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269章 张角和太平道

第269章 张角和太平道


巨鹿郡,秦置,因大陆泽(钜鹿泽)而得名,秦分赵国旧地设置,属冀州。
巨鹿郡地处古黄河、漳河冲积平原,北边是安平国,与清河、广平、赵国、常山郡为邻。
面积不大,却有户十五万五千九百五十一,口八十二万七千一百七十七,可谓是一等一的人口大郡。
西汉初析巨鹿县置瘿陶县,二县均属巨鹿郡,郡治瘿陶。
巨鹿县城,自光武中兴以来,一直是耿家的封地所在,是光武帝当年为表彰耿家先祖耿纯忠心汉室,一心为国,辅助大汉再起地封赏。
然而,人心思变,自光武帝之后,将近两百年地时光变迁,昔日忠心耿耿,一心为汉效命的耿家已经变质。
一百多年过去耿家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为大汉朝最顶尖的世家豪门之一。
两百年的繁荣富贵已经腐朽了耿家之人地灵魂,现在地耿家在大汉朝风雨飘摇之际,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为国效力,而是如何乘机壮大己身,如何在大汉朝身上吸血噬肉。
在巨鹿城城东十里之外有一处山岭,在山岭之中坐落着一座巨大的山寨。
此山寨面积广大,竟然居有数万平民百姓,若是有人能够细心的去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百姓大多数为瘦弱不堪,其中还有不少妇孺老弱存在。
在此山寨的最中央之处有一座庞大府邸,居住的正是太平道首领张角。
张角出生在巨鹿城北一个中型地主之
家,有良田数百亩,家道殷实。少年时期,张角勤奋好学,一心想考入洛阳太学进入仕途。
时下朝廷有明确的规定,六百石以上官员的子弟可直接进入洛阳太学读书,三百石以上官员子弟可直接进入郡学读书。
因此洛阳太学和各地郡学的名额被各级官吏占了一大半,剩下的名额在巨鹿这样的人口大郡,学子们竟争相当激烈。张角参加过数次朝廷拔举太学和郡学学子的五经答辩,尽管他对五经已背得滚瓜烂熟,但还是名落孙山。不谈洛阳太学,连郡学都进不了。
巨鹿是一个人口大郡,豪族林立。张角的家境和名望,指望郡守举孝廉入仕的机会渺茫。到张角十八岁时,他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作了重大调整。决定放弃入仕的想法,做一名医者,济世救人,也不枉为人一世。医者尽管被世家子弟看不起,但在民间还是大受欢迎和尊敬的。
张角是一个很执着的人,认定了的事情就会全身心地去做。但张角学医的路上也碰到了很大的障碍,就是良师难寻。
在巨鹿及周边地区,一些医术高明的医师一般都被世家豪族高薪聘去当私家医者了,而一些游方医者医术就差多了(游方医者一旦医术有了积累,名声鹊起,也会被豪族聘走。因为当豪族的私家医者待遇高,人又轻松)。
张角跟了一个游方医者学徒两年,也只做到略通医理。
张角曾向
豪族家的医者求教医术。好不容易有了几次机会,别人却高谈阔论,闪烁其辞,根本不愿传授具体的治疗病例。张角费了好大的周折,搜集到三本医书。细细研读后,收益不大。每到关键处,或深晦难懂,或语焉不详。而且医书之间,相互矛盾,让张角难以取舍。张角就这样边研习医术,边为人治病。
直到二十五岁,张角的医术还是没有大的进展。求他看病的人,有吃了他开的药病情减轻的,也有没有效果的,还有少数病情加重的,更有三五例被他治死的。其中最严重的是邻村李家的独子吃了他开的药两天后死了。李家不肯罢休,还是看在张角态度好,又赔了十石粮食,才没有拉他去见官。
为此张角很苦恼。他行医的目的完全是想减轻病人的痛苦,对一些家境贫寒的人少收钱甚至不收钱,不仅没有赢得名声,很多病人还不能理解他的一片苦心。
一日,张角上山采药,途中口渴,到山上一座道观里讨碗水喝。碰上道观里自称南华老仙的道士很健谈,就向南华大吐苦水。
说了一大通自己的经历后,张角问南华:“为什么自己一心想解除病人的痛苦,病人不理解,甚至拒绝他的治疗呢?”
南华听了张角的述说,感到自己碰到了知音。因为南华年轻时就是魏郡一带行走江湖的半吊子医生,与张角有相同的经历。二十年前,行走
到此地,碰上老道士不行了,以观相托才在这里做了道士。南华有心帮这位年轻人一把,就把自己这几十年悟透的道理说给张角听。
南华对张角说道:“人生了病,身体很痛苦。医者告诉他实话,病人听了不舒服,或者根本不愿意听。然而,你如果告诉他,是因为他得罪了某位神仙,降罪于他,那么他就会惊恐。你再以异人的面目出现,把药当作符水施给他,他就会千恩万谢。治好了,他就会对异人心存感激;治不好或者治死了,他也只会怪自己把神仙得罪的大厉害了,神仙不肯原凉自己。”
一席话说得张角茅塞顿开。
因为话很投机,南华给张角讲了自己的经历。自己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在魏郡老家行医十来年,到后来几乎没人找自己看病了。不得已才外出游方,到了此地。接手道观后,参悟道家理论,才使自己有了新的起点。做了二十年的道士,实际上在此行医二十年,治死的人比张角多得多,但当地方园几十里的人还是把南华称为神仙。
听到南华把治死过人的事情都讲给自己听,张角感受到南华对自己的一片真诚,想拜南华为师。
南华说,自己这地方小,有一个道童跟着自己就足矣。而且年纪大了,也不想闹出多大的动静。不过看在与张角投缘的份上,把自己收藏的道家经典《太平清领书》送给张角。让张角自己
去研习参悟。
《太平清领书》(后叫《太平经》)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由北海人于吉扩写汇总而成。
《太平经》面世的背景,与东汉时期道教发展有关。因有疫病流行,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以“符作造书”、“符水咒说以疗病”、“教病人叩头思过”等方法感召民众的巫觋方士,他们组成教团,并开始制定经典文献,以作为信仰者的规矩。
《太平经》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太平经》重新构筑了早期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图景,提出了一套“无为而无不为”治世观念;提出了修道的教徒的修身养性术;提出了财产共有、自食其力的善恶报应观念,指出只有人们信修正道,方可断除灾异而得道成仙;也反映了平均主义和平等理想的朴素民本思想。
汉顺帝执政时期,于吉的徒弟宫崇来到京师洛阳,向朝廷献上《太平清领书》,由于其内容有一部分反映巫师术士思想,被朝廷视为妖妄不经的书,收藏不用。
汉桓帝时,平原人襄楷再次到京师进献此书,仍未被重视。
直到天子刘宏继位,看到这书的主要思想不错,深以为然,并允许这本书在民间流传。自此以后,民间的道观就以此书为经典。
张角也是在这时得了《太平清领书》,他如获至宝,日
夜研读。
三个月后对外宣称,不做游方医者了,做道士了,自命大贤良师,成立太平道。但他一开始传道时同样碰上了麻烦,他家附近的人晓得他的斤量,不大愿意喝他的免费符水。
一年后的夏天,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邻郡清河发生疫病,而这种疫病是张角治疗过最多的病症,治好或减轻病情的把握比较大。张角抓住时机,带着两个弟弟,赶往清河传道。
张角宣称在天上有鬼神监视人们的行为,并根据人们行为的善恶来增加或减少他们的寿命,要求人们多行善事,少做坏事。凡太平道成员及其信徒,若犯有过失,只要跪拜在首领面前,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便给以宽恕。
张角常持九节杖,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并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
不过旬月时间,太平道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大贤良师的名号在当地的流民和贫民中间广为流传。
有了这批信徒后,张角决定收弟子八人。让他们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
如今,太平道已经在冀州各郡都有分观,有了较大的影响力。
随着影响力的增加,陆续有了些富家信徒,这些富家信徒捐起钱来出手大方,让太平道财源滚滚。
这也引来了世家大族
的窥伺,最先行动的就是巨鹿耿氏。
“张角你考虑得如何了?”
一身锦衣束发的耿绪看着坐在对面的张角出声询问道,语气之中夹杂着一股不耐烦。
“你就一定能够确保其它世家豪门不会出手阻拦吗?”
听到耿绪有些不耐烦的话语,坐在对面的张角面上依旧不动声色,微微沉吟了片刻后,开口询问道。
其声音温和,很好听,并不刺耳,给人一种沐浴春风的感觉。
张角的面容看起来是一名三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身着道袍,与前两年想比,颇有些威仪。
“此事你无需担心,我耿家已经和其他几家巨鹿郡的豪族达成共识,只要你太平道不再接受富户捐赠的土地,并且归还以前的土地,那我等自是不会出手阻拦你们在百姓中传道。”
张角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并没有急着答复,端起案几上的茶杯微微呡了一口后,看着耿绪良久,沉声道:“富户的捐赠,实属自愿,这个恕我不能答应。不过归还土地可以,但是你们必须要拿粮食来换,还要保证这些土地只租借给贫苦百姓,每年只能收取少量的租税。”
“什么?”
耿绪闻言失声的惊呼一声,接着面色不悦的看着张角,眼中闪烁着一丝寒芒,不由冷笑道:“你确定不是在说笑?”
张角无视耿绪的眼中的冷芒,目光紧紧的盯着耿绪,毫不示弱的开口道:“此事一旦开始,吾就从此
没有了回头路,若是没有一点保障,信徒们如何能够安心。”
说道这里,张角话锋一转,看着耿绪,双目之中猛然迸射出两道凌厉的光芒,寒声道:“莫要当吾是傻子,尔等世家心中如何想吾便不知晓。”
“这……”
对上张角的目光,耿绪只觉的如同一把锋利的刀芒直刺心田,一时间竟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


  (https://www.uuubqg.cc/76787_76787113/6744186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