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去大明扶贫 > 第218章 边打边整

第218章 边打边整


当夜,沙哈鲁已经获悉阿哈马全军覆没,悄悄收拢剩下的三万二千人马撤退到吉祥城,再次派人向帖木儿火速求援。
  朱大能想乘胜追击,辽王果断予以拒绝:
  “我军经过千里转战,携带的弹药所剩不多。第一次步炮协同作战,大家都没有经验,让炮兵把携带的炮弹几乎都打完了。”
  “我军骑兵不多,又经过一天厮杀,也无力再战。何况还有那么多善后工作要做。”
  朱大能想想也是这么回事,也就没再坚持。
  帖木儿大军尽管十分顽强,明军还是俘虏了近五千人,特别是俘获了帖木儿大军中的近千名突厥火绳枪手,给损失最大的步兵提供了优质兵源。消化这些兵源,也需要时间。
  接下来的日子里,明军不急不噪,就在乌鲁木齐河边一边驻守,一边练兵。
  军事训练的工作就交给朱大能了。明军虽然损失了一些人,但又从俘虏中补齐了人马。
  这就是辽王指挥作战的风格,始终像在坐一台四平八稳的老爷车,节奏把握得很好,和他的面相、年龄毫不相称。
  随后几天,明军又有大批人员和物资姗姗来迟。
  辽东的山炮连、辎重连、警卫连和运送枪支弹药的一个车兵营一齐开到了迪化前线。
  张石专门让千户薛台带了一个车兵营来增援辽王,又运来三十支掣电铳、一百支迅雷铳、两个基数的迫击炮弹以及大量钢盔、棉甲等军械物资。
  此后每隔十天或半个月,几乎都有两到三车的军械从遥远的辽东运来。
  原本防守哈密的开国公常升和肃州中护卫指挥使宋忠也顺便押送四千石军粮到了迪化。
  太子此时已经奉旨返京,临行前担心辽王兵力不够,将负责太子安全的府军卫全部人马交由驸马都尉李坚率领,让其接替宋忠负责哈密的城防和军需运转工作。
  宋忠交割防务后,又带领肃州中护卫剩下人马从哈密北上庭州,彻底巩固了从巴里城到迪化的千里后方补给线。
  辽王就让和宋忠一起来到前线的开国公常升负责起筑城任务,指挥工兵队和五千多俘虏继续筑造迪化新城,伐木建房,作持久战准备。
  庭州已安如磐石,张斧也带领自己的两营主力骑兵和罕东没有带走的骑兵营归建迪化大营。
  燕王朱棣在收到太子的谕令后,让燕山中护卫指挥使薛?和副手谭广带领燕山中护卫三千精骑远道驰援而来。
  明军现在是兵强马壮,辽王却是有些头疼。
  这兵马越多,后勤压力就越大。这军需后勤更是个天文数字。
  按照目前明军输送效率,如果经营北疆坚持到明年屯田秋收时候,至少需要十万石军粮,关中百姓将要承受至少八十万石的军粮负担。如果加上河西驻军的口粮,这个负担可能要达到一百万石以上。
  按照分阶段转输的方法,随着粮食消耗,逐次减少运粮车辆和人数,至少要有六万辆大车和十八万民夫投入直接转运,再加上沿途护送兵丁,人力成本达到二十万人以上。即使全部采用士兵运输,也要十八万以上的步兵。
  换句话说,前线每增加一兵,后方就要增加十人以上进行保障。怪不得当年李世民为保障侯君集征讨高昌,发动关中百姓为前线转运粮草,十室九空,民生凋敝。
  现在大明四处用兵,甘肃荒无人烟,关中战后重建不久,哪能再调集这么车辆和人力?
  辽王不得不找来宋忠,好好研究后勤补给问题。
  “宋忠,现在有这么几个事件要立即落实。”
  “殿下请吩咐。”
  “你通知宋都督,让他将屯积在瓜州的二十万石军粮分送到庭州、迪化和吐鲁番三地就行了,后面暂时不要再从后方调粮了。”
  “如果要打仗,只怕这些军粮还是不够?”
  “如果徐德种的土豆有了收获,就把这些土豆从甘、凉二州运到天山一线。”
  “臣怎么把这茬子事儿给忘了。”
  “那些缴获的武器,除了留下波斯弯刀、火绳枪和部分弓箭外,都送去庭州城打造成镰刀、犁耙等农具。你要亲自督造镰刀,乘大雪还未降下之机,组织人手尽可能地收割牧草,确保战马过冬之需,免得入冬后人马争食。明年开春就及时组织屯田。”
  “是。”
  “还有,把那些伤残马匹都杀了,立即组织人手做成风干马肉,以备不时之需。”
  “殿下所虑极是。如果是这样,只用河西两万步兵就可以勉强保证前线军粮需求,不需要动员大量兵力民夫从关中运粮了。”
  宋忠回到庭州没两天,天气越来越冷。
  天山的气候极为特殊,不仅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枝桃花开”,还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天山的秋天论天算,随时可能会在下一秒入冬,如果没有充分的御寒物资,打起仗来又是诗人笔下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辽王又让人给宋忠送去了十万两银子,让他和魏国公等人在庭州后加紧采购一批过冬衣物,什么羊皮啊,皮衣,毛毡啊,能买多少就买多少。

  果然,八月中秋节刚过,天山已经飘起了雪花,处于天山山口的迪化新城阴风阵阵,狂风四起,被冻得瑟瑟发抖的明军再次进行了整编。
  骑兵方面,火真、张斧、耿璇三个骑兵团补充大量胡骑,再次齐装满员,加上薛?的燕山中护卫骑兵,达到七千五百余人。
  步兵方面,除了郭骥步兵团镇守吐鲁番外,宋瑛、盛宣两个步兵团都在补充大批俘虏后,恢复了四营编制,达到四千四百人。
  车兵方面,除了两个真正的车兵营外,还有两个临时车兵营,也有两千二百余人。
  再加上直属辽王指挥的背嵬军、炮兵营、工兵队等直属人员,明军已经在迪化城屯驻了一万五千余人。
  整编后的明军焕然一新。
  辽东将士终于配齐了统一的头盔和棉甲,防御指数得到显着提高。
  耿璇和薛?的骑兵各补充了一千多把波斯弯刀,个个是磨刀霍霍。
  原先打散编入各步兵营的河西长枪兵也慢慢习惯了用火铳和波斯弯刀代替长枪,不用再近距离承受骑兵千军万马、山呼海啸般冲阵的压力了,原先的小牢骚荡然无存。
  陆陆续续编入明军的蒙古人、回鹘人、突厥人,也被辽东军的火箭、火枪、火炮和雪峰刀等大杀器的威力所震撼,更被辽王战无不胜的战绩所征服。
  特别是刚刚俘虏而来的突厥火枪手以擅长给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当雇佣兵着称,在辽王的忽悠下,也答应效忠大明。反正吃饷扛枪,给谁扛不是扛?
  这再次证明了辽王的忠诚理论,自己的实力越强,对方的忠诚度或者叫粘度越高。
  在扩编的部队中,辽东军陆续派出的骨干已经通过实战在各营树立了绝对权威,管理部队越来越顺手。
  辽王又从蒙古人、回鹘人和突厥人中选拔了一批连、排级骨干,并答应他们,今后会根据战场表现,继续提拔一批胡人像火真、薛台一样成为大明的将军。
  明军将士们感觉,辽王虽然小,有时候又很霸气,打起仗来却像个四平八稳的蜘蛛,仗打着打着,就会专门停下一阵子,退而结网,搞一下整编整顿。
  跟着小辽王征战,还真是十分地安心。


  (https://www.uuubqg.cc/73441_73441731/4620064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