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四十一章 叛军内讧

第四十一章 叛军内讧


毌[guàn]丘俭没想到,那天跟着他一块儿离开的詹台,竟然无意间帮了他这么大一个忙。

他心中自然明白,若不是詹台在旁作为人证的话。对于他的审讯和调查不可能这么快就结束的,毕竟是一个打了败仗,而且还消失了两个多月的人。更何况自己还是幽州刺史,幽州名义上的最高将领,于情于理,都是要费上一些时日的。

如今正是因为有了詹台,这个比较特殊的年轻人的存在,他才得以在这么块的时间里,就又重新披甲上阵了。而且司徒.陈群,竟然还给他留了一个平虏中郎将的杂号牌子,让他继续带兵,以求戴罪立功。

于是,他便作为青州援兵的副帅,带着詹台一同北上幽州了。

如今,距离八月初三公孙渊叛乱以来,已经将将四个来月了。自此,幽、冀、青三州境内,所有可以调动的朝廷兵马,都已经抵达了涿州前线。

三州兵马,再加上并州北部所剩的兵马,加起来足足有十二三万之众。虽然还是不足以击溃辽东公孙渊,和草原胡人的三十万大军,但是叛军想要再南下一步,也没那么容易了。

帝国北方边境的朝廷大军和辽东叛军,也彻底进入了对峙的状态,往日那种攻城的大战,暂时再也没有了。

只是偶尔,双方还会有零星的哨骑,你来我往试探性的碰撞,充其量也不过百余骑的小打小闹罢了。

可就在朝廷驻军的力量越来越大的时候,叛军的阵营里,却好像又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在并州和幽州境内,叛军的主力主要是,辽东.公孙渊的二十万大军、高句丽.高谈德的五万大军,以及草原羯族.石令的五万铁骑,以及其它为数不多的小部落。

自数月前南下以来,这其中出力最大的,自然是辽东.公孙渊的部队,其次是羯族人石令的部队,再其次才是高句丽的高谈德。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公孙渊贵为“燕王”,又有着最多的兵马,和最精良的装备。而且从某种层面来讲,他们这是在为自己打仗,自然也就要多出力了。

至于羯族的首领石令和他铁骑,战力自然也不容小觑,要不然他们也不可能在羯族人的手下,还拿下了匈奴旧地的十之有三。而且在雁门关一战,石令和张宾麾下的大军,更是第一支攻进雁门关卫所的部队。

高句丽的高谈德,就不用说了。

那五万大军的战力,还不如朝廷幽州驻军的一万人呢。这次随着公孙渊他们南下,最多也只是做一些,诸如运输粮草、打扫战场之类的辅助性的事情罢了。

而对于这些谁出力多,谁出力少的事,公孙渊和其他的一众人等,自然是看在眼里的。所以在战后的地盘分配,和所抢掠到的其他金银和军械的分配上,自然也就向羯族人倾斜了。

这么一来,高谈德自然也就不满意了。

他认为,自己率领着族人们,不远千里的从辽东来到这里,自然应该平均分配。你公孙渊人马多,多分一些,我们不反对,可剩下的最起码也要平分吧。我们与羯族人同样都是五万大军,凭什么他们分的多,而我们分的就少?

如今叛军的“大业”还未成功,却开始因为分“赃”不均,而起了内讧。啧啧啧,真正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高谈德曾经找到公孙渊闹过几次,而公孙渊忌于如今正是需要精诚合作的时候,所以也就划拉出来一些给到了高谈德。可贪得无厌的高谈德,似乎抓住了公孙渊的这个心理,三番五次的前来讨要,公孙渊也终于忍不住了。

本来早在辽东的时候,公孙渊就已经对高谈德这种,没有实力还飞扬跋扈的作死行为,看不顺眼了。不过一直碍于,如果杀了他,暂时找不出一个可以代替他统领高句丽的人,所以才对他一直忍让。

如今高句丽的大军已经开拔离开辽东了,就算杀了他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反而可以趁机将高句丽的大军收编。可高谈德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危险的处境。公孙渊心中恶狠狠道,既然他高谈德还如此的不知死活,也就别怪自己心狠手辣了。

于是在某次宴会上,公孙渊率杯之后,事先藏在帐外的刀斧手,便冲了进来,将高谈德和他随行的卫士们剁成了肉泥。而公孙渊也就顺势的,把高谈德的五万大军全部编入了自己的队伍。

虽然这次成功的除掉了高谈德,但是在一旁的石令和张宾却被吓坏了。

尽管,事后很快公孙渊便命人把帐内收拾干净,并继续载歌载舞。可刚刚经历了一场伏杀的众人,哪还有继续玩乐的心情呢,最终那场宴会也终究不欢而散了。

虽说平日里,石令和张宾对这高谈德一万个看不起,也曾经想过要处之而后快。但真当高谈德死在了他们面前的时候,二人心中却涌起了一股兔死狐悲之感。

提心吊胆的挨过了那场晚宴,回到营中之后,二人便开始商议。

最后他们一致认为,这公孙渊不是明君,也绝对不是一个可以成大事之人,跟着他干,迟早是要倒大霉的。事到如今,也必须得赶快为自己找后路了,要不然到时候,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就算不死在朝廷平叛大军的刀下,也会像高谈德这样死在公孙渊的手下。

而其它跟着一起趁火打劫的小部族们,自然也有着同样的心理。

可到这个时候了,除了朝廷,哪还有什么其它的后路?

于是乎,并州太原陈泰处,幽州涿郡夏侯玄处,冀州信都陈群处,甚至是关中长安曹彰处,都陆陆续续的收到了莫名其妙的投诚信。

信中的内容也出奇的一致,都说自己是被公孙渊蒙骗和胁迫。如今深感自身罪恶深重,想要戴罪立功,希望朝廷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甘愿作为内应,待有朝一日,大魏天兵讨伐贼寇之时,他们愿意助朝廷一臂之力。

冷不丁的收到这么多的“投诚信”,陈泰和夏侯玄自然是不敢擅做决定的。胡人向来狡诈,更何况匈奴左大当户.冒脱叛变的事情,就在不久之前。这血淋淋的经历,也使得他们不敢再轻易相信草原的胡人了。

谁又能确定,这不是叛军有意为之的诈降之计呢?所以,对于这些来信,他们并没有给予回复。

可这却急坏了真心实意要投诚的这些人,他们以为,朝廷这是不接受他们的投降,想要最终把他们一网打尽呢。

于是又急忙秘密的派出了几批使者,并且这次还带上了自己的一些个“诚意”。这时陈群和夏侯玄他们才感觉到,或许是北方出事了,要不然他们不肯能如此的不合常理。

经过一番查探之后,他们才搞明白,原来是高句丽的首领高谈德被杀了,怪不得他们会如此着急的投诚呢。

正可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呀。他高谈德能够有今天的下场,也只能怪他咎由自取罢了。

可即便知道了这些,陈泰和夏侯玄也并没有直接应承下来他们的投诚。他们二人在向冀州的司徒.陈群,以及驻守长安的曹彰汇报了之后,最后用统一的口令回复了他们。

“尔等蛮夷胆敢犯我大魏边境,实在是罪孽深重。我大魏早已集结五十万大军于北地,直待一声令下,便能将你们踏为齑粉。怎奈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大魏皇帝又不忍杀生太多。且念尔等又有悔过之心,暂且不予你们计较。特允许你们戴罪立功,待日后叛乱平息之日,再做决断,愿尔等好自为之。”

而收到了这封密信的石令和乌桓的胡人们,一个个才总算松了一口气。

虽然在信中,朝廷并没有直接接受他们的投降,可好歹已经有了回转的余地。只要自己在日后,将军中的情报送往朝廷军营,多多立功,想来保住性命还是不难的。

这封信中的内容,自然一大半都是假的。

整个帝国一十四州下来也才八十余万兵马,更何况雍凉之地的叛乱还未平息,大魏朝廷又怎么可能将五十万人马,全部放到冀、并的边界来呢。

这封信中连吹带骗的,也实属无奈之举。朝廷要真是有五十万大军,恐怕也就不会在这里跟他们啰嗦废话了。

《孙子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

可两军还未开战,一方就已经军心涣散,开始各打各的小算盘,这场仗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了。当然,对于这些秘密进行的事情,公孙渊暂时自然还不知晓不然的话,他早就有所行动了。

这是发生在大魏黄初元年,冬腊月的事情。

雍凉的叛军,自然还不知道高谈德已经被杀了的事情。要不然的话,鲜卑、氐[dī]族和羌族人恐怕也会做出同样的举动吧。

当公孙渊还在做着,与大魏朝划江而治的美梦的时候。殊不知,大魏皇帝.曹丕,已经亲率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向长安进发了。扬州的司马懿也已经带领着,一支前所未有的庞大水师,去抄他的后路了。

————————


  (https://www.uuubqg.cc/71681_71681386/7024533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