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713章 传出去,京津驰道不修了!

第713章 传出去,京津驰道不修了!


  眼下的天津,

  前有大明第一家股市开张,各地商贾云集天津为天津带来了短暂的繁荣,后有京津驰道修建在即,京津驰道司大笔大笔银子撒下去购买土地,让不少人都阔绰起来,眼下天津可比之前的时候繁花多了,不仅人多了,这手里的钱也多了。

  手里有了钱,就可以给家人置办几身衣裳,或者是拿来购买些其他东西,这又进一步促进了天津的经济,现任天津知府冯宜就开心的很,这经济增长,人口增长,还有驰道落户,这么多的政绩坐在头上,冯宜这几年的政绩评个甲是绰绰有余了。

  连续两次吏部考核评价为甲,他就稳稳的可以升迁了。

  眼下已经是正四品的知府,只差一步,就可以迈入从三品了。

  别看正四品和从三品就那么一级,但这一级就是一道天堑,多少人倒在这一道天堑上。

  别看正四品和从三品都穿绯袍,但正四品和从三品可不是一个级别,从三品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选择,更大的升迁可能,以及被皇帝和元辅看在眼里。

  这是一道无形的门槛,你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就在那里,哪怕都是一府知府,正四品的知府就只是一个知府,而从三品的知府则意味着你已经进入大佬的视线中,是未来有希望进入六部乃至内阁的潜力苗子。

  不过冯宜也很清楚,眼下很多人都盯着他呢,谁都知道眼下天津府只要落实了驰道一事就是拖拖的政绩,谁不想要政绩,谁不想升迁啊。

  坐在衙门里,冯宜翻看着最近的事务,看到驰道用地一项,他忍不住问道:“这驰道的用地,怎么还没解决?”

  知事苦着脸说道:“杨家那块地他们不愿意卖,非要驰道衙门出三十万两银子才肯出售。”

  “三十万两,杨家也真敢想,他们疯了?”冯宜都不敢相信,杨家是喝了多少假酒才敢问朝廷要三十万两银子的。

  知事继续说道:“大人啊,这杨家背景很深啊,驰道衙门那可是工部所属,正三品的官,杨家丝毫不惧,这背后有人啊。”

  冯宜揉了揉眉心,杨家有没有背景不去管,他是天津的知府,这驰道修不起来,他可是有连带责任的,而他眼下想要处置杨家都不好处置,因为杨家压根没犯法,人家卖的不是农田耕地,而是林地,这是人家的地,人家要卖多少你没法管啊。

  但驰道衙门都规划好了,眼下让驰道衙门重新选址重新考量,那要耗费多少时间,浪费多少人力银钱,这他也担待不起啊。

  正想着怎么解决杨家的事呢,同知进来了:“大人,有京官来了。”

  “京官?”冯宜心里咯噔一声,这天津府的股市开市后,倒是有些京官的家属来买过股票,但从来没有京官亲自来过啊,这些京官一个个恨不得鼻孔朝天,拿下巴看人,他们怎么会跑到天津来?

  该不会是因为京津驰道一事迟迟没解决,工部来人了吧?

  “来人是何身份?”冯宜问道。

  同知一脸紧张:“来人自称是翰林学士,内阁通政参议。”

  冯宜一听连忙起身:“还愣着干嘛,去迎人啊。”

  “不用如此麻烦,冯知府,在下已经来了。”黄宗羲说着走了过来。

  看着黄宗羲过来,冯宜上前说道:“不知上使驾到,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黄宗羲笑着说道:“冯知府,还请原谅在下这不告而来,不过请冯知府放心,在下前来,只为了查一些资料档案,这是手令。”

  冯宜接过手令一看,眼睛一瞪,随即将其折好收起:“我明白了,王大人,你陪黄大人去调阅档案。”

  一旁的同知连忙带着黄宗羲前去调取档案。

  在查阅了黄家的户籍档案资料后,黄宗羲返回了京师,悄悄的来,悄悄的走,没引起什么风浪。

  回到京师的黄宗羲将自己查阅到的情况告诉张好古后,张好古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嗯,太冲下去休息吧,来龙去脉本阁知道了。”

  黄宗羲下去休息没多久,张瑞图就来了:“元辅,我听说京津驰道的修建卡住了?”

  张好古有些诧异:“这事你从哪知晓的?”

  张瑞图笑道:“嗨,下面人听到了一些流言,传的有模有样的。”

  张好古抿了口茶:“京津驰道,的确出了点麻烦。”

  张瑞图看了看左右没什么旁人,凑上前问道:“元辅,我听下面人说,这件事牵扯到了那边?”

  说着,张瑞图指了指南方。

  张好古清楚张瑞图是什么意思,南方,指东林党人。

  眼下大明新党强势,占据北方及江南等地,而东林党人退居南方江淮等地的大本营,但眼下朝廷里依旧是新党和东林党各半,因为新党以北方为根基,所以被称为北边,而东林党老巢和成员基本都是南方人,所以称为南边。

  张瑞图这一点,张好古就知道张瑞图有新的想法了:“张相有什么打算?”

  张瑞图说道:“元辅,今晚不妨去我家坐一坐?”

  张好古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张瑞图的想法。

  晚上,张好古来到张瑞图家里,发现卢象升、徐光启也在,这下张好古有些好奇了。

  张瑞图在新党里不算三号那也是四号人物,能把卢象升和徐光启找来倒也不奇怪,但看着这场聚会,张好古就感觉,张瑞图可能要玩次狠得。

  “长公啊,你把子先和建斗都找来,是谋划什么呢?”张好古笑问道。

  张瑞图先是请张好古坐下,然后给张好古倒上茶,这才笑着说道:“眼下在这里的,说是我新党在朝廷的核心没错吧?”

  三人点了点头,当朝首辅兼吏部尚书、次辅兼礼部尚书、阁老兼户部尚书加一个未入阁的工部尚书,大明内阁占一半,六部占四部,具是新党,军方的不算,政方的可都在这了。

  张瑞图继续说道:“元辅,自我等推行新政至今,朝廷形势一片大好,但东林党人依旧负隅顽抗,占据南方与我等作对,企图伺机而动,这东林党人是贼心不死啊。”

  “大明的未来,有我等新党就够了,东林旧党那些腐儒不自己找个地窖腐烂发臭,偏偏还挡在我等身前碍眼!元辅,我们不能在这么容忍下去了。”

  张好古静静抿了口茶,没说话。

  张瑞图在新党的地位不低,是绝对的核心人物,又是当朝次辅兼礼部尚书,执掌文教与朝廷喉舌,他要是没有自己的想法,单纯的是张好古的工具人,那谁也不信。

  人都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欲望的,说张瑞图要挑战张好古的位置,那没这个可能,但说张瑞图想让新党的势力更进一步,这不仅仅是张瑞图一人的想法,是新党上下都有的野望。

  谁不想彻底干掉东林党,让新党彻底执掌朝野?

  眼下大明越来越强盛,新党的成员在各地发光发热,眼看着新党势力越来越大,未来前景越来越好,大家伙也都是蠢蠢欲动,有种迫不及待的把东林党扫进垃圾桶的欲望。

  这不是张瑞图一人的想法,也不是张好古说控制就能控制的。

  新党发展至今,张好古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和一把手这没错,但新党上上下下那么多人,都指望着他,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野望,哪怕张好古不想争,新党上下也会逼着张好古与东林党去争,因为你到了这个地步,到了这个位置,这种事是无法避免的。

  就算如今坐在首辅位置上的不是张好古,是什么李好古,王好古也会如此。

  眼下这些东西,张好古还能控制,但他已经看见不远的未来,新党所形成的大势将他裹挟,带着他不断向前,向着未知。

  见张好古没说话,张瑞图继续说道:“元辅,魏相和黄相,今年一个五十五,一个六十三了,他们也该退了,也该让一让位置了。”

  五十五,六十三,老吗?

  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看起来已经是老朽了,但是在朝廷里,五十五和六十三这还是壮年啊,五十岁能成为内阁阁老,这就是很厉害了,运气好能在内阁待十几年呢。

  莫说六十三,就是六十五又如何?

  看看严嵩,六十三岁才入内阁,随后在内阁待了十五年,这时候都七十八了,但人家偏偏又再度入阁,先后把持朝政二十四年,到了八十七才病死。

  因此六十三岁的内阁阁老,还年轻嘛。

  而且年龄若说老,内阁除了张好古和卢象升,还真没几个年轻的。

  张瑞图今年也六十一了,刑部尚书乔允升今年四十九,兵部尚书刘鸿训今年六十六,而工部尚书徐光启,今年六十八了。

  张好古知道张瑞图的意思,徐光启再不入阁,就真没什么机会了。

  所谓的魏广微和黄立极年纪太大该让位,就是该让他们下来,让徐光启入内阁了。

  这样不仅新党的势力能进一步扩大,打击南边的东林旧党,还能让徐光启这个新党老人进入更重要的位置,从而让新党进一步掌控朝政。

  徐光启这些年掌控工部,为了大明的水利建设兢兢业业,不辞辛劳,按功绩,的确够入阁了。

  谁又不想入阁拜相,青史留名呢?

  想到这,张好古终于是开口了:“这杨家的事,背后牵扯着谁,你们查出来了?”

  张瑞图说道:“开州那位。”

  张好古点了点头,起身说道:“这件事,我不知道。”

  三人眼看着张好古离开,张瑞图终于是松了口气,笑着说道:“元辅是同意了,这件事我们可以做下去了。”

  卢象升叹了口气:“我总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好。”

  卢象升是耿直性子,张瑞图清楚,因此他笑着安抚道:“这件事,卢相你不用管,我借一下你手下的人手即可。”

  翌日,张瑞图找来了崔成秀和孙奇逢:“启泰啊,京津驰道,眼下还是卡在杨家那里?”

  孙奇逢说道:“没错,杨家咬死要三十万两银子,不松口。”

  张瑞图笑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先不修了。”

  “先不修了?”孙奇逢懵了,张相这什么意思?

  张瑞图解释道:“这件事啊,已经不单单是杨家的事了,还牵扯到杨家背后的人。因此你放心,此事不会影响你的位置。”

  “这件事,咱们先放出风去,说因为杨家狮子大张口,这京津驰道修不下去了。”

  “如此一来,京津驰道的股票必然下跌,而天津已经购买商铺、修建仓库的那些大商人和持有京津驰道股票的商贾、朝廷的百官,必然会担心手里股票不值钱了,这样一来,我们的第一步计划就完成了。”

  “不替那么多大商贾的影响力,就是朝廷百官所形成的压力,就够杨家背后那人吃一壶!”

  孙奇逢说道:“如此一来,杨家背后那人迫于压力必然会有动作?”

  张瑞图高深莫测的笑道:“不不不,如此一来,这朝野舆论一起,必然引起有心人的注意,而这有心人,必然会去调查杨家的情况,只要调查杨家的情况,杨家背后那人出不出来,已经无所谓了。”

  崔成秀眼前一亮:“张相这招投石问路接抛砖引玉,用的高啊。”

  “杨家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只要引起有心人的注意,那杨家必然会彻底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到时候一些事被那些御史知道了,不用我等发力,杨家就得玩完,而且还不会引起任何怀疑,民间的商贾百姓甚至还会叫好。”

  张瑞图抚须笑道:“没错,杨家挡了天津商贾和百姓的财路犹不自知,我们稍微一推,他们得罪的就不仅仅是天津的商贾和百姓,还有京师百官,这大明南北各大商贾,到时候墙倒众人推,杨家完蛋不提,他背后那人也会暴露出来,连带着倒霉!”

  崔成秀点了点头,随即又提出一个问题来:“可是这是,元辅...”

  张瑞图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元辅什么也不知道。”

  崔成秀恍然大悟:“明白了,下官这就去做准备。”

  张瑞图又看向刘鸿训:“启泰啊,你明日就可以发出告示,说京津驰道暂停修建了。”

  刘鸿训说道:“下官明白。”

  翌日,工部所属的驰道衙门贴出告示,因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京津驰道暂停修建。

  朝廷百官一开始还没在意,毕竟有些不可抗力很正常,例如突然遇到地动了,河水暴涨了,或者地方出现什么情况了,影响到驰道修建很正常,百官以为是正常因素,没有多去在意。

  而在京的商贾们看到这则消息,虽然有疑惑但也没放在心上,毕竟是朝廷的项目,朝廷百官和陛下都买了股票,这京津驰道还能不修了不成?

  可几则小道消息的流传,让商贾们坐不住了。

  “刘掌柜,你听说了嘛,那京津驰道暂停修建,是因为有人想敲诈驰道衙门三十万两银子!”

  “啊?!这事真的假的?!还有人敢敲诈朝廷?!”

  “真真的,我刚从天津得到的消息,那家上面,有人啊!”

  “...”

  “李兄,听说京津驰道不修了?”

  “嗨,谁说不是呢,我在天津都买好仓库和店铺,就等着驰道开修了,眼下驰道突然不修了,这我的钱都扔进去了,这可怎么办啊!”

  “这件事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啊?”

  “听说,是天津有个土皇帝从中作梗,有大人物参与其中啊!”

  “...”

  “诸位掌柜,这杨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敢问驰道衙门要三十万两银子,也不怕崩了牙?”

  “这不都说杨家背后有人吗!那背后站着一位大人物啊!”

  “原来是这样!”

  “是啊是啊,听说站着的不止一位大人物啊!”

  “...”

  京师是小道消息满天飞,商贾们坐不住了纷纷前往驰道衙门询问情况,得到的消息就是京津驰道的确是暂时停止修建,至于什么时候重新开工,那就不一定了!

  这个消息传开后,不仅商贾们彻底坐不住了,百官也做不住了。

  这京津驰道明明是稳赚不赔的好买卖,怎么眼下成了赔本生意了?

  天津的商贾和百姓得到京津驰道暂停修建的消息后,商贾和百姓也坐不住了,商贾代表,百姓代表,士绅代表纷纷找上天津府知府冯宜,让他想个办法,这京津驰道要是真停了,大家眼下这好日子不就没了吗?!

  这谁受得了啊!

  冯宜提前得到了消息,他是一脸苦涩,直言这件事他会尽全力,但他不一定能解决,因为杨家背后有背景,这下,关于杨家的传闻在天津是彻底传开了。

  什么杨家背后站着某位王爷,是某位王爷看到了京津驰道的银子和股份。

  什么杨家背后是宫里某位大人物,那位大人物要拿笔钱回家养老。

  什么杨家背后是站着一些不可说的人,他们和辽东有一些不可说的关系。

  什么杨家实际上是野心勃勃,打算对大明取而代之。

  一时间,各种流言众说纷纭,难以阻止...


  (https://www.uuubqg.cc/80296_80296387/69874326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