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 第419章 洪武版本的内阁制度

第419章 洪武版本的内阁制度


自己大舅哥,所想的确确实实够深远。

竟已经是看到了这么远的事情。

他所想的一点都没错。

按照梅殷所知道的历史,老朱在废除了中书省,以及宰相制度之后。

是真的如同他方才所说的那般。

直接就将所有的权柄,收归了皇帝所有。

没有中书省和丞相这个中间商赚差价。

而老朱也不愧是一个精力超人。

他们父子两人,硬生生的将这份重担给接了过来。

而且,还把事情做得很不错。

但是,辛苦也是真辛苦。

老朱倒不必多说,这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精力超人。

一身精力旺盛的不像话。

这般高强度的工作,愣是活了还七十一岁。

是老朱家那么多的皇帝里,最长寿的一个。

但是大舅哥朱标就不行了。

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有的人天生就是精力旺盛,一天只需睡很少的觉,就已经足够了。

但大部分的人,都没这种的天赋。

朱标就属于属于正常的范畴的。

天天跟着他老子一起,那般的熬,根本就熬不过。

以至于他这个年轻人,后面硬生生被熬垮了身子。

一个小病,就要了他的命。

朱元璋痛失太子,大明也失去了一位优秀的继承人。

以至于后面,弄出了那样多的乱子来。

老朱在的时候,针对这些事情,其实也进行了一定的改变。

比如在他在把权力收归皇帝之后的一段时间中,弄了一个四季官的制度。

让人来进行分忧,但是又怕别人侵占皇帝权利。

在这上面弄的很是小心谨慎。

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朱标这个大舅哥,所考虑的这些事情,都是很实在的事儿。

像老朱这等精力超级旺盛,还特别勤于政务的。

大明朝的这些皇帝里面,只有两个。

一个就是老朱自己,另外一个则是大明的亡国之君,崇祯帝朱由检。

但是他们两个人的这份旺盛精力,还有勤政,起到的结果却是截然相反。

朱元勤政,那是有真本事在身上。

虽然他做的不少事情,也确确实实有纰漏。

为大明埋下了不少坑。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能力也是真可以。

在他的勤政之下,大明整体而言,被治理的还是很不错的。

国力蒸蒸日上。

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哪怕把贪官污吏,割韭菜一般的一茬一茬的割。

但是大明洪武时期,也没出现多大的毛病。

但是崇祯帝可就完全不同了。

虽然勤政,但没有能力。

就是朱标口中所说的那种能力不行的皇帝。

他越是勤奋,大明就越乱。

要是不那么勤政的话,按照原本的进程。

说不得大明还能够再多延续一些时间。

再多挺上几年。

但结果就是,崇祯这个特别勤奋,一心想要把大明给治理好的皇帝上台之后。

一番的操作,直接加速了大明的灭亡。

往这个原本就向深渊滑去的车上,狠狠的踩了一脚油门。

可以说,大明的灭亡,有着诸多的原因,各方各面都有问题。

不是单纯的一个因素所造成的。

但是崇祯这个死国门的天子,也在里面,负有一定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舅哥的这些担忧,都是很正确的。

只靠皇帝和太子二人,撑起中枢行政系统,并不靠谱。

不是长久之计。

脑海当中诸多的念头飞速的转动。

梅殷很快口望着朱标开了口。

“大哥,你的这些担忧确确实实很有道理。

这些事情必须要考虑。

不考虑的是真不行。

在我看来,最为靠谱的还是建立相应的制度。

不过,制度的约束力也是有限的。

因为再好的制度,也同样是需要人去执行。

同样的制度,不同的人去执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就比如现在,父皇在废除中书省,以及丞相之后,在大哥的帮助之下做到乾纲独断,还不出什么乱子。

但换别的皇帝来做,就绝对玩不了,是同样的道理。

接下来哪怕能够用一些比较好的制度,对这个事儿进行解决。

那不同的皇帝,遇上不同的臣子,所起到的效果也肯定大不相同。

不过整体而言,肯定要比现在这种状态,遇上一些能力,态度不靠谱的皇帝要好得多。”

听到梅殷如此说,太子朱标非常认真的点了点头。

对于自己家二妹夫所说的这些话,他还是很认同的。

一样米养百样人。

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去面对之时,往往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有不同的做法。

这些制度,也一样如此。

但是却不能因噎废食。

不能在觉得不管弄出什么样的制度,在今后呈现的效果会因人而异,大打折扣,甚至与直接相反。

就直接自曝自暴自弃,不考虑解决问题。

这显然是不行的。

当下,便认真听梅殷往下说。

“事情太过于繁杂,只皇帝和太子肯定是处理不了。

需要有一些帮手才行。”

他说着,停顿一下道:“比如今后可以设立一个机构,选拔那些有才能,有见地,有手腕的能臣,让他们进入这个机构当中。

帮助皇帝来看奏章,处理政务。

群臣送上来的奏章,由他们先看。

看过之后,再写出他们相应的处理意见……”

听到梅殷这么说,朱标为之愣了一下。

自己家二妹夫所说的这个办法,怎么听起来和中书省还是没什么区别呢?

之前中书省干的,就是这些活不过啊!

他也是一个能耐住性子的,且知道自己家二妹夫考的问题,肯定不会这样简单。

后面肯定还会有别的什么别的手段。

便接着往下听。

梅殷道:“但是这些人也只有参议的权利,没有决策权。

他们的意见只能进行一个参考。

接下来还需要将奏章以及他们的意见,给送到皇帝这里。
让皇帝来进行观看。

他们的处理意见,若是可以便进行采纳。

不可以的话便直接驳回。

或者也可以留中不发。

在这上面,还必须做出一个规定

那就是百官呈送的这些奏章,这个机构不得有任何的隐瞒,需要全部都送到皇帝这里来……”

朱标听到梅殷所说的这话,眼睛不由的为之亮了。

这好像还真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他已经看出来了,自己家二妹夫所说的这个办法,和中书省以及丞相的区别。

猛的一看,似乎差不多,但是仔细去看的话,这里面的差距可大了去了。

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中书省还有丞相,那是总领百官。

而且,丞相还有权直接对很多的奏章进行处理
尤其那些一些小事上,丞相可以完全自己决断,不用给皇帝进行汇报的。

那是真真正正的大权在握。

这也是自己家父皇,为什么会如此痛恨厌恶丞相制度的一大原因之所在。

毕竟中书省和丞相的权力确实很大。

丞相总领百官,为百官之首,天然就会成为百官的主心骨。

他们会和百官站在一起。

在一些事情上,确实会成为皇帝的助力。

但是在另外的一些事情上,为了他们的利益,也要同样会和皇帝进行对着干。

明里暗里进行交锋。

皇权和相权的较量,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止过。

胡惟庸如今,早就已经开始上下其手了。

在大事上面他不敢多做什么,但是在那些小事上,却会拿着在那里做人情。

根本不必呈送给父皇,自己就给处理了。

送到父皇这边的奏章,都是被筛选过的。

有些事儿想要让父皇知道就送过来,不想让父皇知道,就不往这边送。

这也是父皇为之恼怒的一个原因。

总觉得自己是在看别人弄的二手东西,有被愚弄。

而你二妹夫现在所出的这个主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仅考虑了皇帝精力不够,不足以处理这么多问题的情况。

同时,还将还顺带解决了中书省权力过大,欺瞒皇帝的种种做法。

遇上一些能力不够的皇帝时,让朝中的这些能臣,写出处理的意见,让皇帝的定夺,也同样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皇帝能不足的短板。

虽然这样做,在今后同样还会产生不少的问题。

比如一些朝臣在处理之时,会在里面添加上一些自己的私货。

而这些帮助皇帝处理朝政的朝臣,在官员之中的影响力,也肯定要比寻常的官员要大。

甚至于在今后,有可能会形成隐相。

但是不管怎么说,最终的决策权,终究还是在皇帝的手中握着。

只要皇帝不听他们的,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甚至于,哪怕出现一个特别无能的皇帝,被臣下愚弄。

那有这样的一个制度,在接下来新的皇帝登基后。

主要是一个有能力,有想法的皇帝,也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拿到权力。

不至于没有任何的还手能力。

这个制度,确确实实特别的好,各方面都臻于完美。

自己来这边问二妹夫,果然是问对了。

哪怕他也知道,二妹夫这个时候所说出来的这个办法,有很大的可能是二妹夫从看到的一些历史里所得到的。

但别管怎么说,对于朱标而言,就是有用。

他也觉得,这就是二妹夫给出来的主意。

梅殷此时给朱标所说的,自然就是大明在今后,所发展出来的内阁制度。

但是他所说的,并不是完全体的内阁制度。

毕竟完整的内阁制度,除了外面的内阁之外,宫内相应的还有宦官组成的司礼监。

但是这些,梅殷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说出来。

因为老朱肯定是不会用的

对于后宫干政这事,朱元璋是深痛恶绝!
大明皇宫里现在的太监,绝大部分都不识字。

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按照原本的历史,大明皇宫里的太监,被人教着认字,还是到朱瞻基这个所谓的六边形战士时,想要偷懒当懒狗。

才将之给定下的。

让宫里面的太监,读书识字。

也是从这里开始,逐渐形成与内阁形成相应的太监批红等制度

在皇权的轮替当中,皇权被进一步的削弱。

朝臣的权力大大的增加。

文人士大夫的力量越来越强。

皇帝为了和外面的朝臣进行相抗。

才把太监给推了出来。

用太监和朝臣进行抗衡,这是很早就有的做法。

当皇帝的权力被不断的吞噬了,外面的臣子和皇权之间的争斗越发激烈之时。

皇帝往往会用出两大法宝。

一是太监,二是外戚。

制度的制定,都是按照当时的真实需求来的。

只有符合当时客观情况的制度才是好制度,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制度。

梅殷觉得,如今有朱元璋朱标坐镇,现在的大明需要内阁制度。

但是,却并不需要那种,有司礼监的内阁制度。

现在这个就够用。

至于说后面的事情,按照后面的发展,再做出一些改变就行。

不要想着制定一个万世不移的制度。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世界在发展,情况在变化,那相应的制度以及一些应对办法也就需要发生改变。

不然的话,旧的制度不适应新的情况,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甚至也会引发灾难!

朱标已经是迫不及待的拿起笔,将这些给记录了下来。

觉得二妹夫说的,都是金玉良言。

梅殷见到朱标这般认真。想了一下,便又开口道:“大哥,除了这方面外,我觉得在军制上面,或许也可以再进行一定的改动。”

朱标闻言顿时抬起了头:“二妹夫,快说。”

他已经迫不及待了,并且还显得很惊喜。

本来自己这次过来,就是向二妹夫询问,在废除了丞相,还有中书省后。

大明该如何进行相处。

没想到,自己家妹夫居然还说出了,更深层次的一些东西。

二妹夫所说的这个解决办法,就已经如此好了。

那再说出来的,肯定也都是特别好的金玉良言!

梅殷道:“在兵马这上面,看得出来,父皇对于不少事情是有些不放心的。

那么也可以设立出一个机构来,专门应对这军事上的事儿。

比如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军机处,里面的军机大臣并没有什么决策权。

最大的用处就是,当个传声筒,来承接传达皇帝在军事上面的意思。

而且,这军机大臣并不是高官。

只是一些低职高权的存在……”

梅殷在这里向朱标说军机处的事儿。

内阁,以及后面的军机处,两个机构出现后,可以说是将皇帝的权力弄到了顶峰……

(本章完)


  (https://www.uuubqg.cc/77633_77633795/4620043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