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皇后和太子
虽然对太子实力增强有疑虑,朱由检仍旧决定为太子分封食邑。
这是分封制下增强太子实力的需要,也是为了让太子以后方便出宫,体察民情锻炼能力。
他已经决定了,等到太子出阁讲学后,就让太子每年去涿鹿区居住一段时间。观察涿鹿区的民情,了解大明的地方机构如何运转。
尤其是涿鹿区议会作为大明的第一个议会,以后的大明皇帝,都要学会如何与议会打交道。利用议会收税,制衡朝堂群臣。
所以涿鹿新城还没有开始设计,就面临着大改——
将来的涿鹿区不但会建造兵工厂,还会在朝廷政策倾斜下,作为一系列保密机构的集中地。
就像通州被他规划成工业区一样,成为分担首都职能的副中心。
『工业发展,必然带来污染。』
『尤其是将来蒸汽机使用后,会有很多烟雾和煤灰。』
『不想让北京成为雾都的话,就得把工厂建得远一点。』
这是他把交易所货场、车辆工坊、兵工厂等放在通州区的原因。
作为通州仓所在、大运河上的重要物资集散地,通州区早就被朱由检规划成工业中心。
涿鹿区则是另外的职能,主要安置不那么看重经济效益、更看重保密的机构。
朱由检选它做太子食邑的原因,还有加强涿鹿区民众忠心的意味。
相信在有了太子食邑的特殊待遇后,涿鹿区的民众在保密等方面,会配合得更加积极。
这件事朱由检没打算瞒着,不但让张文郁等人在外廷放出风声,内廷很多宫人,也知道了将要被册封的太子,会有食邑的事情。
坤宁宫的女官,在得知这件事情后,急忙向皇后周氏道喜:
“娘娘,大喜!”
“皇上不但要册封哥儿为太子,还要分封涿鹿区做食邑。”
“听人说涿鹿区以后的赋税,以后都归太子。”
周皇后从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情,皇帝之前根本就没有透漏过一丝风声,她也不过问朝廷之事。
如今得知之后,当真又喜又忧。
喜的是太子有食邑后地位更稳固,忧的是太子实力太强了,反而有些不美。
被陈仁锡教导过《资治通鉴》的她,知道历史上有很多太子,就是因为实力太强反而被废。
尤其是当今皇帝有汉武、唐宗之志,这样英明君主的太子,更加不容易一直当下去。
所以,在当日晚上侍寝后,她拖着疲累的身体,向皇帝道:
“陛下,给哥儿册封食邑,实在宠爱太过了!”
“臣妾以为这天下都是皇家的,何必单独封食邑?”
朱由检眯着眼睛听到这番话,心中有些讶异。
因为他知道皇后一向是恪守祖训,从不过问政事。
以前他们在宫中,也没有谈论过这些。
不过想想太子的事情不但是政事,还是他们的家事,他说道:
“这件事朕仔细思虑过,太子将来必须要有食邑。”
“否则将来太子的弟弟被封藩,太子没有实力的话,拿什么压住他们?”
“只有一个涿鹿区还不够,将来还要加上东宁岛等地。”
这是朱由检给太子选择的另一块封地。
作为大明的太子,不能只让他看重陆地,还要重视海洋。
东宁岛就是朱由检给太子准备的地方,甚至允许他统领岛上的军队——
对他来说,这些海岛上的军队,能用于政变的可能并不大。
太子就是掌握所有东宁兵,在他看来也没掌握涿鹿三卫危险。
这番想法,本是为限制太子在涿鹿区的兵权做准备。然而周皇后听到后,却是更加担心。
她向皇帝说道:
“陛下把东宁岛也封给太子,将来是想让他去海岛上吗?”
“臣妾这心里,总是感觉不安稳。”
“不如还是按祖制册封太子,不要什么食邑。”
这是她第二次提出反对意见,朱由检也重视起来,问道:
“皇后心里,到底在担心什么呢?”
“没有食邑的话,太子在当太子的时候,可难以压过藩王啊!”
周皇后对此默然,不认为太子有压过藩王的必要。
因为大明的太子,地位可以说是稳固无比。
大明历代皇帝,基本没有废太子的事情。只有景泰皇帝在位时,想法设法废掉了英宗留下的太子朱见濡。后来英宗复辟后,朱见濡被改名为朱见深,重新成为皇太子。
这个不成功的例子,更加深了太子位置在大明的稳定性。以至于国本之争的时候,大臣们满怀信心地站在太子一方争国本。
到了当今皇帝,更是在这点上放弃挣扎。直接明文制定《大明继承礼法》,表示皇帝也会遵循。
所以周皇后根本不担心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后地位不稳,反而担心太子实力太强的话,以后会被皇帝忌讳。
到时候即使皇帝不能废太子,却会影响父子间的关系。
她心中斟酌着话语,向皇帝道:
“太子面对陛下是臣,面对其他臣子时却是君。”
“他既然是君,又何必和藩王相比呢?”
“臣妾以为太子只需要用心侍奉陛下即可,陛下给的多了,反而影响情份。”
这句话是如此直白,让朱由检知道了皇后和自己存在同样的顾虑。
他感动地拍着皇后的身子,情深意切地道:
“有皇后教导太子,朕还有什么担心呢?”
“放心,涿鹿区的兵权朕不会给太子,不会让外人离间天家关系。”
“太子如果想掌兵,就让他去东宁岛。”
“霍维华等人练出的东宁兵,已经颇有战力。”
“将来朕会把陈先生调过去,让他帮太子掌管东宁卫。”
周皇后打理后宫事务,当然知道东宁岛是什么地方。现在宫中的很大一部分用度,就是东宁集团供上来的。
她只是用脑筋一想,就知道海岛上的东宁兵,根本不可能会威胁皇帝。
这样太子的实力再强,皇帝也不会感到忌讳。
再想到皇帝如今在大肆封藩,太子没有实力的话,的确有可能压不住藩王,所以她笑着道:
“有陛下这番话,臣妾就放心了。”
“只盼陛下牢记这些,不要再给太子增加权力。”
朱由检点了点头,深为自己的皇后如此贤明而欣喜。
后宫不得干政,这是太祖留下的祖训。周皇后对此遵守得很好,基本上没有在政事上发过言。
甚至他在宫外设立的女官处,周皇后也因为这属于宫门外的事务,对此很少干预。仅仅是在召见亲戚和命妇上,偶尔派遣她们而已。
单从这一点来说,周皇后在大明历代皇后中,都能称得上贤。
更让朱由检满意的,是周皇后听从他的命令,在宫中厉行节俭。这让宫中的用度大为减少,也是朱由检敢把金花银用于救灾的一个原因。
如今在听到周皇后对太子食邑的看法后,朱由检更加感觉到,自己这位皇后不是在政事上没有一点见解,而是强自抑制,恪守不干政的祖训。
这让他更加怜惜皇后,觉得只用她掌管后宫,没有充分发挥她的能力。
所以他想着后世第一夫人的任务,决定让周皇后更多地参与一些活动,作为后世皇后的典范。
他向周皇后道:
“嘉靖之时,曾经恢复亲蚕礼,只是后来又罢了。”
“朕这次厘正祀典,打算恢复亲蚕礼,由皇后主持举办。”
这是皇后能主持的最重要礼仪活动之一,也是向天下人展示亲和力的机会。
周皇后虽然在经历过命妇朝贺后,对这种礼仪性活动已经不怎么在乎,却仍旧对皇帝的关心感到开心。
在听到皇帝又絮絮叨叨地向她说什么多赏赐大臣家眷、多关爱宗室女子后,她突然想起一件事来,询问道:
“陛下允许宗室男子开藩,宗室女子怎么办?”
“这些日子多有公主、郡主,来宫中打探这一点。”
朱由检对此还真有考虑,说道:
“公主俸禄二千石,和郡王是一样。”
“驸马在朝廷中的位次,通常在公侯伯之后,有时甚至在伯爵之前。”
“所以朕最初的打算,是允许驸马封伯爵,只能传给公主生下的后裔。”
这是他之前派许显纯出使西洋时,让他以伯爵身份加入使团。
不过这个爵位,显然是太高了。因为整个大明,现在也只有三十多名伯爵。
周皇后听到后说道:
“伯爵有些高了,公主按伯爵对待没什么,驸马又凭什么?”
“陛下说是以前的想法,是不是现在有改变?”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
“的确是有改变,理藩院建议驸马爵位从子爵开始。”
“只有立下功绩,才能提升为伯爵,甚至更高爵位。”
“郡主的仪宾就从男爵开始,县主的仪宾就封爵士,郡君、县君、乡君的仪宾立功才能有世袭爵位。”
这是理藩院在把郡王压低为郡伯、将军压低为男爵后,所提出的建议。
和同样爵禄的宗室男子对比,普遍要低一级。
周皇后听到这些后,心里算是有了底,知道以后宗室女子再进宫,应该怎么回应。
同时,她还提出了一个建议,让朱由检始料未及:
“郡王降为郡伯,宗室中一些人很有怨气。”
“臣妾以为陛下既然是天家,应该作为典范。”
“可以给太子之外的皇子封郡王,这样那些郡王,就难以有怨气了。”
这是她想出来的办法,降低那些被封藩的皇子,对太子的威胁。
如果那些皇子连亲王都不是,还有什么资格,威胁太子的地位?
朱由检初听到这有些惊愕,但是细想之后,却觉得是个好主意。
皇子的爵位降低,既减少了对太子的威胁,也能让大明的爵位,显得更加珍贵——
连皇子都只能封郡王,那些藩王之子,封个郡伯自然不算委屈他们。
甚至在朱由检看来郡王也太高,将来他的子女多了,很可能没有足够的地方封给他们。
所以他高兴地亲了皇后一下,说道:
“郡王还是太高了,朕看应该从郡公起。”
“普通妃嫔生下的皇子封爵从郡公开始,再往上升为郡王,再提升为亲王。”
“皇后生下的嫡子都是亲王,皇贵妃和贵、淑、德、贤四妃生下的皇子,才能从郡王起。”
按照后宫嫔妃的等级,给她们的儿子定下初始爵位。
皇后听到这里,自然非常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她的儿子,身份上高于其他皇子。
尤其是皇贵妃和四妃高于其他妃嫔的设置,会让后宫女子,紧盯着这几个妃位。
她这个皇后只需要盯着四妃,尤其是从贵妃晋升的皇贵妃。
这对于她来说,自然能减少很多精力,不用对后宫受宠的女人都要防备。
像是现在皇帝最宠爱的礼妃田氏、宸妃海兰珠,根本就不需要注意。因为她们连四妃都不是,位分上还低于淑妃袁氏。
至于朝鲜贡来的赵美人那就更不用说了,周皇后从来没把她放在眼里。
就现在的后宫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威胁她的地位。
这让她对太子获得封地的事情,更加感到安心。
——
然而,皇后是安心了,外廷却不放心。
在皇帝透漏出给太子划分封地的风声后,朝堂上很多大臣,对此感到忧虑。
他们当年是站在太子一方争国本不假,但是对太子实力的壮大,同样也不放心。
因为万一皇帝感受到威胁,让群臣在皇帝和太子之间站队,那样他们也会感到头疼,不知如何面对。
身为臣子来说,效忠君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面对两个君时,他们就感到为难了。
两个君发生冲突时,他们就更是为难。
所以他们还是希望,太子能作为臣子,在成为皇帝前隐起来。
很多官员因此引经据典,上疏反对为太子册封食邑。甚至要求内阁首辅韩爌带头,驳回皇帝的这个提议。
这让韩爌感到难办,因为册封太子这件事,就是由他主持。
之前他以为这是现成的功劳,能给韩家留下遗泽,被太子登极后加恩。
但是如果他把皇帝册封太子食邑的提议驳回了,将来太子长大后,对他是感激还是怨恨?
这让他在面对这件事情时,行事非常犹豫。(本章完)
(https://www.uuubqg.cc/80885_80885899/4620020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