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垃圾桶旁的男孩儿
天府新区妇幼保健院心理咨询室……
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少年走到了乐乐的工作室,少年低着头,一言不发,这是典型的抑郁症状。
“你好,我是第七中学高一三班的办公任,我叫倪静,我是通过苏贝介绍到你这里来的,这孩子我不想放弃他,求求你帮帮他。”倪静焦急道。
“交给我吧,你去忙吧!”乐乐道。
倪静离去后,乐乐倒了一杯水,递给了这位少年。
“喝水吧,弟弟。”
少年抬起头,看了乐乐一眼儿,乐乐很久都没有见过这种眼神了,这是一种遗憾的眼神,是对这个世界的失望,这少年经历了什么……
长达两个小时的心理咨询,乐乐倾听到了这个少年的内心世界,少年叫小浩。
就读于天府新区第七中学,在最近和班主任的一次冲突中对话是这样的。
“老师,你什么意思?”
“我和她谈恋爱这个事情,你要是有意见你就跟我说。”
“你跟她说算什么意思。”
“她怎么说也是个女孩子。”
“你让她以后在学校里怎么过。”
“你这样子弄真的很奇怪。”
起因是他觉得他的女朋友被欺负了,要想退学,可能我们会不太理解,一个高一的学生,为什么会对这样的一件事情,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力。
在咨询中有一句话,给乐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多人离开过我,我不想再失去她。”
在两个小时的咨询沟通中,乐乐了解道,19岁的小浩经历了人生中三次重要的离去。
第一次是姑姑的离去,五岁前的小浩是在广州和父母一起生活。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他们一家三口分别住在了三个城市,小浩被寄养在了姑姑家,那时小浩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爸爸妈妈能多回去看他,姑姑是个朴实的人,早年由于车祸,腿脚不便,但尽力照顾读小学的小浩。小浩说他最喜欢姑姑做的虾米汤,没有虾仁,是用芡粉和葱花加醋制作成的,汤汁充满了浓郁的清香味。这大概是他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味道。小浩上小学六年级的某一天,正值秋冬交替,天特别的冷,出门的时候姑姑虚弱的站在门口说,多穿点衣服。小浩也只是随便回了两句就出门了,那天,他是学校里的值日生,放学的时候在校门口站岗,这时,舅妈突然出现在了门口,舅妈直直的看着他,走到他身边说:“姑姑走了。”
小浩强忍住泪水,回家的路离学校不太远,边哭边走,那是他走过的最长的一段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比他父母还要重要,与他相依为命,生活就七年的亲人,会这么快离开自己。
第二次是爸爸的离去,妈妈是在姑姑去世大半年后回来的,带着她满满的自我,强行进入了小浩的生活,在咨询中,小浩反复的讲道,妈妈不像姑姑,妈妈是个严格的人,这么多年陪伴的缺失,妈妈也不了解孩子,这让小浩和妈妈的相处不太顺利,他一方面高兴妈妈回来了,可另一方面,他也失去你原本对生活的控制,这样的生活维持了两年,分居两地的父母,开始在电话上频繁的争吵,而见面时的争吵,也是愈发的激烈,每一次爸妈吵架,小浩都会躲在自己的房间里面,一边做作业,一边偷听着外面的动静,有时候也会偷偷的抹眼泪,终于在初三的时候小浩知道,爸妈要离婚了,爸爸的离去,让妈妈变得越加地严格和暴躁,她开始把所有的希望都托付在小浩身上,妈妈会要求他一个公式抄写百遍,可是妈妈的严格,小浩的成绩就越差,班主任老师为了不让他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状态,把他的座位安排在了教室的最后边,最角落的位置,整个初三,小浩没有一个同桌,除了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后来中考失利,小浩来到了成都中专。
第三次的离去发生在中专,读高中了,小浩住校了,他仿佛得到了巨大的解脱,他说再也不用每天听妈妈对他说,你要好好读书,我们这个家就靠你了。放松的心态,反而让他的成绩得到了提高,不久后,进入了重点班,在重点班里吐不出象牙他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女孩儿小敏,小敏同样来自单亲家庭,他们互相倾诉,互相安慰,默默的鼓励对方,直到一次考试,小敏成绩下滑,班主任把她叫到办公室谈话,言谈之间,有意无意之间提到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敏感的小敏非常难受,她哭着跑出了办公室,而这一切,小浩看在了眼里,他情绪激动的跑进办公室,和班主任大吵了一架。
这样一个渴望被认同的孩子气在这样一段特殊的感情面前,溃不成军,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就是一段不该发生的早恋。但是对小浩开始,这确实能够让他获得,心灵慰藉的一种宝贵的资源,面对姑姑的离世,父母的离异,没有人替他解释种种困惑,姑姑为什么这么早离他而去,父母为什么会离婚。小浩已经习惯了独自去面对这个世界,而同样来自单亲家庭的小敏,愿意倾听他,接纳他,失去她,意味着小浩,又要重新穿好这些装备,去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小敏的离去,让他感到害怕,而他对小敏的依赖,其实是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
这些种种因素,导致了小浩这种抑郁的状态,她的人生轨迹就像一条折线,他把小敏当做了内心的心理支柱,现在这个支柱也离他而去,乐乐第一次接触这么严重的心理患者。
乐乐需要做的,要找到属于小浩自己的人生轨道,只有让他回到自己的轨道上,所有那些因离去而产生的伤痛,压抑、敏感、郁闷,才能得到抚慰,得到平静。
这孩子是幸运的,还有很多像小浩这样的农民工子女,他们从小就不得不面对和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分离,亲子关系由于地理距离,而产生了天然的隔阂,对于他们来说,心理的关怀尤为重要,而这正是心理咨询师一直要坚持走下去的路。
在无法改变现实状况,如何将心灵输入小浩的内心,这是最难的。
小浩说到姑姑的离去,爸爸的离去,内心是焦虑的,最大的低落是父母离婚的事儿,小浩跟妈妈的相处不是一段很愉快的经历,他把这种希望寄托在父亲身上,每到过年的时候,如果爸爸能回来,说不定家里有些新鲜的元素回来,这个家就完美了,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父亲好不容易回来了,结果带来的是更多的争吵,母亲这个时候其实是有很多情绪等着父亲回来的,迫不及待的等父亲回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情绪,每次过年别的家庭里是很温馨,很欢乐的,很愉悦的这样一个幸福的场景。但在小浩家里面,父亲的回来带回来的是更多的伤痛和不堪的回忆。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更多的是带着一种使命感,这是大忌,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应该防止过度的卷入患者的内心世界,会产生一种共鸣,往往会被带进那种情绪中,从而产生焦虑。
心理咨询师就是专业的倾听者,倾听求助者内心的声音,倾听他压抑良久的,想要表达的情绪。和心理上无法化解,无法消解的心灵的声音。
乐乐把小浩送回到倪静的手中,每天都来自己的咨询师,乐乐开始制定康复计划。
小浩为什么会跟班主任去发生这么大的一个冲突。其实作为小浩的角度上来讲,他有很多情绪是被压抑着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一直由于亲人的离去也好,离世也好,他有很多东西投射进去,或者是倾注下去,他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他会一直寻找,默默地等待,直到出现了一个他认为可以替代的人,这个人就是小敏。
农民工的子女,父母在外面务工,很父母的关系,从伦理上讲,我们是血缘上最亲近的人,恰恰是这么近的血缘关系,无论是法理上还是情理上,往往由于不沟通,它也会变得疏远,即使有的东西,关系是天生的,或者是天经地义的,你不沟通,再好的关系都会变得慢慢地疏远,家庭关系它的连接纽带,它有一个基础性的纽带,还有一个后天性的纽带,基础性的纽带就是血缘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后天的纽带就是沟通的质量,沟通渠道的建立,再就是沟通的内容。农民工的心理是渴望得到一种尊重。
把一个孩子安排在垃圾桶旁边,在心理学角度上来讲,这叫心理投射,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就会觉得,我不是和其他同学是同类人,我似乎是和垃圾是同类人,自我的贬低感,自我的不认同感就会上升。他可能会因为这个自暴自弃,母亲的望子成龙会让他更加的压抑。
很多农民工的子女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自我内心的差距感,会油然而生。心理咨询大多是问题导向,不是治未病,是治已病,心理咨询师往往就是救火队员。
离开、离世、离婚。爸爸、姑姑、小敏。这是这个孩子的症结所在,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个孩子就会走向正确的轨道上,如何去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这是乐乐需要研究的。
(https://www.uuubqg.cc/78655_78655608/7899472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