拿了最好的猪臀肉呢。怎么,他没给你做吗?”
  赵吉利嘿嘿地笑了起来,“昨日从团练营回来,光顾亲热了。猪肉丢在那没管,今早一闻,  都有味了……”
  达念的脸红了半边,  没吭声,抱着空了的瓦罐就要往家里走。赵正喊住了她,“阿念,你大阿姐是下个月生吧?”
  达念点点头,“若是没估错的话,下月收稻子时就该生了。元郎,我晌午后去麦地里除草,你帮我。”
  “好!”赵正掀了掀嘴皮子,若有所思,看着达念的背影消失在了视线里。
  赵吉利看着赵正那依依不舍的目光,叹了口气,“人都走了,你还在看甚呢?”
  “吉利。”赵正忽然道:“你说我从安西回来,我家小子得有多高了?”
  “你就尽想好事,你怎么就知道大嫂生的是男娃!?”赵吉利笑着笑着,眼睛就觉得痒,伸手抹了抹,全是泪。
  “此行何止千里,你为什么不带上兄弟伙?”
  “团练营才过了春练,夏收后就是秋练。一批一批的军丁送到团练营来,  别人我都不信。唯有弟兄几个,  才是我的依仗。”赵正端着肉羹搅着,吃不下去,“若不是凉王殿下执意让我带着大柱,你们我是一个都不想动。塞外苦寒,安西遍地黄沙。那是咱们父辈倒下的地方,再埋几个自己人,平凉的伤口又要深上几分。”
  赵吉利听得满脸泪水,手里死死地抓着一把土,“这是要干甚呐!有病啊那些人!让谁去不好,为何非要你去?”
  “朝局便是如此,我不去安西,就要去剑南。”赵正放下碗,拍了拍赵吉利的肩膀,笑道:“与其如此,不如拼上一拼。说不定回来时,我就又升官了!”
  “王八蛋!”赵吉利瘪着嘴骂。
  赵正抱了抱他,“回去吧,后日不是还有新人要到团练营来吗?带着他们去爬山吧。等你们能从祁连山上下来,说不定我也就回来了。”
  “骗子!”赵吉利道:“谁都知道,你这一路有多远!”
  “行行行了!不说了不说了。”赵正松开他,“我也回家,一会还要和阿念去麦地,眼看就要收麦子了,你们躲在团练营里图安生,我还要带着平凉老少过杆称重呢。”
  赵正站了起来,赵吉利却不动,赵正一脚踢在赵吉利的屁股上,“滚!”
  赵吉利蹲不稳,被赵正一脚踹倒在了地上。没爬起来,坐在那便嚎啕大哭。赵正摇了摇头,转过身,端着碗,没有理他,径自地走了。
  赵金玉来了信,信里说下月初三他要成亲了。
  他这亲成得可是惊天动地,亲家公是当朝宰相,门下省侍中,家里是关陇望族。安郡王下了三百两黄金、三千两白银、布绢三百匹的重礼。女方家回赠了良马二十匹、良田二百亩,就在长安近郊。
  成亲之后赵吉利要去户部补职,也不知安郡王给他谋了个怎样的好差事。但想想,总比在平凉种地,算那些乱七八糟的斤两过得该是更好。
  这么想着,赵正的嘴角泛起了微笑,推门进了自家院子。
  周盈已是将近八个月的身孕,挺着个大肚子,行动颇为不便。自从接到了朝廷的敕令,周春也安静了下来,不吵也不闹,每日按时上工、按时下工。有空时就帮着达念安顿家里的一日三餐,要么就趁着天气还好,搀着周盈四处逛逛。
  家里一片寂静,像是没有人。
  “还有人活着吗?”赵正忽然大声吼了一句。
  达念正在收拾灶台,闻言顿了顿。周盈扶着墙从屋里走了出来,强颜欢笑:“元郎回来了?肉羹吃了吗?”
  赵正把手里满满一碗肉羹放在了桌上,长叹一口气,“不要死气沉沉行不行?为夫去送公主,又不是去送死。怎么一个个的,没有一点朝气呢!?”
  “死元郎!”周春骂着从屋里跑了出来,抱着赵正呜呜呜呜地终于大哭了起来。周盈看着也忍不住了,眼泪吧嗒吧嗒地就往下掉。赵正一手抱了一个,感觉达念站在后面没吭声,一回头,发现她也是要挂不住了。
  “哭吧!哭出来就好了!”赵正颇感安慰,总算都正常了。这两个月,总感觉家里的氛围一日消沉过一日,三个女人明面上什么也不说,背地里背着他不知哭了多少回。只是面对赵正时,看上去都坚强。
  此时哭出来,终于把阴郁的内心都甩在了明面。赵正知道,这回走,走得要安心地许多。
  他拿手擦着几人的眼泪,笑道:“都是侯爵夫人了,也不怕人笑话!你们这么哭下去,等我从安西回来,不是一个个都哭丧成了老太婆了!?”
  周春噗嗤一下,想笑却又哭的更厉害了:“你才老太婆呢!”
  “行了,就此打住!”赵正摆了摆手,“为夫今日给你们露一手!还没吃过铁锅炒菜吧?等着!”
  赵正安抚了三人,自己出了门去找赵有锄。
  赵有锄的高炉已经能熔炼铁水了,只是量不够大,赵正让他帮忙浇一口铁锅,其实早就已经大功告成,只不过赵正这段日子跑凉州府忙。前段时间还去了廓州督查剿匪事宜,等回来,铁锅扔在那都快锈穿了。
  赵有锄只得重新浇了一口,七八斤重,沉甸甸地十分趁手。张茂纯还贴心地给他安了个锅把手。昨日赵有锄才把铁锅锤得崭新发亮,放在炉灶上烧了一锅水,又用菜油润了一遍,去除了铁腥味。
  赵正拿了铁锅,在自家的灶台上初开记录。用熬得的猪油打底,炒了几个时令菜,烧了一锅红烧肉,又卤了半锅猪头肉。
  虽然铁锅炒菜先唐便有,但平凉人还从来未见过。赵正的架势摆得又足,那菜带着水份下锅,遇了油炸得“噼里啪啦”乱响,几个女子惊得呀呀乱叫,不能矜持。
  至夜幕初降,一桌几个菜用陶碗盛了,放在众人面前。炒出来的菜比之炖煮出来的要更香,尤其是那锅红烧肉,用了平凉酱坊里的酱,又放了米酒去腥,放井水焖够了时辰,出锅时滴了几点米醋,再撒一大把葱花,那肉香味顿时扑面而来。
  “这味道,大唐绝无仅有!长安城都吃不着!”虽然两年没有下厨,但赵正对自己的厨艺相当自信,夹起一块,那肉颤抖着在筷箸间便就一分为二,送进嘴里,入口即化。
  浓浓的酱香味和肉香味搅混在了一起,夹杂着脂肪的焦香。铁锅炒肉,反应充分的美拉德效应瞬间在口中爆炸。咸香味道从鼻腔里涌出,回味变得延绵不绝。
  脂肪肥而不腻,瘦肉香而不柴,好吃!
  达念舀了一勺肉汤,浇在了米饭上,光闻那味道,便就陶醉不已。周春路子粗野,两口一块五分见方的五花肉,塞了一嘴,不住地赞叹。
  “慢着点!”周盈笑吟吟地看着她们。
  赵正拿出了一瓮酒,给三人倒上,周盈却不敢喝,赵正不依,说什么也要陪着喝上小半碗。两个女子也劝,周春道:“饮了这回酒,再想与元郎一起喝酒,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元郎,我不管,今日我想醉!”
  赵正拍了拍她的脑袋,“不说这扫兴话,阿姐喝不了,你们却跑不了,来,不醉不归!”
  达念笑呵呵地端起了碗,“不醉不归!”
  ……
  五月十二,赵正将最后一筐麦子送进了粮仓,亲手给粮仓上了一把锁。
  随后,全村人站在村口,默默地将赵正送上了去凉州的战马。
  角楼上吹响了号角,赵大发几个老兵站在路边,右手握拳,锤响了胸膛。这是安西军的军礼,往年战时,平凉子弟出征安西,老兵们都会等在村口,以此礼相送。当年老里正带着全村仅剩的六十丁壮远征安西,回来的只有二十余人。那是平凉最后一次将赵氏子弟送上安西战场。而那次送行的人中,更多的是女人和孩子。
  赵正那时也在。
  他记得,那天天气阴晦,狂风大作。他阿娘抱着他,站在满是泥泞的村口小道上。
  父亲骑着瘦马,身上穿的还是皮甲。
  春天的雨下了三天,雨水打湿了赵正稚嫩的双眼。
  老人说平凉从来不会这么下雨。
  后来才知道,那是老天为平凉战死沙场的人流下的眼泪。
  老天爷这一眨眼,就是十八年。
  当年的老兵,已剩不下几个,但跨上战马的,依然是平凉的子弟。
  “全队,行礼!”
  赵大柱整完了队,三百玄甲军骑兵黑衣黑甲,具甲束马。黑色的旌旗飘扬在平凉的村口,三百柄雪亮的横刀出鞘,整齐地拍击在胸甲上。
  “啪、啪、啪、啪……”
  坐下高大的焉耆战马嘶鸣着,赵正拨转着马身,最后看了一眼人群当中的周家姐妹和达念,点了点头。
  周盈微笑地扬起了手,“早去,早回!”
  “得令!”赵正也笑了起来,朝人群拱了拱手,“诸位叔伯婶子,姐妹弟兄!元良走了!”
  人群轰然一声,似是炸了开来。
  女人们哭成了一片,赵有锄几个叔伯默默地转过了头,偷偷地抹眼泪。
  姜氏哭得像个泪人,高声道::“元良,带我家那口子回来!带不回来,便就找个地方,立个碑吧!”
  赵正不敢多留,他怕伤了玄甲军的士气。
  咬了咬牙,扯了一把战马的缰绳,焉耆战马扬起前蹄,人立而起。
  “驾!”赵正一甩马鞭,战马“聿”一声长嘶,打着响鼻,奋力地撇开四蹄,在官道上奔跑起来。黑色的披风被风带起,“猎猎”作响。
  赵大柱朝平凉拱手,三百玄甲军紧随赵正身后,马队扬起的灰尘顿时遮天蔽日,黑色的战旗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当中……
  “……大唐恩施,加封回鹘汗庭阿史那药罗托为安西亲王,并以沛郡王之长女瑶林为开乐公主,赠金五千两、银五万两、绢五十车、匠作二百人,远嫁回鹘汗庭,以固唐鹘盟约……四月十八,嫁亲队自长安开拔,五月十日抵兰州。河陇节度处置观察使凉州都督府下苍宣县伯司兵赵正,赐苍宣县侯,加封忠武将军,领安西军,处置陪嫁护送事宜……钦哉!”
  制诏如右,符到奉行。
  大唐兴庆三年三月初六。
  (PS:字数不够,但是这章不得不结尾。所以借大家两百字来说一说吧。这本书写到现在,其实在大纲里还远远不到十分之一。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本书有些拖沓,节奏有些偏慢。也有些人会觉得写得什么狗玩意?其实我自己写起来时,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写着写着就想砸键盘。其实我并不擅长盯着一个角度一个人去写故事,我喜欢多点开花。但是对于追读的人来说,那样写视角转来转去,会变得非常变扭。前期十分影响追读。所以我没上架之前,就一直学着怎么一直写一个角度。但是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因为身体有恙,又不能像写《防化尖兵》的时候那样爆肝,所以其实订阅也非常糟糕。高定都快八百了,均订还没过五百,新章每天都只有一百三十几,惨绝人寰。但是有一说一,这是我迄今为止唯一一本有完整大纲的书,不写下去真的不太甘心。所以,我想请大家多给一些支持,记得了就多投投票,不记得就自动订阅。好了,快四千二百字了,再见!)
  


  (https://www.uuubqg.cc/82286_82286929/71884308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