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入局
向来怠于朝政的文景帝,此刻却毫不犹豫地宣召朝臣入宫,共商应对之策。
朝堂之上,大臣们争论不休。
一方力主出兵征伐,欲借此彰显大昭国的赫赫威严。
他们认为,蒙黎族人的叛乱是对大昭皇权的公然挑衅,必须以强硬的手段予以回击,让天下人知晓大昭的不可侵犯;
另一方则提议先行派遣使者前去安抚,务必先查明蒙黎族人谋反的缘由。
任何叛乱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因素,若贸然出兵,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文景帝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阴沉如水,眼眸深处满是压抑的怒火。
“沅北河的蒙黎族人一向忠心,怎么无缘无故就反了?”
一位大臣上前一步,恭敬地奏道:“陛下,臣以为其中定有隐情,不如即刻派人前去详查。”
有大臣言辞犀利的驳道:“能有什么隐情,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蒙黎族人虽然生活在我大昭的国土,却从未将自己当成大昭百姓,他们会生出反心,实乃寻常。”
“皇上,臣愿意带兵前往沅北河镇压反叛军!区区一万人,不足为惧!”
一时间,朝堂之上人声鼎沸,众人各抒己见,互不相让。
几位皇子则像隐匿于暗处的猎豹,静静地观察着众臣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皆被他们收入眼底,却在这一片混乱之中,默契地保持着沉默,未发一言。
待众人的争执声渐渐平息,文景帝那如鹰隼般锐利的目光缓缓在众人脸上掠过,最终定格在齐王身上,声音低沉而威严:
“齐王,你怎么看?”
齐王躬身出列,略一思索,道:“父皇,儿臣以为不能轻易出兵镇压。”
文景帝盯着他,抬手,“继续说。”
“沅北河的蒙黎族只有不到一万人,若是出兵镇压轻而易举,但此事难办之处不在镇压,而是这些蒙黎族人为何会反?”
“他们在沅北河安安分分待了十年,每日不过是与骏马相伴,牧马育马,生活质朴而单调。依常理推断,如此安分守己的族群,实不应有谋反之意。”
“可他们如今却反了,这其中,必然有隐情。”
“再者,这十年间,沅北河的蒙黎族人所培育的战马,品质冠绝我大昭所有马场。倘若失去这一助力,我大昭的兵马实力必将遭受重创。”
“故而儿臣认为,对于沅北河的蒙黎族人,当施以仁政加以安抚,万不可强行出兵镇压。”
文景帝听后,微微颔首,那紧绷的面容稍有缓和,却并未即刻表明态度,而是话锋一转,“那依你之见,朕该派何人前去安抚?”
齐王微微低头,沉思片刻后,缓缓回道:“儿臣举荐鸿胪寺卿崔大人。崔大人一向秉持公正,清廉自律,且在与各族百姓交往周旋方面颇有心得,经验丰富。由他前往,定能抽丝剥茧,查明真相,妥善地安抚蒙黎族人。”
宸王站在一旁,听闻此言,那原本明亮的双眸瞬间暗沉下来,犹如深邃的幽潭,让人难以窥探其中的情绪。
鸿胪寺的崔怀仁,出身名门华阳崔氏,而这华阳崔氏早已暗中投靠于他门下。
他为什么要举荐崔怀仁?
李慕白此举,究竟是真心觉得崔怀仁堪当此任,毫无私心杂念,还是另有目的?
崔怀仁被齐王当众点名,自是不敢有丝毫懈怠,赶忙向前迈出几步,恭敬地弯腰行礼,朗声道:“臣愿为君分忧,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年约五十,面容略显沧桑,颔下蓄着一把长须,随风微微飘动,身形略显佝偻,岁月的痕迹在他身上清晰可见,已现老态龙钟之相。
这时,站在齐王之后的襄王却站了出来,“父皇,儿臣觉得齐王此举不妥。”
“崔大人固然才能出众,然其年事已高,沅北河又远在千里之外,路途遥远,一路颠簸劳顿,臣着实担心崔大人的身体难以承受。
儿臣思量再三,以为不如从礼部挑选一位年轻有为、精力充沛之人前往,或许更为妥当。”
齐王皱了皱眉,“晋王,你莫要忘了,此次前去沅北河,并非仅是与蒙黎族人交涉,更要查明他们造反的深层缘由。”
“你觉得,礼部有哪位大人合适?”
襄王似乎就等着这句话,他勾唇一笑,“父皇,儿臣以为礼部新上任的云侍郎十分合适。”
文景帝眸光微动,看向百官中那道如同鹤立鸡群般的身影。
只见云觞身姿挺拔如松,一袭深红色的官服穿在他身上,犹如一团燃烧的火焰,更衬得他面容冷峻艳丽,气度不凡。
便是站在一众在朝堂浸营多年的朝臣之中,也毫不逊色。
云觞微微抬眸,目光平静,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臣虽不才,但承蒙襄王殿下举荐,愿往沅北河一行。”
宸王担忧的看了眼云觞的方向。
襄王瞧见这一幕,嘴角的笑意更浓。
齐王不动声色将这一幕看在眼中,微微垂下眸子,掩下眼中的讥笑。
沅北河的蒙黎族人到底为何会反还需细查,但今日朝堂上的皇子们,各有心思却都是摆在脸上的。
襄王举荐云觞,一是想支开云觞,让他无法插手大理寺的那桩案子。
二则,做出亲近、看重云觞的假象,离间云觞与宸王的关系。
毕竟如今云觞在礼部做事,而襄王兼任礼部检校司史,同在一部做事,见面的机会多了,难免生出点其他心思。
哪怕宸王对云觞依旧信任有加,云觞亦未背叛宸王。
但只要这怀疑的种子埋下,总有一日会用到。
李铭好算计啊。
其余数位皇子见齐王与襄王争执不下,皆选择缄默不语。
文景帝沉思许久,最终还是决定由崔怀仁出使沅北河。
对于这个结果,云觞并不意外。
襄王未曾举荐自己,依照文景帝喜欢重用朝中新臣的习惯,恐怕会考虑让身为礼部左侍郎的他前往沅北河。
襄王的这番举荐,反倒令文景帝打消了这个念头。
文景帝虽怠于朝政,却绝非昏庸之君。
如今朝局正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文景帝绝不允许皇子与新晋臣子之间关系过于亲近,以免打破这个平衡。
(https://www.uuubqg.cc/77264_77264693/4620061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