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 第134章 开办国家银行,金融体系。

第134章 开办国家银行,金融体系。


第134章  开办国家银行,金融体系。

        倭国银矿初见成效,今日的朝会是君臣尽欢。

        在朱元璋十分开心的一声散朝之后,扶着朱雄英离开了。

        百官也随着纷纷走出大殿,行走之间,三三两两的交谈着。

        可能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他们今日说话的声音比往日高了许多,看见曹玮更是会热烈的迎上来寒暄几句。

        毕竟,当初就是曹玮跟朱元璋请愿,为他们这些官员提薪增加俸禄。

        如今朱元璋真的把百官的俸禄做出调整,对于既得利益的百官来说,曹玮就是他们的大恩人!

        曹玮随便几句将众人打发了,随后一转头径直来到御书房门口。

        待门口的小太监进去通报之后,曹玮进入御书房。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鼻梁上戴着老花镜,一手拿着一本奏折,一手持朱笔在上面圈点,正跟坐在一旁的朱雄英说着什么,后者一边听着,一边不断点头。

        “陛下,”曹玮拱手喊了一声。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抬头看他。

        “有事便直说吧。”

        曹玮无事不登三宝殿的秉性朱元璋太了解了。

        “微臣此时过来,是想跟陛下说一声,倭国运回来的白银,陛下须得谨慎使用,不可不做应对手段便让大量白银流入市场。”

        “嗯?”

        朱元璋有些疑惑,曹玮今日说的话他怎么有些听不懂。

        之前是曹玮跟他说倭国有银矿,开海也是曹玮最先提出来的。

        如今大明顺利开了海,倭国银矿的开采也逐渐进入正轨,有了不错的收益。

        为何曹玮又如此说?

        倭国运回来的白银不能花?那还挖白银做什么?

        “你小子,把话说明白,咱怎么听不懂?”

        “这白银从倭国运回来,咱还不能花了?那白银放着不花,跟石头有什么区别?”

        “还有,你说的应对手段又是什么?”

        虽然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朱元璋也并未生气。

        曹玮的才能远超常人想象,这是朱元璋早已看清的事实。

        此时曹玮会这么说,也一定有他的道理。

        “陛下莫急,且听臣慢慢说。”

        “倭国的银矿有着大量的白银,而这些白银都会在未来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里源源不断的被开采出来,运回大明。”

        “起初,像今日这般,一二十万两白银被带回大明,陛下要花也就花了,区区二十万两银子,难以对大明造成什么重要影响。”

        “但是当从倭国运送回来的白银数量越来越多,金额达到百万甚至千万的时候,陛下若不采取措施制衡,便会导致通货膨胀,大明却会因此而受其害。”

        朱元璋还是没听懂,就算他是功比天高的洪武皇帝,也依旧是旧时代之人,根本理解不了通货膨胀。

        不说朱元璋,中国历朝历代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多多少少都一定存在着财政吃紧。

        手里的钱根本就不够花,又何来的通货膨胀?

        也只有朱元璋在听取了曹玮的提议,开海之后找到了石见银矿,才让大明有了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石见山的银产量,哪怕放到三百年后还占了当时全世界流通白银的三成左右!

        这么一大笔钱财流入,大明若是不做任何制衡,将会带来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这些曹玮清楚,是因为曹玮有着后世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而朱元璋和朱雄英准确来说都是大明土著,对于未曾见过、听过的事,根本难以想象。

        “这是什么道理?难道不是越有钱越好?”

        曹玮沉默了片刻,想了想又开口道:

        “一个国家的钱是有数的,这个国家的生产力能跟经济挂上钩,就没问题,但当经济和生产力不平衡,问题就会随之显现出来。”

        “陛下,臣打一个比方,按照大明的生产力,造出了有数的十个锄头,而买一把锄头要十五个铜板,那么只需要一百五十枚铜板流入,市场就会照常稳定运行。”

        “但如果还是这十把锄头被造出来,市场里面相对应的却是一百五十两白银,会发生什么?”

        “一把锄头的价格……变成了十五两?!”

        朱元璋有些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心不由得下沉。

        “正是如此,”曹玮点了点头。

        “市场经济和生产力有着客观规律存在,一般来说不需要人为干预,但当巨量的钱财突然涌入市场,让原本价值十五枚铜板的锄头,要花费十五两白银才能买到,那就出大问题了!”

        “陛下应该也听出了问题所在,通货膨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货币贬值,钱会变得不值钱。”

        “到时百姓们手里的钱财疯狂贬值,而市面上的物价却会暴涨,百姓们无力购买,而商人们的商品卖不出去,却也不会做慈善,只能硬挺着砸手里……”

        朱元璋听到这里,后背已经是冰凉一片!

        曹玮所说的那副场景,他根本就不敢想象。

        那似乎比元末时期的恐怖景象也好不了多少。

        朱元璋的直觉很准确,前世美国的经济萧条,就是通货膨胀导致的金融危机,导致货币大幅度贬值,另一边又物价疯涨,制造出来的商品根本卖不出去!

        农场主生产出来的牛奶,面包店制造出来的面包卖不出去,宁愿倒进河里,销毁扔掉也不会低价出手。

        普通百姓没有足够的钱财购买食物,冻死饿死……

        整个国家的经济彻底崩盘,所有行业都受不可抗力进入萧条,华尔街天台上的破产者们,跳楼都需要排队。

        当时的美国,已经有了十分健全的金融经济体系支撑,在通货膨胀的金融危机之下依旧如此艰难。

        如今的大明,对于金融经济体系尚还处于萌芽待发展的时候,根本经受不住通货膨胀的金融危机!

        甚至可能一次经济崩盘,会导致大明二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的所有发展付之一炬,化为乌有。

        “这……这!”

        朱元璋第一次有些傻眼。

        他没想到从倭国取得大量白银,原本一件好好的事,怎么就突然变得如此恐怖。

        “那你说的应对手段是什么?难不成倭国的银矿不能继续开采了?”朱元璋瞪着眼睛看着曹玮。

        就连一旁的朱雄英,都紧张的攥着衣襟,听了刚才曹玮的话,他只感觉通货膨胀太恐怖了!

        一把锄头要十五两,其他的呢?

        一碗面要多少?

        一把青菜要多少?

        <div  class="contentadv">        丝绸要多少?食盐要多少?……

        作为曾经跟曹玮一起在正坎村生活了十年的“义子”,朱雄英深知民间百姓的不易。

        如果通货膨胀金融危机到来,导致货币贬值,那些百姓根本就无力抵抗!

        此时朱雄英看向曹玮的眼神,和朱元璋一样迫切。

        曹玮摇了摇头,淡笑道,

        “微臣提议开海,并且建议陛下找寻倭国银矿,自然不是脑袋一热,应对之策,臣早就已经想好了。”

        “哦?是什么?”朱元璋赶忙问道。

        他这副配合的样子,活像一个捧哏,曹玮扁了扁嘴说道,

        “解决之法便是开办国家银行,成立市场监管机构,促进发展工商业。”

        国家银行,市场监管,这两个陌生的词汇又让朱元璋愣住了。

        曹玮当即开口解释,

        “国家银行,就相当于……朝廷设立的一个钱庄,他的主要作用是……”

        面对通货膨胀,金融危机,即便是在后世,所有的国家也都没有什么好的应对之法。

        但却可以通过监管,调控经济的方式,预防通货膨胀,阻止金融危机真正发生。

        这个道理就是看病是一样的。

        小病不会给人体造成过大的伤害,且容易治疗,但大病一来就难以抵挡,或者根本挡不住,就像传染病,流感之类的。

        但是后来人们发明出阻断药,阻隔疾病传染。

        又或者一个人的身体原本健康,如果出现一些微小的问题就能及时检查出来,并加以治疗调整,那么就不会造成最恶劣的结果。

        大明就相当于这具健康的身体,国家银行和市场监管机构,则是为大明检查、控制问题的手段,阻止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的到来。

        国家银行调控市场上钱粮能正常流通,具有维护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而监管机构,则是掌管着工商业的发展,控制其有序运行,和国家银行相辅相成,促进工商业发展,提升生产力。

        “经济要和生产力挂钩,钱多,生产力不足不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提高生产力。”

        朱元璋绕了半天,终于回过味来。

        想要使用倭国运回来的白银,就得建立银行,成立监管机构,预防阻止通货膨胀金融危机,导致货币贬值。

        朱元璋心中松了一口气,泼天的富贵,差一点就成了灭顶之灾。

        “这国家银行和监管机构,就由你负责操持吧,流程定出来之后来给咱看。”

        朱元璋深知国家银行和监管机构的重要性,办理这两个机构一定要找一个足够可靠之人。

        而现在的曹玮对朱元璋来说足够值得信任,可靠万分!

        而且无论是开海、倭国银矿,还是国家银行和监管机构,这些都是曹玮提出来的,没有人比曹玮更加适合做这些事。

        曹玮知道会有这么个结果,也不意外,只是一拱手道:

        “陛下,这操办银行之事,和研造东西不同,匠人是万万做不了的,陛下得给我一些专业人才做事啊。”

        “行,咱一会儿给你个名单来,你从里面挑。”

        曹玮点头,又道:

        “陛下还是找些年纪小些的比较好。”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没说什么,好似是明白了曹玮的用意。

        朝堂上那些年纪大的,多半都和那拨开国功臣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势力更是盘根错节,牵扯极深,关系复杂。

        国家银行和监管机构这些部门,还是应该找一些跟脚干净一点人做事比较好。

        不光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肯定要强过那些年纪大的,而且这样也能有效避免利益产生的裙带关系。

        不一会儿,朱元璋就在空白的纸张上面写出了一串名字,交给曹玮挑选。

        曹玮一看,直呼老朱舍得。

        胡广、黄淮、卓敬、芮善……

        这些人都是进士出身,多数都名传后世,其能力自然毋庸置疑。

        朱元璋能将这些人全拿出来给曹玮挑,足以看得出他对这件事的重视。

        曹玮拿着名单,看了片刻,

        “陛下,这名单臣先拿去,仔细琢磨一番该选何人。”

        朱元璋摆摆手,“拿去吧。”

        “谢陛下。”

        曹玮出了御书房,如往常一样来到制造局。

        制造局门口,赵恒依旧带着十几个人进行着招工工作。

        曹玮没有打扰他们,径直进了自己的房间,一一斟酌名单上的人选。

        组织国家银行和监管机构,这两件事虽然至关重要,但在初期却不易让太多的人掺和进来。

        最终曹玮思来想去,目光落在一个名字上。

        骞义。

        此人乃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因几次上书得到朱元璋青睐,被提为了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虽然是七品官员,官职不高,但手中权力却不小,职责是掌书写,制诏、银册、铁券,相当于皇帝手下的办事小秘书。

        朱元璋把他放到这个位置来,足以看出对他的重视。

        但在确定之前,曹玮还是觉得亲眼见一见这个骞义比较好。

        曹玮派人去请骞义,半个时辰之后,骞义就到了西郊制造局。

        “骞义见过曹国公。”

        骞义岁数不大,看起来一副年轻有为的模样,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见到曹玮立即拱手弯腰,恭敬行礼。

        “不必多礼,”曹玮上前扶住他。

        “今日叫你来,是有件事和你商议。”

        “曹国公有令,骞义不敢不从,曹国公直说便是。”

        对于骞义来说,曹玮才是真正的皇帝近臣,红得发紫那种!

        有谁能用短短几年时间,从不起眼的一个小小农户,到今天跺一跺脚应天府都要摇晃的曹国公?

        即便是当年跟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些开国功臣,也没有如今曹玮这般妖孽般的升迁速度!


  (https://www.uuubqg.cc/78210_78210789/11339991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