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要搞五年规划
十一月下旬,因燕王世子朱高炽摔断了腿,曾为辽东立下大功的谭广吓得要自杀。
辽王只好让世子先在辽东养伤,先让杨文陪着谭广回北平,向燕王说明情况,免得燕王迁怒于谭广。杨文这才依依不舍地回北平就任去了。
热闹过后,朱植把自己关在王府二十来天,整理思路,最终拿出一个辽东五年规划草稿,然后又找张信、张石和曹楚材等人逐个征求了意见,反复论证修改,期间甚至写信征求了东北各路诸侯的意见。
后世倭寇觊觎东北时,有人曾经说过:“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大。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富。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险。”
经过在辽东的近两年考察,朱植现在对这三句话体会尤其深刻,甚至在派郭镇到京城汇报工作时,让他专门将这三句话送给了老朱。
东北之险不仅在于战略地位险要,更在于东北的资源富甲天下。从前世的拓拔家族、慕荣家族、耶律家族、完颜家族,一直到后世的张氏父子,无不是从东北崛起发家的。甚至远在东洋的倭寇更是以东北为跳板,全面侵略华夏。
天予不取,必遭天遣。
辽王觉得,无论朝堂政局如何变化,与其花时间和应天的太子一党争权夺利,还不如静下心来关起门来搞建设,也不虚此次穿越这行。大不了就把辽东当成扶贫新阵地,把穿越当成扶贫新体验。
这是他内心的平衡点,也是他振作精神的出发点。
想通这一切,他又是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快要过年的时候,辽王召集一干心腹骨干,密集开会,陆陆续续宣布了他的经营辽东第一个五年规划。
东北沃野何止千里,地力之肥,为天下之冠。直到后世,浩瀚的东北大平原,仍是中华粮仓,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所在,几乎家家户户的饭桌上摆的都是东北大米。
所以,辽王首先公布的就是第一个五年规划中的农业立辽规划。
他召集铁炫兄弟、张信、蹇义和黄湜等人开了个小会。
只听他扇动两瓣嘴皮子,开始长篇大论起来:
“今后五年,大辽东必须在人口上完全达到建省的目标,要确保登记在册的民户达到四十万户,二百万人以上,开垦的耕地要达到四千万亩以上。”
“撇开山东管辖的辽南各县,现在大辽东各地移民加上实际执行屯田任务的军户,以及愿意接受大明管理并登记在册的蒙古、女真、锡伯各族,加起来还不到九万户,大约四十万人;加上王府官员、王府三护卫官兵以及在懿州、黑山、锦州、盘山、凌海等地的驻军及家眷,从事工商、采矿、制造、建筑等人员,还不到四十六万人,离达到单独建省的户籍人口要求还很远。”
“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加强户籍登记管理、鼓励生育外,我想,还是要进行土地确权,实行分田到户,搞家庭联产承包,让关内来的人不想走,更多的关内人还想来……”
大明以农立国,辽王推行五年计划首先从农业开始,也最能让人接受。
但是,他提出的一些概念,还是让人有些不解。
“分田到户?”
“家庭产承包?”
辽王刚提出这后世的两个新概念,就把铁炫、蹇义等几位前世大儒给搞懵了。
张信这个合格的狗腿子马上解释:
“辽王的意思是,把先前在辽西、辽北一带的军屯田大约两百万亩农田全部以家庭为单位分给内地移民。那些虽暂时编入军籍但实际上从未担负作战的军户,都改为民户。”
“这些军屯田产全都由官军保护,而且有集中修建的水利设施,甚至用的是辽王府提供的耕牛和农具,屯垦十分安全,耕种十分便利,所有田地都按每户四十至五十亩一户的标准分给屯民的。这样一来,农户们应该是很愿意在辽东种地的……”
但是,张信的话很快被黄湜打断:“辽王仁慈,将之国两年来辛辛苦苦开垦的田地,购买的耕牛,打造的农具都给了农户,但王府官员和护卫官兵也要养家糊口,不能都让王府一力承担。”
根据老朱的规定,大明亲王最初可以分给千顷也就是十万亩田产作为王府私产,后来为了限制亲王们的实力,又突然降到六十顷。
过了一段时间后,老朱又担心儿子们只有六十顷地,吃不饱饭,鼓励亲王们和辽王一样,开垦荒地,所得收入补贴王府家用。
如果按这个规定,辽王府开垦的许多荒地都可以算作是辽王个人的。就像蜀王在成都拥有上百万田产一样,都是开荒所得。
但是辽王竟然把自己的田产全部拿了出来搞什么分田到户、家庭产承包。
黄湜同样被来自后世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搞得时空错乱,十分不解。
张信笑着继续解释:
“辽王的意思是,耕牛、农具其实是小钱,农户既可按行价购买前期辽王府出借的耕牛和农具,也可以在收获后用粮食折抵租金,辽王府三年内一律不收利息。”
“至于黄长史的担心,无非是赋税。这田地分给了百姓,那每年只须按田产好坏,按照每亩三十至五十斤的不等标准向辽王府交纳田亩税,农闲时就近服徭役四十日,丁税则一律取消。”
“这样老百姓就可以放心大胆生孩子。孩子大了,想多分田,自然要分家,还可再向辽王府申领田亩。”
“等三年之后,这移民心里有了底,赋税、徭役则按田产亩数统一改为现银交纳,防止胥吏在征收赋税中刻意刁难农户。辽王说这叫‘摊丁入亩’。大家也就是先勒紧裤腰带,再艰苦三年。”
黄湜听后,认真消化了好一阵子,微微点了点头,算是对张信观点的认可,不过他还是担心的问道:“‘摊丁入亩’是一个官民两利的好办法。只是如此之后,移民越来越多,还要开垦更多土地。而且如果再像这两年一遇征战,免不了要奖赏、抚恤官兵田地,也需要很多田地。一些富户、士绅见辽东各地有利可图,也会大肆购买土地,只怕移民到了后来只能从这些人手中高价租种。”
辽王这时亲自解释道:
“子澄先生所虑极是。历代以兴,无不因轻徭薄赋;历代以亡,无不因土地兼并。”
“不过这个问题,还请先生放心。每年农闲,官军都会组织农户兴修水利、开垦农田,争取每年新增农田一百万亩以上。富裕人家无论官绅吏民,均可购买多余官田,但每户最多可另行购买五十亩。”
“以前奖励给移民、抚恤给阵亡和致残士兵家属的田地免税政策仍然有效,内地移民在官田区域以外自行开发的零散耕地,实行辽西和辽东三年内免税,辽北五年内免税。”
“但是,无论是通过分配、购买、奖励、抚恤,还是自行开垦,每户人家田产最高不得超过二百亩,雇佣佃户不得超过三户。这样也会有效避免土地兼并。”
“你们王府官员和三护卫百户以上将领都要率先垂范,做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表率。”
黄湜又问道:“辽王天下为公、深谋远虑,堪比上古圣人之治。属下也愿意做这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表率。只是这王府官员和王府三卫百户以上将领甚多,跟随殿下出生入死,却不能积累些家业田产,属下担心其他官员和将领想不通。”
辽王笑道:
“长史想说的是,水至清则无鱼是吧。大家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
“我之所以不让官员有田产,是因为官员有了田产,大多还是拿来出租给佃户,赚取差价而已。你们见过有几个官员会自己种田的?”
“再者,你们都是朝廷栋梁、名士楷模,虽然看不起这些身外之物,也多少要置些产业。你们放心,本王会以其他方式让大家积攒家业,让你们的家室、子孙安心。”
“对于愿意在边疆建功立业的有志之士,除了朝廷俸?之外,本王每月另给你们现银津贴外,年底再给予奖金。当然,这就要看你们为辽东作出的贡献大小了。”
辽王说着说着,又冒出来两个名词。
铁炫等人不免私下交流起来:
“何谓津贴?”
“什么是奖金?”
辽王只好继续解释:
“津贴嘛,就是你们上班下乡的车马费,在苦寒地区任职的有艰苦地区津贴。奖金嘛,更简单,就是按政绩排名进行奖励。”
“我还是给大家举个例子吧。黄长史今年在长春督导耕种最为得力,就先按一千两奖励,铁宾辅次之,按五百两奖励。蹇长史在盘山、铁燿在沈阳没有收获,没有奖励。但系天灾所致,也有苦劳,但要补贴五十两银子作为车马费。辽北苦寒,黄长史另外加五十两艰苦地区津贴,今后凡是到辽北任职,均照此办理。”
黄湜等人此时无不热泪盈眶,连声说道:“谢谢殿下体恤!”
大明官员合法收入极低,说朝不保夕毫不为过。像黄湜这样的五品大员,一年收入不过是一百九十二石大米,相当于六十两银子。即使是铁炫这样的正三品省级干部年收入也不过是四百二十石,相当于一百四十两银子。
而辽王一上来,就以津贴、奖金的名义将他们的收入翻了好几倍,说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毫不为过。
看来君子也要喻之以利,没有不喜欢钱的官员。
辽王又说道:
“有了金钱,你们还要向前方看,可以单独或者合伙投资建厂,也可入股沈家商号、公司,生产日用百货甚至是关内奇缺之物,利润比种田高十倍。”
“你们也可以到沈阳、长春、广宁或者内地买几间商铺留给子孙,以后这都是要升值的。你们也可以纳个侧室、小妾,但总数不能超过三人。毕竟,辽东还好多兄弟打光棍……”
大家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其中,笑得最为灿烂的还是张信。这家伙精力比谁都旺盛,活是拼命的干,小妾也是拼命的娶。好像辽王的话就是针对他讲的。
辽王最后又说道:“此外,本王决定由铁炫和铁燿在沈阳建一座大大的寺院,让天下回回都知道你们兄弟二人传播回教的功绩。再由你们四位名士建一座天下最大的藏书楼,就叫文溯阁吧,收尽天下藏书,让天下读书人都知道你们传播先贤智慧的功德。本王出钱,你们出名,大家以为如何?”
通过近两年的观察,他发现追随自己的文武官员中还是有不少像铁炫、蹇义、黄湜这样有理想、有抱负的儒生,必须君子喻之于义,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激发提升他们的追求层次。
他这五百毫升一管的鸡血打下去,众人无不热血沸腾,仿佛看到千年后,自己的名字仍然在这清真寺或藏书楼的功德碑上熠熠生辉。
他们不由感慨,这辽王虽然年幼,考虑的比圣人还周全!真是跟着辽王混,不仅有黄金屋、仓中粟、颜如玉,还有名垂青史哦!
随后辽王对各地屯垦农务重新进行了调整。
以广宁为中心的辽西各地屯垦事务全部交给铁炫负责,由徐德协助。以长春为中心的辽北地区屯垦,由蹇义负责,李喜旺协助。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南地区交给铁燿负责,宋有才协助。
至于黄湜,辽王将其调回沈阳,除了让其统筹整个屯垦大局外,后面还要让他担负整个建设沈阳新城的任务。
从黄湜的脱颖而出上,辽王看到选拔骨干的一个好方法。看来骨干是折腾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今后还得多用这种方法再为辽东物色一些人才。
(https://www.uuubqg.cc/73441_73441731/4620069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