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北方冬日的清晨,万物仿佛还在还在沉睡,但村庄人家的烟囱上都升起了袅袅炊烟。
忙碌了一年,到了冬天,村里人们的生活一下子闲适下来,大部分人进入了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开启了猫冬模式。
依旧还在劳作的人家也是有的,朱家庄的朱木匠一家,家里四个木工,都到岩山镇上做工去了。
在朱家庄,朱姓是大姓,一村人人多多少少都挨着点亲,少数外姓人都是后来陆陆续续搬迁过来的。不过此地民风淳朴,村民友善,鲜少有朱氏族人欺凌外姓人的情况,总体而言是一个宁静祥和的村子。
“明娘,太冷了,来灶头边,别在院子里玩了。”一个穿着一身身型健壮,脸色红润,四五十岁年纪的妇人从厨房里探出头来喊道。
“好的祖母,这就来。”蹲在院子里的小女娃应声,她穿着一身红色棉袄,一双眼睛乌亮乌亮,生的玉雪可爱,衣服裹得太多显得有些圆滚滚。只见她手里捏着一个细细的树枝在院子里的沙地上写写画画,应了一声后,拍了拍手上的沙子,慢慢吞吞站起来,走到厨房里,在水缸打了一瓢水洗手。
此幼童就是朱明明,穿越到这个历史书上不存在的朝代已经四年多了。朱明明在现代时也就20多岁,本科读了四年建筑材料,研究生考了个化学专业,短短的大学生涯,就从一个天坑跳到了另一个天坑,然后因为一次意外事件嗝屁了,穿到到古代变成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儿。
厨房里头喊她的是她的祖母,杨高梅,是镇上屠户家的女儿。嫁到老朱家,生了三子二女,两个女儿都嫁到外村。
朱明明她爹朱立良排老三,朱明明在小家里也排三,最小的一个,前面还有一个亲哥哥朱旭一个亲姐姐朱星,朱明明现在改名叫朱明了。
朱家在朱明这一辈可以用人丁兴旺来形容,朱立良的两个哥哥总共生了八个孩子,一大家子好不热闹。
“明娘,快来灶前暖暖手,你这孩子,大冬天还在外面捣鼓沙子,当心生冻疮。”祖母拉着朱明明坐到灶前,伸出小胖手,握住祖母给的水煮蛋,脸蛋被灶火照的红彤彤。
朱家劳动力多,也辛勤,还有木活这个收入,日子过得殷实,算是村里的日子比较好过的人家。家里养了十来只母鸡,小孩子们每天可以吃一枚鸡蛋。
“祖母,我才不是瞎玩沙子呢!”仔细的剥着鸡蛋壳,朱明扯着嫩生生的小嗓门撒娇。
童言童语逗得杨高梅笑呵呵,手上搅拌粥的动作也快了几分。
朱明心里暗暗想,我那是在沙子上默写化学公式,妥妥的进步儿童!吃着香喷喷的水煮蛋,也不忘伸出胖爪给自己比个耶。
本朝是大朔朝,历史上没有的朝代,商品经济发达,贸易自由,民风开放,整个社会状况朱明明觉得有点像唐宋年代,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朱家庄位于晋州,大概在现代的山西地区,不过行政区域划分不一样,气候地理条件也有不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农业是主要经济来源。这些是朱明明短短四年多的人生见闻得到的一些信息。
“祖母,爹爹他们什么时候回家。”朱家的男人们到岩山镇去做木活,走了有半个多月了。
“快了快了,估计也就是这两日了。”杨高梅说着,手上麻利地把锅中的小南瓜米粥盛到碗里里,火候掌握的刚好,黄澄澄小米粒煮的开花,软糯香甜的南瓜块散落其中,弥漫着勾人的味道。
“祖母,我帮你拿筷子。”说话间,小孩们也都叽叽喳喳进来,到厨房里帮着端碗拿筷。
吃饭的堂屋里,大房媳妇李氏怀孕日子也不短了,身子笨重,坐在凳子上做做婴儿穿的贴身小衣裳,看到孩子们进来,把针线筐搁到一边,招呼他们坐下。朱明明她妈,三房媳妇叶秀也刚打扫完牲畜圈挨着嫂子坐下。
小萝卜头们团团入座,跟朱明明挨着的是二房堂姐朱宝,说是堂姐,实际上也就相差几个月。这个大家里,朱宝和朱明明年龄差不多,关系最好。
“明娘,我娘带着哥哥去外祖家好几天了,你说今天他们会回来了吗”朱宝嘟着小脸。
“快了快了,他们会给你带好吃的回来的”朱明明一口咸菜,一口粥吃的喷香。
“哼哼,去外祖家居然没上带我”朱宝愤愤咬了一口鸡蛋。
“宝娘,你前两天风寒刚好,天寒地冻的,二伯母也不放心让你去。”说话的是朱明明亲姐朱星,虽然才六岁,但一开口,俨然就是一幅小大人的模样。
朱宝的娘带着大女儿和儿子回娘家,参加娘家弟弟的婚事,天冷加之路有点远,已经走了有两三天了。朱宝是个爱玩爱闹的小姑娘,结婚这种热闹的场合,没能参与,简直让她生气,她娘前脚刚走,她就开始嘟嘟囔囔。
小孩有小孩的话题,大人们也在旁边说话。
“老大媳妇,你这日子也快了,最近就不要干重活了,在屋里多歇歇,有啥事多让孩子们跑跑腿。”
“娘,我这都不是第一次生孩子了,这些我都晓得的”李氏缓缓地抚抚肚子,脸上带着慈爱的笑意。
“大嫂,娘说的对,这天气越发冷了,这两天雪下的厚,路面冻上了,容易打滑,小心点好,家里的活儿你不用担心,我跟二嫂能收拾。”
朱家这一大家子关系非常和睦,主要归功于明理公正的朱老爷子朱振山和爽利泼辣的杨高梅,把子女们教育的仁义厚道,娶进门的媳妇也都贤惠能干。一大家子人少有矛盾,就算有也很快解开。
朱明明很庆幸穿越到这么一个温馨友□□,有疼爱自己的长辈,还有一群陪伴自己的兄弟姐妹,能够吃饱穿暖。
上辈子的朱明,父母早早的离婚,离婚时俩人都觉得孩子是拖油瓶,把朱明丢给年迈的父母带。朱明的童年就是辗转在奶奶家和姥姥家,后来老人都去世了,朱明也考上大学,再没回过家乡,所谓的父母也再没联系过。
比起上辈子冷淡疏离的家庭关系,这辈子朱明妥妥的就是泡在蜜罐里的幸福小孩。
吃完早饭,男孩们也都出门上学去了。朱家村里有一个四十多岁的林秀才办的学堂,束脩只需一年一两银子并一些吃食,家里有些余钱的人家都会送孩子去识几个字,附近几个村的孩子也会到这来念书。
“这么冷的天,我只想到被窝里暖着,哥哥们还要去学堂,冷死了冷死了”朱宝夸张的耸耸肩,把小手揣到怀里拢住。
朱明明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冬天早起读书,可以算为所有学生心里最痛苦的记忆!温暖的被窝就像一块磁铁,现代时,每次都是靠着强大的意志力把自己从床上撕下来,迈着宛如灵魂出窍的步伐向学校飘去。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来到大朔经历了四个冬天,总感觉比现代冷。朱明明归纳了几个原因:一是现代社会的温室效应。二是现代科技发达,取暖手段多种多样,空调、暖气、暖宝宝、羽绒服等等。三是自己还是个小孩子,根本不抗冻!
朱家村的夏天还算不太热,但是每每到了冬天,朱明明就无比怀念现代高科技,怀念在暖气房里吃冰棍的日子。
虽然朱家生活水平还可以,晋州也是著名产煤地,但是毕竟是农家,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家里采用集中供暖,只在堂屋里放了两个炭盆,全家没事的人都到堂屋里取暖。
说是堂屋,但其实并不仅仅只做待客吃饭的地方,老两口的卧室也是这,朱老爷子朱振山在堂屋里打了一个大柜子,把睡觉的地方和堂屋分隔开。这还是去年朱明明提出的建议,毕竟以前这房间,一进门就一览无余,祖母祖父的床和吃饭的桌子没有分隔。当时朱明明便跟祖父祖父提个建议,打个大柜子,朱家男人多力气大,山上木材多,打个款式简单的柜子实在是很容易。
别说,自从打了柜子后,这屋的格局确实井井有条了很多,既能分隔屋子,还多了储物空间,大家都觉得不错。
朱明明和朱宝朱星两个小姐妹在翻花绳玩,大房的姐姐朱巧十二岁了,在旁边跟着长辈们做些针线活计,朱明明的亲哥朱旭和大房的朱富嘻嘻哈哈,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悄悄话。
“唉,真无聊。”朱宝悠悠地叹了口气,翻了半天花绳,显得有些兴致缺缺了。
“祖母,我们想出去捡点虫子回来喂鸡。”朱星也坐不住了,想往外头跑。
朱星此话一出,几个小的都齐齐点头,眼巴巴的看着祖母。
杨高梅也不忍拒绝,大手一挥,“行,富哥看着点弟弟妹妹,走路小心点别摔着。”话音刚落,几个小孩跑的没影儿了。院子里传来几声知道了,伴随着笑声远去了。
刚出院门,朱旭就漏出一抹神秘兮兮的笑容,看着三个妹妹说,“我跟富哥知道一个好玩的地方!”
(https://www.uuubqg.cc/79546_79546954/4046406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