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她能做自己的主(捉虫)
开过饭店的周老板没吹牛,弄的果然是新鲜货。
虽然家里只有铁锅没有砂锅,但这并不妨碍周秋萍直接上铁锅版的煲仔饭。
四碗梗稻米一碗糯米淘洗干净放入清水浸泡一小时,与此同时,香菇也得泡上。
忙罢这些,大火烧开水焯腊肠腊肉这样才能洗干净风干腊肠腊肉过程中粘在表面的灰尘。焯好的腊肠腊肉上锅蒸,蒸上20分钟,差不多就能够闻到香味了。
泡好的大米得用开水煮,否则米心都泡开了下了冷水的话,会在短暂的保温时间里继续吸收大量水分,这样煮出来的米饭就难以达到颗粒分明的效果。
米下开水锅煮了不到5分钟,米饭就开始沸腾, 等到米汤已经吸的差不多了,铺上切成片的腊肉腊肠以及香菇,在锅边淋入少许香油,盖好锅盖,再往灶膛里放两个草把子,继续火烧三分钟再焖个10 分钟, 喷鼻的香味, 即便不揭开锅盖,也能从锅盖的缝隙里扑面而来。
青青本来带着妹妹在院子里跑来跑去,这会儿闻到香味,两个丫头立刻眼巴巴地跑过来。
周秋萍乐死了,故意捉弄她们∶"哎呀, 你俩能吃吗吃了不消化的。"
周高氏气得拍她∶"就你这个妈,乱讲话,我们少吃点儿不行啦。咋就不能吃了"
周秋萍笑着洗小青菜 又下开水锅烫熟了,然后开了不知道该称之为煲仔饭还是腊肉腊肠菜更确切的锅盖,将小青菜码上去,按照人头打鸡蛋。等到蛋液凝固,这铁锅版的煲仔饭就算大锅告成了。
周家的柴火灶有两个灶头,做煲仔饭时,另一个灶头同样没歇着,正在熬鱼头鱼杂汤。
兰香的爸爸拎了条十几斤重的大鱼过来,周秋萍用鱼头熬汤,鱼身的肉剔出来做鱼丸,明天上桌就是一道菜,老人跟孩子都方便吃。
青青和星星在锅边转来转去,急得不得了。这半年时间家里虽然没短过她们吃的,但小孩子长身体的时候本来就容易饿。
周秋萍先给她们一人一碗鱼汤,先用汤水将她们肚子哄个半饱,省得小姐俩吃着煲仔饭觉得香,一口接一口,到时候消化不了,还是自己遭罪。
大菜和主食都做好了,剩下的就是凉拌个粉丝,炒个醋溜白菜。周秋萍看着剩下的鸡蛋又做了个鸡蛋酱。
菜不多,但盆够大,而主食本来就有菜有饭有荤有素,一桌子摆起来,简单又气派。
洪奶奶尝了口铁锅版的煲仔饭,一个劲儿点头∶"好吃,真好吃,赶得上那会儿新四军做的“。
青青立刻竖起了耳朵,激动地大喊∶"打鬼子!"
托儿所的老师动不动就给他们讲故事,五花八门,啥都说。前脚说《血疑》《追捕》,后脚就能讲《沙家浜》,一点也不矛盾。
作为军区托儿所的小孩,两个丫头对于打仗都执着的很。
周秋萍哭笑不得,追着洪奶奶问∶"新四军还吃腊肉饭啊那日子过得不错。"
洪奶奶笑道∶"你们不晓得哦,新四军做生意很厉害的。他们做事公道的很,从我们手上买东西,从来不拖欠。我第1次吃腊肉饭,就是新四军拿了腊肉和糯米过来在我家煮的,真香啊!比这个还要香!"
她女儿笑道∶"那是因为饿狠了什么都好吃。你要觉得不好吃,你就少吃两口。"
洪奶奶半点儿不含糊∶"你想的美哦,我都这把年纪了,吃一顿少一顿,肯定要多吃。
周高氏笑着招呼客人∶"那就吃呗,这个不吃放冷了,那就不好吃了。哎哎哎,小余你多吃点儿,你管她两个呢。她们自己会吃的。"
余成笑了笑,还是帮两个小丫头都挑干净鱼刺,好让她们多吃点鱼肉。腊肉腊肠对她们来说太难消化了。
一顿饭从夕阳西斜吃到太阳落山,周高氏不好再留客人,赶紧张罗着硬给洪奶奶母女俩塞香肠∶"拿着拿着多拿点儿,你看家里这么多呢。开过年我们要去南方了,总不好还把这些都背上火车吧。别客气,别客气,别和我们乱客气。东西放坏了白糟蹋了心疼。"
洪奶奶和他女儿推拒了几回,最后还是没扛过主人家,又拎着一大袋子香肠和腊肉上了拖拉机。
周秋萍回头招呼余成∶"你也带点回去吧,蒸熟的香肠和腊肉还有。到时候你别冷着吃,你就拿到食堂加热了再吃。要是嫌麻烦的话,自己在电饭锅热—热也行。算了,你宿舍没电饭锅吧用我家的锅就行。"
余成看着她,闷声不吭。
周秋萍疑惑∶"还有事吗早点走,别到时候天黑了走乡下的路不方便,又没个路灯。"
余成却转过头,询问周高氏∶"阿姨,有没有准备酒啊明天请客要备酒吧。"
周高氏一拍脑袋,一叠声地埋怨自己糊涂∶"这个脑袋瓜子成摆设了。那么重要的事情,我居然忘了。"
按照惯例,后勤发年货会发烟票和酒票,这样才方便招待亲朋好友。
可不知道是后勤的人觉得周家全是女人用不上烟酒,还是烟票酒票紧俏,已经发光了。反正她们家的年货里就没这一份。
余成露出笑容∶"那我去镇上供销社看看吧。现在不要票好像也能买了。"
周高氏点头,掏出包钱的手帕给他数钞票∶"还有檀香和蜡烛,有的话都买。草纸再买两包,今年多烧点儿。"
余成接了钱,转身就出门。
周秋萍头痛,说阿妈∶"这都什么光点了,你还让他跑来跑去于什么"
周高氏却一本正经∶"你想把我劈成几个人用啊他不跑腿谁去跑腿叫你找个男人你又不找,我还得自己找人干活。"
周秋萍毫不客气地怼回头∶"我也没说不让你找老伴啊。你找个现成的,不就成了吗"
"你个死丫头,当妈的人了,嘴上还不把门!"
余成倒是没有故意磨蹭,他开着车,来回不过半小时就将东西买回来了。
可是周高氏还是不放他走。
因为不管是羊还是鸡鸭,都还活蹦乱跳的呀。宰羊杀鸡这种事总不能让女同志来吧还得他明天一大早起来干活。
周秋萍哪里看不出阿妈的意思可她从来就没能成功说服过阿妈,她能怎么办 只能由着他们去。
两个都是成年人,应该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至于她自己,赶紧洗洗早点睡吧。
过年大扫除什么的,果然应该包给家政人员,实在太累了。
周秋萍搂着两个女儿,一觉睡到天亮。
她觉得时候还早,外面却已经忙得热火朝天。余成跟阿妈也不知道啥时候起来的,鸡杀了,羊也宰了,都已经剥了皮,正泡在水里清洗。
余成看她跟女儿下楼,招呼道∶"早饭在锅里,先吃了饭再忙。"
周秋萍感觉有点怪异,好像主客颠倒了位置。
院子门响了,大伯娘手上拎了筐菜走进来,招呼道∶"东西放哪儿"
本地现在的规矩是谁家力宴席,过来吃饭的左邻右舍都要派人(通常是女主人)来帮忙。
周秋萍吓了一跳∶"大伯娘,你怎么这么早啊"
"早啥呀做席面可花时间呢。你家不是还要开祠堂吗当然得早点准备好。"
周秋萍疑惑的转过头看阿妈。怎么又要开祠堂之前也没听阿妈提呀。
周高氏忙着烫鸡毛,头都不抬∶"是该赶紧,得把青青和星星的名字写进族谱里。
周秋萍感觉怪怪的。
本地规矩,女人名字不上族谱。能上族谱的,那都是留在家里招熬要继承香火的。
说实在的,周秋萍一点儿也不在乎族谱。她甚至一看当年破四旧不够彻底,没把这破玩意儿彻底破光了。什么宗族有个屁意义,就是封建余孽。
只是这种话,她只能咽在肚子里,起码不能现在说,否则就是成心不想过好这个年。
余成看她站着发呆,又催促了一回∶"你先吃饭吧,羊我来收拾,尝尝我的烤全羊。"
周秋萍大吃一惊∶"你还会做烤全羊"
余成乐了∶"正宗的啊,南斯拉夫烤全羊,我可是正儿八经学过的。"
周秋萍满头雾水,搞不懂他怎么和南斯拉去也扯上关系了
她本来还想用这只羊做只全羊宴呢。
算了算了,直接烤也行,不然太麻烦,还不晓得要做到什么时候。
羊肉烤了,羊杂刚好用来做羊杂汤,用来配馒头或者面饼子吃都香的很。
周秋萍带两个女儿喝了大米粥,又吃了鸡蛋,赶紧抹嘴巴去干活。
村里打算过来吃饭的人家派的帮工都到了,她这个主家要是不露脸,那简直就是自己给自己丢人。
既然余成自告奋勇地包了烤全羊这个重头戏,周秋萍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做鱼丸和炸平菇。
下河村也算是水乡,村里的主妇基本都会做鱼丸。听了周秋萍的主张,大家二话不说,立刻上手干活,倒是把周秋萍挤了出去。
周秋萍也不跟大家挤,她自己管着两个锅,一边蒸笼里放着粉蒸肉,粉蒸排骨,另一个锅则翻滚着油,等到烧开了,裹了加上鸡蛋的面粉糊的平菇就下锅炸。
一时间,叫人都搞不清楚究竟是粉蒸肉香还是炸平菇香。
平菇炸出了一箩筐周秋萍就招呼小孩子们先吃。
锅里的油她也没白放着,继续炸藕夹肉。这也是备受大家欢迎的一道菜,藕的清甜糯香,猪肉的鲜美咸香混合在一起,真是美死个人。
两只锅都占满了,剩下的食材大伯娘直接拎回自家做。乡下人不讲究这些,不管是在谁家烧的,最后端出来一块吃就行。
东西准备的差不多了,大大爹就扯着嗓子招呼众人∶"走走走,先去祠堂,供过祖宗再开饭。
原本规矩是大年初一祭祖。现在提前要开祠堂,大家心里都有数,肯定是周家母女有心主张了。
经历过土改又遭遇了破四旧,下河村人的宗族观念已经淡薄了许多。
最起码的,周高氏提出两个外孙女儿都改姓周,要上族谱的事,除了大爷也嘀咕了两句之外,其他人居然根本没吭声。
其实也不是大家都赞同这事。只不过这又不是自家的事,族长都没发话,他们又何必出这个头呢
再说了,看看秋萍再看看周高氏,这母女俩现在就是城里人的做派,瞧着就混的不错。
待在乡下,来来回回也就是地里的这点出息。即便大大爹张罗着大家一块儿打草绳,做草包,也就是给家家户户添个百八十块钱的收入。家里有两三个小孩读书的,连孩子的学费都不够。
既然这样,还不如进城呢。
这都要进城了,当然不能得罪混出名堂的人。大家还指望有人帮忙领路呢。
周秋萍规规矩矩地跟着烧香,跟个木偶似的被大大爹摆布来摆布去。
对于眼前由阿妈主导发生的这一切,她谈不上厌烦,也说不上有多高兴。
要怎么说呢她虽然对上不上族谱没啥感觉,但这选择权得在她自己手上,她愿意要两个女儿上族谱就能上,她不愿意就不上。
珍贵的不是族谱,而是她拥有的选择权。
她看着阿妈红光满面的脸,突然间就想起上辈子刚去海城打工那会儿看见人家坐在外滩喝咖啡。那是她从未见过的生活,那时候她甚至都不敢发誓将来有一天她一定也要坐在那里喝咖啡。因为潜意识就觉得自己不配,没那资格。
后来有钱了,她坐在漂亮的咖啡座上喝了咖啡,才恍然发现,呀,也就那样。
她想要坐在外滩喝咖啡的渴望不高级,阿妈想做族谱的主的心愿也不低级。人的梦想无所谓高远与浅薄,只要不是杀人放火,有条件实现为什么要压抑自己呢
她看着祠堂里黑压压的人头,暗自吸了口气,将檀香插进炉香炉里。
大大爹拉长了声音∶"入族仪式结束,从今天开始,这两个丫头就是咱们下河村周家的人。
立刻有人跳出来∶"哎呀呀,秋萍,你这是要招女婿了吧我跟你说不要招外地人,要找知根知底的。嫂嫂绝对给你找个好的。"
旁边人哄笑,还有人讽刺她∶"哎呦,有好的呀,你自己当姑娘那会儿怎么没自己留着呀"
开口要保媒的女人瞪眼睛∶"要能留我当然自己留啦,这不是不行吗"
祠堂里的哄笑声更大了。
周秋萍没理会这些,指张罗的将祭祀用的大猪头端回去,这个下锅卤,绝对是美味佳肴。
"慢着!"
外面突然间响起吆喝声。
(https://www.uuubqg.cc/80358_80358690/4134614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