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
朱元璋骑在马背上,缓缓进入了滁州城……还是那一副老样子,街道房舍,除了更加斑驳,地上的杂物更多之外,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他特意向城墙两侧看去,能看到不少临时搭建的棚子,那都是叫花子的栖身之地。
朱元璋还记得有一次遇上了下雨,天气还冷,他不得不去棚子里躲雨。
那两个乞丐人很好,他们不但没有赶走自己,还热情请客。
两个叫花子能请什么啊?
酒楼扔的糊锅巴,菜市场捡的烂菜叶,还有几块发了霉的豆腐……就是这些猪都未必爱吃的东西,都放在一个破砂锅里,炖了起来。
刚煮熟的时候,一股馊臭味道,直刺鼻孔,其中一个乞丐就用一种树枝搅合,另一个乞丐扔了几根草下去。
还真别说,过了一会儿,树枝香草的味道,竟然化解了不少馊臭味。
他们给朱元璋盛了一碗,热乎乎的,一口喝下去,不由自主打了个激灵,整个人都舒服起来。
朱元璋连着喝了三碗,好长时间都没有吃饱过了。他跟两个老乞丐聊着,笑着,他给他们唱蹩脚的花鼓戏,老乞丐教了他分辨草药的办法。
说来也奇怪,乞丐朝不保夕,吃的都是馊臭变质的东西,有时候捡到了一条死狗,哪怕生了蛆虫,也是要当成宝贝吃掉的。
换成普通人,估计没几天就食物中毒,直接挂了。可乞丐们风里来,雨里去,竟然还能活得好好的。
当然不乏一些人体质特殊,免疫力超强——弱的都死了。但是这帮人的一些救命小妙招,也是相当管用的。
比如治疗痢疾,解蛇毒,处理伤口……都有些独门的手段。
老朱跟他们学了不少生存小技巧,这才分手。
故地重游,那两个乞丐估计是找不到了,那个鲜美无比的汤饭也吃不到了……要不自己做一次,请张希孟和李善长都尝尝?顺便再请他们起个名字?
老朱想着这些,嘴角竟然向上翘起,露出了似有若无的笑容。跟在老朱旁边的张希孟敏锐察觉到了,他不知道朱元璋想什么,但这个时候,估计不会是太好的事情……
“主公,刚刚李先生说了,滁州积累的冤假错案不少,主公可是准备替百姓平反冤狱?”
老朱沉吟了一下,就道:“这是自然,只是案子太多,要劳烦两位先生了。”
李善长笑道:“上位,其实大多数的案子,是非曲直,不算困难……真正需要用心思的,或许也就一成而已。”
朱元璋立刻打起精神,张希孟也来了兴趣,这可是他最缺的东西,赶快跟李善长学学……民间的案子中,涉及到杀人放火,抢劫偷盗一类的恶性案件,数量并不多。
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朋友一定知道,在村子里,谁家有什么事情,很快就会传得人尽皆知,专门有那么一群大爷大妈,就喜欢干传闲话。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在乡土社会,是没有秘密可言的,谁干了坏事,十里八乡都会知道。
还有一层,就是长时间生息繁衍,彼此结亲,一个村子论起来,别管远近,多数都是亲戚。
面对着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亲朋,杀人啊,抢劫啊,这类的案子,还真不容易下得去手。即便发生了,往往村子里的族老就会按照宗法处置。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能闹到衙门的案子,往往是经济纠纷,其中又以侵占土地为主。
而这类案子,又普遍表现为强者侵占弱者的,弱者主动去占强者的便宜,这种情况概率着实不高。
再有别忘了,在大元朝治下,人可是分三六九等的,虽然不一定有明文规定,但是各地约定俗成,蒙古人,色目人,官吏,豪强,就是比普通百姓高了不知道多少等。
这种案子办起来很容易,甚至能集中办理。
查清楚恶行,把人杀了,收上来土地,直接分给受害的百姓,一点也不麻烦。
至于真正有争议的案子,可以等站稳脚跟,有了精力,仔细核查清楚,再进行处理。
“上位,其实让卑职说,弄清楚是非对错,并不是很难,难的就是有没有魄力,能够铁腕处置,伸张正义,为民做主!”
这话说的朱元璋好想大笑,有没有魄力?用得着问咱吗?
他看了眼李善长,发现这位李先生正迎着自己的目光,笑容可掬。
这个刹那,朱元璋好想感觉到了什么。
李善长这家伙似乎跟以前不一样了,笑容之中,多了一分真诚!
“李先生,既然如此,这事你就负责,让张先生协助你!”
朱元璋交代之后,打马向前,他指挥着兵马,接管衙门、军营、大牢、仓库,并且将四门士兵换成了自己的人。
他又下令张贴布告,安抚人心,商住贸易,一切如旧。
滁州的百姓,惊讶地发现,这些红巾军居然没有进入民宅的情况。
他们只是查封了跟元廷有关的东西,对于民众的家产,秋毫无犯。
还有人在路边空地,搭起了帐篷,士兵就在帐篷休息,居然没有进入民居!
怎么可能?
这都是贼兵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怎么会放过老百姓?
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
他们准是想让大家伙放松心思,随后再杀个措手不及。
大家伙都不能放松警惕……大姑娘小媳妇,务必要把上衣和裙子用布条系好了,在手里准备一些金银首饰。
贼人都性子急,他们冲进来,要强行无理,有布条系着,就解不开了。这时候再把金银给他们,得了便宜,就去找下一个了。
还有,脸上多抹点锅底灰儿,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安全!
上了年纪的,耐心教导保命之法,年轻的将信将疑,也不知道有用没用,反正准备着吧!
对了,房门顶重要的,用石块水缸封起来,可千万别让人进来。
那些金银细软,全都放到灶台里,也别生火,也别做饭,可千万别把红巾贼引来!
老百姓还能有什么办法,折腾不了别人,就可劲儿糟蹋自己呗!
只是不生火,不煮饭,也不出门,就在家门闷着。
一天两天,到了第三天就撑不住了。
肚子里没食,缸里没米。
不出去干活,就要饿肚子。
尤其是一些小商小贩,根本没有积蓄,白天干活挣钱,晚上一家人吃饭,白天不挣钱,晚上就要挨饿
这可怎么挨!
到了第三天,有些忍不住的,战战兢兢上了街面,挑着担子,急匆匆行走,甚至不敢大声叫卖。
可一天下来,他们发现老客户没几个,红巾军却是不少。
他们出手大方,买卖公道,绝对不占老百姓的便宜。
尤其重要一点,红巾军可不是红眉毛绿眼睛的,恰恰相反,一个个齿白唇红,梳洗得干净,小伙子们身形矫健,笑得灿烂,个顶个都是俊后生,可比邻居家的邋遢鬼强多了。
“不一样?”有人还不敢置信。
“真的不一样!俺听人说了,他们的头领姓朱,可是个大英雄,带兵严格,爱民如子啊!”
“阿弥陀佛!总算是老天保佑!”
滁州的人心,悄然发生着变化。
街道上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惊讶发现,这些士兵竟然会主动清理街道的杂物,洒扫尘土,弄得一尘不染,和以前大不相同。
而就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红巾军的与众不同时,一项新的命令传达下来。
红巾军放告了!
所有百姓,凡是有什么冤屈,都可以去衙门。
尤其是那些积压的案子,优先办理。
这还不要紧,就在下午时分,竟然出现了一队骑兵,他们前面敲着锣,在队伍之中,居然有十几个人。
这些面目太熟悉了……有两个蒙古的小官,有三个色目人,还有替元廷征粮的大商人黄老爷,还有几个在衙门里专门收黑钱,坑害老百姓的小吏。
他们怎么都被抓起来了?
还押着游街?
“乡亲们,经过调查,这些人都有罪行在身,为了弄清楚他们做的恶事,请大家伙前往衙门,主动告发,核实之后,有重赏!”
Duang!!
士兵用力敲着大锣,不断告诉百姓们。
渐渐的,从门缝里露出了一双双眼睛,紧紧盯着队伍,看着那些高高在上的混账东西……忽然,一扇门开了。
花白头发的老者晃晃悠悠出来,老泪纵横,站在道路中间,用尽力气,仰着头高呼:“乡亲们,有青天了!”
(https://www.uuubqg.cc/75992_75992842/65213153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