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惠帝、吕后诏举"孝弟力田",察举开始有了科目。】
自下而上···
选举···
始皇若有所思,这确实比贵族子弟的举荐要合适的多。
但是,不太适合目前的大秦。
因为大秦境内的六国贵族不会同意,更别说,大秦内部的权贵们也不会同意。
“内部必须先安顿好啊。”始皇帝内心有了这么一个想法。
人心不齐。
就算他有再大的本事,也难以有所作为。
就像汉朝,能够奠定一个民族的基调——汉族。
而他大秦呢?
后世之人会认为自己是秦人吗?
不会。
而大汉,却是奠定了一个文明。
光是这一点,原本命运轨迹上的自己就远远不如啊。
不过,现在不同了!
始皇帝的心中有了野心,在未来,后世子孙,都会称呼自己为秦人,是秦族!
不过,嬴政还注意到一件事。
“汉高祖刘邦。”
“这就是代替了我大秦的人吗?还有吕后?吕性···”嬴政眼中冷光一闪,“来人,传朕的指令,寻找刘邦。”
大秦境内,同名同行者数不胜数。
但名叫刘邦,且附近还有吕姓之人,倒是只有一个——泗水亭长刘邦。
“季哥,那不会是你吧?”狗肉贩子樊哙调笑道。
“兄弟,你可别乱说。”刘邦大惊失色,“若是被上头知道了,我的脑袋不保啊,而且我一个亭长,哪能有那么大的本事?”
“说的也是哈!”
“来来,吃狗肉。”
【汉代察举制度,严格地说是从汉文帝开始,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特别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考试么?”秦始皇若有所思。
这倒是一个堵住那些权贵嘴巴的好办法。
若是他们的才学还没有一个布衣黔首来到高,还有何脸面在朝堂围观?
又有何理由举荐自己子弟进入朝堂?
【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这样既保证了选才标准能贯彻实行,选出真正的人才,还能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
“这察举制,倒是非常的不错,物尽其用。”始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就是科举的前身吧。”唐太宗李世民若有所思,“不过相比于科举,这察举制还是有不少的缺点。”
“没我大清的优秀。”乾隆评头论足。
【接下来,说说汉武帝的功绩。】
【首先,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
【这一点,使得其高祖当初分封异姓王留下隐患解除···】
大汉位面,刘季对此十分尴尬。
自己的封王之举,竟然错了!
虽然画面中没有明说,但他也能够猜到,那些封王后的子嗣在未来好似不尊汉,就好像春秋战国之时,各国不尊崇周天子。
礼崩乐坏。
不只是刘季,朝堂内的众臣也才思敏捷,很快就想到,在未来,若不是汉武帝用推恩令解决了各个王国的问题。
大汉和末年的大周差不多。
然后又有一位人物异军突起,解决了混乱。
仿佛···
一场轮回。
张良更是感觉自己好像抓住了什么真理,但又说不清,道不明,只能幽幽叹了一口气,看着天外那屏幕,心中暗道:“汉武帝,或许是结束周之乱的根本。”
“陛下,臣觉得可以推行推恩令。”张良道。
“可是,诸侯王会不会反对?”刘季有些担忧,毕竟都是和自己打天下的人,他这么做是不是不地道?
更别说,神人已经通过视频讲解了推恩令的作用。
诸侯们能接受吗?
张良道:“这是明谋,且各大诸侯的子嗣繁多,出生便是享有荣华富贵,皆是短视之辈。陛下只要推行就可以,实行与否,由各诸侯王自己决断。”
不过张良相信,大多数诸侯都会同意。
他们知道其中的危害吗?
知道。
但现在天下刚定,他们都还没有二心,或者有二心也不敢表现在明面上。
且他们成为诸侯王之后,娶妻纳妾,子嗣繁多。
相互争斗起来,更是让人伤心,不如公平分配,虽然以后再没有那般大的权利,但也能够富足安康。
“让朕想想。”刘季沉思,继续看向天外。
【其次,汉武帝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两汉版图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看见这一措施,汉高祖刘季、始皇帝嬴政、战国国君、春秋百家之人,尽皆失色。
“儒家!”
“竟然在汉朝大兴!”
春秋时代,身高一米九,长得十分壮实的孔子见自己的学问被汉认可,大笑道:“吾之道,大善!”
“先生之学问,独冠百家之首!”
独领风骚两千年!
那么长的时间,其他百家恐怕早就在历史中消亡了吧?
而孔子在回到鲁国的时候,更是受到了鲁国君主的最高待遇···
···
大秦位面。
始皇帝眉头紧皱:“儒家?”
他不是傻子,虽然秦,二世而亡,但绝对不可能因为赵高、胡亥那两个家伙胡搞就能够将那么大的一个王国给败完。
他估摸着就算他之后历代皇帝都胸无大志,至少也可以坚持个四五代,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二世而亡。
那么秦本身的制度是有问题的。
或者说,现在的秦法,不适合已经统一的国度······
(https://www.uuubqg.cc/77407_77407035/4197530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