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第一臣 > 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

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


  朝中诸公,激烈争论,此刻钱唐拿出张希孟的话,作为依据,据理力争,而不管是支持他的,还是反对他的,都没有太多意见,至少不敢直接说张希孟是胡说的,他的话就是放屁……

  这种情况,似乎比起争论本身,更有意思。

  胡惟庸怔了一下,笑道:“张太师确实说过这话……我看这样吧,不如规定份额,比如出身寒门的子弟,要在学堂里占到七成,钱郎中以为如何?”

  钱唐略微沉吟,他也没想好怎么应付,可谁也没有料到,江楠居然开口了。

  “不成!”

  胡惟庸大惊,虽然江楠肯定不是他这边的,但是这位直接驳斥他,还是很震撼的。

  “请江尚书指点!”胡惟庸微微躬身,显得很谦逊。

  江楠直接道:“这种规定比例,对谁都不公平。我以为穷苦子弟,缺的是从蒙学开始的培养,缺的是资源的倾注。这些都不做,只是规定比例,不免滥竽充数,而且如何界定寒门和富裕之家?只怕也不好说。”

  江楠顿了顿,又道:“我还记得,当年说是让女子入朝为官,结果有议论,就是要拿出多少名额,交给女子。这么多年过去了,怎么还是如出一辙?”

  江楠之所以站出来说话,除了是她自己经历过,知道比例分配是个什么东西,还跟儿子张庶宁有关系。

  毕竟张庶宁的发现,不光告诉了张希孟,也告诉了老娘。

  江楠仔细研究过,她基本上同意儿子的判断。

  就拿现在大明朝堂的女官来说,数量大约占了一成五左右,能独当一面的,数量并不多。更没有出现女人做官了,就抢了男人多少位置的情况。

  总的来说,还要看一个人的才华能力,能不能胜任。

  像江楠这种,包括韩秀娘,周蕙娘,她们就在朝中,已经靠着自己本事,证明了不弱于男人的事实,没有人会质疑她们到底行不行……

  所以说,准许女子为官,既不是什么牝鸡司晨啊,也不是要规定多少比例……只说是不要设置障碍,门是打开的,有本事就进来,不需要有什么特别的区分。

  别看女人在家多数做饭,但真正的好厨子,往往都是男人,最要不得的就是先入为主。

  而且从张庶宁的讲述中,江楠发现,穷苦子弟,他们需要的是教育资源的投入,需要的是给他们努力的机会。

  没有这些准备,不让他们掌握足够的本事技能,直接塞给他们名额,入学之后,不还是一事无成吗?

  进入官场,也成了笑话!

  这样一来,不正好证明了魏观等人说得对,穷人子弟就是不行吗?

  可事实是这样吗?

  说到底,要的还是两个字:“公平!”

  你有本事,坐到多高的位置,拿到多少的收入,都不会有人质疑。

  真正可怕的是德不配位!

  江楠的几句话,就让胡惟庸脸上发红,连忙道:“是我一时疏忽了。”

  江楠也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短短交锋,胡惟庸就闭嘴了,站在反对这一边的,就只剩下汪广洋等人,战力去了一小半。

  汪广洋太聪明了,他已经看出来,这事硬抗肯定不行了,他随即道:“既然不好规定名额,依旧要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总不能谁都能进吧?几个最顶级的学堂,也就那么多名额啊!”

  他的话刚说完,宋濂站出来接招了。

  宋濂的情况大家伙都知道,他早年求学,饱尝艰辛,很知道求学的艰难。就像是胡惟庸他们说话,讲的是寒门。

  所谓寒门,那也得有个门啊!

  真正的穷苦人家,根本达不到这一点,所以说,按名额分配,根本就是扯淡,完全行不通。

  所以宋濂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他从容笑道:“确实需要考试……但这个考试需要妥当设置题目。比如说一篇文章,诗词歌赋,还有些琴棋书画,弓马骑射……等等这些,都不能作为考试内容。可以在入学之后,设立相应课程,但是在录取这一块,绝不能有这些东西!”

  “毕竟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穷人,能轻易接触到的。而且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名师出高徒。可是在很多地方,连名师都找不到,又上哪培养出高徒?”

  “所以我以为,考试就是基本的文字功力,算学,物理,化学,天文,常识,历史,国法……以中学所讲内容为主,可以适当增加题目的难度,但是不能借着考试为名,刻意阻挠穷苦子弟入学。”

  宋濂沉声道:“正因为如此,我建议,要把考试出题的权力,收回朝廷,由教化部负责!”

  刘伯温也急忙道:“我也是这个意思!几个学堂的开支,朝廷给了那么多……不能我们光出钱不管事,任凭学堂折腾,这事情无论如何,也说不通!”

  汪广洋一怔,忙道:“学堂的老师,应该更知道要怎么教学生,要录取什么样的学生。我看朝廷不必越俎代庖吧?”

  刘伯温冷冷道:“我看学堂的老师,更知道如何招收自己喜欢的人,如何私相授受,败坏公器!”

  汪广洋立刻皱眉头,怒道:“你也是朝廷重臣,说话可是要证据的,不然败坏清誉,无端生出许多纷争,你可要负责!”

  还没等刘伯温继续驳斥,徐达冷笑了一声,“汪参政,你想要证据,我们御史台会满足你的!很凑巧,我现在手上正有几个有关师德的案子,既有济民学堂,也有复旦学堂。至于北平大学堂的问题,由于留守司暂时不纳入御史台管辖,我正在请旨上位。等案子查清楚,拿到了真凭实据,我会立刻交给汪参政的。”

  以徐达的地位和权势,确实不会说假话,汪广洋也没有胆子和他争辩,整个局面看起来已经是大势已定!

  但公平谁都会说,到底怎么才算是公平啊?

  现在的局面就是这样,尽管多年兴学,义务教育法也颁布了,但老师,学校,依旧是稀缺资源。

  好的学堂,一年加起来,也招募不到一万人,而一年的适龄考生,只怕要在百万之上。

  绝对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应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汪广洋不再争论,不是他认输了,而是他仔细盘算过,这事情就不好办!

  甚至可以说,就是无解的。

  “孙相,大家都说了这么多了,您该拿出个态度才是!”汪广洋把皮球踢给了孙炎。

  孙炎微微冷笑,现在想起我来了,我刚刚说不许士大夫班师回朝,你怎么反对那么起劲儿?

  “这事情确实棘手,但也不是无解……济民学堂,复旦学堂,这些年都有师范班,主要是培养老师。我以为还远远不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我们在整个大明境内,要设立十所左右的师范学堂。先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其次,我们可以增加一条规定,凡是参与科举考试的人,必须有三年蒙学,或小学的任职经历,而且还要考评优等,才能参加科举!”

  孙炎又道:“再有一点,小学升入中学,也要进行统一考核,要确保中学生的成色!再把中学的情况,纳入地方官吏的考评!”

  孙炎侃侃而谈,在场的众人,不管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都对这位刮目相看,不愧是张太师身边的人,办事就是周全!

  实际上,孙炎再给整个教育体系打补丁。

  这倒也不是说张希孟当初就弄错了,实在是基础条件不一样,要不是这些年的准备,孙炎也没法大刀阔斧。

  他的思路也不复杂,首先解决蒙学和小学的老师缺口,建立师范学堂,逼着那些想考科举的人,先去充实地方,教几年书。

  这样一来,保守估计,能给地方带来上万名还算不错的老师,加上现有的老师数额,虽然说缺口依旧非常大,但总不至于没法维持。

  一旦大批的蒙学,小学,运转妥当,就会有大批的贫家子弟,获得更进一步的机会。

  随后是进入中学的考试,这一关至关重。

  只要能升入中学,接下来就有了进入最顶级学堂的资格。

  当把中学办学的成绩,和地方官绑在一起的时候,这个中学,就不能是什么人都可以进来。

  总体来说,富家子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机会也会更多。

  但是一旦分母变得足够大,贫寒子弟的机会也就多了。

  本着往死里卷的卷王精神,总会有相当多天资过人的贫寒子弟,通过厮杀,顺利跻身好的中学,进而进入顶级学堂。

  至少会比现在的局面,好上太多了。

  沉默半晌的胡惟庸突然开口,“孙相所想极是,只是这么个,怕是要花很多钱吧?光是几所师范学堂,就不是小数目!”

  孙炎哈哈一笑,“确实如此,胡参政理财多年,这个办学的事情,就交给你负责,还望胡参政不要推脱,也不要浪费时间!”

  胡惟庸一愣,这个孙炎,竟然把这活推给了自己?

  正在此刻,徐达又开口了,“孙相,我以为你的安排还忽略了一件事。”

  “什么事?”孙炎下意识问道。

  徐达笑道:“以后武学招生,也从各地优秀的中学生中出!”

  汤和点头道:“没错,爵位可以世袭,但是军中职位,必须自学堂而起,就算是我的儿孙,他们考不上,也不能领兵!”

  这两位军中国公的表态,几乎是一锤定音,剩下的只是怎么落实了……


  (https://www.uuubqg.cc/75992_75992842/70848241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