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回1980年去享福 > 第245章 这媒要是做成了,我分你半只猪臀

第245章 这媒要是做成了,我分你半只猪臀


第245章这媒要是做成了,我分你半只猪臀
那青大队。
太平坡村。
在邓世荣掏出烟丝火柴开始烧烟的时候,大妈便问道:“阿表,你是哪里人啊?”
邓世荣回道:“我是邦杰大队那耶村的。”
“原来阿表你是那耶村的啊,我听说你们村的人赚钱都厉害得很,特别是伱们村的那个九叔,听说今年最起码都能赚一万多块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大妈问了一句,然后又一脸感慨的说道:“那可是一万多块钱啊,我们太平坡全村人加起来,一年都不知道能不能赚到一万多块钱,你们村的这位九叔真是太厉害了!”
邦杰大队跟那青大队,原本就是相连的两个大队,以邓世荣在村里的名气,大妈听说过他是一点都不奇怪。
听到大妈这样夸他,邓世荣都不知道该不该暴露身份了。
想了想,他便避开这个话题道:“阿表你谦虚了,你们太平坡村也是人才辈出,迟早能发家致富的,刚才你说你们村的姑娘都很漂亮,这是真的假的?”
大妈笑呵呵道:“话说得虽然有点夸张,但我们村还真有几个不错的姑娘。”
邓世荣扶着烟筒道:“阿表,你们村性格最好,模样也周正的姑娘是哪个?我这边有个主头的条件不错,如果合适的话我给他们撮合一下。”
大妈想都不用想就脱口而出道:“要说我们村性格最好的姑娘,那肯定是刘老三家的大姑娘,这姑娘不仅模样长得不错,做事也非常勤快,不管什么时候见到她,脸上都带着笑容,村里哪个长辈喊她帮忙做事,她都是二话不说就帮忙,确实是一个性格非常好的姑娘。”
邓世荣听得心中一动,问道:“这姑娘多大了?”
大妈道:“她今年应该是19岁了。”
邓世荣补充道:“那应该还没许婆家吧?”
大妈摇头道:“肯定没许婆家啊,许了婆家那我还拿出来说干嘛?”
邓世荣烟也不烧了,把烟筒放到一边,继续问道:“这姑娘她有多高啊?”
大妈想了想,说道:“具体有多高我也不清楚,不过她看起来蛮高的,应该有一米六左右吧!”
邓世荣又问道:“那她读过书吗?”
大妈叹了口气道:“书没读多少,这年代的女娃哪有几个读书的啊,但字她还是认识不少的,看一下报纸或者写一下信什么的都是可以的。”
邓世荣再次问道:“那她家里有几兄妹啊?”
大妈道:“她家里有五兄妹,上有三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
邓世荣第N次问道:“她家里的经济条件怎么样?”
大妈拿过烟筒,实话实说道:“她家的条件在村里算是比较困难的,她大哥和二哥娶媳妇的时候,就已经把家里给掏得一干二净了,甚至还欠了不少债呢!虽然她家的劳力足,但家里的房子已经不够住,必须要起新房子了,再加上她三哥也到了该娶媳妇的年纪,这些开支加起来,她们家没个几年是缓不过来的。”
邓世荣把烟丝跟火柴递给大妈,点头说道:“这年头,大家过得都不容易,儿子多确实好,在村里没人敢欺负,但给儿子娶媳妇的时候,大部分家庭都是元气大伤,没个几年是缓不过来的。”
大妈接过烟丝跟火柴,叹道:“谁说不是呢,我当年为了给我那三个儿子娶媳妇,也难了好多年,那时真的几个月都不舍得吃一次肉,直到这两年才算是缓了过来。”
邓世荣笑道:“缓过来就好,以后就等着享福了。”
大妈一边往烟筒嘴里塞烟丝,一边摇头叹道:“唉,像我们这样的人哪有什么福享啊,我这辈子注定就是劳碌命,估计要一直干到躺进棺材那一天才能停下。”
两人闲扯了一会,邓世荣才问道:“阿表,刚刚你说的这个刘老三,他家在哪里?”
大妈给指了路,然后才开玩笑的说道:“阿表,这媒要是做成了,你可得给我带包糖果饼。”
邓世荣起身笑道:“这媒要是做成了,别说是糖果饼了,就是猪臀我都分你一半。”
大妈没把这话当真,笑哈哈道:“好,那我等着你这半只猪臀。”
……
邓世荣根据大妈指的路,骑着单车来到了一座老旧的泥砖屋前。
泥砖屋的左前方堆着满满的一堆劈开了的柴,在柴堆旁边还放着数量很多的编织品,这些用芒竹编织出来的飞禽、走兽可谓是维妙维肖,栩栩如生,既能用来盛装物品,又有助于装饰美化居室。
看到这些芒竹编织品,邓世荣心中就了然,这应该是屋主一家利用闲暇时间,编织这些东西来卖,为家里增添一份收入。
这芒竹编织品在博白拥有悠久的历史,但在解放前,芒竹编织品产量少、质量差,基本没什么存在感。
不过,在解放后,博白的芒竹编织就大有发展,特别是70年代以来,工艺进步,制品精美,农民编织能手创新样品,每年送往广州交易会展出,都让外商赞美不已,要求大量订货,可谓是供不应求。
这编织手工艺制品投资少,见效快,可手工操作,博白县的农民又善于编织,所以发展得非常迅速。
到了1979年全县13个公社办起了芒竹编厂90个,从业人员5000多人。
1980年芒竹编厂177个,收购总值498.6万元。
1983年收购总值1065万元,占当年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总值的43.9%。
1986年供销社收购芒竹编总值1444万元,占当年农副产品收购总值的67.17%,全县专业和兼职的编织人员更是高达13万人,发展速度真的非常惊人。
博白县的芒竹编产品远销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了1987年至1989年,每年仅芒竹编产品的出口总额就在3000万元以上,跃入全国芒竹编出口收入最高县的行列。
甚至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还给博白的芒编、竹编制品分别颁发了“品质优良”的《荣誉证书》,香港长江实业有限公司也赠给刻有“品质超群”字样的金杯一樽。
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还派录像队拍摄《博白芒编》的专题录像,在国际博览会、广州交易会等国际贸易场所放映,让博白的芒竹编织品在全世界大放异彩。
因此,看到堆放在柴堆旁边的这些芒竹编织品,邓世荣一点都不奇怪,还稍微高看了这一家人一眼,毕竟能把芒竹编产品编织得这么漂亮的,这份手艺还是非常不错的。
在泥砖屋右前方架着两根长长的竹杆,竹杆上面挂满了衣服,这些衣服上基本都是带着补丁的,甚至其中有几件衣服的补丁看起来已经比原布料要多了。
看到这一幕,邓世荣也不奇怪,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个年代的大部分农村人,平时都是穿带补丁的衣服,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出席一些重要场合,才会把平时舍不得穿的衣服拿出来穿。
这些说来话长,其实邓世荣骑车来到这里,再左右看上几眼,也就几秒钟的事情。
里面的人听到了动静,走出来问道:“阿表,你找谁啊?”
邓世荣问道:“请问这里是刘老三家吗?”
刘老三惊讶道:“我就是刘老三,阿表你是谁啊?找我有什么事吗?”
邓世荣笑道:“我是邦杰大队的,姓邓,别人都叫我九叔,我听说你的大女儿不仅模样周正,性格也很好,正好我这里有个主头条件不错,所以想过来看看他们合不合适,要是合适的话我就帮忙撮合一下。”
刘老三闻言恍然,原来是媒人上门了,他连忙客气的招呼道:“原来是邓九叔,这里太阳太晒了,快进来坐。”
邓世荣也不客气,把单车停好,便跟着刘老三走进了他家的厅堂。
刘老三家的泥砖屋,是这个年代最常见的类似,从大门进去,就是厅堂,厅堂两边各有一个房间,再进去就是天井,天井两边则是厨房,天井上去是主屋,主屋里面有多少个房间,就不知道了。
此时,厅堂里面,还坐着三个人。
一个年纪跟邓世荣差不多的妇女,一个约摸二十二三岁的少妇,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
在三人面前,都摆着一个半成品的芒竹编。
刘老三招呼邓世荣进去,然后对那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喊道:“三妹,把烟筒给邓九叔拿过来。”
三妹应了一声,然后拿起旁边的烟筒来到邓世荣面前,说道:“邓九叔,烧筒烟先。”
“谢谢!”
邓世荣接过烟筒,他猜到眼前这位姑娘十有八九就是刘老三的大女儿,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之前那位大妈没有说错,这姑娘的个子确实不矮,目测应该是在一米六左右,这身高别说是现在的广西了,哪怕是搁在后世的广西,也算得上是标准的身高了。
因为在农村干活风吹日晒的,所以她的肤色不够白,是那种比较健康的肤色,她的五官端正,脸上挂着笑容,整体看起来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姑娘。
但邓世荣明白这是由于对方没有打扮,穿的也是不合身带补丁的衣服,这难免拉低了她的颜值,要是她稍微打扮一下,再穿上一套合身的衣服,那她的颜值肯定能提升不少。
单以相貌而论,配他的大外甥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


  (https://www.uuubqg.cc/71705_71705935/4620061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