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弘农杨氏
弘农杨家的一处清雅闲居之处,吴咏正带着诸多礼物来到此处拜见帝师杨赐。
“吴咏见过老师!两年不见,先生愈发年轻了。”
本来腰身挺得笔直的吴咏,弯着腰成九十度,拱手一礼,拜见自己眼前亭苑中正在饮着茶水的,鹤发童颜一般的杨赐。
杨赐放下手中茶杯,瞪他一眼,“少贫嘴~汝今日到来,对老夫而言可谓是稀客啊!”
吴咏的突然到来也是让杨赐眼中有点惊讶。自吴咏游学天下,师徒俩见面的机会甚少。
去年七月,他刚被陛下罢免了司空职务,便想着回弘农老家休养一段时间,因此也错过了吴咏的拜年。
吴咏笑着解释说:“学生有事要请教张奂将军,顺道来看望一下老师。”
在陪着天子刘宏听讲的那段时间,三位帝师也对他刮目相看,都惊叹他在太虚幻境得到的学识,他与杨赐也是亦师亦友,因此说话也没有顾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杨赐闻言,本是淡然的喝着茶的他,不禁站了起来,一拂衣袖,立刻吹胡子瞪眼道:“怎么?现在翅膀硬了,不愿见到我这个一无是处的老人了?”
“老师误会了,学生每年都有游历数郡,实在是脱不开身。您老人家是不知道,学生每日都在奔波的途中,很少在一地居住超过三日。若非为了见识天下名士,我才不要受这样的苦呢!”
杨赐这样一说,吴咏顿时大吐苦水,至于其中
有几分真实,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毕竟在场的双方其实关注点都在这里,不然杨赐真要生气的话,也不会让吴咏进府了。
“少在我面前装可怜!我看你这几年到是活得潇洒自在的很。”杨赐不屑道。
随即,又悠然坐下,亲自给吴咏倒上茶水,轻声道:“坐下说吧,这次你专门来找张奂,所谓何事?”
“好茶!”吴咏也没推辞,坐下后,顺手就端起茶水,撮了一小口,“学生此次前来,是想请张公助我在河南地屯田!”
“你想招募羌人去屯田,让他们与匈奴人争地盘?”杨赐眉头一动,蹙眉道。
吴咏点点头,感慨道:“老师果然睿智,一眼就看出其中关键!”
杨赐闻言,却是摇头叹息说:“这件事是好是坏,老夫也拿不准!既然张奂没有阻止你,说明利大于弊。你要时刻铭记你是大汉子民,一定不要做对不起朝廷的事情!”
吴咏拱手拜道:“老师教诲的是,学生一定铭记于心!”
“你现在名声在外,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定,切勿贻害百姓。”杨赐挥挥手。
接着,他笑着说:“不谈这些国家大事了!咱们师生间好久没有交流,你随我到杨氏藏书阁来,近日我得到几本奇书,正好你我一起研究。”
“求之不得!”吴咏立刻答应下来。
时下可不比后世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一本书都会被人爱惜。
藏书阁更是各个世家大族
存世的根基所在,一般都是不随意给予外人观看的,除非某人天资聪颖,敏而好学,再加上其又是寒门学子的身份,跟士族少有瓜葛,为了拉拢其人,才特地准许此人一观。
也就是吴咏的十分特殊,换做寻常人,杨赐肯定不会开这个尊口。
两人一前一后走着,吴咏挑一些游学途中的趣事,让杨赐听得哈哈大笑。
等他们过去,杨家的诸多奴仆开始议论纷纷。
“那人是谁?怎么引得平日不苟言笑的主君如此失态?”
“听门卫说是叫做吴咏,乃是主君在洛阳为官时,收下的一个学生。”
“天子侍读吴咏?咱们府上的小娘子们不是经常挂在口边吗?得赶紧通知她们啊!”
“看主君去的方向,好像是藏书阁的位置,我得赶紧通知各位少君……”
奴仆们各自行动,给自己相熟的人传话,瞬间杨家就是一阵鸡飞狗跳。
当然这些情况,吴咏还蒙在鼓里。他此时正与杨赐一起来到杨府藏书阁。
吴咏看着那一排排堆满竹简的书架,可谓是相当震撼。
他没想到弘农杨氏竟然有这么多藏书,就是洛阳太学的藏书阁也是稍逊一筹。
真不愧是传承数百年的经学世家啊!非一般世家大族能比!
杨赐看着吴咏的震撼,满意地点点头,随即笑道:“我们杨家作为经学世家,传承数百年,所收藏的书籍甚多。这从古到今,包括了不少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的一
些书籍,还有不少知名或不知名的人所留下来的书籍等等。”
杨赐说到这里,神态间有些自豪的道:“你既是我的弟子,我也不瞒你,这只是杨家藏书阁的外库,其实我们杨家还有一个内库藏书阁,收集了许多珍异书籍,非杨氏家主以及真正品行品性俱佳的直系子弟,不得入内。”
“学生今日真的是长见识了!”吴咏感慨一句。
像弘农杨氏这些士族,藏书都是分为内外俩库,外库藏书众多,但多是一些后人临摹下来,或者流传甚广的书籍,准许外人借阅的也是这其中之书籍。
但内库则不同,每个士族内库的书籍都是寥寥无几的,即便他杨家也应是如此,但其中之书,多是一些先贤之人亲手撰写而成的,都是一孤本,多半是用于自身家族传承,没有被人临摹过,不存在第二本。
在华夏古时候,文化传播、传承主要是依靠口口相传。或用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等等将知识文化记录下来,以供传承,一代传一代。
书籍基本是以书简的形式存在,但是每一部书,都是极为珍贵的存在,轻易不会示人传人。
所以,在华夏古时候,想要读书识字还真的不容易。
西汉的时候就有了造纸术,发明了纸,用纸来书写文字要比以前轻便得多了。可是,就算是有了纸,却还没有印刷术。书籍,基本上是靠抄写。
直到近些年,才出现了掌印和
拓印石碑的方法来制作书籍。
若不是吴咏提前传下雕版印刷术,最迟要等到唐宋年间,才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可惜的是,华夏宋代时期,虽然已经完善了活字印刷术,但宋朝并没有普通使用,反而让西方德国人古登堡学了华夏的活字印刷术后,改进了宋朝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为铅活字。
铅活字印刷术经济实用,促进了欧洲出版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欧洲的现代化,风靡全世界。如果单单是站在印刷行业方面来说,后世欧洲的发达其实就是因为他们获得了华夏的印刷术的原因,如此说还真的不为过。如果没有活字印刷术,那么西方人又如何快速的普及文化文明?何况还发明纸呢,如果没有华夏的的发明,后世的西欧恐怕还是一个野蛮落后的世界。
后世经过论断,其实欧洲很多的发明创造都是基于华夏文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
华夏文明,本来就站在世界之巅,但是西方人获得了华夏的发明精粹,如此才在短短的数百年间实现了文明赶超,尤其是华夏清代年间,真正的超越了华夏,也使得华夏陷入了苦难……
想到这些,吴咏感觉拿在手中的竹简是如此的沉重。这些都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精华。
同时他不禁感慨,弘农杨氏能在后世传承千年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华夏能被称之为千年世家的家族其实不多,但是弘农
杨氏绝对算一个。
弘农杨氏的起源就很有传奇意味,它的开创者是西汉开国元勋之一的赤泉侯杨喜。
当年楚汉之争,灌婴所率数千骑中有五位勇士(杨喜、王翳、吕马童、吕胜、杨武)一齐冲上去,丛戟攒击,斩杀了项羽,皆赐爵列侯。
古今中外,一个大家族的确立,一般不是一代人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需要几代人艰苦地努力。
杨喜及其子、孙,虽然是汉初的军功之一,但无人担任朝廷大员、封疆大吏,更谈不上对西汉朝政产生影响。
在汉武帝时期,杨喜的孙子杨毋害甚至因犯罪被剥夺了封地、爵位,家道中落。
不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个人的出现,又为家族的兴旺燃起了星星之火,他就是杨毋害的曾孙杨敞。而杨敞之所以发迹,也并非沾了杨喜的光。杨敞之所以能身居高位,靠的是大将军霍光的提携,官至丞相。后来,霍光打算废掉昌邑王,立汉宣帝。杨敞在其妻司马氏(司马迁之女)的劝导下,举双手赞成。他后来也得到了汉宣帝的食邑封赏。
等到了东汉时期,弘农杨氏更是有着“五世三公”之称,比汝南袁氏还要牛叉。
但是,因为他们为官清廉、忠于汉室,不可能像袁绍、袁术兄弟一样,割据一方,称王称霸。
所以,在汉末三国的乱世中,杨氏一族必然没落。特别是曹操在统一北方以后,对世家大族有意
打压。
杨彪之子杨修锋芒毕露,参与到曹丕、曹植的王储之争中,被曹操所杀。司马氏篡曹以后,杨氏子孙为了自保,也失去了祖先杨震身上那种直谏精神。
之后弘农杨氏再次时来运转,杨骏成了晋朝外戚,总揽朝政,风光无二,可惜偏偏碰上了贾南风这么个妖后,一场八王之乱再次让弘农杨氏跌入低谷。
不仅如此,弘农杨氏还与荥阳郑氏一样,派遣分支前往东晋发展,可惜因为去的晚了,得不到信任,又屡遭排挤,那一支基本已经灭绝。
当然,弘农杨氏要是就这点成就也就不配被称为千年世家了。
南北朝时期,杨氏一族不得已弃文从武,但这也不失为在乱世之中的生存之道。
最后,“弘农杨氏”成员杨坚夺取皇位,建立了隋朝。
虽然隋朝国祚短暂,但与“关陇世族”关系密切的李渊(李渊是隋文帝杨坚的妻甥、隋炀帝杨广的姨表兄)起兵,建立唐朝。
“弘农杨氏”的地位,并未因为隋朝的灭亡而就此衰落。李渊建唐后,采取与“关陇世族”合作的策略,采取联姻等多种方式,继续巩固杨氏家族的地位。
如唐太宗的杨妃就是出自“弘农杨氏”。
整个唐朝,虽然科举制度打破了门阀大族对于仕途的垄断,但杨氏家族还是凭借着他们的文化“软实力”,先后有十一人拜相、近九十人登科,因此也被称为是“十一宰相”世家
。
到了宋朝时期,弘农杨氏虽然大不如以前,却还是铸就了“满门忠烈”的杨家将。
从东汉到宋朝,“弘农杨氏”虽几经沉浮,依然实现了千年不衰。
吴咏想到这里,心中不禁暗自感慨:“果然辉煌不是一时可以成就的!”
常言打天下易,守江山难,为何世家不怕改朝换代?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大量治国安邦的知识和人才,可以快速帮助新的帝皇治理稳定和治理天下。他们知道哪些所谓的皇权离不开他们,所以他们无所畏惧。
弘农杨氏,千年豪门,便就是这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杨赐看到他一直在那里发呆,不由好笑道:“别傻站着了,看在你我师生的份上,为师可以许诺你到杨氏内库观看藏书!”
“老师此言当真?”吴咏有些激动。
吴咏的反问让杨赐顿时有点不满,立刻瞪眼道:“难道你还信不过为师不成?”
“学生岂会信不过老师,只是想不到老师竟如此厚爱,肯让学生一观杨氏内库藏书,这真是学生的莫大荣幸!”
内库的存世孤本都是各族赖以生存的根基,是自身家族的传承之物,杨赐竟然有如此大的魄力让吴咏进去观看,这对于吴咏而言,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虽然不知杨赐为何如此,但这对于吴咏而言,是天大的好事。
那些可都是华夏文明的瑰宝啊!
(https://www.uuubqg.cc/76787_76787113/6696810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