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225章 太学生事件

第225章 太学生事件


熹平元年夏六月,初十日,皇太后窦氏崩。因为宦官的阻扰,等到秋七月初六日,窦氏才有桓思皇后的谥号,与桓帝合葬在宣陵。

        期间,皇太后的尸体更是被放置于城南市舍数日,这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荀子礼论》曰:“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意思是对待死者也应该像生前一样,这是世人都遵守的规则。

        时下,就是普通百姓死了,也不能遭受如此对待,何况还是一国太后。

        或许朝堂上的诸公碍于十常侍的权势,不敢出言抨击。但是洛阳太学院的那些热血青年,可不怕事!

        一天夜里,几个黑影从太学的宿舍中潜出来,向城北走去。巡查宵禁的骑兵,在京城的街道上纵横穿梭,居然没有发现他们。

        次日,北宫南门外的巍巍峙立的朱雀阙上,题着醒目的白字,书法疾劲:“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公卿皆尸禄,无忠言者!”一行字触目惊心,用红漆描过,分外耀眼。

        洛阳南、北宫城均有四座同向同名的阙门,南为朱雀门,东为苍龙门,北为玄武门,西为白虎门,南宫的玄武门与北宫的朱雀门经复道相连。

        由于是帝王经过的路,朱雀门最为尊贵,门楼的建筑也格外巍峨壮观,离洛阳四十三里的偃师城,都望见德阳殿及朱雀阙郁郁与天相连。

        此时不要说百官了,就是城中的百姓闻讯赶来的也有七八千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我就说皇太后的尸身怎么一直不下葬,原来是有奸人从中作梗啊!”

        “他们真是无法无天,连死人都不尊重,我看离天下大乱不远了。”……袁绍曹操等人也混迹在人群中,如此重大的事情,他们不来看看热闹,就妄为世家子弟,谈资都没有了。

        这时,曹操悄声说:“那人要是不愿写字,而是行刺,将是什么结果?”袁绍闻言,不以为然地对身边的几人说:“十步贱血,只是布衣之怒,写字的人想的是引发天下人愤怒。不过我倒是有些佩服这人的魄力。”曹操想了想,点头道:“也是,朱雀门守卫森严,也不是行刺的地方,写字的人就是想引起波澜罢了。”曹操和袁绍说话没有回避任何人,说得清楚,四周的人也听得真切。

        曹节、王甫等人站在朱雀门上,看着这些字,又惊又怒。他们没想到有人敢如此胆大妄为,不仅抨击百官公卿,还将他俩推到风口浪尖上。

        同时他们又有些后悔,早知窦太后死后,就不闹这么一出了,什么便宜没占到,还惹来一身骚。

        不过愤恨的同时,心中更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气,势必抓到此人,将他好好炮制。

        不多时,就有好事的人把下方议论的话传上门楼,王甫立即大怒道:“来人,去将这些敢妄议朝廷的人抓起来。”曹节却是摆摆手,

        “算了,此时不可节外生枝!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抓住写字之人。”

        “说是这样说,可是这人只写了这几个人,如何才能抓到?”王甫有些丧气道。

        一旁的吕强却开口道:“字如其人,这人字写的不错,很熟练,既有篆隶的平铺直叙,运笔过程中又注意点画线条的迟涩感,灵动变化,纵横交错,左向右背的弧线用得较多,整体上没有停滞的感觉。说明这人写字的时候并不急迫。”曹节若有所思地说:“吕常侍,果然博览群书,智慧过人。本候推论,写字的是官场中人,或者是宫中的人,经常书写章草体,并且写得很从容,巡逻官兵没有发现,是因为此人的出入身份正常。”章草体论欣赏程度远不如隶书等任何一种字体,但是有个好处,就是书写方便,是官府公文中通用的字体,能够写得好看有力,不外乎就是熟练的缘故。

        曹节的推论没有任何错误,吕强暗暗心惊,没想到自己的随口之言,却点醒了曹节。

        其实他对曹节王甫的做法也是厌恶,但形势不如人,也只能默默忍受。

        如今有人敢仗义执言,他和其他几位中常侍也乐得看到曹节和王甫倒霉。

        因此,吕强故作深思道:“曹侯所言有理,不过精通章草体的在洛阳有万人之多,范围太广,可不好寻找。”曹节赞许道:“吕常侍写的人就是这么考虑的,但是换个角度,范围就小多了。依本候看,主要从三方面追查:一是昨晚出入宫中的官员和羽林军,二是昨晚到这一带的太监和宫娥,三是在洛阳游学读书的太学生。”高台上的官员越听心越惊,曹节的意思并不准备真的寻找这个书写的人,而是通过三类怀疑对象,清除官场、宫廷、洛阳的异己分子。

        吕强肃容道:“曹侯,此事不妥,捕风捉影的事情万万不可,我认为,不如按正常流程交给专门部门办理。”曹节的脸顿时黑了下来,扫视一圈围观的众人,才沉声道:“吕常侍说得有理,我们这就去禀告陛下。”于是一群人下了门楼,匆匆入殿面君。

        听到曹节、王甫等人禀告,天子刘宏又惊又怒,立即下旨捉拿书写者,诏令司隶校尉刘猛负责搜捕。

        刘猛本是名士,又是窦武好友,看见那行字心里痛快,怎奈君命不可违,领旨出宫。

        回去后,刘猛立即找来属下,宣读旨意,要下属负责查办。有人开口问道:“大人准备如何对待这个书写的人。”刘猛冷哼道:“朱雀阙上所写皆为事实,要是查到这个人,我倒想夸他两句。”下属们不由得一愣,他们根本没想到刘猛自恃是宗室高官,如此敢讲。

        不过作为上官的刘猛如此态度,底下的人就不用说了,司隶校尉下属数百人忙了一月有余,还是一无所获。

        其实对刘猛来说,破案并不难,他也作了调查,知道是太学生所为,但他就是不愿搜捕,因为他也暗自为这条匿名标语叫好。

        而洛阳的太学生们,见到刘猛如此态度,行事也越发肆无忌惮起来,太学院里,每日都有不少慷慨激昂的评论者在抨击百官公卿。

        纸里终究是包不住火,消息传到宫中,曹节不免起了疑心,按照惯例,破不了案是正常的,一般都会找些嫌疑人糊弄差事,希望时间一长,上面懈怠,不再追问。

        可是他派越骑校尉曹破石去一打听,刘猛连一个疑犯都没带回监狱,分明就没有认真过。

        有人惧怕曹节的权势,又把刘猛的原话向曹破石说了一遍。曹节听完,多年的怒气一下子发作。

        刘猛,你太不知好歹了,窦武余党非死即伤,我也就看你真有能力,又不想和宗室闹翻,才一直容你,既然你如此看法,就别怪我了。

        说实话,自从窦太后死后,曹节等人还没寻找到下一个开刀的人,这刘猛仗着大汉宗室的身份竟然不将他们放在眼里,那就先收拾他。

        次日,曹节在朝堂上明确指责司隶校尉刘猛办案不力,应该撤换。司徒许栩等人也纷纷上言,于是刘猛被免职,迁为谏议大夫。

        曹节指定御史中丞段颎代刘猛司隶校尉之职,天子刘宏欣然应允。段颎上任,便开始大张旗鼓的调查,最终嫌疑都指向太学院。

        他虽然最看不惯多次牵制他的儒生,但也知晓面前的是烫手山芋,于是请教王甫如何做?

        王甫担心他退缩,索性把话挑明道:“自光武皇帝中兴,南阳和河北豪族开先例以来,朝廷就变成豪族和宫廷的战场,士林也好,阀门也罢,都没有把皇上放在眼里,我们这些宦官就更是别人中伤的棋子。”说着,他便叹口气道:“有时不禁让人想起王莽篡位一事,几乎是在读书人的欢呼声中完成的,只是恶莫大于叛逆,所有人不敢明言,用尽手段贬低朝廷,抬高王莽罢了。”最后他怂恿道:“其实当今天子也对这些太学生看不惯,你尽管做事,出了事,有我和曹侯为你担着。”段颎并不害怕太学的一帮书生,只是心中的坎一时过不去,听了王甫的话豁然开朗。

        次日,段颎就开始四处逐捕太学生。他指挥凉州铁骑和司隶精锐马踏太学,冲得太学生们狼奔豕突。

        最后,几根长绳,系了上千的太学生,押往监狱,统统算作案犯,打的打,关的关,然后上奏结案。

        太学博士都是一方名儒,秩卑而职尊,负有议政、奉使、巡视等职责,哪能任由段颎这样的操作,纷纷上书谴责。

        天下士人更是群情汹涌,但对手握大权的宦官和段颎没有办法,只好拿各地郡县的官员出气,指责声此起彼伏,一十三州好像找不到一块净土。

        惹出这么大的动静,天子刘宏不得不出面调解。他首先让段颎释放被关押的太学生,之后又为了安抚众人的情绪,将太学院内年满六旬的诸生都冠以侍中的官职。

        对于这次太学生事件,曹节等人又没落得好处,还惹来天子的一顿训斥。

        曹节和王甫十分窝火,他们又将目光盯上刘猛身上。若不是这人轻慢他们,怎么落得如此局面。

        于是在曹节的授意下,新任司隶校尉段颎上书弹劾前任刘猛。朝堂上又是一阵扯皮,刘猛原准备被送入左校治罪,不过因其宗室身份,不少朝臣大力反对,最后仅仅罢职而已。

        经此一事,吴咏离开洛阳的决心有坚定一分。


  (https://www.uuubqg.cc/76787_76787113/6765291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