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家山头通现代[六零] > 第60章 六十年代之行4

第60章 六十年代之行4


姜粤来到六十年代,到底也不至于真的就白来一场。

        戚玉秀还是领她出门了,她重新打扮了一下,简直堪称换装小达人,就连戚玉秀都被她意了一下,两个人都有点判若两人,这样倒是也好,省了不少的事儿。

        宝山宝珠依旧要上学,宝乐被戚玉秀送去跟小陈珍玩了。

        打发完了三个小的,戚玉秀这才领着姜粤一大清早的悄悄下山,奔着公社去。他们不敢在村里活动,这大家都认识,来个人也是说不清,但是出门就不一样了。

        姜粤跟着戚玉秀去了公社,只是这一去,又是感慨。

        即便是这是个镇子,也没有一点繁华热闹的景象,在戚玉秀的掩护下,姜粤偷偷的拍了一些照片。

        石头房子,砖瓦院子,还有条件艰苦的土石方院子,墙上满满都是标语,路上有戴着红袖箍的人大步流星的走过……姜粤觉得,她就算是走遍山山水水,也不如来一次这里,这种浓郁的时代气息,穷是真的穷,但是又有种很难形容的感觉。真的很有特点。

        她跟着戚玉秀到处看,顺着她的视线知道哪里是国营饭店,哪里是理发馆,哪里又是粮站,还有副食品商店……她好奇的问:“那剪头发也要票?”

        戚玉秀:“当然要啊。”

        她说:“如果你来卖头发,那么能换一张剪发的票。”

        姜粤又一言难尽了:“那生活起来也太不方便了……呜呜。”

        她被戚玉秀捂住了嘴,戚玉秀:“这些话不能在外头说。”

        姜粤慎重点头:“哦。”

        正说着话,看到一个自行车哧溜儿一下过去,骑着自行车的满脸都是骄傲。

        姜粤:“……”仿佛开了玛莎拉蒂。

        她问:“自行车多少钱啊?”

        戚玉秀:“二百来块吧,我没问过,听说是好的二百七八,便宜的一百七八。可是不是有钱都能买到的,镇里供销社的自行车是常年缺货的。”

        姜粤:“???”

        戚玉秀语气里带着骄傲,说:“俺们这边也不算穷的,公社里有两三家厂子呢,人家工人挣得多,要是家里宽裕,那是怎么都能攒出一辆自行车的。所以自行车是供不应求的。”

        姜粤:“!!!”

        戚玉秀又说:“再说,哪儿有那么多自行车票啊,没有票怎么买车?”

        这个买车,说的像是买豪车。

        姜粤:“啧。”

        戚玉秀笑着说:“是不是觉得很不能理解?”

        姜粤想了想,诚实的说:“知道是这样,但是看到还是很吃惊。”

        戚玉秀:“还好,我们都习惯了。”

        姜粤:“习惯不代表这样对,不过现在……也不是谁能改变的。”

        她笑了笑,说:“你们这里有电影院吗?”

        戚玉秀:“有的,绕过去这边就是了,你想看电影?看电影不要票,我领你过去。”

        姜粤顺势挽住了戚玉秀的胳膊,说:“走吧。”

        戚玉秀:“……你放开。”

        姜粤:“???”

        戚玉秀:“咱们这边不流行这样走路,会被人盯着看。”

        像是在那头儿,有的是姑娘们手挽手一起逛街,女孩子嘛!这样很正常的。甚至男女之间也挽着手,她第一次看见的时候,差点震惊到炸呢。

        不过,他们这边不是这样的。

        大家都是板板正正的,正式的场合,还要说一声语录呢。

        姜粤:“……”

        毫无见识的女同志姜粤跟着戚玉秀,两个人一起奔着电影院,不过这边的电影院就不是选片子的事儿了,在不是休息日的上午,电影院并没有开门,今天只有一场,是傍晚。

        姜粤:“……”

        “那边是我们公社的小学。”戚玉秀作为一个合适的向导,倒是事无巨细,她说:“我外甥就在那边上学的。”

        “学习怎么样?”

        戚玉秀:“一般,现在大家都不在乎学习的。就算是读了高中,也没人……咦?”戚玉秀惊讶:“那是我外甥。”

        姜粤赶紧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就见两个小孩儿一起往这边走:“哪个是你外甥?”

        戚玉秀:“高个子那个。”

        姜粤仔细看了看,真挚的感慨:“你家基因不错啊,你外甥长得也可爱。就不说宝山,宝珠和宝乐都特别好看,简直是继承了你的所有优点。你这个外甥长得也好。”

        戚玉秀:“……”

        她看了姜粤一眼,说:“我姐姐是我们家长得最好看的。”

        姜粤听她的语气十分骄傲,笑了。

        戚玉秀看着姜粤,突然一个年头就起来了,她迟疑了半响,说:“你能帮我个忙吗?”

        姜粤:“你说!”

        ******

        济宁跟自己的同学分开,蹦蹦跳跳的往家走。

        他们现在也基本都是半天课,上学更是浑水摸鱼,他一点都不想上学了,但是他也知道,他如果不上学,他爸妈能锤死他。他们是宁愿花钱让他去学校学点东西也不想他在家玩儿的。

        小济宁幽幽叹息,他想去的二姨家玩儿。

        他想抓兔子,他想抓山鸡,他想……咦?

        他看到前边的阿姨掉了一个包,他赶紧跑过去捡起小包包,脆生生的叫:“阿姨,你的包掉了。”

        时髦的女同志一回头,惊讶的看向了的他,随即视线落在他的手里的包上,她三步并作两步,飞快的跑过来,一把夺过济宁手里的包。济宁抿抿小嘴儿。

        她仓皇的打开包,济宁一看,眼珠子瞪的比牛眼还大,震惊的看着眼前的年轻阿姨。

        女同志攥紧了包,深深的喘息,赶紧就点了起来,当着的小济宁的面儿,数一数,济宁别她难看的脸色吓到了,也没走,看着她数着钱……

        不过女同志也没有细数,似乎只是大概数了一下,终于松了一口气。

        她这才看向了济宁,说:“谢谢你小朋友。”

        济宁:“哎?”

        他挠挠头,说:“不用、不用谢。”

        有点不好意思。

        “怎么不用谢?你帮了我大忙,这钱要是丢了,我怕是也没得活了,这可不是我的,是单位货款。”女同志严肃又认真,她面带感激,真挚的说:“小朋友,你真是一个很好的孩子。”

        小济宁又挠头,还是不好意思。

        女同志:“如果不是你叫住了我,我就要犯下大错误了。如果不是遇到你,换了一个人,如果心肠不好不还给我,我都没地儿找人。”

        她咳嗽一声,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家里住在哪里?”

        济宁:“啊?”

        女同志:“我现在还有事儿,你把住址给我,我稍后一定登门道谢。”

        小济宁:“不用不用。”

        女同志:“怎么不用?那必须的。”

        济宁:“真的不用……”

        女同志:“这是应该的,你帮了我这么大的忙,我连登门感谢都不做,我还是个人?”

        “那……我叫济宁,我家住在厂区家属院儿……”

        女同志:“行,我知道了,谢谢你。我这还有事儿……等我稍后去你家好哈。”

        她似乎真的很急,很快的走开,小济宁看着这个阿姨的背影,摇摇头,说:“真是个毛躁的阿姨。”

        他虽然说了家里地址,但是没当回事儿,不过做了好事儿,心里总是高兴的,哼着小曲儿,溜达回家。刚一进楼道就闻到好闻的味道了,他高兴:“奶,饿了。”

        “你整天就知道饿,等你二哥回来在吃饭。”

        家里其他几个人都有工作,都在单位吃,家里就是老太太领着两个小的,三个人中午做了糊糊粥,一人半个菜饼子,还拌了一个小咸菜儿。

        小济宁大口吃饭,说:“奶,我今天做好事儿了。”

        “哦?”

        济宁:“一个阿姨,她掉了钱包,是我捡到的,里面超多超多钱。”

        老太太惊讶的看着济宁,说:“很多钱?”

        济宁点头,骄傲的说:“是啊,我做了好事儿,她还说要登门感谢我呢。”

        文子:“人家就是随口说说的你也相信。”

        济宁:“才不是随口说说,那个阿姨很诚恳的,我都说不用感谢了,她还是坚持问了我的住处。要是她不是真心,干啥要问我?”

        文子:“当时不装模作样真诚一点,你不让他走怎么办?”

        济宁生气了,气呼呼的说:“二哥就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遇到的人才不是那样。”

        文子:“好好好,不是,你别生气。”

        济宁更生气了:“你这样说我就更生气!”

        文子:“……”

        老太太笑:“好了,你们下午干啥?”

        济宁:“我下午要跟狗蛋儿一起出去玩儿。”

        文子:“我在家看书。”

        老太太这么一搭茬儿,两个孩子倒是不争了,济宁说:“反正我觉得那个阿姨不是骗人的人。”

        “好!”

        这下子两个人都不敢言语了,生怕这孩子再叨叨个没完。

        这个季节里,别说农村日子过得忙忙碌碌,其实城里也不例外的,老太太是打算下午腌酸菜的,中午稍微休息一会儿,就开始烧水,来回的忙碌。

        文子一看他奶干活儿,赶紧出来帮忙。

        济宁本来是想出去玩儿的,十来岁的小子,正是活蹦乱跳爱到处跑的年纪,但是这个时候倒是也不走了,说:“那我跟狗蛋儿说一声,不出去玩了。”

        老太太笑:“去吧,用不着你们。”

        济宁:“我在家帮忙。”

        他还挺坚持的呢。

        二哥都帮忙,他也要帮忙。

        小宝山都是男子汉了,他当然更是啦!

        两个半大的小子帮着老太太,里里外外开始忙碌起来。厂区都是老熟人儿,来回的有人看到,笑着说:“奶奶好福气的呦。”

        老太太爱听这个话,点头:“我家几个,最是懂事儿不过了。”

        她们正开着门在家干活儿,就听到气喘吁吁的上楼声,济宁不经意回头一看,愣住了,随即叫:“阿姨?”

        这个来的女同志不是旁人,正是姜粤。

        姜粤温柔的笑,说:“小朋友,快来帮我提着。”

        济宁:“???”

        不过还是上前帮忙:“往哪儿提?”

        姜粤失笑:“当然是你家啊。”

        她看向老太太,说:“这是……”

        双方一番介绍,老太太赶紧将人让进了门。

        姜粤提了两个篮子,篮子上面还盖了一块蓝底儿白花的布,倒是也看不出来里面放的是什么。

        姜粤:“我这次过来是感谢这孩子的,多亏了这孩子,我才没有闯祸。一点小小的谢礼,不成敬意。”

        老太太:“这怎么行,我听孩子说了,孩子帮忙是理所应得的。怎么能因为做了一点点好事儿就……”

        姜粤打断了她,说:“大娘,这对你们来说可能是小事儿,但是对我来说真的是大事儿。”

        她不好意思的挠头,说:“这是我们单位的货款,我要是真的给丢了,回去之后别说工作没了,怕是倾家荡产都还不起了。这哪儿是小事儿啊。”

        老太太:“啊,不知道姑娘你是哪个厂子的?”

        姜粤:“我是沪上运输公司的。”

        老太太:“啊???”

        她还没想到,这姑娘还是大城市过来的,但是再看她细皮嫩肉的,好像是也对。

        “我们只是路过这边,想着补充点供给,结果我就差点给钱丢了。”

        说到这儿,还叹息了一声。

        “那你们这趟是去……”

        姜粤微笑:“还要往北走的。”

        倒是没说什么具体地方,她伸手揉了揉济宁的头,说:“这小孩儿挺好的。”

        有人夸奖自家孩子,总是让人觉得高兴的,老太太也高兴,随即又想到自己还没倒水,赶紧说:“我给你泡茶……”

        姜粤摇头:“不了,我们还着急赶路,我这时间紧,我就不多坐了。这次你们帮了我这么大的忙,我这离得远,也而不能走动啥,只能说一句咱们以后有缘分再见。这点礼物,就当做我的感谢了。”

        她并没有久留,反而是站了起来。

        老太太赶紧的:“你这个东西我们不能要……”

        姜粤坚定:“这是给济宁的,感谢他的帮忙,可不是给您的,您不能替他不要。”

        老太太赶紧去提篮子,结果一下子还没提起来,姜粤顺势赶紧对他们一家子摆摆手,匆匆跑了出去。老太太:“哎,不是,姑娘啊……”

        眼看人都下楼了,老太太一把掀开篮子,叫:“快叫住她啊。”

        文子和济宁赶紧下楼,只是他们一下楼,就没看见人了。

        两人饶了一圈儿,这样的下午,厂区家属院儿也没啥人溜达,他们问一问都不成,没看到人,两个人又重新上了楼。只是这样上楼,倒是惊讶了。

        “我的天!”

        别说是他们,就连见多识广的老太太都震惊。

        她提了两个篮子过来,怪不得当时要让济宁搭把手儿,这里面的东西,真是不少啊。

        也难怪老太太一下子没拎起来。

        头一个篮子里就有四瓶麦乳精,放在麦乳精旁边儿的是几袋子饼干点心,看样子,每样儿都有三四斤了。老太太拎起来颠一颠,说:“差不多是四斤。”

        再数一数:“一共六样儿。”

        济宁她爸就是供销社的小领导,他们家对供销社还是清楚的,供销社饼干和点心加起来一共就六种。这应该是都买了。

        而除了这个,几种糖块儿也都有,枣骨儿糖,橘瓣糖,花生糖,酥糖,奶糖……几乎都有四斤左右。糖块儿之外,还有两包红糖和两包白糖。

        在上边,是十根儿糖葫芦。

        这一篮子,可谓是满满当当。

        文子和济宁都默默的吞咽了一下口水。

        老太太又看旁边的篮子,旁边的篮子里是鱼肉蛋,一块肉足足有个五六斤的样子,肉的旁边用干叶子包了六条鱼,鱼有大有小,而鱼的旁边则是五十个鸡蛋。

        真是数得上的。

        这些东西之上,是一些青菜。

        如果按照大方向来算,这个该算是八样儿东西。一个篮子算四样儿。

        老太太拉着两个孩子,都处于迷茫状态,他们不是没有见过好东西的,但是却真的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好东西。不是没见过,可是谁家也不会买这么多。

        他们家已经是顶顶好的条件,家里三个工人一个学徒,这可是相当于四个工人。

        可就算是过年,也不会这样大包大卷的买东西,这得多少钱?

        四个人的工资都不够吧。

        “赶紧去给人找回来。”

        济宁:“我们下去就没看见她了。”

        “对,这……也太多了吧。”文子一个初中生,比弟弟还能更懂一点,但是这个时候也懵。

        三个人就这么看着手里的东西,呆愣愣的也忘了腌酸菜……

        戚玉玲下班的时候行色匆匆,虽说家里有婆婆操持,但是做人家儿媳妇儿,特别是她的工作还是婆婆让出来的。戚玉玲是很懂的伏低做小的。

        人人都道她是靠脸笼络住一家子,但却不知,她脑子也是快的。

        戚玉玲匆匆往回走,半道儿碰见她男人唐建业,两人一起往回走,老爷们还跟自家媳妇儿说:“今天下午供销社来了个姑娘,可真是引起轰动了。”

        戚玉玲:“咋?长得跟天仙儿似的?”

        “那倒不是,她是跟个财神爷似的。”

        戚玉玲:“哦?”

        唐建业:“听说买了好多吃食,售货员问,说是走礼的。不知道……”

        两人边走边说,一路到了家,虽然是傍晚,他们家却没有一点油烟气,仿佛家里没人一样,二人推开门,说:“娘,今天……咦?”

        家里的几个人,呆若木鸡状。

        “这是怎么了?”

        “这,这东西咋在咱家?”

        这家人已经呆了一下午了,一看主心骨儿回来,忙不迭的就张口:“这是别人送给济宁的,这个事儿是从中午放学的时候说起……”

        巴拉巴拉,这样那样。

        这说的很清楚了。

        唐建业和戚玉玲两个人都惊讶的呆了。

        所以说,财神爷竟是来他家?

        只不过……“这咱不能要。”

        “是不能要啊,但是我们一时不查没拦住,人就走了。”

        唐建业想起刚才事无巨细的描述,这下子也愁了:“如果人只是路过咱们镇子,那恐怕是真的不好找人了。”

        “那咋办?”

        一家子陷入了浓浓的迷茫,不过倒是人小不懂的那么多,济宁睁大眼,带着喜悦问:“娘,你看我还有点用吧?”

        “你这是走了狗屎运。”

        “什么狗屎运,你这话说的,我们济宁是好心有好报。”老太太可不依。

        济宁笑嘻嘻怼他二哥:“你看,你还说人家就是随口说说不是真的感谢……”

        文子望天,怅然的说:“是我没见过世面啊!”

        一家人没忍住笑了出来……

        唐建业:“这样,东西先收着,也不能摆在这边。我去打听一下情况,最好是能还给人家……”

        “那姑娘说是路过的,这能打听到吗?”

        “试一下吧,打听不到,我们会厚着脸皮收下这些,倒也是我们跟着济宁占了便宜。”

        济宁高兴:“我乐意被你们占便宜。”

        家里大人都笑了起来。

        唐建业很快的出门……果然,没有找到什么人,甚至没人知道更多。

        他们公社的运输队不知道,除了供销社别人也没见过这人。

        不过,倒是听说今日黑市儿来了一个大客户,买了好多鱼肉蛋。

        唐建业:“……”

        而他们不知道,老唐家今天这一出儿,是戚玉秀找姜粤帮忙的。姜粤倒是好奇很,问:“你为啥不直接给他们?”

        戚玉秀指了指自己,说:“我有什么收入来源?”

        她笑了起来,说:“我要是帮衬我大姐,我大姐才真是要吓死了。她会觉得我被人骗了。而且你信不?今天你买的东西,她也会送给我一些的。”

        姜粤:“???”

        戚玉秀语气里难得的带着几分得意,说:“我大姐对我最好了。”

        姜粤笑了出来,说:“那你刚才不给钱?”

        他们的东西,一部分是在供销社花钱买的,一部分是在黑市儿买的。

        毕竟,没有票。

        戚玉秀摇头,说:“给东西,是走礼,你给钱就说不清楚了。我们现在,钱财上的事儿还是谨慎的。而且啊,真要是给钱,他们估计就是收了也不会自己留下,保不齐都得送到公安局去。”

        姜粤很是不太了解这个时代的人,但是她相信戚玉秀的话。两人在公社转悠了一天,虽然中间搞了一个小插曲,但是耽误时间不久,戚玉秀还带着姜粤去小树林溜达了一圈儿。

        据说这里是他们镇里“约会”圣地。

        好多个相看对象的,都选择这边呢。

        不过姜粤只看了一会儿就不感兴趣了,树叶都掉了,光秃秃的跟秃毛鸡似的,有啥好的?

        然而这里又是很好的。

        虽然在戚玉秀看来,他们公社很繁华很大,但是姜粤不这么想啊,两个人逛到半下午,连黑市儿都见识过了,这才一起往回走。姜粤过来了几天,觉得自己也该回去了。

        戚玉秀:“你是今晚回去?”

        姜粤点头:“嗯,我不能失联太久的,不然我的经济人找不到我都得发飙。”

        戚玉秀听了,说:“那我送你回去。”

        姜粤双手合十,说:“我不能帮你抬煤球儿了。”

        戚玉秀失笑:“你本来也干不了啥。”

        这真是大实话了,姜粤念叨:“其实我是有点用的……”

        不管咋说,戚玉秀他们都没有耽搁,回去之后,略作收拾就送了姜粤。戚玉秀可不敢让姜粤走山路,她一路将姜粤送到了山下,几个小孩儿也都带着了,一起在山下吃了晚饭才分别。

        虽然姜粤去了一趟“错位时空的六十年代”,也走过那条路,但是却不知道,诀窍在宝珠身上。

        戚玉秀虽然相信姜粤的人品,但是却不赌姜粤的人品,所以她并没有提这一茬儿,甚至没有提诀窍到底是什么。姜粤自然也没多联想,在她看来,这就跟虫洞差不多?

        一个有心瞒着,一个不求甚解,所以大家倒是都没问题。

        不过姜粤也跟戚玉秀说好了,稍后卖了邮票会给她换成金条。

        至于说换成现金,她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毕竟戚玉秀跟他们不一样,她是苦惯了的人,就算是有钱也不舍得大手大脚,花钱十分的仔细,买东西更是不会去那种很贵的地方。

        就说之前手里有钱,就花了很久。

        所以姜粤不赞成他们卖了钱拿现金,她觉得,还是拿金条更好一点,也好藏。如果拿了许多许多的他们这个时代的现金,一旦有一天过不来呢。

        姜粤把自己的分析说给戚玉秀听,戚玉秀再赞成不过了。

        虽然姜粤在家事上十分不行,但是这些道理懂的不是一点半点,而且看事情也想的长远。毕竟人的出身不同眼界也大不同。她只听戚玉秀说了一次也有可能再也来不了。

        她就记在了心里,并且觉得戚玉秀他们不能在手里留太多现金。

        戚玉秀记得姜粤的好的。

        几人商量好了分别,此时超市还没关门,戚玉秀领着孩子过去买了一些吃食往回走,回到家已经9点多,几个小孩儿都困乏的不行,小孩子没有睡这么晚的时候呢。

        姜粤走了,戚玉秀也放心很多,姜粤在,她是很怕家里来客人的。这要是有人,少不得要惹出一些大大小小的麻烦。不过好在,大家还是忙着秋天的筹备,所以也没有空串门子。

        不过三三两两的老爷们一起上山,少不得要说起今次的好事儿。而妇女同志们就更是如此了,戚玉秀是独来独往,但是一些结伴上山的,那肯定要讨论个不停。

        即便是这个故事已经被大家嚼烂了,仍旧让大家乐此不疲。

        每次说起,都是分外的激动。

        村小学的学生,每人还领到了一只铅笔呢。

        据说这也是人家捐赠的,他们村的村小学,并不仅仅是本村的娃娃,也有隔壁村子的。他们大队不是每个村都有学校,基本上没有学校的村子,孩子都是分散了上学,他们丰收大队不算是体面,所以外村过来的不多。可就算是不多,一个学校五个年纪,也有那么二三十个。

        既然姜粤指明是捐给学校,大队长也没把这些外村的孩子抠出来,一样都有用一只铅笔。

        一支铅笔两分钱,小孩子节省了用,能用一个多月呢。

        小孩子们哪里遇到过这个好事儿,一个个高兴的不像样。这个不是大队长不照顾自己村,你都不上学,自然没有必要拿这个铅笔。只有学校的孩子才有。

        所以说大队长能干三十年大队长,还是因为这人真的有成算。

        这事儿传到了其他村子,有当爹妈的看着孩子拿出一只没用过的新铅笔,自然是纳闷又不解的。

        一只铅笔两分钱,孩子哪有钱自己买?

        这孩子就说了:“我们老师说,这是有一个阿姨捐了一百块钱给我们学校,说是给孩子们买铅笔,我们每个人都分了一只。”

        一百块钱在这个年代购买力还是很旺盛的,除了每个学生得到一只新铅笔,还剩下一些,校长就做主,一个班级买了一盒粉笔。现在太不重视教育了,也是真的没钱,各个班级连粉笔都用的只剩下小小的粉笔头,还得尽量想办法省着。

        这一次各个班级都配发了一盒粉笔,当老师的都高兴。

        孩子们不知道这么细,但是能够分一只铅笔已经高兴的不行:“先头儿分棉袄,咱们不是丰收大队的,那自然还是没有份儿,但是现在是捐给学校,俺们就有了。”

        别看这个年头儿的交通不行通讯也不行,但是有点消息,那可是十里八乡都传的贼快呢。像是他们有孩子在丰收大队上学的,自然更早知道。

        虽然一支铅笔顶顶没有办法和棉袄比,但是相比于其他大队啥也没有,他们多少还沾了点光。这心情总是好的。

        “你说咱们大队怎么就没遇到这样的好事儿。”

        “那可不是这么说呢吗?”

        小孩儿说:“他们的衣服可好了,女娃娃还都是红色的呢。”

        “好看?”

        小孩儿使劲儿点头:“特别好看。不过俺不眼气。”

        “咋?你心大?”

        “俺不是他们村的,眼气也没用。不过……俺同桌偷偷告诉俺,她偷听到大队长跟俺们校长说话,大队长说,那个闺女给的钱还剩了几个,打算都买了铅笔,奖励给期末考的孩子……”

        他抬头挺胸,说:“俺学习好,哪能得不到?”

        “哎呦喂我儿子有志气,好孩子。”

        这家子是有志气的,但是也有旁的人家碎碎念:“咱们村咋就没有这样的好事儿,人家村子里丢掉的闺女都能找回来,咱们村子也没少丢女孩子啊!咋就不能回来的扬眉吐气呢。”

        “你想着好事儿……”

        还有那别的人家再说:“你说,咱家丢掉的闺女,能找回来不?”

        “当年我就说一口吃的就养了,你肯,你就是不肯,现在知道着急了吧?”

        ……

        总之,各家有各家的说法。

        不过吴屯大队的老王家看着新媳妇儿回来,倒是纳闷儿:“妮子,你咋了?怎么失魂落魄的?”

        新婚的小夫妻,正是蜜里流油的时候,男人担心的问:“爹着急忙慌的叫你回去干啥?是不是你爹娘说你了?还是你嫂子又不是人欺负你了?有事儿你说,我不能让这欺负了你。”

        当婆婆的看着老儿子这样疼媳妇儿,撇着嘴,十分看不过眼。

        这当婆婆的就没看得中这个的,她阴阳怪气的说:“这当爹娘的就算是说一说孩子,难道还能……啊!你干啥!”

        她一把被人抓住了,妮子就近抓住婆婆的手臂,说:“娘!!!我也有!”

        当婆婆的还没反应过来,就看妮子又奔向了她的男人,激动的说:“大壮,我也有棉服,我们村子给孩子发棉服,我也有!”

        “啥!!!”

        这娘俩都叫了出来。

        妮子喘息着说:“我我我,我户口转的晚,我爹那边还没往上报,我今年正好十六,所以那边算了我的份儿。”

        她将自己手里的包袱递给婆婆,说:“您看!”

        几个人赶紧进屋,这时妮子的妯娌也赶紧都过来了,老太太一打开衣服,这一下子就被镇住了,她哆嗦着摩挲:“这好东西啊……”

        妮子使劲儿点头,她激动的说:“我爹说,那个姑娘是根据公社那边的名册准备的,我户口不是刚过去办理迁出吗?材料还没送上去,所以我就算是丰收大队的人。这不,我也有份儿。因为我是一月末的生日,是最大的,所以我第一个选,我不在,我爹做主就给我选了最大的红色。”

        老太太眼睛都亮了:“亲家公好人啊。”

        关于孩子能分到棉服的事儿,虽然才发生两三天,但是他们周遭几个屯子就没有不知道的。这样的大事儿,她活了这么大岁数都没见过,可不是震惊?

        谁人不震惊呢。

        早就传遍了。

        结果啊,谁曾想,自家还能沾上便宜。

        其实像是妮子这个年纪结婚也不算少,大队十岁上工都开始算工分了,哪里有说十六还是个孩子的?

        可是,人家就是卡着十六。

        老太太叫唤:“苍天有眼啊。”

        几个妯娌更是羡慕的都要眼睛滴血了。妮子的二嫂也是跟妮子一个村子,她说:“妮子,你爹知道的多,那闺女啥样啊!我大伯母家当年就是生了四个闺女,老四一生下来,家里就说养不活了。扔到了山里。前日我去捡柴碰见我娘,说是我大伯和大伯母现在一宿宿的睡不着,疑心那个姑娘是不是我那个被扔掉的堂妹……”

        妮子摇头:“我爹没见着,我爹过去的时候人都走了。是大队长跟她谈的,王二奶奶还有他家小五子知道一些,他们都跟她见过,说是一个短发高个子的飒爽姑娘,长得又白又好看,脸上带着一些小雀斑,大概是文艺兵的关系,站的笔挺的。说话嘎嘣脆,口齿伶俐。估摸着二十来岁,但是说不好实际多大,毕竟大队长也没问……”

        “二十来岁,十七八也算,二十二三也是二十来岁,这个就说不好具体的了。”

        “是啊,所以好几家都拿不准是不是自家。”

        他们讨论开来,这个话可不是他们家,那是许多人家都好奇的……都是少不得要多讨论的。

        这个事儿,越传越远,越传越邪乎,据说公社都派人来调查了。

        不过因为当时那个姑娘并没有留下姓名,而全国想找一个文艺兵也不容易,这个事儿倒是不了了之了。在他们看来这个事儿很大,但是姜粤故事编的好,什么消息也没留下反倒是不给人奇怪的感觉,反而是有一种理所当然。

        这期间,戚玉秀不是不知道,可是她可没时间管这些了,一个女同志带着孩子生活,要忙的可不少,她又给家里地窖挖了挖,扩大一些,规整出来一块地方,她买了小两千块钱的煤球儿。

        这可是她花的相当大的一笔钱了,戚玉秀都要感慨,这煤球儿可真贵啊。

        但是想到这个恐怕能撑下来一个大冬天,她心里又熨帖了。

        她不求旁的,就求着家里人过的舒服。

        而这个时候,戚玉秀倒是要感慨姜粤办事儿果然有点东西,他家宝山宝珠,有棉衣换洗了,还不出挑。两个孩子去年就有了一套,今年分了棉服,又多了一套。

        戚玉秀又格外照着选得买了一模一样的,就算是冬天脏了什么的,换洗也没人发现得了。

        谁能想到,他们家的小孩儿,就不是一件儿呢。

        两件棉服一件羽绒服三件换着穿,干干净净暖暖和和,戚玉秀觉得,这样真真儿好。

        就在戚玉秀如同仓鼠一样准备过冬的时候,戚玉玲来了……


  (https://www.uuubqg.cc/79139_79139436/3229841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